圖1
畫山,先輪廓而后皴皺,此常法也。至于崎嶇犖確,突兀崢嶸;熊羆升降,虎跳龍臥之形;筆必變化奔騰,橫飛直下。先于一筆之中,有起伏輕重,定為陰陽,辨其明晦。若但累圓石,列為雁行,此拙筆也。
圖2
圖3
米氏云山積墨而成,效之不宜模糊。先以淡墨略分山勢,次分濃淡點成;再以淡墨漬為云氣。江中舟楫,掛帆帶雨,只宜以淡墨寫成帆影,此米家法也。
《易》曰:“介于石。”石,堅物也,故以為象。石有鋒棱,用筆亦必有鋒棱,然后乃見石之堅剛。土石相雜之山,則剛柔之筆互用。若但漬染,皴法不明,是謂有墨無筆。筆謂石之鋒棱,墨謂深淺之色。有墨無筆,如對石屏,但有山河之影;有筆無墨,如石刻峰巒,不見晦明之妙。與其無筆,不如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