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人澤
(二)下蹲繞劍
重心下沉,兩腿屈膝半蹲,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右手持劍向上、向左、向下畫弧,至膝前左側,劍尖斜向左偏上。眼看劍尖。(圖①)
繞劍時,用劍柄領先,以立圓線路繞畫。屈膝下蹲容易前俯后凸,注意上體下沉保持身體正直。
重心下沉時,繼續(xù)吸氣,屈膝下蹲到位時,吸氣止。
(三)蹍腳轉體提劍
以兩腳掌為軸,向右轉面向正西。同時右手持劍向右向前繞提與肩平,劍尖斜向下。手心向外;左劍指仍附于右腕部。眼看劍身。(圖②)
用兩腳掌蹍轉時,重心要穩(wěn)(兩腳同等負擔身體重量),轉到位時,重心右移,右腳踏實,左腳跟離地。右手持劍向右繞化時,劍尖不要外擺,劍身貼近身體繞化,劍尖不能觸地。
隨身體右轉呼氣。
(四)提膝托劍
左膝上提,成右獨立步。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托架,劍身稍高于頭;左劍指附于右臂內側。眼看前方。(圖③)
托劍是劍下刃著力,劍由下向上托架,劍身放平,劍尖朝前。架劍時,要用虎口著力上托,劍成立劍。
提膝時繼續(xù)呼氣,定勢時呼氣止。
二六、弓步掛劈
(一)落步掛劍
左腳向前落步,腳尖外擺,腳跟外側落地。同時右手持劍向下引掛,右手與肩平,劍尖斜向下;左劍指附于右腕部。眼看劍尖。(圖④)
右手持劍下掛時,右腿屈膝,身體重心下沉,上體微向左轉。劍尖不要向左橫擺,由上向下才能掛化對方的劍。
隨左腳落步均勻吸氣。
(二)轉體后掛劍
左腳尖向左擺踏實成橫落步,上體左轉,兩腿交叉。同時右手持劍向下,向后掛出,手心向內,置于左胯前,劍尖朝左斜向上。眼看劍尖。(圖⑤)
轉體松腰、松胯,兩膝屈弓。注意斂臀,轉體要充分,上體要正直。
隨動作轉換繼續(xù)吸氣。
(三)上步旋臂舉劍
上體微右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前上步,腳跟落地。同時右手持劍臂內旋上舉頭上方成立劍,劍身置平,劍尖朝東;左劍指收于腰間,手心向上。眼看左后方。(圖⑥)
重心邊前移上步,右臂邊翻轉上舉,協(xié)調一致。右臂上舉時,兩臂同時對旋(右臂內旋,左臂外旋),左臂正好旋至腰間,手心向上。
右腳跟落地時,吸氣止。
(四)弓步劈劍
重心前移,右腳踏實,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劈下,劍身要平,與肩同高;左劍指經左后方繞至左側上方,手心斜向上。眼看前方。(圖⑦)
弓步和劈劍的方向,均向右。本式劍法,由掛劍轉為旋臂上舉、下劈,按立圓線路畫弧,正好一個圓周。
隨重心前移呼氣,定勢時呼氣止。
二七、虛步掄劈
(一)微轉體收劍
重心微后移,上體微右轉,右腳尖外擺。同時右手持劍向下收至胯側,劍尖斜向下;右劍指由上下落至面前。眼看右下方。(圖⑧)
轉體、擺腳、收劍和落劍指要同時運行,上下協(xié)調。不要做成后坐翹腳,再轉體擺腳。
隨轉體均勻吸氣。
(二)轉體掄劍
上體繼續(xù)右轉,右腳踏實,右腿屈膝前弓,左腳跟離地,成叉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后反掄;左劍指落于右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劍尖。(圖⑨)
右手向后掄劍時,身體后轉幅度大,腰要擰,將劍尖掄向正后方(東)。向后掄劍時,活把握劍,劍尖貼近身體向后畫弧。劍尖不要觸地。劍在身后反手掄出,臂與劍成一條直線。
隨轉體呼氣,劍掄到位呼氣止。
(三)上步旋臂舉劍
身體左轉,左腳向前上步,腳跟落地(腳尖稍外擺)。同時右手持劍臂外旋(由手心向南翻轉向北),上舉至頭側后方;左劍指落至腹前。眼看前方。(圖⑩)
轉體旋臂協(xié)調一致,右臂外旋時左臂同時外旋。翻臂舉劍時,臂在原位翻轉上舉,注意劍尖不要擺動,保持劍尖朝東,方向不變。
隨身體左轉均勻吸氣。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