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的教育體系和思想不斷推廣和實踐中, 以學生為主體并激發(fā)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思潮涌起,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這場新實踐。從傳統(tǒng)的課程體系轉變?yōu)樽⒅啬芰ε囵B(yǎng)的新模式。新模式中,教師、教室空間、課業(yè)布置等都為使學生能全面發(fā)展而服務。離開封閉的教室和死板的課本,進入開放式教學模式,以多樣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更自由、豐富、有趣的學習模式和關系中,自主學習、塑造個性,從而提高表達、認知、協(xié)作等能力。
隨著教育部頒發(fā)各項關于加強學生藝術素質的文件,此方向得到政策上的認可和鼓勵。學校教育模式必將改變,在學習和理解新思潮的過程中,設計師進行著新空間重塑的實踐。
天津英華國際學校東麗分校是一所全日寄制國際學校。學校辦學理念是以學生自身發(fā)展為本,設計力圖打造出讓學生喜愛的校園環(huán)境。
項目位于天津市東麗區(qū)體育局內,改造前為3座獨棟建筑,分別是原體育局辦公樓、運動員宿舍和訓練館,改造后為滿足基礎教學使用的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樓和園區(qū)(見圖1)。
圖1 改造后校園環(huán)境
賦予同一場所更多的功能和可能性,融入更多學習和交流空間,如教學樓前廳在展現學校國際化品牌文化的同時,更是學生與家長、家長與老師、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區(qū)和休息區(qū),置入的鋼琴也同樣為前廳增加了音樂氣氛,孩子們可自由圍坐于鋼琴周圍學習樂理知識(見圖2)。彩色的食堂,五彩斑斕且增加童趣,除用餐功能外,配備學生活動區(qū)、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室內活動場所(見圖3)。在宿舍樓原建筑及結構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在走廊兩側分別設置小學生活動區(qū)、閱讀區(qū)、多媒體區(qū)等,摒棄刻板的教室空間,其豐富的使用功能讓學生處處都有自由學習、交流的可能。
圖2 教學樓前廳
圖3 學生食堂
原建筑是體育局辦公樓,層高較低、整體空間封閉,然而學習是自由的,可隨時進行并被帶動和影響。為滿足開放式教學理念,拆除原建筑中的大量隔墻,打開封閉空間,重新布置平面。將傳統(tǒng)教室的隔墻去掉,采用帶百葉的玻璃隔斷消除教室與公共區(qū)的視覺劃分,避免灰色的消極走廊,讓走廊成為教室的延展空間,在延展空間內布置教學內容并展示學生作品,力圖打消傳統(tǒng)封閉空間帶來的拘束感,強調空間相互滲透。部分教室與教室間隔墻,采用隔聲可推拉隔斷,作為可合班的大教室,增強空間的連續(xù)性,一方面可配合未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組織,一方面打消了獨立劃分的班級與班級間的排它性,使人與人的協(xié)同性增強,讓學生們在共同活動中學會關愛他人,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多樣和充分。選取可靈活移動、自由拼組的彩色桌椅及教具以配合不同的教學課程和模式。曲線的彩色地面鋪裝在劃分大教室區(qū)域的同時可活躍氣氛,部分區(qū)域選用地毯,讓學生活動起來,不光坐在椅子上聽課,可參與老師的授課,在玩中學習可更輕松。教室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為讓教室更開敞,盡量保證標高,教室內全部采用裸頂,結構板底及管線全部噴白。在教室外部,每層教學區(qū)配置學生活動區(qū)、閱讀區(qū),使學生們下課后在教學樓內也有活動場所(見圖4~6)。
圖4 開放空間
圖5 舞蹈排練室
圖6 形體教室
除基礎教育外,學校注重選修課、社團課程(唱詩班、劇團等)、游學等課程,讓學習成為一段有意義的旅程:生存課程注重對學生運動、身體素質的鍛煉;行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民俗民風、文學藝術上的修養(yǎng);游賞課程可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實踐體驗等。一系列自研課程體系為學生們構建更全面的知識架構并開闊了視野;一系列多樣課程讓學生們在邊做、邊玩、邊唱、邊演、邊說的過程中學習;為最大限度配合多樣教育,重新劃分原建筑的局促格局,對原結構拆改、加固,擴展傳統(tǒng)60m2的標準教室。增大的教室融入教師輔導小組、多媒體活動互動區(qū)、閱讀區(qū)、休閑區(qū)及個人儲物等空間,為多樣化教學生活提供更多空間。
課程評估不再采用專一的學業(yè)評測形式,更多的過程、成果展示也計入其中。設計提供了大量可供學生展示的界面,如軟木板粘貼墻、玻璃隔斷墻、木飾面板等。
天津有大量歷史建筑,如五大道建筑群被稱為“萬國建筑博物館”,這種新古典建筑語言形式在天津一直被用于大量新建項目中,慢慢形成一種建筑風貌,當地人也很接受這種建筑裝飾形式,故本次改造中,業(yè)主希望將校園打造成新古典建筑族群,提出“古堡校園”理念。在此定調下,將紅磚、裝飾拱圈、柱廊、對稱景觀、噴泉等新古典西方元素運用于外立面和園區(qū)改造中。為配合學校9月的開學時間,同時考慮施工周期短及避免外立面被拆除、結構加固等問題,采用仿紅磚真石漆模仿新古典紅磚效果,經多次調試和打樣后,業(yè)主十分滿意。
進入校園內部,英華作為國際學校品牌,有自身的企業(yè)文化和辦學理念,需要將自身品牌文化融入裝修界面,作為分校區(qū),需延續(xù)武清校區(qū)的文化符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是學校最核心的辦學理念,將梵高名作《星空》作為大型裝飾吊頂置于入口門廊頂部,采用軟膜天花彩色噴繪,配合燈光,模擬西方彩色玻璃天花效果;在教學樓入口門廳打造夜色星空,采用不規(guī)則穿孔石膏板,在石膏板上噴涂3種不同色相的藍色,經設計師多次現場調試后,打造自然、柔和的夜空藍,在穿孔石膏板的孔洞中置入LED點光源,形成點點星光效果。
在主教學樓門廳,將與武清校區(qū)呼應的世界地圖藝術裝飾品置于主背景墻位置,貼合學?!按蛟靽H化人才,與眾不同的世界公民”的教學理想;將“厚德載物”的育人理想以篆書形式,作為鏤空裝飾墻配于世界地圖藝術裝飾品的兩側,設置象征“梅、蘭、竹、菊”高貴品格的中式屏風等,力圖用圖示語言將“英華”品牌設計于裝修界面中。
考慮到天津的陰雨天氣,為使孩子們無障礙地從宿舍去往教學樓和食堂,將3棟獨立的建筑主入口用連廊串聯(lián),形成半室外回廊和半室外空間。入口連廊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了可遮風擋雨的等候區(qū),并配備可調高度的書柜和學生展示區(qū),讓家長在接送孩子時也能了解其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對所有陽角進行圓角處理,使孩子們可在院內無障礙游玩;進入教學樓內部,對玻璃隔斷陽角進行圓角處理,選擇帶圓角的桌椅以避免碰撞(見圖7)。
圖7 圓角處理
燈具采用帶細密格柵的LED面板燈,滿足照度且避免眩感(見圖8)。
圖8 燈具選型
項目名稱天津英華國際學校東麗校區(qū)裝修改造
設計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主創(chuàng)鄧燁、梁洲瑞
室內設計曹陽、李毅、張洋洋
開發(fā)團隊天津英華國際學校
攝 影 師陳鶴
項目地點天津市東麗區(qū)先鋒路
設計面積24820m2
完工時間2018年
采用木飾面板、彩色粘貼板、軟木板裝飾近學生高度的墻面,活躍空間氣氛的同時,為孩子們提供展示作品的界面。
本項目是以室內改造為主體,全專業(yè)協(xié)同改造的項目類型,即由室內設計專業(yè)牽頭,集建筑、結構、機電、景觀、展陳、軟裝、標識、藝術品策劃設計于一體的改造項目。從設計、施工到驗收合格,通過為期半年的各方協(xié)作,建設出符合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的綠色校園。
與施工隊、業(yè)主緊密配合,從設計到施工達到令業(yè)主滿意的效果。在工程實踐中,設計對原建筑、結構、機電等進行有效拆改,不斷追求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學生之間是自上而下的學習關系,采用協(xié)同與指導、合作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使其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