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和
江蘇省金湖縣中醫(yī)院口腔內(nèi)科,江蘇金湖 211600
牙周病屬于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牙齦病兩大類型,牙齦病只對牙齦組織進行累及,而牙周炎則會對深層牙周組織進行侵犯,包括牙骨質、牙槽骨以及牙周膜[1-2]。牙周病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牙齦炎癥,炎癥擴散之后,便會有牙周袋形成,破壞牙周支持組織,促使前牙唇伸長、移位,同時會有間隙出現(xiàn),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xiàn)牙齒脫落現(xiàn)象,對口腔美觀與功能產(chǎn)生嚴重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4]?,F(xiàn)階段,臨床通常會采用牙周基礎療法對牙周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在必要情況下行手術治療[5]。雖然牙周基礎治療能獲得一定臨床療效,但難以將錯牙合畸形矯正[6]??谇徽委熌艽偈挂Ш详P系得到有效改善,進而對牙周組織炎癥進行更好控制,促進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恢復[7]。該研究在該院于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例慢性牙周炎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的治療中聯(lián)合牙周基礎治療與正畸治療,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36例慢性牙周炎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在該院接受治療,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②確診為慢性牙周炎,且有前牙移位現(xiàn)象伴隨出現(xiàn)。排除標準:①存在正畸治療史;②處于妊娠期;③存在骨質疏松癥、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④中途退出。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 18~77 歲,平均年齡(28.69±6.18)歲,共 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28.16±6.35)歲,共 18 例,男性 4 例,女性 14 例。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顯著(P>0.05)。
對照組患者僅行牙周基礎治療,未行正畸治療,囑咐患者早晚注意刷牙,每次刷牙時間控制在3~5 min之間,同飯后注意及時漱口。
觀察組患者在牙周基礎治療基礎上行正畸治療:牙周基礎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治療1個月之后,患者回院復診,炎癥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對其行正畸治療,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Damon-Q自鎖托槽與Ormco超彈含銅鎳鈦絲進行配合,施加輕力,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牙列進行排列,對咬合進行合理調整,在整個正畸治療過程中,要始終貫穿牙周維護治療。由同一名醫(yī)生測量牙周健康指數(shù),醫(yī)療器械均經(jīng)高溫消毒處理,結束正畸治療之后,采用哈雷式保持器保持,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并且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
對比兩組患者牙周基礎治療前、牙周基礎治療后1個月、正畸排齊牙列時、正畸排齊牙列后6個月時的PD、PLI、BI、GI[8]。
將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錄入到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計數(shù)資料[n(%)] 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牙周基礎治療前相比,所有患者牙周基礎治療后1個月時PD、PLI、BI、GI均明顯減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所有患者牙周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所有患者牙周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s)
時間 P D(m m) G I B I P L I牙周基礎治療前牙周基礎治療后1個月t值 P值5.3 6±0.4 8 4.0 2±0.1 2 8.5 2 6 2 0.0 0 0 0 1.9 5±0.3 9 1.7 8±0.2 5 1 0.1 1 5 8 0.0 0 0 0 2.5 8±0.1 9 2.2 2±0.1 2 9.6 2 5 8 0.0 0 0 0 1.9 5±0.4 8 1.6 2±0.1 5 1 2.6 3 2 8 0.0 0 0 0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正畸排齊牙列時PD、GI、BI更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正畸排齊牙列時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正畸排齊牙列時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P D(m m) G I B I P L I對照組(n=1 8)觀察組(n=1 8)t值 P值4.0 5±0.5 6 3.2 5±0.0 5 6.2 5 8 9 0.0 0 0 0 1.5 6±0.3 2 0.7 2±0.1 1 7.1 1 8 8 0.0 0 0 0 0.7 9±0.1 8 0.5 8±0.0 5 1 0.2 5 8 2 0.0 0 0 0 2.2 3±0.2 1 2.3 1±0.1 9 0.1 5 8 5 0.1 1 8 7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正畸排齊牙列后6個月時PD、GI、BI更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正畸排齊牙列后6個月時臨床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正畸排齊牙列后6個月時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P D(m m) G I B I P L I對照組(n=1 8)觀察組(n=1 8)t值 P值4.0 8±0.5 2 3.1 2±0.0 5 7.1 1 6 8 0.0 0 0 0 0.8 9±0.1 8 0.4 2±0.0 5 6.3 2 5 8 0.0 0 0 0 0.8 5±0.2 1 0.5 2±0.1 5 1 0.2 2 8 5 0.0 0 0 0 2.1 7±0.2 6 2.1 6±0.2 8 0.2 1 5 8 0.8 5 6 2
臨床眾多口腔疾病中,牙周病屬于常見的一種,是導致成年人牙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對牙周、牙齒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9]。牙菌斑為牙周病發(fā)病的始動因子,多數(shù)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牙周附著喪失,牙齒出現(xiàn)病理性移位現(xiàn)象,出現(xiàn)錯牙合,進而出現(xiàn)咬合創(chuàng)傷,牙齒脫落,對口腔美觀和健康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10]。以往臨床通常認為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組織較少,難以承受正畸治療,牙周基礎上聯(lián)合正畸治療方案遭到了否定[11-12]?,F(xiàn)階段,隨著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多數(shù)研究證明,對牙周病行單純牙周基礎治療有一定局限性存在,雖然能將該牙菌斑去除,實現(xiàn)對炎癥的有效控制,但是難以有效恢復咀嚼功能,口腔美觀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在牙周基礎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正畸治療不僅能有效控制炎癥,同時還能改善牙齒錯牙合,促使其良好鄰接關系得到改善,確保牙齒穩(wěn)固,有效清除菌斑,恢復口腔美觀度[13]。該研究中,觀察組正畸排 齊 牙 列 時 PD、GI、BI 分 別 為 (3.25±0.05)mm、(0.72±0.11)、(0.58±0.05),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589、7.1188、10.2582,P<0.05); 觀察組正畸排齊牙列后6 個月時 PD、GI、BI分別為 (3.12±0.05)mm、(0.42±0.05)、(0.52±0.15),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168、6.3258、10.2285,P<0.05), 提示在牙周基礎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正畸治療慢性牙周炎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狀況。喻愛霞[14]等學者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牙周聯(lián)合正畸治療組患者治療后PD為(2.54±0.69)mm,PLI為(0.61±0.19),BI為(0.89±0.23),均明顯小于單獨牙周基礎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具有高度相似性,進一步證明了牙周基礎治療聯(lián)合正畸治療牙周病的有效性。該研究正畸治療過程中所用Damon-Q自鎖托槽為被動型自鎖托槽,摩擦力小,矯治力輕,患者佩戴后舒適度高。臨床實踐過程中,牙齒穩(wěn)定過程中合理匹配弓絲與托槽類型十分重要。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療的過程中,施加力需控制在30~50 g之間,且每4~6周加力1次,整個正畸治療過程中,牙周維護需貫穿始終。
綜上所述,慢性牙周炎伴前牙病理性移位聯(lián)合牙周基礎治療與正畸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狀況,恢復口腔功能與美觀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