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陜西米脂臥虎灣戰(zhàn)國秦漢墓葬發(fā)掘簡報

        2019-07-27 07:02:32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
        考古與文物 2019年3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

        為配合米脂縣臥虎灣新區(qū)開發(fā)建設項目,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聯(lián)合對臥虎灣墓地進行了考古調(diào)查和第一次發(fā)掘。墓地位于米脂縣東南,西鄰210國道,南鄰佳米公路,北距銀州路600米,隔無定河與神延鐵路相望。屬米脂縣銀州鎮(zhèn)南關村。墓地坐落在黃土梁坡面上,依黃土梁走向呈南北狹長帶狀分布,最高點海拔959米。清理出東周、秦、漢、北周、宋、清等不同時期的墓葬257座,出土遺物千余件。其中以戰(zhàn)國秦漢墓葬數(shù)量最多,共239座,出土隨葬品1258件?,F(xiàn)將其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類型主要有土洞墓和土坑墓兩類。

        (一)土洞墓

        13座。墓葬多被盜擾,僅4座保存相對完好。均為直線式土洞墓。墓內(nèi)無二層臺、壁龕等附屬設施,個別墓葬封門保存較好,系以數(shù)根木棒并排豎立,現(xiàn)存柱窩,內(nèi)有朽木痕跡。根據(jù)殘存的板灰痕跡及鐵棺釘推測葬具為木棺槨,其中有棺槨痕者2座,有槨痕者2座,有棺痕者3座??杀嬖崾剑褐敝?座,屈肢葬4座。從保存相對較好的墓葬來看,隨葬品多置于墓室內(nèi)近墓道處,近墓主頭端。根據(jù)墓道差異分為豎穴墓道與斜坡墓道二型。

        A型 10座。豎穴墓道。

        M 113 方向290°,被M 114打破??傞L5.26米,由墓道、封門、墓室三部分組成。豎穴式墓道,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口長2.9、寬2.64米,墓底長2.46、寬2.1、深2.3~3.1米,墓底西端略高。封門以數(shù)根徑長4~6厘米的木棒并排豎立而成,現(xiàn)殘存數(shù)個柱窩,深10厘米,內(nèi)有朽木痕跡。墓室已坍塌,進深2.60、寬1.04、殘高1.30米,直壁,平底。墓道內(nèi)填經(jīng)夯打的堅硬黃褐色五花土,夯筑方法及夯層不清。一棺,長1.74、寬0.7~0.8、殘高0.1米,棺板厚4厘米,棺底內(nèi)側有一層厚5~10厘米的草木灰。棺內(nèi)人骨一具,仰身屈肢。銅環(huán)2件分別置于墓主頭側,陶器4件均置于墓室西部(圖一、二)。

        B型 3座。斜坡墓道。

        M 116 方向17°??傞L12米,由墓道、封門、墓室三部分組成。斜坡墓道,平面呈梯形,口大底小,墓口長7.2、寬1~1.68米,墓底長7.2、寬0.95~1.24、殘深0~1.40米。坡長8米,坡度25°。封門由寬0.2、高2.1、厚0.1米的方木并排豎立組成。墓室為半土壙半土洞式,北端中部為土壙,在此基礎上向東、南、西三側延伸形成土洞,長4.1、寬2.15、高3.2、土洞部分高1.1米,直壁,平底,低于墓道南端底2.3米。一槨二棺,槨長4.1、寬2.1、高2.1米,槨板厚6、寬20厘米,兩棺自東向西分別為棺1、2,棺1長1.86、寬0.7~0.64、高0.34米,棺2長1.86、寬0.6~0.64、高0.3米。漆箱位于棺1的北側,長0.36、寬0.26、高0.1米。隨葬品32件,銅印章1、鐵車馬器構件1套被擾于填土之中,陶壺5、雙系罐1、帶流罐1件;銅車馬器構件1套、鈁1、鼎1、勺1、洗1件;鐵器1件;漆器2件置于槨內(nèi),銅鏡1、銅鋪首2置于棺1內(nèi),銅帶鉤1置于棺2內(nèi)(圖三、四)。

        (二)土坑墓

        226座。墓葬多遭受不同程度的盜擾,僅16座保存相對完好。豎穴土坑,少數(shù)有墓道,墓坑深淺不一,現(xiàn)存最深約5.3、最淺約0.5米??涌谂c坑底大小相同或口略大于底。89座墓壁設有生土二層臺,二層臺位置及數(shù)量略有差異,部分帶二層臺的墓葬有壁龕。由于保存原因僅少量墓殘存板灰痕跡,部分墓葬因盜擾嚴重僅殘存槨痕,未見清晰棺痕,其中有棺槨痕34座,有槨痕者70座,有棺痕51座,僅見少量人骨或人骨殘痕??杀嫜錾碇敝?4座,屈肢葬14座,二次葬1座。隨葬品多置于墓室或槨室一側,有壁龕者置于壁龕中,多近頭端。根據(jù)墓道的不同分為無墓道和有墓道兩類。

        1.無墓道墓 196座。根據(jù)墓坑平面形制不同,可分二型。

        A型 195座。長方形或梯形豎穴土坑墓,根據(jù)有無二層臺、壁龕,分為二亞型。

        Aa型 106座。無二層臺及壁龕。根據(jù)口底大小差異,分為三式。

        I式 40座??诖蟮仔?。

        M 148 方向15°。墓口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墓口長2.2、寬1.4米,墓底長2.06、寬1.14米,墓口至墓底深1.5~1.6米;墓壁斜直內(nèi)收,平底。一棺,長1.08、寬0.7米。棺中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隨葬品3件,彩繪腹耳罐1件置于墓主頭部北側,繩紋罐2件分別放置于墓底西側的南北兩端(圖五)。

        II式 25座??诖蟮仔?,雙層收分,墓壁上部斜內(nèi)收,下部為直壁。

        M 54 方向195°,被一近代墓打破。墓口平面呈長方形,墓口長3.12、寬2.04米,墓底長2.74、寬1.12米,墓深3.3米。自墓口向下至2.3米處四壁斜直內(nèi)收,之下直壁,墓底較平。一槨一棺,槨長2.74、寬1.12、高1米,棺長1.82、寬0.7米。隨葬品6件,均置于墓底南側(圖六)。

        III式 41座??诘淄?。

        M 84 方向85°。墓口平面呈梯形,長3.3、寬1.5~1.6、殘深0.10~0.7米,直壁,平底。一槨,長3、寬1.1米。槨內(nèi)棺痕已不存,槨室西部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隨葬品20件,銅盆3、釜2、奩1、勺1件;陶罐3件置于槨室東部,銅鏡1、銅飾2件置于墓主頭部偏東,印章2件置于槨室北部,銅帶鉤1件置于槨室中部,銅鈴1、鐵燈1、鐵鎮(zhèn)4件被擾于填土中(圖七)。

        Ab型 89座。帶生土二層臺,部分墓葬有壁龕。

        I式 45座。四周二層臺,多有壁龕。

        M 1 方向350°。墓口平面呈長方形,口部長3.6、寬2.8米。墓口以下2.1~2.3米處有生土二層臺,東側寬0.5、南北兩側寬0.4、西側寬0.34米,二層臺臺面長3.04、寬2.04米。墓底長2.24、寬1.2米,墓口至墓底深3.1~3.3米。二層臺以上壁面斜直內(nèi)收,收分明顯,二層臺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較平;壁龕位于二層臺的北側壁面底部,長0.84、進深0.38、高0.5米。墓內(nèi)填土經(jīng)夯打清。一槨一棺,槨長2.24、寬1、殘高0.2米;棺長1.8、寬0.6米。棺中僅殘存部分人骨,可辨葬式為屈肢葬。隨葬品2件,陶帶耳罐1被擾于盜洞內(nèi),陶繩紋罐置于壁龕內(nèi)(圖八)。

        II式 44座。二層臺數(shù)量減少,部分有壁龕。

        M 9 方向 10°。墓口平面呈長方形,口部長3.67、寬3.13米。墓口以下2.2米處有生土二層臺,東側寬0.42、西側寬0.48米,南北兩側無二層臺。二層臺臺面長2.88、寬2.35。墓底長2.88、寬1.44米,墓口至墓底深3.3米。二層臺以上壁面斜直內(nèi)收,收分明顯,二層臺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較平。一棺,長2.16、寬0.9米。棺內(nèi)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隨葬品4件,均置于棺外北部(圖九)。

        M 17 方向275°。墓口平面呈梯形,口部長3.2、寬2.5~2.7米。墓口以下2米處有生土二層臺。西側寬0.4、南側寬0.4、北側寬0.42米,東側無二層臺,二層臺臺面長2.48、寬1.9米。墓底長2.10、寬1.16米,墓口至墓底深2.8米。二層臺以上壁面斜直內(nèi)收,收分明顯,二層臺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較平。壁龕位于西側壁面,龕底距墓底高0.25米,長1.06、進深1、高0.8~1米。一棺,長1.7、寬1米。棺內(nèi)人骨一具,仰身屈肢葬,雙腿向上屈起。隨葬品10件,束頸繩紋罐1、小口大罐1、直口罐1、陶釜1件置于壁龕內(nèi),此外壁龕內(nèi)有動物骨骼及漆皮,陶瓦棱紋罐1、銅鏡1、銅勺1、鐵器1、玉器1套、骨器2件置于墓主頭部(圖一〇)。

        M 103 位于墓地中部偏東南,開口距地表深1.4米。系帶二層臺的豎穴土坑墓,方向15°。墓口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0、東西寬4.7米,二層臺臺面南北長3.42、東西寬3.5米,墓口至二層臺臺面殘深3.0米;生土二層臺位于西、南兩側,西側寬1.6、南側寬0.8米;二層臺以下土坑下面呈長方形,口底同大,南北長3.28、東西寬1.9、深1.4米;墓口至墓底深4.4米,二層臺以上壁面斜直內(nèi)收,收分明顯,二層臺以下壁面平直,周壁規(guī)整,平底,無工具加工痕跡。墓內(nèi)填較硬的黃褐色五花土,棺槨內(nèi)填滿淤積土,較為純凈。盜洞一處,平面呈圓形,徑長0.6米,位于墓葬的西部,至墓頂直通墓底。

        葬具為一槨一棺,殘存板灰,結構不清,南北向擺放,槨長3.2、寬1.5、殘高0.2、槨板厚0.06~0.12米,棺長1.98、寬0.75、殘高0.2、棺板厚0.04~0.08米;頭箱,位于槨內(nèi)、棺的北側,東西長1.28、南北寬0.65、殘高0.2、厚0.04 0.5、南側寬0.25~0.45、西側寬0.15~0.3、北側寬0.2~0.45米,二層臺臺面長3~5.1、寬2.88~4.48米。墓底長2.10~4.4、寬2.05~4米,墓口至墓底深5米;二層臺以上斜壁內(nèi)收,二層臺以下直壁,平底。墓內(nèi)填經(jīng)夯打的黃褐色五花土,由一層夯土一層石塊相互間隔夯打而成,夯層厚度20厘米。墓底一層黑色木炭。隨葬品11件,玉劍摽1、玉片30、玉璧1、銅劍1、銅鐓1均置于墓底東側,其余陶器擾于盜洞中(圖一二)。

        2.有墓道墓 30座。根據(jù)墓葬平面形制不同,可分三型。

        A型 26座。直線墓道土坑墓。

        M 155 “凸”字形土壙墓,方向330°。殘長8.4米,由墓道、封門、墓室三部分組成。梯形斜坡式墓道,口大底小,口部長2.8、寬1.6~1.74米,底部長4.40、寬1.20~1.3、高2.16~3.74米。斜坡殘長4.90米,坡度22°。封門僅殘存一塊片狀砂石,平砌于墓道最北端西側,殘高0.1、殘寬0.4、進深0.42米。墓室底低于墓道底0.3米,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口部長4、寬3.8米,墓底長3.8、寬3.6米,墓口至墓底深4.7米。自墓口深至2.9米處,四壁斜直內(nèi)收,之下墓壁系石砌,口底同大,四壁石墻寬0.5米,以形狀、大小不一的片狀砂石塊縱向錯縫平砌,石塊之間以黃色粘土粘合而成,石塊與墓壙壁成之間用碎石塊、五花土填充,石砌壁面較直,墓底較平。葬具僅存一槨,內(nèi)部棺痕不存,槨長2.8、寬2.6、殘高1.1米。槨內(nèi)人骨已殘,難辨葬式,但于擾土中發(fā)現(xiàn)殘盆骨三副。隨葬品8件,均被擾于填土中(圖一三)。

        M 11 方向15°??傞L11.2米,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梯形斜坡式墓道,口底同大,直壁,長7.80、寬0.9~1.32、殘深0~3.8米,斜坡長8.9米,坡度33°。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墓口長3.4、寬3.1、墓底長2.80、寬2.5、深3.8米;墓室周壁斜直內(nèi)收,平底。葬具已不存,人骨兩具置于墓室東南角,殘存骨骼可辨為屈肢葬。隨葬品18件,陶灶1置于墓室西北角,銅車馬器構件置于墓室的東南部,其余器物均擾于填土或盜洞中(圖一四)。

        B型 3座。曲尺形帶墓道土坑墓。

        M 255 方向110°。總長4.26米,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圓角長方形墓道,東端被晚期地層破壞,口底同大,墓道口殘長1.8、寬1.36、殘深0~1.2米。斜坡殘長1.2米,坡度40°,南端有一寬0.3、高0.1米的臺階。墓室底低于墓道底0.4米,平面呈長方形,口底同大,長3、寬1.4、殘深1.3~2.3米,平底。葬具、葬式不明,隨葬品6件,均擾于填土中(圖一五)。

        C型 1座。呂字形帶墓道土坑墓。

        M 241 方向295°。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豎穴墓道,平面呈長方形,長4.1~4.2、寬1.5、殘深0.9~2.6米,直壁,底部西側高于東側0.2米。墓道中間放置石塊。土洞式甬道,平頂,寬1.4、進深1.7、高1.6米,直壁,甬道底高于墓道、墓室底部0.2米,東、西兩壁各有一寬0.2、進深0.08、高1.4米的凹槽,底部各放一片狀石塊,應為封門石。長方形墓室,口大底小,墓口長3.7、寬2.4、墓底長3.5、寬2.2、殘深1.7~3.7米,壁面斜直內(nèi)收,平底。墓室填大量木炭,東南部置一石塊。葬具葬式不清,隨葬品1件擾于填土中(圖一六、一七)。

        二、隨葬器物

        226座墓中除39座被盜擾嚴重未見隨葬品外,其余墓葬均有數(shù)量不等的隨葬品。其中少者僅1件,最多者可達51件,一般5~10件。有陶、銅、鐵、錫、玉、石、骨器等。此外,部分墓葬殘存漆皮痕跡,應有漆器隨葬。

        (一)陶器

        509件,其中較完整者479件。占出土隨葬品的絕大多數(shù)。大部分燒制火候較高,亦有火候較低者。陶質(zhì)以泥質(zhì)灰陶及夾砂灰陶為主,另有少量夾砂紅陶及夾砂黃褐陶。裝飾紋樣因器類不同而有所差異,總體多為素面,繩紋次之,另有少量凹弦紋等。器形有罐、釜、鼎、锜、甑、盆、蒜頭壺、繭形壺、灶、囷、燈、房、井等。

        矮領直口罐 104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直口較矮,部分微侈口。根據(jù)器身形態(tài)差異,分為五型。

        A型 50件。器形扁矮,根據(jù)腹部最大徑位置變化,分為四式。

        I式 6件。最大徑位于器身三分之一處。標本M 94:2(圖一八,4)。直口,圓唇,圓肩,弧腹,平底。腹上部飾一周斜向繩紋,其上疊飾三道凹弦紋,肩部殘留繩紋。輪制。口徑14.4、最大徑26.2、底徑13.8、高18.3厘米。標本M 101:2(圖一八,17)。直口,方唇,圓肩,弧腹,平底。口部外側殘存繩紋,腹上部飾一周豎向細繩紋。輪制,器身刮抹痕跡明顯??趶?1.1、最大徑18、底徑8.3、高12厘米。

        II式 27件。最大徑較I式下移。標本M 51:10(圖一八,9)。直口,尖唇,圓肩,弧腹,小平底。腹上部飾繩紋。輪制,器表有刮抹痕跡。口徑12、最大徑21.2、底徑12.4、高12.8厘米。標本M 223:5(圖一八,13)。直口,方唇,圓肩,弧腹,平底。素面。輪制??趶?2、最大徑19.6、底徑11.2、高11.8厘米。

        III式 13件。最大徑較II式下移。標本M 27:7(圖一八,12)。直口微侈,方唇,圓肩,弧鼓腹,平底。素面。輪制??趶?1.6、最大徑20.4、底徑10.5、高11.8厘米。標本M 56:9(圖一八,19)。直口,方唇,圓肩,鼓腹,平底。素面。輪制??趶?0.3、最大徑18、底徑10、高10.2厘米。

        IV式 4件。最大徑位于器身二分之一處。標本M 27:6(圖一八,10)。直口,方唇,圓肩,鼓腹,平底。腹部殘留部分繩紋。輪制??趶?1、最大徑20.3、底徑10.1、高10.7厘米。標本M 236:3(圖一八,16)。直口微侈,圓唇,溜肩,斜折腹,平底。素面。輪制??趶?1.5、最大徑17.8、底徑10、高8.6厘米。

        B型 17件。器形瘦高。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二式。

        I式 4件。腹部斜收,器形較大。標本M 22:2(圖一八,5)。直口,圓唇,廣肩,腹部斜收,平底。腹上部飾一周斜向繩紋,口部殘留繩紋。輪制??趶?4.8、最大徑26.4、底徑14.4、高20.2厘米。標本M 246:6(圖一八,8)。直口微侈,方唇,圓肩,腹微鼓,平底。腹上端有一道刻劃紋。器身有刮抹痕跡??趶?4.5、最大徑24、底徑14、高18厘米。

        II式 13件。腹部內(nèi)收較直,器形相對較矮小。標本M 11:15(圖一八,18)。直口微侈,方唇,圓肩,腹部直收,平底。肩部兩道凹弦紋。輪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趶?0.7、最大徑17.5、底徑11.2、高12.2厘米。標本M 35:5(圖一八,6)。直口,圓唇,圓肩,弧腹,平底??诓考跋赂共匡椏v向繩紋??趶?2、最大徑20.1、底徑11、高14.9厘米。

        C型 28件。器形鼓胖。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二式。

        I式 11件。腹部弧收,器身較高。標本M 23:4(圖一八,2)。直口,方唇,圓肩,弧腹內(nèi)收,平底。腹中部飾一周斜繩紋,時斷時續(xù)。輪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趶?2.8、最大徑25.5、底徑13.4、高20.2厘米。標本M 149:4(圖一八,1)。直口,厚圓唇,鼓肩,弧腹,平底。素面。輪制??趶?2.4、最大徑16.6、底徑16.3、高22.3厘米。

        II式 17件?;「刮⒐模魃戆?。標本M 9:3(圖一八,7)。直口,方唇較厚,唇緣有凹槽,圓肩,鼓腹,平底。頸部殘留繩紋,腹中部飾一周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刻劃紋。輪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趶?5.7、最大徑25.2、底徑13.6、高16.8厘米。標本M 108:2(圖一八,3)。斂口,厚方唇,唇面有凹槽,圓肩,鼓腹,平底。腹中部飾豎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輪制??趶?3.3、最大徑23、底徑12.4、高17.2厘米。

        D型 2件。窄肩,器身較鼓。標本M 82:4(圖一八,14)。直口,圓唇,窄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趶?.7、最大徑15、底徑9.6、高12.4厘米。標本M 147:2(圖一八,11)。直口微侈,圓唇,窄溜肩,深弧腹,平底。下腹部飾縱向繩紋,口部殘留繩紋。輪制。口徑12.5、最大徑17.8、底徑10、高13.6厘米。

        E型 7件。窄肩,腹部斜收。標本M 5:3(圖一八,15)。直口,圓肩,腹部斜收,平底。肩腹交接處飾一周縱向細繩紋??趶?0.3、最大徑16.6、底徑7.5、高10.6厘米。標本M 84:10(圖一八,20)。直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輪制。口徑9.1、最大徑15.7、底徑8.2、高10.7厘米。

        高領侈口罐 18件。均泥質(zhì)灰陶。侈口較長。根據(jù)形態(tài)差異分為二型。

        A型 18件。器形扁矮。標本M 11:13(圖一九,4)。侈口,圓肩,腹部斜收,平底。腹上端飾一道凹弦紋。輪制,器身有刮削痕跡??趶?0.3、最大徑18.8、底徑10.4、高11.8厘米。標本M 149:3(圖一九,3)。直口微侈,圓唇,窄溜肩,腹部斜收,平底。素面。輪制。口徑9.8、最大徑13.4、底徑9.6、高8.8厘米。

        B型 8件。器形瘦高。標本M 11:2(圖一九,1)。侈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刮削痕跡??趶?0.4、最大徑18.2、底徑9.6、高14.4厘米。標本M 143:9(圖一九,2)。侈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趶?2.2、最大徑20.9、底徑12.5、高17.4厘米。

        小口大罐 59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體型較大,小口束頸,多通體飾繩紋。根據(jù)形態(tài)差異分為二型。

        A型 45件。體型較大,腹部斜內(nèi)收??梢罁?jù)肩、腹差異分為三亞型。

        Aa 33件。束頸較直,圓肩,腹部斜收。根據(jù)肩腹部差異分為四式。

        I式 6件。廣圓肩,腹部斜收較高。標本M 14:2(圖二〇,17)。侈口,窄平沿,方唇,束頸,圓肩,深弧腹,平底。頸部殘留繩紋,肩、腹上部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诓坑休喼坪圹E,腹下部有刮削痕跡。口徑12.3、最大徑22.8、底徑14.7、高28.4厘米。標本M 178:1(圖二〇,13)。侈口,外斜沿,方唇,束頸,圓肩,弧腹,平底。肩腹部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腹下部抹光。口部有輪制痕跡??趶?5.5、最大徑35.6、底徑14.3、高29.6厘米。

        II式 10件。廣圓肩或溜肩,弧腹。標本M 136:1(圖二〇,10)。侈口,平沿,方唇,束頸略高,廣肩,上腹微鼓,弧腹,平底。頸部及肩上端殘留繩紋,肩及腹上部先飾縱向繩紋,其上疊數(shù)道凹弦紋,腹下部有刮削痕跡。輪制??趶?2、最大徑24.6、底徑16.2、高28.6厘米。標本M 202:5(圖二〇,15)。侈口,窄沿,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部先飾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腹中部飾斜繩紋。頸部有刮抹痕跡。口徑11、最大徑28.1、底徑14.5、高23.7厘米。

        III式 13件。肩較II式窄,弧腹。標本M 53:1(圖二〇,11)。侈口,平折沿,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中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趶?1.1、最大徑28.6、底徑14、高21.3厘米。標本M 140:2(圖二〇,14)。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凹槽,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部先飾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1.6、最大徑32.8、底徑17.6、高29厘米。

        IV式 4件。窄肩,腹部斜收較急。標本M 23:3(圖二〇,5)。侈口,外斜沿,尖圓唇,溜肩,上腹較直,下腹弧內(nèi)收,平底。肩、腹中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腹下部有刮削痕跡??趶?2.8、最大徑37、底徑17.6、高35厘米。標本M 35:1(圖二〇,1)。侈口,平沿,沿面中部內(nèi)凹,方唇,束頸,圓肩,深弧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殘留繩紋紋理??趶?4.5、最大徑38、底徑15.7、高34.4厘米。

        Ab 7件。斜束頸,溜肩,腹部斜收。標本M 16:1(圖二〇,18)。侈口,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诓坑休喼坪圹E。口徑11.6、最大徑30、底徑14、高27.6厘米。標本M 20:8(圖二〇,2)。侈口,平沿,方唇,溜肩,腹微鼓,平底。肩、腹上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诓坑休喼坪圹E,腹下部有刮削痕跡,口徑12、最大徑23.8、底徑17.6、高32.6厘米。

        Ac 5件。束頸較直,圓肩鼓腹,器身略呈球形。標本M 67:1(圖二〇,9)??诓柯詺垼蘅?,外斜沿,方唇,圓肩,鼓腹,平底。腹部飾斜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弦紋??诓坑休喼坪圹E,肩部有刮抹痕跡。口徑12.6、最大徑35.8、底徑16.8、高29.2厘米。標本M 123:6(圖二〇,6)。侈口,平沿,方唇,唇緣有凹槽,圓肩,鼓腹,平底。肩部、腹中部先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腹上部抹光,腹下部有刮削痕跡,頸部有輪制痕跡??趶?2.9、最大徑34、底徑16、高30.2厘米。

        B型 14件。體型偏小,腹收較直。根據(jù)肩腹差異分為三式。

        I式 6件。溜肩,腹部斜收。標本M 99:1(圖二〇,4)。器身略有殘缺,侈口,窄沿微外撇,方唇,溜肩,深腹,平底。肩、腹中部先飾斜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趶?2.6、最大徑26.4、底徑14、高27.1厘米。標本M 118:1(圖二〇,7)。侈口,窄平沿,方唇,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腹部刮抹痕跡明顯,頸部有輪制痕跡??趶?2.4、最大徑30、底徑14.8、高28.6厘米。

        II式 5件。廣平肩,斜直腹。標本M 21:5(圖二〇,12)。侈口,方唇,唇緣有凹槽,廣平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腹下部有刮削痕跡??趶?1.5、最大徑25.6、底徑14.8、高23厘米。標本M 194:8(圖二〇,3)。侈口,窄平沿略外撇,方唇,唇緣中部有凹槽,廣肩,腹部斜收,平底。肩上部、腹上部先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肩腹交接處飾一周麥粒狀戳刺紋。頸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2.2、最大徑29.4、底徑13.6、高27.3厘米。

        III式 3件。折肩,腹部直收。標本M 11:16(圖二〇,8)。侈口,斜沿外撇,尖唇,斜頸,廣折肩,腹部直收,最大徑位于腹上部,平底。肩部飾一周方格紋。器身有刮削痕跡。口徑10.7、最大徑23.4、底徑16.1、高27.2厘米。標本M 155:2(圖二〇,16)。侈口,窄沿外撇,方圓唇,溜折肩,斜腹直內(nèi)收,平底。頸部飾三角形刻劃紋,肩中部飾一道繩紋。器身有輪制痕跡??趶?1、最大徑24.4、底徑17.4、高24.7厘米。

        缶 17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溜肩折腹,肩腹交接處多磨光。根據(jù)器形差異分為三型。

        A型 5件。器形瘦高。根據(jù)肩腹變化分為二式。

        I式 3件。 折 肩。 標 本M 49:4(圖二一,2)。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凹槽,方唇,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飾兩周方格紋,腹中上部飾一道弦紋,其下飾縱向細繩紋,肩上殘留繩紋。輪制。口徑11.6、最大徑33、底徑17.3、高35厘米。標本M 246:7(圖二一,1)。侈口,外斜沿,方唇,束頸,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飾細繩紋,腹下部飾籃紋。輪制??趶?2、最大徑33.8、底徑18.4、高33.8厘米。

        II式 2件。 圓 肩。 標 本M 181:4(圖二一,3)。侈口,斜沿,方圓唇,圓溜肩,直腹斜內(nèi)收,平底。肩中部飾一周縱向細繩紋。輪制??趶?1.9、最大徑31、底徑16.6、高30.2厘米。

        B型 10件。器形較胖。標本M 19:3(圖二一,4)。侈口,平沿,方唇,唇緣有凹槽,溜肩,深弧腹,平底。頸部殘留繩紋紋理,肩部、腹上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輪制,腹下部有刮削痕跡??趶?2.4、最大徑30、底徑15.5、高27厘米。標本M 205:4(圖二一,5)。侈口,窄沿外撇,方唇,廣溜肩,腹微鼓,平底。肩部、腹中部先飾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刻劃紋及凹弦紋。輪制。口徑11.2、最大徑29.7、底徑13.6、高24.6厘米。

        C型 2件。器形扁矮。標本M 176:3(圖二一,6)。侈口,方唇,廣平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上腹部先飾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下腹部殘留部分繩紋。輪制??趶?0.2、最大徑30.4、底徑15.2、高23.4厘米。

        繩紋罐 41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體型較小,束頸,通體飾繩紋。根據(jù)頸部不同分三型。

        A型 27件。細束頸。又據(jù)整體形態(tài)分四式。

        I式 3件。腹部最大徑偏上,器形瘦高。標本M 135:1(圖二二,2)。侈口,方唇,圓肩,上腹部微鼓,下腹部斜收,平底。器表先飾豎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殘留繩紋??诓坑休喼坪圹E,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趶?0.5、最大徑23.9、底徑12.2、高27.4厘米。標本M 175:1(圖二二,7)。侈口,窄平沿,沿面中部內(nèi)凹,方唇,圓肩,弧鼓腹,平底。肩腹部先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肩上部殘存部分繩紋。腹下端有刮削痕跡,輪制。口徑10.3、最大徑24.4、底徑12、高27.4厘米。

        II式 17件。腹部最大徑略下移,器形變矮。標本M 198:5(圖二二,8)。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凸棱,方唇,唇緣中部有凹槽,溜肩,上腹微鼓,下腹弧內(nèi)收,平底。肩、腹部先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肩上部殘留部分繩紋。下腹部有刮削痕跡,頸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1、最大徑20、底徑10、高20厘米。標本M 220:3(圖二二,5)。侈口,外斜沿,方唇,唇緣有凹槽,溜肩,圓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飾繩紋,再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輪制痕跡明顯??趶?1.5、最大徑23.7、底徑11.7、高25.2厘米。

        III式 10件。器身呈球形,器形矮胖。標本M 113:2(圖二二,1)。侈口,窄平沿,沿面有一道凹槽,方唇,圓肩,鼓腹。肩、腹中上部先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腹下部有明顯刮削痕跡,口部輪制痕跡明顯??趶?3、最大徑24.4、底徑11.6、高23厘米。標本M 144:1(圖二二,4)。侈口,外斜沿,厚方唇,圓肩鼓腹,平底。腹部飾先豎繩紋,后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殘留部分繩紋。唇緣有輪制痕跡??趶?1.2、最大徑 23.6、 底 徑 11.1、高21厘米。

        IV式 7件。長頸,腹部最大徑偏下。標本M 17:6(圖二二,6)。侈口,平沿,方唇,長頸,溜肩,圓腹,最大徑位于腹中上部,平底,肩部以下飾豎向細繩紋,繩紋之上飾數(shù)道凹弦紋,將之分割成數(shù)段,口部有輪制痕跡,腹下部有刮削痕跡,口徑11.8、最大徑15.5、底徑10、高17.2厘米。標本M 168:3(圖二二,3)。侈口,寬平沿,沿面中部微內(nèi)凹,方唇,溜肩,弧腹,平底。腹上部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殘留部分繩紋紋理。頸部有輪制痕跡??趶?0.5、最大徑16.9、底徑9.9、高16.2厘米。

        B型 4件。 標本M 71:1(圖二二,11)。束頸較短。直口微侈,圓唇,溜肩,弧腹,平底。器表、底部均飾粗繩紋。口部輪制痕跡明顯??趶?、最大徑19.3、底徑11.8、高19厘米。標本M 148:3(圖二二,9)。口微侈,窄平沿,尖圓唇,溜肩,腹部直收,平底。腹部飾縱向繩紋,部分被抹掉。器身刮抹痕跡明顯??趶?6、最大徑23.9、底徑13.3、高24.4厘米。

        C型 10件。標本M 39:4(圖二二,10)。口部殘損,侈口,方圓唇,溜肩,弧腹,平底。肩、腹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趶?0.7、最大徑18.2、底徑10.2、高18厘米。標本M 166:2(圖二二,12)。直侈口,外斜沿,圓唇,溜肩,弧鼓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飾繩紋,其上飾疊數(shù)道凹弦紋,頸部殘留繩紋??趶?1.5、最大徑19.5、底徑13.2、高20.3厘米。

        鼎 13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根據(jù)形態(tài)差異分為三型。

        A型 3件。深腹,蹄足,附耳外撇,形體較大。標本M 103:5(圖二四,3)。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個卷云環(huán)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蹼形蹄足,蹄足肥碩,著地處微外撇,腹上端兩附耳外撇。器蓋素面,器身口部飾一道紅色彩繪,腹部施四道紅色彩繪,部分脫落。器身內(nèi)壁輪制痕跡明顯??趶?8.4、襠高2、通高20.8厘米。

        B型 9件。根據(jù)腹部及鼎足變化分為二式。

        I式 5件。蹄足較為發(fā)達,附耳較直,附耳微外撇。標本M 5:6(圖二四,6)。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個乳釘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尖圓唇,深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蹄足,足跟外鼓,腹上端兩附耳略外撇。蓋底部施以白色彩繪弦紋,器身口部施一周紅彩繪弦紋,腹中部飾一道凸棱,器耳側棱底部以紅彩繪直線紋。器身有輪制痕跡??趶?5.6、腹徑20、襠高2.6、通高17.4厘米。標本M 51:7(圖二四,1)。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個橢圓形乳釘,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弧腹,圜底,下接三低矮蹄足,足跟外鼓,著底處微外撇,腹上端兩附耳略外撇。蓋頂下端以紅彩繪一道弦紋,弦紋之上以紅色彩繪弧線紋、卷云紋,器身素面,腹中部有一凸棱。器身有輪制痕跡??趶?5.5、腹徑18.4、襠高2、通高14.8厘米。

        II式 4件。蹄足退化矮小,三足直立,附耳較直。標本M 36:1(圖二四,4)。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個圓餅狀獸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圓唇,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獸形蹄足,腹上端接兩外撇附耳。素面??趶?3.2、腹徑16.4、襠高2.6、通高12.8厘米。標本M 105:2(圖二四,2)。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個橢圓形獸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尖唇,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獸形蹄足,腹上端接兩上端外撇的附耳。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口徑12.8、腹徑15.6、襠高2、通高12.6厘米。

        C型 1件。鬲形鼎。標本M 162:4(圖二四,5)。覆缽形器蓋,蓋頂附加三個乳突形器鈕,器身斂口,方圓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個圓錐形器足,腹上端接兩附耳,耳中部微外鼓。素面??趶?4、腹徑16.8、襠高2.5、通高18.2厘米。

        锜 13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根據(jù)足部差異分為三型。

        A型 2件。蹄足。標本M 88:2(圖二五,3)。直口,方唇內(nèi)斂,折肩,深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尖圜底,三蹼形足較為肥碩。肩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銜環(huán)鋪首,肩部間隔施四道紅色彩帶,上部兩彩帶之間以紅、白兩色彩繪卷云紋,隔棱上以紅彩繪波浪紋、圓點。口徑8.4、最大徑21.4、隔棱寬1.8、襠高2.6、通高17厘米。

        B型 9件。蹄足。根據(jù)腹部及蹄足差異分為三式。

        I式 3件。深腹,蹄足。標本M 30:1(圖二五,1)。直口,方唇,圓肩,弧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圜底,三蹄足較為肥碩。肩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銜環(huán)鋪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道紅色彩繪,彩繪之間區(qū)域用紅、白、紫、綠四彩繪卷云紋,鋪首周邊施以紅色彩繪,蹄足與器身相接處飾一周紅彩,蹄足上部以紅彩繪水滴紋,足底處以紅彩繪一道弦紋。口徑8.3、最大徑24.2、隔棱寬1.8、襠高2.2、通高14.4厘米。

        II式 5件。腹較淺,蹄足較I式細。標本M 27:5(圖二五,4)。直口,方唇,圓肩,淺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圜底,三蹄足。肩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銜環(huán)鋪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道紅色彩繪,彩繪之間區(qū)域內(nèi)以紅、白、綠三彩繪卷云紋,兩鋪首周邊施以紅色彩繪。口徑8.5、最大徑22、隔棱寬1.5、襠高3、通高12.2厘米。標本M 51:8(圖二五,2)。直口,方唇,圓肩,弧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尖圜底,三蹄足。肩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銜環(huán)鋪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周紅色彩繪,彩繪之間區(qū)域以紅、紫、青三色彩繪卷云紋??趶?.2、最大徑21.6、襠高2、通高12.2厘米。

        III式 1件。腹部淺平,蹄足細直。標本M 36:2(圖二五,5)。直口,方唇,圓肩,肩部折棱明顯,淺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近平底,三蹄足。肩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鋪首。素面??趶?、最大徑21.2、隔棱寬1.8、襠高2.5、通高10.4厘米。

        C型 2件。無足。標本M 147:4(圖二五,6)。斂口,方唇,圓肩,深腹,肩腹交接處有一隔棱,小平底。肩部用紅、白兩色彩繪,已漫漶不清。口徑7.2、最大徑23.4、隔棱寬1.5、高11.8厘米。

        釜 30件。根據(jù)形態(tài)差異分為三型。

        A型 4件。凸肩。根據(jù)底部差異,將其分為二式。

        I式 1件。尖圜底。標本M 4:4(圖二六,1),夾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圓唇,束頸,鼓腹,尖圜底。腹上部飾斜向細繩紋。口部有輪制痕跡??趶?3.1、最大徑17.7、高15.5厘米。

        II式 3件。圜底。標本M 55:2(圖二六,3),夾砂紅陶。直口,圓唇,鼓腹,圜底。腹部及底飾籃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趶?.5、最大徑13.7、高10.6厘米。

        B型 22件。溜肩。根據(jù)器形差異分為五式。

        I式 2件。短沿,深弧腹,圜底。標本M 135:2(圖二六,8),泥質(zhì)灰陶。敞口,方唇,束頸,斜肩,深弧腹,圜底。腹上部飾斜向豎繩紋,之下飾麻窩紋。口部有輪制痕跡??趶?2.5、最大徑14.3、高12.8厘米。

        II式 4件。深弧腹,圜底。標本M 174:1(圖二六,2),夾砂灰陶。敞口,方唇,束頸,腹微鼓,圜底。器表素面,內(nèi)壁飾籃紋。內(nèi)壁刮削痕跡明顯。口徑16、高14厘米。標本M 113:5(圖二六,7),夾砂灰陶。侈口,長仰沿,沿面外側微凸,方唇,束頸,溜肩,弧腹,圜底。器表飾細繩紋。器身有輪制痕跡??趶?4.8、最大徑15.6、高12.7厘米。

        III式 5件。長仰沿,圓折腹,圜底微平。標本M 4:5(圖二六,11),夾砂灰陶。侈口,長仰沿,方唇,束頸,鼓腹,圜底。鼓腹處飾一周細繩紋。口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2.4、最大徑15、高11.8厘米。標本 M 113:4(圖二六,12),夾砂灰褐陶。侈口,長仰沿,圓唇,束頸,溜肩,鼓腹,圜底。肩以下飾細繩紋。器身有泥條盤筑痕跡及煙炱痕跡??趶?1.6、最大徑15.6、高12.7厘米。

        IV式 4件。敞口,肩腹折棱明顯,圜底。標本M 53:2(圖二六,10),夾砂灰陶。侈口,方圓唇,折腹,圜底??诓繗埩衾K紋。器身有輪制痕跡。口徑11.8、最大徑14、高11.6厘米。標本M 202:2(圖二六,4),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溜肩,折腹,圜底。腹部以下飾繩紋,肩以上殘存繩紋??趶?2.8、最大徑17、高14.4厘米。

        V式 7件。敞口,淺腹,圜底。標本M 19:1(圖二六,6),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溜肩,弧腹,肩腹交接處有折棱,圜底。素面。口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1.3、最大徑15、高12厘米。標本M 43:3(圖二六,9),泥質(zhì)灰陶。侈口,圓唇,折腹,圜底。腹部飾斜向細繩紋。口部有輪制痕跡??趶?0.5、最大徑15、高11.9厘米。

        C型 3件。筒形。標本M 185:1(圖二六,5),夾砂灰陶。侈口,方唇,束頸,深弧腹,圜底。素面。器身有煙炱痕跡,輪制??趶?3.3、最大徑15.2、高14.2厘米。

        帶耳罐 18件。據(jù)耳部位置差異分為二型。

        A型 8件。雙耳位于頸肩交接處。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又可分為二亞型。

        Aa型 7件。高領,直口或微敞,體型較小。標本M 139:1(圖二七,4),夾砂灰陶。侈口,高領,溜肩,弧腹,平底。肩部與器耳對稱處飾三道凸棱紋,兩器耳之下各飾兩道弧形凸棱紋,器身中部對稱處各飾一道豎向凸棱紋。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口徑10.1、最大徑14、底徑6.2、高17.2厘米。標本M 159:4(圖二七,3),夾砂灰陶。侈口,圓唇,斜高領,溜肩,深弧腹,平底。肩上飾一道附加堆紋。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趶?.9、底徑6、高13厘米。

        Ab型 1件。矮領,敞口,通體飾繩紋,體型較大。標本M 64:2(圖二七,1),泥質(zhì)灰陶。敞口,方唇,斜高領,深弧腹,底微外凸。腹部飾斜向豎繩紋,底部亦飾繩紋。領部有輪制痕跡??趶?6.2、底徑10、高21厘米。

        B型 10件。雙耳位于口肩部。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三亞型。

        Ba型 6件。直口或微敞,弧腹微鼓,體型較小。標本M 12:2(圖二七,2),夾砂磨光灰陶。侈口,外斜沿,圓唇,束頸,鼓腹,平底。素面。器表有刮抹痕跡??趶?0、底徑7.8、高10.5厘米。標本M 183:3(圖二七,7),夾砂灰陶。敞口,圓唇,束頸,深弧腹,平底。器表飾縱向繩紋,下腹抹光??诓坑休喼坪圹E。口徑10、底徑8.8、高11.2厘米。

        Bb型 3件。微敞口,鼓腹,體型較大。標本M 136:3(圖二七,6),泥質(zhì)灰陶。直口,圓唇,束頸,鼓腹,平底。腹上端飾橫繩紋,腹中部以下飾縱向豎繩紋??诓抗文ê圹E較為明顯,器表有煙炱痕跡??趶?2.4、最大徑16.8、底徑9、高14.2厘米。

        Bc型 1件。敞口,弧腹,體型較大。標本M 166:1(圖二七,5),夾砂灰陶,殘。侈口,圓唇,斜高領,溜肩,弧腹,腹以下缺失。肩部與器耳對稱處附加三道凸棱紋,其下附加一道波浪形凸棱紋。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趶?0.6、殘高10.1厘米。

        敞口罐 2件。短頸,鼓腹,小平底,與所分的雙耳罐形體較為相似,僅無耳。標本M 180:2(圖二八),夾砂灰陶。敞口,外斜沿,方圓唇,束頸,鼓腹,平底。素面。器表有煙炱痕跡,輪制??趶?2.3、最大徑15.2、底徑8.6、高12.2厘米。

        甑 18件。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六型。

        A型 8件?;「梗瑤ψ?。根據(jù)腹部差異分為三式。

        I式 6件。深腹。標本M 30:9(圖二九,5),泥質(zhì)灰陶。敞口,平沿較寬,方唇,深弧腹,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內(nèi)壁通體施紅色彩繪,器表以紅、白兩色繪五道弦紋,腹最下端兩道弦紋之間以白、綠二彩繪卷云紋??趶?4.8、底徑10.8、高13.8厘米。標本M 38:4(圖二九,6),泥質(zhì)灰陶。敞口,窄平沿,圓唇,上腹略直,下腹弧收,小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腹中部以紅彩繪兩道弦紋。器表輪制痕跡明顯。口徑21.2、底徑9.2、高9.2厘米。

        II式 1件。腹部較淺。標本M 143:4(圖二九,7),泥質(zhì)灰陶。敞口,寬平沿,圓唇,弧腹內(nèi)收,矮圈足,底部有三個箅孔。器身有刮抹痕跡??趶?9.4、底徑8.1、高7.2厘米。

        III式 1件。淺腹。標本M 105:6(圖二九,8),泥質(zhì)灰陶。敞口,寬沿微外撇,方唇,唇緣有凹槽,直腹斜內(nèi)收,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素面。器身輪制痕跡明顯??趶?9.1、底徑8.4、圈足高0.8、通高6.6厘米。

        B型 4件。束頸,弧腹,有圈足。根據(jù)腹部是差異分為二亞型。

        Ba型 1件。深腹。標本M 102:2(圖二九,1),泥質(zhì)灰陶。敞口,斜折沿,方唇,深弧腹,小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腹上端對稱附加兩獸形鋪首,腹部飾二道凹弦紋,圈足上部有一道凸棱,底部有刻劃紋??趶?2.2、圈足徑10、高16.4厘米。

        Bb型 3件。淺腹。標本M 4:3(圖二九,3),夾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圓唇,束頸,鼓腹,圜底??诓坑休喼坪圹E??趶?3.1、最大徑17.7、高15.5厘米。

        C型 3件。折腹。標本M 16:4(圖二九,2),泥質(zhì)灰陶。敞口,平折沿,尖圓唇,上腹較直,下腹斜直內(nèi)收,平底,底部有箅孔。素面。下腹部有刮抹痕跡??趶?4.5、底徑11、高11厘米。

        D型 1件。筒形深腹。標本M 27:16(圖二九,10),泥質(zhì)灰陶。微敞口,寬沿外撇,沿外側有一道凹槽,圓唇,深弧腹,底內(nèi)凹,底部有箅孔。腹部上端飾兩道凹弦紋,之下飾兩周方格紋。輪制。口徑17.4、底徑9.2、高16.3厘米。

        E型 1件。深腹,下腹直內(nèi)收。標本M 246:2(圖二九,4),泥質(zhì)灰陶。直口,寬沿微外撇,方唇,上腹較直,下腹斜直內(nèi)收,平底,底部鏤數(shù)個圓形箅孔。上腹中部飾一道橫向粗繩紋,腹中部飾一周方格紋。腹部輪制痕跡明顯??趶?1.4、底徑10.1、高19.2厘米。

        F型 1件。深腹,上腹較直,下腹內(nèi)收。標本M 167:1(圖二九,9),泥質(zhì)灰陶。微敞口,外斜沿,尖圓唇,上腹較直,下腹弧內(nèi)收,上下腹交接處折棱較明顯,平底,底部有數(shù)個圓形箅孔。素面,上腹部輪制痕跡明顯??趶?3.8、底徑6.5、高8.8厘米。

        盆 14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四型。

        A型 5件。上腹微內(nèi)凹,體型較大。根據(jù)上腹部差異分為二式。

        I式 2件,上腹較直。標本M 67:3(圖三〇,3)。微斂口,寬平沿,沿面有兩道凹槽,圓唇,斜腹內(nèi)收,平底。素面。輪制。口徑23.8、底徑12.3、高10厘米。

        II式 3件,上腹外斜。標本M 222:2(圖三〇,1)。敞口,尖唇,下腹斜內(nèi)收,上下腹交接處折棱明顯,平底。素面。輪制??趶?1.4、底徑8.9、高9厘米。

        B型 4件。上腹平直,體型較小。根據(jù)整體形態(tài)差異分為二式。

        I式 2件,折腹較深。標本M 167:4(圖三〇,5)。敞口,寬沿外撇,圓唇,下腹斜收,平底。輪制??趶?8.6、底徑9.5、高7.3厘米。

        II式 2件,弧腹較淺。標本M 11:3(圖三〇,6)。敞口,寬沿外撇,沿面中部內(nèi)凹,方唇,下腹斜收,平底。上腹部殘留部分繩紋。輪制。口徑20.7、底徑5.6、高10.7厘米。

        C型 3件。深腹,下腹內(nèi)收。標本M 229:2(圖三〇,2)。敞口,窄沿微外撇,尖唇,上腹較直,下腹斜收,平底。上腹部飾繩紋。口徑18.7、底徑8.8、高10.4厘米。

        D型 2件。深腹,束頸。標本M 61:1(圖三〇,4)。敞口,圓唇,束頸,上腹較鼓,下腹弧內(nèi)收,平底。素面。器表有刮抹痕跡,內(nèi)壁可見口沿與器身相拼接的痕跡??趶?8.3、底徑10.8、高11厘米。

        鈁 9件。形制相近。標本M 23:2(圖三一,2),泥質(zhì)灰陶。正方覆斗形子母口器蓋,器身直口微侈,方唇,長頸中部微束,鼓腹,平底,下接方形高圈足。腹部兩側對稱飾獸形鋪首銜環(huán),器蓋表面以紅彩繪“回”字形紋,頂部以紅彩繪云紋,器身口部施兩道紅色弦紋,其下以紅彩繪倒三角紋,腹部以紅彩繪弦紋,大部分脫落,底座施兩道紅色彩繪弦紋??谶呴L12、腹邊長21、圈足底邊長13、圈足高4.1、通高40.4厘米。標本M 105:8(圖三一,1),泥質(zhì)灰陶。正方覆斗形子母口器蓋,器身直口微侈,方唇,長頸,鼓腹,平底,下接方形高圈足。腹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鋪首銜環(huán),蓋以紅、白兩彩繪“回”字形紋,頂部繪水滴紋,器身頸部上端以紅、白兩彩繪一周弦紋,之下以紅彩繪三角紋,三角內(nèi)施以白彩,三角紋之下以紅、白、綠三色繪云紋、水滴紋,上腹部先以紅、白兩彩繪三周弦紋,腹中下部以紅彩繪一周弦紋,其間區(qū)域內(nèi)以白、綠、紫三彩繪云紋,鋪首周邊施紅彩,環(huán)中以紅、白兩彩繪一環(huán),圈足中部以紅彩繪一周弦紋??谶呴L11.4、腹邊長21.8、圈足底邊長13.2、圈足高4.8、通高41.2厘米。

        鈁壺 2件。形制介于鈁、壺之間。標本M 11:17(圖三二),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長頸,鼓腹,平底。腹部兩側對稱處飾方形鋬手,素面。器身刮抹痕跡明顯。口邊長8.6、最大腹徑17.5、圈足底邊長9、圈足高1.3、通高27厘米。

        灶 7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根據(jù)平面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3件。馬蹄形灶。標本M 11:4(圖三三,3)。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穴上殘存一小陶釜,陶釜為斂口,圓唇,折腹,圜底,口徑6.8厘米。灶體前端中部開一長方形灶門,后端有一圓形煙囟。灶體前端殘留繩紋紋理,灶長28.6、寬30.6、灶臺高15、通高17.6厘米。

        B型 4件。多邊形灶。標本M 6:8(圖三三,1)。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體前端中部開一長方形灶門,后端有一圓柱形煙囟,斜直而上。素面。灶長21.3、寬15.4、灶臺高7.8、通高11.4厘米。標本M 156:1(圖三三,2)。圓角五邊形灶體,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穴上放置三個小陶釜,陶釜均為斂口,圓唇,折腹,平底,口徑4~6.4厘米,其中一陶釜上放置一陶甑,后端殘存一圓形煙囪,灶體前端中部開一長方形灶門。通體素面。灶長18.6、寬20.5、灶臺高8.4、通高13.4厘米。

        豆 6件。深腹,柄足。根據(jù)豆柄高矮分為二型。

        A型 4件。高柄。標本M 74:2(圖三四,4),泥質(zhì)灰陶。豆盤,子母口微斂,圓唇,折腹內(nèi)收,平底,下接柱狀空心豆柄,喇叭狀底座。素面。豆盤表面有刮抹痕跡??趶?6.4、底徑8.6、豆盤高6、通高15.6厘米。

        B型 2件。矮柄。標本M 170:5(圖三四,2),泥質(zhì)灰陶。豆盤較深,子母口內(nèi)斂,圓唇,深弧腹,腹底正中接一矮柄,喇叭形底座。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口徑17.5、底徑12.8、高13.4厘米。

        豆蓋 5件。覆缽形器蓋,頂端有一喇叭口形捉手。標本M 74:3(圖三四,5),泥質(zhì)灰陶。素面。豆盤內(nèi)壁有刮抹痕跡、口徑18.3、底徑8.8、豆盤高5.4、通高8.2厘米。標本M 170:2(圖三四,6),泥質(zhì)灰陶。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口徑19、底徑9、高6.4厘米。

        盒 6件。形制相近。標本M 5:5(圖三四,1),泥質(zhì)灰陶。覆缽形器蓋,圈足形器鈕,器身子母口,方唇,上腹壁較直,下腹弧內(nèi)收,底微凹。素面,器身輪制痕跡??趶?7.6、底徑8.4、高15.3厘米。標本M 123:7(圖三四,3),泥質(zhì)灰陶。蓋、腹扣合不甚緊密。覆缽形蓋,圈足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弧腹,平底,假圈足低矮。盒蓋施兩道紅彩弦紋,器身腹上端施一道紅色彩帶。輪制。口徑14.4、腹徑17.2、圈足徑7.6、蓋高4、通高11.4厘米。

        熏爐 4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1件。方形。標本M 104:5(圖三五,1;圖三六),泥質(zhì)灰陶。覆斗形器蓋,器身子母口,尖唇,折腹,下接一方形柱狀柄,柄中部有兩道凸棱,覆斗形底座。器蓋鏤刻中空的三角紋;器身鏤刻圓點、三角紋,施紅色彩繪;豆柄除凸棱外其它區(qū)域均施紅彩??谶呴L18.8、底邊長15.3、高29.8厘米。

        B型 3件。圓形。據(jù)腹部不同分二亞型。

        Ba型 1件。折腹。標本M 104:9(圖三五,5),泥質(zhì)灰陶。覆缽形器蓋,頂端有一圓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圓唇,折腹,下接一柱狀空心柄,喇叭形底座。器蓋鏤刻中空的三角紋,周邊飾以凹弦紋;器身鏤刻弦紋、三角紋,均施以紅彩??趶?2.4、底徑7.7、高15.6厘米。

        Bb型 2件?;「埂吮綧 27:10(圖三五,4),泥質(zhì)灰陶。覆缽形器蓋,頂端有一圓餅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尖圓唇,淺腹,下接一柱狀空心柄,喇叭形底座。器蓋頂部鏤刻中空的菱形紋,蓋緣飾交叉刻劃紋;器身素面??趶?2、底徑8.4、高12.6厘米。

        蒜頭壺 3件。根據(jù)頸、腹部差異分為二型。

        A型 1件。 頸較長,斜直腹。標本M 89:2(圖三五,3),泥質(zhì)灰陶。斂口,蒜頭扁鼓,細長頸,溜肩,斜腹弧內(nèi)收,平底。肩部以上飾交叉刻劃紋。腹部有刮削痕跡??趶?、蒜頭徑6.8、最大徑16.5、底徑10.6、高23厘米。

        B型 2件。頸較短,弧腹。標本M 129:1(圖三五,2),泥質(zhì)灰陶。斂口,尖圓唇,蒜頭扁鼓,細長頸,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器表輪制痕跡明顯??趶?.5、蒜頭徑6.3、最大徑19、底徑9.8、高22.8厘米。

        繭形壺 1件。標本M 104:6(圖三五,6),泥質(zhì)灰陶。喇叭口,沿外撇,沿面有兩道凹槽,尖唇,高束頸,器身如繭,喇叭形底座。頸部飾兩道凸弦紋,器身飾八組縱向凹弦紋,每組由三道,底座飾兩道凸弦紋??趶?.3、底徑5.5、高11.8厘米。

        直頸罐 6件。直束頸較高。根據(jù)器形差異分為二型。

        A型 4件。器身扁矮。標本M 41:3(圖三七,1),泥質(zhì)灰陶。侈口,窄沿外撇,方圓唇,廣肩,鼓腹,平底。腹中部飾縱向細繩紋,其上飾數(shù)道凹弦紋。口部有刮抹痕跡。口徑10.7、最大徑30、底徑13.2、高24厘米。

        B型 2件。器身瘦高。標本M 178:4(圖三七,6),泥質(zhì)灰陶。侈口,斜沿外撇,沿面中部有凹槽,圓唇,束頸較高,圓肩,弧腹內(nèi)收,平底。素面??诓?、肩部輪制痕跡明顯。口徑9.8、最大徑19.8、底徑10.4、高18.7厘米。

        大口大罐 4件。標本M 50:8(圖三七,2),泥質(zhì)灰陶。直口,方唇,廣肩,弧腹內(nèi)收,平底。腹部飾斜向豎繩紋,其上飾四道凹弦紋??诓坑泄文ê圹E??趶?4.3、最大徑28.8、底徑15、高21.6厘米。

        帶蓋罐 2件。標本M 162:1(圖三七,3),泥質(zhì)灰陶。覆缽形子母口器蓋,器身侈口,圓唇,溜肩,弧腹,平底。器身飾三道凸棱??趶?2、最大徑22、底徑11.5、高24.3厘米。

        帶流罐 1件。標本M 116:21(圖三七,7),泥質(zhì)灰陶。帶蓋,溜肩,弧腹,平底,肩腹交接處有一半月形流。蓋徑8.3、高5、腹徑16.8、底徑10.6、高19厘米。

        燈 4件。形制相近。標本M 11:1(圖三七,5),泥質(zhì)灰陶。燈盤微敞口,尖唇,淺腹,正中接一柱狀柄,圓餅狀底座。素面??趶?.8、底徑7.2、高9厘米。

        鬴 1件。標本M 184:3(圖三七,8),夾砂紅陶。侈口,外斜沿,圓唇,直頸,鼓腹,圜底,腹上部有一空心柱狀手柄。腹部以下飾橫籃紋??诓坑休喼坪圹E。口徑9.9、高12厘米。

        鍪 7件。形制相近。標本M 205:2(圖三七,9),夾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圓唇,長頸,深弧腹,圜底,腹中部附加一環(huán)形器耳。腹部飾豎繩紋。頸部有輪制痕跡??趶?1.9、高12.4厘米。標本M 182:1(圖三七,4),泥質(zhì)灰陶。侈口,圓唇,斜肩,鼓腹,圜底。肩部對稱附加兩環(huán)形器耳,腹部以下飾繩紋,腹上部于繩紋之上疊飾一道波浪紋??诓枯喼坪圹E明顯。口徑13.4、最大徑19.2、高17.4厘米。

        壺 6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三型。

        A型 2件。鼓腹,器身彩繪。標本M 9:1(圖三八,1),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外撇,長頸,圓肩,圓腹,平底,倒喇叭形圈足。器身自上而下飾八道凹弦紋,腹中部對稱附加兩獸形鋪首;器身自上而下施六道紅色彩繪弦紋,腹上部以紅、白兩色彩繪卷云紋,腹中部亦施以紅、白兩色彩繪,已漫漶不清??趶?6.3、最大徑30.6、圈足徑19、圈足高3.4、通高38.4厘米。

        B型 2件。長直頸,器身瘦高。標本M 149:7(圖三八,7),泥質(zhì)灰陶。敞口,圓唇,高直頸,頸中部有一道凸棱,溜肩,深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趶?.4、最大徑17.2、底徑9.7、高23.6厘米。

        C型 2件。敞口,器身矮胖。標本M 220:2(圖三八,8),泥質(zhì)灰陶。盤口,長頸,溜肩,弧腹,平底。器身飾數(shù)道凹弦紋,間飾以暗繩紋??诓坑休喼坪圹E??趶?1.3、最大徑21.1、底徑8.7、高21.8厘米。

        彩繪腹耳罐 1件。標本M 148:1(圖三八,4;圖三九),夾砂紅陶,殘。口部缺失,高領,圓腹,小平底。兩寬帶耳附加于腹上部,領部至腹上端施數(shù)道紅彩,其下施三角形紅彩,最下端飾兩道紅色彩帶,其間三道紅彩波浪紋,兩器耳及器耳之上施紅色彩帶,其間夾飾三角形紅彩,腹下部素面。最大徑15.3、底徑7.4、殘高19.4厘米。

        井 1件。 標 本M 156:2(圖三八,3),泥質(zhì)灰陶。方形井口內(nèi)斂,筒形井身,井圈上有兩不規(guī)則形小孔,上部有一鼓形轆轤,井內(nèi)有一罐。素面。井口長4.8、寬5.6、通高6厘米。

        房 1件。標本M 156:7(圖三八,5),泥質(zhì)灰陶。兩面坡式屋頂,長方體房身,房身底端附四足。素面。房頂長17.2、寬14、高4.6、房身邊長10.8、高11.8、襠高2.2、通高18厘米。

        喇叭口罐 1件。標本M 74:4(圖三八,6),泥質(zhì)灰陶。喇叭口,方唇外撇,束頸,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徑13.5、最大徑19.6、底徑10、 高24.2厘米。

        奩 2件。 標 本M 143:5(圖三八,2),泥質(zhì)灰陶。直口,筒腹,平底,底端附加三獸形蹄足。腹部飾三道凹弦紋,器身以紅彩繪六道弦紋,器足上部周邊飾紅彩。器身有輪制痕跡???徑20.2、底徑20、襠高1.6、器身高15.7、通高17.3厘米。

        溜肩折腹罐 7件。束頸,溜肩偏下,折腹明顯。標本M 16:3(圖四〇,12),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束頸,溜肩,深弧腹,平底。腹部飾暗籃紋??趶?.5、最大徑13.7、底徑8.7、高13.6厘米。標本M 159:2(圖四〇,4),泥質(zhì)灰陶。侈口,窄沿略外斜,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刮抹痕跡??趶?1.3、最大徑19.4、底徑10.7、高20厘米。

        盤 1件。標本M 104:4(圖四〇,1),泥質(zhì)灰陶。直口,寬沿微外撇,厚方唇,唇緣中部內(nèi)凹,折腹,上腹直,下腹斜直內(nèi)收,平底。器表上腹部飾三道粗繩紋,沿面以紅彩為底色,于其上飾連貫的白色弧邊三角紋,上腹部飾白色卷云紋,下腹施紅彩,底部飾白色卷云紋??趶?1.2、底徑18.2、高10厘米。

        瓶 5件。形制相近。標本M 116:3(圖四〇,8),泥質(zhì)灰陶。喇叭口,平沿,方唇,唇緣中部微內(nèi)凹,長頸,圓肩,鼓腹。素面。輪制??趶?.1、最大徑13.4、底徑6.8、高17.6厘米。

        瓶形罐 4件。長頸似瓶形,通體飾繩紋。標本M 155:8(圖四〇,6),泥質(zhì)灰陶。侈口,寬沿微外撇,方唇,高直頸,圓肩,深弧腹,平底。腹中部以下飾斜向細繩紋。肩部有輪制痕跡。口徑11.4、最大徑19.7、底徑9.6、高25.2厘米。標本M 79:5(圖四〇,2),泥質(zhì)灰陶。侈口,圓唇外撇,長頸,圓肩,弧腹,圜底近平。腹部先縱向繩紋,后飾數(shù)道凹弦紋,肩部殘留繩紋紋理,底部亦飾繩紋??诓坑休喼坪圹E。口徑11.2、最大徑24、高30.6厘米。

        囷 1件。標本M 194:9(圖四〇,7),泥質(zhì)灰陶。頂有有捉手,圓肩,鼓腹,最大徑位于腹上部,平底,于腹上部開一長4.3、寬4厘米的長方形囷門。腹上部飾一周寬0.5厘米的豎繩紋。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輪制。器鈕徑長3.5、高3.2、最大徑20.6、底徑12、通高18.8厘米。

        雙系罐 1件。標本M 116:10(圖四〇,10),泥質(zhì)灰陶。直口,方唇,圓肩,鼓腹,平底。口部對稱附加兩環(huán)形器耳。肩部飾兩道凹弦紋??趶?.7、最大徑17.4、底徑9、高15.2厘米。

        彩繪陶壇 1件。標本M 195:7(圖四〇,5),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外撇,束頸,圓肩,深弧腹,平底。頸部飾紅色彩繪,肩、腹上部飾紅色彩繪云紋及三角紋,部分已脫落。器表輪制痕跡明顯??趶?.7、最大徑23.8、底徑14.3、高26.7厘米。

        壇 1件。標本M 44:1(圖四〇,3),泥質(zhì)灰陶。直口微侈,方唇,廣肩,深弧腹,平底。素面。肩上部對稱處各有兩個圓形穿孔??趶?0.7、最大徑19.8、 底 徑 11.1、高17.7厘米。

        瓦棱紋罐 6件。肩腹交接處多飾瓦棱紋,折腹,部分頸部有對稱穿孔。標本M 225:2(圖四〇,11),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長束頸,溜肩,折腹,平底。頸部偏上有對稱穿孔,腹上端飾兩道凸弦紋??诓坑休喼坪圹E??趶?.1、最大徑11.9、底徑5、 高 9.4厘 米。標本M 231:2(圖四〇,9),泥質(zhì)灰陶。侈口,方唇,長束頸,溜肩,折腹,平底。素面??趶?.3、最大徑8.8、底徑4、高6.6厘米。

        甕 6件。根據(jù)口部差異分為二型。

        A型 3件。大口甕。標本M 49:5(圖四一,2),泥質(zhì)灰陶。直口,窄沿略外撇,尖唇,圓肩,深弧腹,平底。腹中部飾縱向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诓坑泄文ê圹E??趶?8、最大徑34.2、底徑18.8、高31.2厘米。

        B型 4件。小口甕。標本M 196:7(圖四一,1),泥質(zhì)灰陶。侈口,窄平沿,沿面兩道凹槽,方唇,束頸,圓肩,深弧腹,平底。肩部飾兩道菱形方格網(wǎng)紋,腹中上部飾一周寬1.5厘米的繩紋,其上疊飾數(shù)道凹弦紋。輪制。口徑10.5、最大徑36.3、底徑18.5、高37厘米。

        缽 1件。標本M 139:2(圖四一,11),泥質(zhì)灰陶。口微斂,深弧腹,平底。器身飾縱向繩紋??趶?3.3、最大徑14、底徑10.7、高8.4厘米。

        鴨首壺 1件。標本M 143:14(圖四一,12),夾砂灰陶,殘。直口,尖唇,圓腹,腹以下缺失,鴨首形流位于腹中部。素面??趶?、殘高6.8厘米。

        紡輪 1件。標本M 147:3(圖四一,4),泥質(zhì)灰陶。平面呈圓形,截面呈長方形,中部微弧,正中有穿一圓孔,器表飾繩紋。徑長7.5、厚1厘米。

        器蓋 13件。泥質(zhì)灰陶。標本M 46:8(圖四一,6),形如覆缽,蓋頂附加三個圓形乳突,素面。徑長14.2、高3.6厘米。標本M 149:9(圖四一,9),平面呈長方形,截面呈長方形,體表正中有一乳突狀器鈕。素面。長7.8、寬7、厚0.8、通高3.8厘米。標本M 156:3(圖四一,8),覆缽形,蓋頂附柿蒂形鈕,周邊四圓餅形鈕。徑長10.6、高2.8厘米。標本M 162:5(圖四一,3),覆缽形,上飾三錐狀乳突器鈕。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趶?3.8、襠高1、通高4.2厘米。

        鎮(zhèn) 1件。 標 本M 116:13-2( 圖 四 一,10),泥質(zhì)灰陶。鎮(zhèn)面呈正方形,較平直,背部形如一獸盤曲而臥,頭枕于尾部,邊長2.9、高2.1厘米。

        泥盒 2件。淺筒腹,平底。標本M 30:6-1(圖四一,7),灰黃色細泥加工而成。器身呈橢圓形,直口,厚方唇。素面。口徑6.3、底徑6.3、高1.2厘米。

        泥餅 2件。平面呈橢圓形。標本M 30:7(圖四一,5),灰黃泥質(zhì)。截面呈長方形。素面。徑長4.9~6.5、厚1.2厘米。

        (二)銅器

        隨葬銅器454件,器形有鼎、鈁、鐎斗、釜、盆、帶鉤、劍、戈、削、弩等,另有錢幣35枚。

        鼎 4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三型。

        A型 1件。獸面蹄足低矮內(nèi)收。標本M 54:1(圖四二,14),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獸形鈕;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獸形矮蹄足,蹄足足跟外鼓飾獸面,附耳較直。通體素面??趶?3、腹徑16、襠高2、通高13.6厘米。

        B型 2件。蹄足直立。標本M 104:2(圖四二,5),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卷云環(huán)形器鈕;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深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蹄足,足跟外鼓,附耳較直。素面??趶?2、腹徑13.5、襠高2.4、通高15.2厘米。

        C型 1件。細高蹄足外撇。標本M 116:18(圖四二,4),覆缽形器蓋,蓋頂附三半圓形器鈕,器鈕頂端有乳釘;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深弧腹,腹中部有一寬1厘米的凸棱,圜底,下接三高蹄足,足跟外鼓,附耳較直。素面??趶?8.2、腹徑23、襠高4.4、通高22.7厘米。

        鈁 7件,其中完整者4件。束頸,弧鼓腹,下接圈足,腹部兩側飾對稱獸形鋪首銜環(huán)。標本M 6:1(圖四二,2),直口,方唇??谶呴L10.4、腹邊長18、圈足底邊長12、圈足高3.8、通高31.2厘米。標本M 116:14(圖四二,3),直口,方唇??谶呴L10.3、腹邊長21.8、圈足底邊長12.5、圈足高4.4、通高34.5厘米。

        鐎斗 1件。標本M 103:3(圖四二,1),淺盤形器蓋,蓋頂正中有一半圓形穿孔;器身斂口,尖唇,圓腹,圜底,下接三蹄足,足跟外鼓,著地處外撇;鴨首形流位于腹中部,鴨上唇與鴨首以榫卯結構相連,與流垂直方向有一方形空心手柄,中部向上微折,手柄靠近腹部處有穿孔;器蓋與器身于流對稱處以榫卯結構相連;器身中部有一道凸棱??趶?.4、腹徑13.9、襠高1.2、通高10.8厘米。

        釜 10件,完整者4件。斂口,深腹,圜底。標本M 75:1(圖四二,12),口微斂,斜折沿,方唇。素面??趶?8.4、高10厘米。標本M 39:2(圖四二,11),斂口,外斜沿,圓唇,束頸,腹上端對稱處附加兩半圓形器耳。腹上部飾一道弦紋,器表有煙炱痕跡??趶?9.4、腹徑21.7、高14厘米。

        盆 8件,完整者4件。敞口,深弧腹,平底。標本M 54:3(圖四二,6),窄平沿,尖唇,腹上部有一凸棱??趶?4.4、底徑11.9、高9.9厘米。

        洗 1件。標本M 116:20(圖四二,7),擠壓變形。敞口,窄平沿,方唇,折腹,圈足。素面??趶?1.2~35.2、底徑15.6、圈足高0.8、通高8.4厘米。

        勺 7件,完整者4件。橢圓形帶柄。標本M 17:2(圖四二,15),體較小,圜底,長柄,柄末端有穿。長11.4、高2厘米。

        杯 1件。標本M 133:1(圖四二,9),由器蓋、器身兩部分組成。筒形蓋,蓋頂中部有一圓形提環(huán),器身子母口較直,圓唇,筒腹略斜擴,平底??趶?.5、底徑3.7、高11.8厘米。

        弩機 1件。標本M 195:1(圖四二,19),由弩臂、牙、牛、懸刀、鍵利用杠桿原理組成,用鍵將牙、牛、懸刀固定于弩臂上。弩臂臺面呈梯形,窄端臺面中部下凹用以安放鏃,剖面呈梯形,上寬下窄,兩端有穿孔,長5.8、寬1.7、高1.2、厚1厘米;牙前部有兩齒,后部有一望山,下部有穿,高2.7、寬2、厚0.6厘米;牛窄長,前端有兩齒,上短下長,長2.8、寬1厘米;懸刀略呈刀形,上端有穿,與牙部穿相固定,之下有一卡槽,用以卡牛下齒,懸刀長3.2厘米,兩鍵呈“T”字形,長2厘米。

        戈 1件。標本M 96:1(圖四二,13),援較纖細,隆脊起棱,截面呈梭形,長胡三穿,內(nèi)一穿,內(nèi)中部穿略呈三角形。援長9.1、援寬2.4、援厚0.8、胡長7.2、內(nèi)長7.8、內(nèi)寬2.9厘米。

        劍 1件。標本M 194:3(圖四二,17),殘存部分劍身,中部起脊,劍鋒開刃,截面呈扁菱形。殘長9.4、寬3.1厘米。

        削 2件。橢圓形環(huán)首,截面呈扁圓形,殘存部分削身較窄長,截面呈三角形。標本M 217:5(圖四二,18),素面。殘長6.4、環(huán)首徑2.1~3厘米。M 243:1,素面。殘長4.8、環(huán)首徑2.3~3.6厘米。

        鈴 10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9件。凹口。標本M 42:1(圖四二,10),方形鈕,身較扁,上窄下寬,內(nèi)有舌。午部素面,鉦部飾三角紋間以乳釘紋,鉦部左右飾菱形紋間以乳釘紋。肩寬3.6、口寬6.9、體高4.4、通高5.9厘米。標本M 46:7(圖四二,16),橋形鈕,身較扁,上寬下窄,內(nèi)無舌,午部素面,鉦部及其左右飾三角紋間以乳釘紋,肩寬2.8、口寬4.2、體高3.5、通高4.4厘米。

        B型 1件。平口。標本M 108:5(圖四二,8),圓形短梁,頂端殘缺,中空,器身扁平廋長,表面有四個形制各異的穿孔。素面。寬6.9、殘厚2.7、殘高8.5厘米。

        帶鉤 32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三型。

        A型 1件。鉤體彎曲較深,圓鈕位于體中部。標本M 218:3(圖四三,2),鉤身呈曲棒形,鉤首缺失。素面。長12、鈕徑1.5厘米。

        B型 16件。動物形,正面為動物圖案,圓鈕位于鉤尾處。標本M 13:5(圖四三,7),體短小,鉤首殘缺,尾端寬扁,形如獸首。殘長4.4、鈕徑1.2厘米。標本M 102:1(圖四三,8),體較小,鉤首纖細,尾部呈琵琶形,表面飾獸形圖案。長4.8、鈕徑1.2厘米。

        C型 15件。琵琶形,圓鈕位于中部稍偏尾處。標本M 20:1(圖四三,9),鉤首纖細,尾部肥碩,圓形鈕位于近尾部處。素面。長5.2、鈕徑1.3厘米。

        鐓 2件。圓筒狀,器身有套環(huán)。標本M 194:5(圖四三,1),體近扁圓筒狀,中空,截面為不規(guī)則橢圓形,中部偏上處有一帶狀套環(huán),套環(huán)之下有圓形穿孔。器表錯銀,以環(huán)帶紋分成五區(qū),區(qū)內(nèi)飾卷云紋,中上部帶狀套環(huán)上亦飾卷云紋圖案。長20.6、徑長3.1~3.6厘米。

        鏃 5件。截面呈三角形。標本M 70:1(圖四三,13),殘長2.6厘米。

        燈 1件。標本M 15:1(圖四三,3),淺腹形燈盤,直口,方唇,平底,下接柱狀高柄,柄自上而下有數(shù)道大小不一的凸棱,淺腹盆形底座,侈口,窄平沿,方唇,斜腹,平底,矮圈足。燈盤徑長9.2、底座徑長16、高11.4厘米。

        鋪首 4件。獸面銜環(huán)。標本M 116:7-1(圖四三,12),鋪首寬3.4、環(huán)外徑2.2、高4.5厘米。標本M 213:2(圖四三,5),下方銜環(huán)缺失,背部有插釘。高4.6、寬4.7厘米。

        印章 11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四型。

        A型 4件。橋形鈕。標本M 171:7(圖四三,11),正方形印體,陰刻文不清,邊長1.4、臺面高0.5、通高1.2厘米。

        B型 2件。動物鈕。標本M 84:15(圖四三,10),龜形鈕,腹下有穿,正方體印臺,陽刻文不清。邊長1.6、臺面高0.5、通高1.3厘米。

        C型 2件。覆斗形印體。標本M 130:1(圖四三,4),橋形鈕,圓形穿,覆斗形印體,印面正方形,陰刻文不清。邊長1.25、臺面高0.5、通高1.4厘米。

        D型 3件。無鈕。標本M 84:13(圖四三,6),板形,中部有一圓角長方形穿孔,兩面均有陽刻文,印文不清。邊長1.9、厚0.7厘米。

        鏡 23件,其中較完整可辨者21件。根據(jù)鏡面裝飾差異分為八型。

        A型 4件。弦紋鏡。標本M 88:4(圖四四,4),鏡面平直,橋形鈕,圓鈕座,鏡面飾兩圈凸弦紋,素緣。直徑9.4厘米。

        B型 9件。蟠螭紋鏡。根據(jù)裝飾差異分為三亞型。

        Ba型 7件。僅飾蟠螭紋。又可根據(jù)蟠螭紋繁簡差異分為二式。

        I式 2件。蟠螭紋繁復。標本M 4:1(圖四四,5),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形鈕座,鈕座外飾一周云雷紋,其外一周寬帶弦紋,主紋區(qū)以弦紋為邊,內(nèi)飾蟠螭紋,三蟠螭(龍)的兩爪蹬在周邊的弦紋上,將主紋區(qū)分為成三區(qū),素緣。直徑14.4厘米。

        II式 5件。蟠螭紋簡化。標本M 234:3(圖四四,1),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形鈕座外有一周寬帶弦紋,主紋區(qū)飾三菱形三蟠螭,蟠螭紋已經(jīng)變形,簡化成卷曲的S狀,地紋稀疏,寬素緣。直徑15.4厘米。

        Bb型 1件。蟠螭連弧紋。標本M 51:1(圖四四,7),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座,座外為一周凹面寬弦?guī)Ъy,主紋區(qū)以雙層弦紋為邊,內(nèi)飾蟠螭紋,間有七內(nèi)向連弧紋,素緣。直徑10.6厘米。

        Bc型 1件。四乳連弧蟠螭紋。標本M 90:1(圖四四,2),略有殘損。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座,座外為兩周凹弦紋,主紋區(qū)以弦紋為邊,內(nèi)飾蟠螭紋,間有四個乳釘,將其分為四區(qū),主紋區(qū)外一周內(nèi)向十六連弧,素緣。直徑8.9厘米。

        C型 1件。四乳連弧紋鏡。標本M 23:1(圖四四,8),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形鈕座,主紋區(qū)內(nèi)均勻的分布四乳釘,主紋區(qū)外側有十二內(nèi)向連弧紋,素緣。直徑9.2厘米。

        D型 2件。四乳銘文鏡。標本M 21:2(圖四四,6),鏡面平直,三弦鈕,方形鈕座,其外四角處各飾一圓角三角形主紋區(qū)內(nèi)被四乳釘分為四區(qū),區(qū)內(nèi)銘文為“常毋相忘、長樂未央”,左旋讀,素緣。直徑9.2厘米。

        E型 1件。素面鏡。標本M 157:2(圖四四,3),殘損嚴重,鏡面平直,三弦鈕,圓形鈕座外有一周寬帶弦紋,主紋區(qū)內(nèi)為寬帶凸連弧弦紋,素緣。直徑15.1厘米。

        F型 1件。昭明鏡。標本M 116:4(圖四四,9),鏡面平直,半圓形器鈕,圓形鈕座,鈕座外均勻地伸出四組雙短弧線條,其間夾飾月牙紋,之外飾一周寬帶凸弦紋,主紋區(qū)內(nèi)分兩部分,內(nèi)側飾內(nèi)向八連弧紋,連弧紋與寬帶弦紋之間均勻地飾四組變形“山”字及“人”字紋,外側以內(nèi)飾短斜線的弦紋圈帶為邊,內(nèi)書“內(nèi)清□以昭明,光而象夫日月……”,左旋讀。素緣寬而平。直徑11.2厘米。

        G型 2件。星云紋鏡。標本M 97:1,鏡面平直,九乳釘連峰鈕,圓形穿孔,圓環(huán)形鈕座,鈕與鈕座之間有弧線相連接,鈕座外為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主紋區(qū)內(nèi)以四個帶圓圈的乳釘分區(qū),每區(qū)內(nèi)均為六個小乳釘,分三組排列,兩兩以不相交的三組弧線相連,圍繞主紋區(qū)的兩側各有一周短斜線紋,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外緣。徑長13.8厘米。

        H型 1件。草葉紋鏡。標本M 81:11,鏡面平直,半圓鈕,四葉紋方形鈕座,主紋區(qū)內(nèi)飾花卉紋,花卉紋間有四個乳釘,將其分為四塊,區(qū)外飾一道凸弦紋,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外緣。徑長13.8厘米。

        環(huán) 21件。根據(jù)有無裝飾分為二型。

        A型 17件。素面。截面呈圓形,徑長在1.5~5厘米。標本M 116:31(圖四五,20),徑長1.5、厚0.2厘米。標本M 42:3-1(圖四五,19),徑長1.6厘米。

        B型 4件。有紋飾。飾辮索紋,標本M 20:2-1(圖四五,13),截面呈扁平狀,外徑4.8、內(nèi)徑3.6、厚0.3厘米;飾卷云紋,標本M 69:3-1(圖四五,3),截面呈扁圓形,外徑5.9、內(nèi)徑4.8、厚0.4厘米;飾三角紋,標本M 69:3-2(圖四五,12),截面呈長方形,器表內(nèi)外緣各飾一道凸弦紋,中部飾三角幾何紋,間以乳釘。外徑5.4、內(nèi)徑4、厚0.2厘米。

        車輢 5件。形如訂書釘,兩端同向曲折略外撇,截面呈圓形。標本M 87:2(圖四五,6),鎏金。長8.7厘米。

        車轙 4件?!皀”形,兩末端細而尖銳。標本M 11:9(圖四五,16),鎏金。素面。長1.7厘米。

        當盧 9件。形薄片狀,較寬的一端呈三角形,較窄的一端呈圓弧形,兩端各有一方形穿孔。標本M 171:14(圖四五,1),鎏金,殘。長9.2、寬0.5~1.8厘米。

        方策 4件??郗h(huán)一端呈長方形,一端呈半圓形,扣舌位于中部,與扣環(huán)以榫卯結構相連。標本M 116:32-1(圖四五,4),長2.4、寬2.4厘米。

        蓋弓帽 49件。器身圓筒狀,頂端有帽,器身向上翹起一鉤。標本M 11:12-1(圖四五,22),頂端以一乳釘為釘帽。素面。長2厘米。標本M 195:4-1(圖四五,15),鎏金。釘帽狀,帽中央有乳釘,周邊較對稱處有四個三角形凹槽,帽與器身相接處小于器身。長2.4厘米。

        管絡飾 2件。呈空心圓筒狀。標本M 196:12-1(圖四五,23),鎏金。長1厘米。

        衡末 11件。圓筒形,器身有凸棱。標本M 87:3(圖四五,14),鎏金。底端三道凸箍,底部中央有乳釘,口徑1.1、長2.3厘米。標本M 195:10-1(圖四五,17),鎏金。中部有一凸棱??趶?、長1.2厘米。

        扣飾 23件。半球形,器表素面,背面有方形穿孔。標本M 87:4(圖四五,18),徑長1厘米。

        馬鑣 15件。略作“S”形,兩端呈薄片狀,反向弧曲,末端較為規(guī)整,中部有兩穿孔。標本M 196:17-1(圖四五,2),兩端鎏金,長9.2厘米。

        馬銜 11件。由兩節(jié)組成,兩端有環(huán),中部以套環(huán)相連。標本M 195:16(圖四五,9),素面。殘長7.3厘米。

        轄軎 6件。圓筒形,下端有折邊,較粗一端有穿孔。標本M 11:8(圖四五,10),長2.2厘米。標本M 196:10(圖四五,11),長1.8厘米。

        彎頭飾 3件。扁圓形筒狀,中部弧曲,一端開口。標本M 171:6(圖四五,5),鎏金,長2.3厘米。

        車馬飾件 4件。形制不一。標本M196:18(圖四五,21),長方體,中空,一端開口,四壁規(guī)整,器表有一穿孔。長1.6、寬0.8、厚0.4厘米。標本M 196:19(圖四五,8),鎏金。平面呈“T”字形,頂端為圓角獸首形,之下以條形薄片作插釘。殘長2.1、寬0.6~1.5厘米。標本M 193:6(圖四五,7),長尾上翹,尾未端略呈三角形。素面。殘長5.5厘米。

        刷柄 4件。形如煙斗,體纖細瘦長,頂端為筒形,中空,自頂端至末端逐漸變細。標本M 84:12(圖四六,10),鎏金,末端飾兩道弦紋,之上有穿孔。素面。長8厘米。

        耳勺 1件。標本M 97:5(圖四六,15),鎏金,殘,空心圓錐形,頂端細而圓,較扁,自頂端而下逐漸變粗,頂端飾凹弦紋,弦紋之上有一對鉆穿孔,之上亦飾刻劃紋。殘長6.8厘米。

        銴手 8件。器身環(huán)形片狀,似一箍。標本M 42:6(圖四六,12),一端向外伸出二長方形薄片,另一端翹起一較寬的薄片,二薄片上各有一穿孔。長4.2、環(huán)徑2.2厘米。標本M 165:5(圖四六,11),一端為一長方形薄片,薄片兩端各有二道凹槽,另一端翹起一較寬的薄片,長4.5、環(huán)徑2.2厘米。

        器鈕 13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12件。卷云環(huán)形。標本M 73:3-1-4(圖四六,18),長3、寬2.2、厚0.1厘米。

        B型 1件。半圓形。標本M 227:1(圖四六,14),頂端有乳釘,截面略呈菱形,高3.2、寬3.2、厚0.6厘米。

        器足 9件。蹄足。標本M 103:20(圖四六,17),腿部肥碩,足跟外鼓,下端微外撇,腿部截面呈空心半球形,內(nèi)壁有榫,用以與器身相連,足部截面呈半圓形。素面。高2.5厘米。

        泡釘 32件。釘帽呈半圓形,末端尖銳,標本M 217:6(圖四六,21),素面。徑長0.8厘米。

        棺飾 77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75件。柿蒂形。標本M 100:4(圖四六,5),鎏金,四個柿葉中部為一圓泡釘,將柿葉相連接,泡釘與柿葉之間以隼卯結構相連接。柿葉最大徑5.6、泡頂徑1.8厘米。標本M 171:12(圖四六,8),鎏金。四個柿葉較對稱地分布于四周,中央有一圓形穿孔,泡釘缺失。柿葉最大徑7.9厘米。

        B型 2件。菱形。標本M 143:8(圖四六,16),鎏金。通體呈菱形,中央有一圓形穿孔,泡釘位于中央。長7.5、寬4.4、泡徑1.7厘米。

        卮座 2件。平面呈圓形,口底同大,直壁,底部一周折沿形成隔檔,器身等距離附加三蹄足,足跟外鼓。標本M 42:7(圖四六,3),殘。徑長12、隔寬0.6、高4.4厘米。

        器座 1件。標本M 220:1(圖四六,2),殘存覆盤狀底座,素面。底徑6.5、殘高2.3厘米。

        管形飾 1件。標本M 130:3(圖四六,7),空心圓柱狀,器表飾數(shù)道凹弦紋。徑長0.6、高3.6厘米。

        箍 1件。標本M 165:1(圖四六,1),平面呈圓形,截面呈“U”形,內(nèi)鑲木質(zhì)殘片。徑長12.8、厚1厘米。

        提鏈 1件。標本M 246:1(圖四六,9),由五個大小不一的圓環(huán)相套連而成,圓環(huán)截面呈圓形。殘長8.8厘米。

        不明器 2件。圓筒狀,中部隆起,器表飾弦紋。標本M 69:4-1(圖四 六,20),殘長3.2厘米。標 本M 69:4-2(圖四六,19),殘長2.5厘米。

        殘片 3件。難以確定性質(zhì)。標本M 128:3-1(圖四六,6),殘存平面呈長方形,素面。殘長3.5、殘寬1.4、厚0.1厘米。標本M 128:3-2(圖四六,4),殘存平面呈不規(guī)則形,素面。殘長5.9、殘寬0.4~1.2、厚0.1厘米。標本M 171:13(圖四六,13),鎏金,殘。薄片狀,一端為三個內(nèi)向連弧緣,器表中部有一穿孔。殘長2.6厘米。

        錢幣 35枚。

        半兩 14枚。均無郭,徑長2.3~2.4厘米。標本M 5:8(圖四七,1),徑長2.4、穿邊長0.9厘米。標本M 255:2-1(圖四七,2),徑長2.3、穿邊長0.9厘米。

        五銖 20枚?!拔濉弊种虚g兩筆較直或略弧曲。標本M 119:6(圖四七,3),徑長2.6、穿邊長1厘米。

        不明 1枚。標本M 197: 1(圖四七,4),殘損。圓形圓孔,正面有陽刻文,字樣不清,背面素面,徑長3.8、孔徑1長厘米。

        (三)鐵器

        鐵器 148件。有燈、盆、釜、削、劍、戈、車馬器、鍤等。

        燈 9件。根據(jù)形制差異分為二型。

        A型 7件,帶柄燈。除3件較殘,無法參與型式劃分外,其余4件根據(jù)柄部差異分為二亞型。

        Aa型 1件。直柄。標本M 6:4(圖四八,17),殘。直口,淺盤,圓柱狀實心柄較高,底座殘缺。柄中部有一道凸棱??趶?1、盤高1.5、柄徑1.6、殘高9.5厘米。

        Ab型 3件。竹節(jié)柄。標本M 104:1(圖四八,11),口部殘損,直口,淺盤,燈盤正下方接一竹節(jié)狀實心柄,圓餅狀底座。素面??趶?1.4、盤高1.4、底座徑長7.8、高11.2厘米。

        B型 2件。帶足燈。標本M 103:10(圖四八,19),直口,圓唇,淺直腹,平底,底部有三器足。素面。口徑12.2、高3厘米。

        釜 5件,均殘。標本M 157:5(圖四八,18),銹蝕嚴重。侈口,圓唇,束頸,鼓腹,腹以下缺失,素面,口徑14.8、殘高9厘米。

        帶鉤 3件,均銹蝕嚴重。標本M 129:5(圖四八,9),銹殘。器身呈條形片狀,中部微弧,鉤首較小、尾部較寬,圓形銅器鈕位于中部,素面,長16.5、鈕徑1.4厘米。

        熨斗 2件。標本M 27:12(圖四八,2),銹殘。器身呈橢圓形,敞口,方唇,淺盤,略大一端向外延伸后向上曲折形成一手柄,平底。素面。徑長7.6、殘高5厘米。

        鎮(zhèn) 8件。標本M 10:2-1、3(圖四八,15、8)形如一獸曲首蟠臥,鎮(zhèn)面平整,頂端為獸首,徑長6.6、高4厘米。標本M 84:19(圖四八,16),圓形,頂端有器鈕,因銹蝕形制不清,背部有臺面,素面。徑長6.9、臺面高2.8、通高5厘米。

        鏃 1件。標本M 83:1,銹殘。鏃尖呈三棱形,刃較鋒利,鏃尖尖銳,殘長2.3厘米。

        戈 1件。標本M 15:5(圖四八,1),援較纖細,胡細而長,截面均呈弧邊菱形,援胡之間以一圓筒形青銅管相連,青銅管中空,用以安裝木柄,無內(nèi),素面,援長8.3、援寬2、援厚0.9、胡長20.3厘米。

        刀削 18件。銹蝕嚴重,環(huán)首。標本M 5:9(圖四八,12),殘。截面呈扁圓形,殘存部分削身,截面呈三角形,殘長9.6、環(huán)首徑長2.8~3.5厘米。標本M 56:3(圖四八,4),殘,帶木鞘。橢圓形環(huán)首,截面呈圓形,削身纖細修長,截面呈三角形,削身與環(huán)首以榫卯結構相連,殘長24.6、寬2、環(huán)首徑長3.3~4.7厘米。

        劍 20件。 銹蝕嚴重,截面呈菱形。標本M 27:4(圖四八,6),尚存部分劍鞘,系用薄木片拼合而成,劍首缺失,劍莖截面呈長方形,無劍格,劍身斷面呈菱形,末端收殺成鋒,素面,長82.8厘米。標本M 109:3(圖四八,3),殘存部分劍鞘,系用薄木片拼合而成,外裹布,殘存布紋,劍首缺失,劍莖斷面呈扁圓形,莖部附有弧形木片,外纏麻繩,繩紋紋理清晰,銅劍格,劍身斷面呈扁菱形,末端收殺成鋒。劍格兩側均飾變形夔紋。長94厘米。

        鍤 7件。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縱截面呈三角形,頂端、兩側棱規(guī)整,雙面刃兩端弧收。標本M 21:1(圖四八,14),頂端有鑲木柄銎。長13、寬4.7厘米。標本M 217:4(圖四八,13),頂端有鑲木柄銎,長14.2、寬7厘米。

        鋪首 1件。標本M 82:1(圖四八,10),銹殘。方形鋪首下方有銜環(huán),背部有插釘,鋪首寬8.5、環(huán)外徑8.5、高12.6厘米。

        棺釘 2件。標本M 77:3(圖四八,5),呈“T”字形,頂帽呈圓餅狀,器身纖細,末端較尖,素面,長18厘米。

        馬鑣 1件。標本M 116:5(圖四八,7),銜為兩節(jié),兩端有環(huán),一大一小,中部以套環(huán)相連。銜長8.8、鑣殘長3.5~5厘米。

        車轙 2件。“n”形,兩末端細而尖銳,截面呈圓形。標本M 116:15-1( 圖 四 八,20), 長 2.9厘 米。標 本M 116:15-2( 圖四八,21),長2.8厘米。

        (四)錫器

        錫器 2件,有棺飾和馬銜。

        棺飾 1件。標本M 143:2(圖四九,3),平面呈圓形,截面呈長方形,表面中部為一圓形小乳釘,乳釘周圍飾一圈圓點,之外飾一道弦紋,弦紋之內(nèi)圓點之外為刻劃紋,最外圈飾四組相向卷云紋,徑長2.7~2.9厘米。

        馬鑣 1件。標本M 155:7(圖四九,5),體微作“S”形,兩端呈薄片狀,反向弧曲,素面。殘長6.8厘米,其上附馬銜,殘存一環(huán),器表飾弦紋,殘長1.4厘米。

        (五)鉛器

        鉛器 10件,有環(huán)、車馬器等。

        環(huán) 1件。標本M 196:3(圖四九,8),平面圓環(huán)狀,首尾不相接,截面呈長方形。徑長1.9、高0.5、厚1厘米。

        當盧 2件。長條薄片狀,較寬的一端呈三角形,較窄的一端殘缺,背面穿孔缺失,正面飾卷云紋。標本M 171:8-1(圖四九,2),殘長7.3、寬0.5~1.4厘米。標本M 171:8-2(圖四九,7),殘長4.6、寬0.7~1.4厘米。

        蓋弓帽 3件。一端開口,一端有一半球形釘帽,中部向上翹起一鉤。標本M 171:9-1(圖四九,9),長1.5厘米。

        馬銜 2件。兩端各有一環(huán),中部套環(huán)相連。標本M 171:10-1(圖四九,6),殘長5.1厘米。

        馬鑣 2件。略呈“S”形,兩端反向弧曲,呈薄片狀,較為規(guī)整,中部有兩穿孔。標本M 171:11-1(圖四九,4),殘長3厘米。

        (六)銀器

        銀器 4件,有環(huán)、印章等。

        環(huán) 2件。標本M 88:8(圖四九,10),截面呈圓形,素面,徑長1.5、厚0.1厘米。

        印章 1件。標本M 217:1(圖四九,11),橋形鈕,體圓柱形,上小下大,上部有兩周凹弦紋,印面陰刻,印文不清。徑長0.7~0.9、臺高0.8、通高1.3厘米。

        帶鉤 1件。標本M 217:2(圖四九,1),體表錯金。曲棍形,圓形鈕位于鉤身中部,體表錯以弧邊三角形、細線卷云紋組成的黃金圖案。長18.3、鈕徑1.6厘米。

        (七)漆器

        在少數(shù)墓內(nèi)發(fā)現(xiàn)漆器殘片,但器類難辨,木胎。漆色可辨朱漆。

        (八)玉石器及料器

        共76件,有玉覆面1組、玉鞋1雙、玉璜2件、玉璧、玉片、玉印章、石硯、石磨棒、石斧、料珠、琉璃珠等。

        玉覆面和玉鞋 共280片。玉片顏色以青色和青白色為主,另有黃白色和白色。形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另有少量三角形和圭形。其中178片素面,102片表面有紋飾。紋飾包括卷云紋、谷紋、或蒲谷紋或不完整的其他紋飾;紋飾為陰線雕刻;大多玉片為其他玉片改制而成。石質(zhì)為大部分為透閃石類玉,另有2片蛇紋石類玉,1片石英類玉。在玉片靠近身體一側的玉面有紅色物質(zhì)及織物痕跡。

        玉覆面 98片。標本M 103:1,修復后長38.5、寬29.2厘米(圖五〇,2;封三,1)。

        玉鞋 182片。標本M 103:2,修復后長27.5、高16、寬11.7厘米(圖五〇,1;封二,2;封三,2)

        玉 環(huán) 5件。 標 本M 65:1( 圖五三,15),乳白色,玉質(zhì)純凈、溫潤,透亮,平面呈圓形,截面呈菱形,素面。外徑3.8、內(nèi)徑2.6、厚0.6厘米。標本M 92:1(圖五三,8),青白色,玉質(zhì)溫潤,透亮,圓環(huán)形,截面略呈菱形,素面。外徑6.4、內(nèi)徑4、厚1.2厘米。

        玉 珠 2件。 標 本M 69:5( 圖五三,24),綠色,玉質(zhì)純凈、溫潤,不透亮,扁體圓柱形,中部有穿孔,器表飾圓形刻劃紋,間以戳剌紋。徑長1、厚0.6厘米。

        玉串飾 1件。標本M 17:9(圖五三,1),由13顆玉珠組成,形制相同,青白色,玉質(zhì)較差,不透亮,圓環(huán)狀,截面呈半圓形,素面。玉珠徑長0.7、厚0.4厘米。

        玉管 1件。標本M 69:1(圖五三,23),圓柱狀,中部有穿孔,素面。長1.2、徑長0.6厘米。

        玉印 2件。 標 本 M 233:6(圖五三,2、25),土黃色,玉質(zhì)溫潤,內(nèi)含雜質(zhì),不透亮,覆斗形印體,頂部有穿,印背無臺面,印面正方形,陰刻文,印文“臣王慶忌”。印面邊長2.2、臺面高0.8、通高1.6厘米。標本M 46:2(圖五三,17),青綠色,玉質(zhì)溫潤,內(nèi)含雜質(zhì),不透亮,覆斗形印體,頂部有穿,印背無臺面,印面正方形,無印文。印面邊長2.6、臺面高1、通高2.1厘米。

        玉璧 2件。標本M 194:4(圖五一;圖五二,6),殘損,制作精美。半乳白半青灰色,玉質(zhì)較為溫潤,平面呈圓形,中有圓孔,截面呈長方形。兩面紋飾相同,內(nèi)外緣各飾一道凹弦紋,內(nèi)飾谷紋。外徑16.4、內(nèi)徑4.8、厚0.3厘米。

        玉蝙蝠 1件。標本M 185:3(圖五三,18),殘。玉質(zhì)溫潤,蝙蝠身為灰黃色,不透亮,兩翅為青綠色,透亮,兩耳直豎,嘴尖而突出,兩翅正面飾羽翼紋,兩翅末端向上彎曲,其中一翅彎曲部分缺失,兩翅與器身有穿孔,以索相連。長6、寬2.6、厚0.8厘米。

        玉片 30件。均磨制光滑,平面呈圓餅狀,截面或呈長方形或呈梯形,素面。標本M 194:2-21-24(圖五三,5),灰白色,質(zhì)地溫潤,不透亮,徑長2.8、厚0.3~0.5厘米。

        玉劍摽 1件。標本M 194:1(圖五二,7),磨制光滑。乳白色夾雜墨色紋,質(zhì)地溫潤,不透亮,體近梯形,兩側棱中部略內(nèi)弧,截面呈梭形,頂不有三孔,中間大,兩邊小。長4.7、寬4.7~5.7、厚1.4~1.6厘米。

        石硯 4件。平面、截面均為長方形。標本M 116:13-1(圖五二,8),系用砂石磨制而成。棱角分明,制作規(guī)整,器表光滑。長11.7、寬6、厚0.5厘米。

        石餅 2件。標本M 119:8(圖五三,14),砂石磨制。圓餅形,中部厚,周邊薄,器表有琢制痕跡,徑長3.1、厚1.3厘米。標本M 168:4(圖五二,2),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略呈圓形,截面呈長方形。徑長9.3、厚1.3厘米。

        石斧 1件。標本M 68:1(圖五〇,4),磨制精美。殘存平面略呈梯形,頂端殘缺,兩側棱規(guī)整,雙面刃較為鋒利,刃部呈弧形,器表有琢制痕跡。殘長6.5、寬5、厚2.4厘米。

        石磨棒 1件。標本M 188:1(圖五二,1),殘。系用砂石加工而成。殘存平面略呈長方形,截面呈圓角長方形,器表有琢制痕跡。殘長19.2、寬6.3、厚4厘米。

        不明石器 3件。標本M 151:1(圖五二,4),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略呈圓角梯形,截面呈呈扁圓形,素面。長11.3、寬5、厚4.3厘米。標本M 155:4(圖五二,3),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呈橢圓形,截面呈鼓形,最大徑位于中部,素面。兩端徑長8.2~10、最大徑長13.4~16.4厘米。標本M 161:3(圖五二,5),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呈橢圓形,截面呈鼓形,最大徑位于中部,素面,兩端徑長8.5~11.4、最大徑長14.8~20.3厘米。標本M 91:3(圖五〇,3),系用砂巖加工而成。殘存平面略呈圓角長方形,于臺面上鑿有一圓角長方形、口大底小的淺槽,器表末經(jīng)打磨,較為粗糙。長13.1、寬11.6、厚4.2、槽長8.8、寬6.8、深1厘米。

        料環(huán) 1件。標本M 65:3(圖五三,19),殘。圓環(huán)形,截面呈長方形,外徑2.4、內(nèi)徑1.3、厚0.2厘米。

        料瑱 1件。標本M 155:5(圖五三,22),藍色,螺絲狀,素面。長2.1厘米。

        料珠 8件。以料石加工而成,質(zhì)地較差,制作精美。扁體圓柱形,橫截面呈圓形,中部有一穿孔。標本M 20:5(圖五三,13),素面,徑長1.1、厚1.2厘米。標本M 20:6(圖五三,7),器表鑲以白色乳釘,間以菱形紋。徑長1.2~2.5、厚2.2厘米。標本M 65:2(圖五三,9),器表飾由白色圓圈、藍色乳點組成的圖案。徑長1.2、厚0.8厘米。

        瑪瑙環(huán) 1件。標本M 218:1(圖五二,9),乳白色,平面呈圓環(huán)狀,截面略呈菱形,體表天然紋理痕跡明顯。外徑7、內(nèi)徑5、厚0.8厘米。

        瑪瑙珠 3件。磨制光滑,紅色,質(zhì)地純凈,透亮,圓柱形,中部有穿孔,素面。標本M 69:7-1(圖五三,11),徑長1、厚0.7厘米。標本M 69:7-2(圖五三,10),徑長0.8、厚0.6厘米。標本M 69:8(圖五三,12),扁體圓柱形。徑長0.9、厚0.7厘米。

        瑪瑙七竅塞 1件。標本M 218:2(圖五三,21),紅色,圓柱狀,素面。殘長1.2、徑長0.9厘米。

        (九)骨器

        骨器 65件,有六博具、飾件、錐等,亦有用途不明者。

        六博具 59件。以骨骼加工而成,制作較規(guī)整。呈長方體,素面。標本M 6:5(圖五三,3),長2.6、寬1.5、厚0.8厘米。

        飾件 1件。標本M 193:8(圖五三,20),磨制光滑。殘存平面呈圓角正方形,中部有四個凹點,周邊對稱分為四區(qū),每區(qū)周邊略呈云紋狀。邊長1.8、厚0.1厘米。

        錐 2件。標本M 69:2(圖五〇,5),磨制精美。截面呈三角形,末端微弧,較尖銳,素面,長23.8厘米。

        不明 3件。標本M 234:2(圖五三,6),首端半圓形,中部內(nèi)收,末端長方形,器表飾弦紋、交錯刻劃紋及圓點。長5.9、寬1、厚0.8厘米。標本M 17:10-1(圖五三,16),平面呈長方形,截面呈半圓形,素面。長2.5、厚0.6厘米。標本M 17:10-2(圖五三,4),平面呈圓形,截面呈梯形,素面。徑長1.7、厚0.4厘米。

        三、結語

        (一)分期與年代

        主要依據(jù)墓葬形制、陶器組合與形制變化,結合銅鏡及錢幣將這批墓葬分為六期。

        第一期:1座(M 148)。無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均為AaI式。本期陶器有腹耳彩繪罐、大口繩紋罐,未出土金屬器、玉石器及錢幣。其中彩繪腹耳罐與甘青地區(qū)青銅時期墓葬中出土者形制相近;大口繩紋罐與清澗李家崖M 4:5出土的AIII式罐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將其年代判定為春秋早期偏早[1]。綜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春秋時期。

        第二期:7座(M 61、M 74、M 79、M 139、M 145、M 162、M 170)。無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為AaI式、少數(shù)為AbI式。本期陶器有Aa型帶耳罐、D型盆、鬲形鼎、帶蓋罐、豆、瓶形罐、喇叭口罐、溜肩折腹罐、缽,此外出有銅印章一方。其中鬲形鼎與白廟墓地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戰(zhàn)國時期[2];豆與黃陵寨頭河[3]、洛陽中州路[4]、梁家莊M 18[5]所出者形制相近,年代在戰(zhàn)國早中期;瓶形罐與小雙古城M 1、M 7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將其年代判定為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早期[6]。綜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戰(zhàn)國早中期。

        第三期 :5座(M 12、M 135、M 175、M 250、M 257)。無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均為Ab I式。本期主要陶器有AI式繩紋罐、AII式繩紋罐、Ba型帶耳罐、Bb型帶耳罐、BI式釜、B型繩紋罐、溜肩折腹罐,銅器有銅帶鉤、銅箭鏃等。其中AI式繩紋罐與武山旱平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戰(zhàn)國晚期[7];BI式釜與寶雞李家崖I式釜形制相近,該墓為戰(zhàn)國晚期秦墓[8];Ba型、Bb型帶耳罐常見于甘青地區(qū)寺洼文化中,考慮到同出器物,其年代雖早不至寺洼文化,但亦應較早。綜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戰(zhàn)國晚期。

        第四期:37座(M 13、M 14、M 18、M 22、M 41、M 42、M 49、M 64、M 65、M 67、M 69、M 71、M 89、M 92、M 99、M 111、M 132、M 134、M 136、M 141、M 159、M 161、M 166、M 174、M 176、M 178、M 182、M 183、M 197、M 198、M 207、M 209、M 220、M 222、M 230、M 231、M 246)。無墓道土坑墓,在延續(xù)AaI式、AbI式的基礎上,新出現(xiàn)AaII式、AaIII式、AbII式;A型豎墓道土洞墓。本期陶器有II、III式繩紋罐、Aa、Ab、Ba、Bb型帶耳罐、AaI、AaII式、Ac型、BI式小口大罐、AI、AII式、BI、CI式矮領直口罐、AI式、C型缶、BII式、C型釜、D型、F型甑、AI、AII式盆,鍪、蒜頭壺、繭形壺、壺、甕、瓦棱紋罐、敞口罐、A型繩紋罐、溜肩折腹罐、直頸罐等;此外有銅釜、銅鈴、銅環(huán)、銅扳手、銅卮座、銅鏡等銅器;鐵釜、鐵鍤、鐵削等鐵器;玉環(huán)、珠飾、骨錐等。其中AII式繩紋罐與虒祁M 1399[9]、鞏義站街M 2[10]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將其年代分別判定為秦漢之際;AaI式小口大罐與廊橋水岸M 33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判定期年代為戰(zhàn)國晚期至秦統(tǒng)一[11];BI式小口大罐與虒祁M 1399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判定其年代為秦漢之際[12];BI式矮領直口罐與明珠花園M 68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將其年代判定為秦[13]。此外,本期開始出現(xiàn)蒜頭壺、繭形壺等典型秦器。綜上可以判斷本期墓葬年代在秦。

        第 五 期 :84座(M 4、M 5、M 9、M 10、M 15 ~ 17、M 20、M 21、M 30、M 38、M 39、M 46、M 53 ~ 55、M 59、M 66、M 72、M 75、M 82、M 84、M 88、M 90、M 91、M 94、M 95、M 97、M 100 ~ 104、M 106、M 108、M 110、M 112、M 113、M 119、M 122 ~ 124、M 129、M 130、M 140、M 142 ~ 144、M 149、M 150、M 157、M 160、M 165、M 168、M 173、M 180、M 184、M 185、M 187、M 190、M 192、M 194、M 201 ~ 203、M 205、M 208、M 210、M 215、M 217、M 218、M 221、M 223、M 225、M 228、M 229、M 232、M 233、M 235、M 239、M 252、M 254~256)。無墓道土坑墓,除延續(xù)上期主要墓葬形制外,新出現(xiàn)B型曲尺形豎穴土坑墓、帶墓道土坑墓,A型直線墓道及B型曲尺形帶墓道;延續(xù)上期A型豎穴墓道土洞墓,新出現(xiàn)B型斜坡墓道土洞墓。本期主要陶器有AIII、IV式繩紋罐、AaII、AaIII式、BII式小口大罐、AII、AIII式、BII、CII式矮領直口罐、B型缶、AI、AII、BIII、BIV式、C型釜、A型、BI式鼎、A型、BI、BII式、C型锜、AI、AII式、Ba、Bb型、C型甑、AI、BI式、C型盆、瓦棱紋罐、侈口罐、蒜頭壺、溜肩折腹罐、鬴、鴨首壺、熏爐、鈁、盒、甕、灶、鍪;銅器有鼎、鈁、鐎斗、盆、奩、釜、勺、燈、帶鉤、印章、鈴、環(huán)、刷柄、箭鏃、錢幣、銅鏡;鐵器有釜、鍪、劍、削、燈、帶鉤、鍤;玉石器有覆面、鞋、璜、環(huán)、蝙蝠、珠飾;骨器有骨質(zhì)六博具。其中AIV式繩紋罐與鳳縣梁鹿坪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漢初[14];B型缶與馬川M 27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西漢早期[15];BI式鼎與張家堡M 23出土者形制相近,發(fā)掘者將其年代判定為漢初[16];BII式锜與西延鐵路M 15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西漢早期[17]。本期新出現(xiàn)的典型器物鼎、鈁、盒仿銅陶禮器組合為西漢早期常見;部分墓葬出有半兩錢,亦有五銖、半兩共出者,所出五銖錢,“五”字中間兩筆相交較直,部分微屈,“銖”字上部均為方折,屬洛陽燒溝漢墓第一型五銖,年代在武帝至昭帝時期。綜上,本期年代應在西漢早期。

        第 六 期 :47座(M 6、M 11、M 19、M 23、M 24、M 27、M 33、M 35 ~ 37、M 40、M 43、M 44、M 50 ~ 52、M 56、M 57、M 62、M 73、M 80、M 85、M 87、M 105、M 109、M 115、M 116、M 118、M 125、M 133、M 147、M 155、M 156、M 167、M 171、M 177、M 181、M 186、M 193、M 195、M 196、M 213、M 234、M 236、M 242~244)。墓葬形制均延續(xù)上期主要形制,新出現(xiàn)C型帶墓道土坑墓。本期主要陶器有AaIII、AaIV式、BIII式小口大罐、AIII、AIV式、BII、CII式矮領直口罐、BV式釜、A型、BII式鼎、BII、BIII式、C型锜、AI、AIII式、Bb、E型甑、BI、BII式盆、鈁、侈口罐、灶、房、井、燈、溜肩折腹罐、大口大罐、甕、直頸罐、熏爐、壺、侈口罐;銅器有鈁、釜、削、劍、帶鉤、印章、弩機、車馬器、鏡等;鐵器有劍、削、燈等;錫器有車馬器、飾件等;鉛器有鉛環(huán)、車馬器等;石器有硯等。其中AIII式矮領直口罐、BV式釜與方城縣平高臺M 6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西漢中后期[18];M 181出土的陶壺垂腹明顯,與開封尉氏縣M 6出土者形制相近,該墓年代為西漢中晚期[19];M 116出土的昭明鏡亦為西漢中期常見。本期器物組合與上期相比并無較大差別,個別墓葬新出現(xiàn)車馬器及陶井、陶房等,年代應在西漢中期,多數(shù)墓葬年代偏早。

        (二)幾點認識

        其一,多數(shù)墓葬均遭盜擾,從出土情況來看,仍有少數(shù)墓葬在隨葬品上表現(xiàn)出較高的等級差異,如M 103出土玉覆面及玉鞋,此外還有墓葬出土有數(shù)量較多的銅器,進入漢代,隨葬銅鏡的墓葬數(shù)量亦不少;同時也有部分僅隨葬陶器的墓葬。這些說明該墓地的入葬著不僅有身份等級較高者,亦有身份較低的普通平民。

        其二,墓地年代集中在秦代到西漢中期,發(fā)掘的墓葬均為土坑墓及洞室墓,未見磚室墓及畫像石墓,恰好與陜北地區(qū)現(xiàn)階段發(fā)表墓葬材料在時間上形成銜接,對于了解北方長城沿線地帶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墓制、葬俗及其演變過程有重要意義。

        其三,墓地應是一處公共墓地。西漢時期的土坑墓有一部分,空間分布相互平行緊鄰,隨葬品相似,有可能是夫妻并穴合葬墓。

        其四,該墓地隨葬品組合的明顯轉變,與戰(zhàn)國至漢時期周邊地區(qū)政權的變化有直接關系,不僅反映陜北地區(qū)戰(zhàn)國時期政權變遷及與游牧民族的關系,也對研究秦文化及漢文化的形成及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1]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陜北考古工作隊.陜西清澗李家崖東周、秦墓發(fā)掘簡報[J] .考古與文物,1987(3).

        [2] 張家口市文物事業(yè)管理所.張家口市白廟遺址清理簡報[J] .文物,1985(10).

        [3]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黃陵縣旅游文物局.陜西黃陵寨頭河戰(zhàn)國戎人墓地發(fā)掘簡報[J] .考古與文物,2012(6).

        [4]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中州中路東州墓發(fā)掘簡報[J] .文物,2006(3).

        [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呂梁市文物技術開發(fā)中心.嵐縣梁家莊東周墓[J]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9).

        [6] 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涼城縣小雙古城墓地發(fā)掘簡報[J] .考古,2009(3).

        [7]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武山縣東旱坪戰(zhàn)國秦漢墓葬[J] .考古,2003(6).

        [8] 何欣云.寶雞李家崖秦國墓葬清理簡報[J] .文博,1986(4).

        [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山西侯馬虒祁墓地的發(fā)掘[J] .考古,2002(4).

        [10]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鞏義站街秦墓發(fā)掘簡報[J] .文物,2006(4).

        [11]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市金水區(qū)廊橋水岸戰(zhàn)國晚期秦墓發(fā)掘簡報[J] .中原文物,2013(4).

        [12] 同[9] .

        [13]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明珠花園秦墓發(fā)掘簡報[J] .考古與文物,2002(6).

        [14] 胡志仁,劉寶愛,盧建國.陜西鳳縣梁鹿坪西漢墓清理簡報[J] .文博,1989(3).

        [15]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diào)文物保護辦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淅川縣馬川墓地秦人異穴合葬墓[J] .考古,2016(11).

        [16]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張家堡漢墓群[J]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4).

        [17]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區(qū)文管會,甘泉縣文管所.西延鐵路甘泉段漢唐墓清理簡報[J] . 考古與文物,1995(3).

        [1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方城縣平高臺遺址漢墓發(fā)掘簡報[J] .華夏考古,2007(4).

        [19] 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開封尉氏縣大新莊漢墓發(fā)掘簡報[J] .文物,2015(8).

        91伦理片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欧美性另类春色| 亚洲熟伦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蜜臀av在线观看| 欧洲极品少妇|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 免费视频无打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另类|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制服丝袜人妻中出第一页|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夜夜性无码|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91久久国产情侣真实对白| 日本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视频精品一区白白色| 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欧美大屁股xxxx高跟欧美黑人| 品色堂永远的免费论坛|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丝瓜|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影院成人影院|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9|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高中生粉嫩无套第一次| 校花高潮一区日韩|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