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學識淵博,并以懂禮貌著稱。有一天,孔子走過庭院,要到門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讀書,子路看到老師,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對老師行禮。那時的“禮”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沒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櫻花而停下腳步,子路就躬身站著,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時他的身體已經(jīng)酸麻得失去了知覺??鬃臃Q贊他說:“子路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學生啊!”
我們現(xiàn)在雖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樣恭敬有禮,但生活中有些細節(jié)也應該注意,比如:我們放學回家,一定要同父母坐下來,給父母泡杯茶,坐10分鐘后,會感到心情很愉快,也許父母這時就會有感受要同你溝通,話就可以慢慢流露出來。假如坐10分、20分鐘父母無話,我們要跟父母交待一下,如果沒事,就告訴父母我要回房間去了,這叫“長無言,退恭立”?,F(xiàn)在的孩子對長者的話聽不進去,更不會恭敬地向長者請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無形當中給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損失。
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yè)、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在21世紀的今天,禮儀已成為一個文明發(fā)達國家發(fā)展或民族進步、進程的衡量及體現(xiàn)。今天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必須學習和講究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