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艾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這些年越發(fā)感覺到時間的腳程之快。它總是跳躍著前進,還沒等你看清它的身影,霎那間就已擦身而過。小區(qū)院子里的櫻花拼盡全力地開了一天一地,一場雨后滿樹碧桃花就接替了它的位置,家門口梧桐的枝干好像剛剛才冒出毛茸茸的綠芽,轉眼間已經(jīng)綠蔭滿眼。等到桃花也謝了,爬滿籬笆的薔薇把落下的雨水都染成淺粉,紫藤花倒懸著貼近越漲越高的水面,江南的夏季必吃食物已經(jīng)列上了我的菜單。最愛鮮肉榨菜的立夏餅
“立夏時節(jié)吃立夏餅也是江浙一帶特有的習俗,據(jù)說吃了立夏餅就能不疰夏。我小時候完全分不清立夏餅跟月餅的區(qū)別,因為都是蘇式的酥皮餅,立夏餅只在尺寸上比月餅略小,但餡料和口味則是完全一樣的。
長大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它們的制作方法確實是一樣的,只是因為吃的時間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名稱。立夏餅一樣有甜有咸,甜口最簡陋的就是麥芽糖味兒,說白了就是啥餡兒也沒有,只在餅芯的中間部分有點甜味兒。高級一點的會包裹豆沙,赤豆沙和綠豆沙都有,另外還會有蓮蓉和百果餡兒,成口則因為立夏已經(jīng)過了野菜季節(jié),
不會像春餅或者青團那樣用新鮮野菜做餡,而是改用鮮肉和筍丁,只要舍得放料,也相當不錯。杭州地區(qū)還有特產(chǎn)的鮮肉榨菜餡兒立夏餅,肉汁豐富,鮮美可口,不油不膩,每到售賣季節(jié),總有人排起長隊等著剛出爐的那一鍋,誘人的香氣能飄出一里。
五黃和三黃
立夏過后一個月,就到了另一個非常出名的美食節(jié)日“端午”了。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習俗就是門口掛菖蒲,身上佩香包,再就是吃五黃。(什么?你說賽龍舟吃粽子?那是為了紀念屈原,跟端午的時令只是正好撞到了一起而已……)
一般來說五黃特指的是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還有雄黃酒。那么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呢?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日,在這一天的中午把五種黃色食物混在一起吃下,就能提升人體內的陽氣,克制霉運,旺盛精力了。這套以色補氣的理論雖然很不靠譜,但是這五黃的選擇其實很有道理的。
農(nóng)歷五月正是黃鱔和黃魚最肥美的季節(jié),肉質細膩,滑嫩鮮美,無論是燉湯紅燒都非常好吃,我的外婆是寧波人,端午節(jié)的家宴上必定有一道寧式響油鱔絲,一道大湯雪菜黃魚,新上市的黃瓜切片涼拌,自家腌制的成鴨蛋一切兩半流出橙紅的膏油,還沒有拿起筷子口水已經(jīng)要忍不住滴滴答答……
不過吃五黃的習俗流傳到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演變成了吃三黃,先被開除出隊伍的就是雄黃酒,也就是著名傳說《白蛇傳》里,白娘子喝了露出真身嚇死老公的那款了。雄黃酒是在燒酒中加入雄黃和菖蒲根制成的,雄黃是一種合砷的硫化物,以前經(jīng)常被拿來做殺蟲劑,古人覺得蛇蟲百腳都懼怕雄黃,就認為人少吃些也能驅邪祛病,但因為雄黃有毒,飲雄黃酒極易造成人體中毒,所以到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沒有人再為了習俗以身試險了。
開除了雄黃酒,為了數(shù)字的吉利,五黃變成三黃,大家就根據(jù)各家的情況隨機地從剩下的四黃里任選三種湊成三黃宴,倒也方便,不過也有堅持五黃的,就會用黃豆或者黃豆面的點心代替雄黃酒。
涼面美滋滋
過完端午很快就到夏至,在這一天,大江南北的節(jié)令食物貌似得到了統(tǒng)一,那就是吃面。
只是面這種食物的種類實在繁多,有說要吃炸醬面的,有說要吃陽春面的,甚至還遇到過說要吃擔擔面的,不過在我家,這一天則必吃涼面。雞肉絲、花生醬、芝麻醬、黃瓜絲、綠豆芽、生抽、香醋、小磨麻油,一樣樣準備得當,掛面煮熟后撈起放進冷水里;中洗,再用電扇吹干多余的水分,吃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把拌料和面條拌勻,哪怕是在最燥熱的天氣里也能干掉滿滿一碗。吃完了打個飽嗝,摸摸圓溜溜的肚皮,透過半挑的竹簾看向湛藍的天空,期末考雖然就在眼前,但意味著漫長幸福的暑假也馬上就要開始了,再來痛快地吃兩塊西瓜吧!現(xiàn)在回頭想起童年的夏季,永遠都充滿了無休止的蟬鳴,悠長的無所事事的假日,午睡熱醒后看著天花板感覺連時間都一并凝固。呆呆望著空無一人的弄堂,會聽到遠處傳來洋鐵皮敲擊時清脆的叮叮聲響,那是走街串巷賣酸梅湯的。還會有堂木敲擊在木頭箱子頂蓋上的啪啪聲,那是賣棒冰的,五分一根。西瓜被放在提桶里,浸到井底,等著吃完晚飯一家人圍坐時把它提起,大卸八塊,咬一口是連后槽牙都會隱隱酸痛的冰爽。還有在黃昏時分會騎著三輪車出來吆喝“小缽頭甜酒釀”的小販,媽媽聽見了,就會拿出瓷碗,讓我去買半缽。外婆總是早上就煮好一鍋綠豆百合湯,到下午放涼了再加一大勺綿白糖,而我總會趁著大人沒看見,偷偷挑出里面微苦的百合…-
每當季節(jié)和食物相關,回憶就總會變得更加清晰,讓人想到它的時候,就能逼真地回想起那淌過舌尖的種種滋味。我們總在懷念童年時吃過的東西,永遠都覺得它們才真正帶有食物的本味,就好像總覺得過去的時光才是更好的時光一樣。
潑了水又擦干的竹榻的冰涼,躺在樓頂看見滿眼繁星的驚嘆,住在隔壁門的同學帶過來一起分吃的雪糕的香甜,臺風天晚上點起來的蠟燭散發(fā)的微焦氣味,有關夏天的回憶全是這些瑣碎而清晰的細節(jié),而就在這樣的回憶之中,夏季悄無聲息地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