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一般來說,慢阻肺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痰多、咳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理的變化。本病的治療主要以止咳化痰為前提,止咳化痰藥物的正確選用就顯得極為關(guān)鍵。
慢阻肺患者的氣道中會有很多的黏液分泌物,如不及時治療會繼發(fā)感染,并使氣道受阻。不過,咳嗽可以將痰液清除,具有保護氣道的效果,所以處于穩(wěn)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不建議服用鎮(zhèn)咳藥。另外,中樞類的止咳藥物僅能鎮(zhèn)咳,不利于排痰,如果患者呼吸道內(nèi)的痰液不能及時被排出,那么大量的痰液將集聚在肺部,從而造成阻塞。因此,慢阻肺患者要高度重視止咳化痰。
多項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穩(wěn)定期,服用化痰性的藥物,如氧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均可有效地緩解病情。目前,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GOLD)指出的穩(wěn)定期祛痰藥物,對于痰黏難咳的患者具有很大的效果,但不建議每位慢阻肺患者使用。
慢阻肺患者由于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纖毛脫落,導(dǎo)致溶蝕在支氣管腔、氣管內(nèi)的痰液逐漸增加,而痰又是細菌生長的營養(yǎng)成分,隨著病原菌數(shù)量的逐漸增加,這將加重慢阻肺病情。此外,針對如直徑為2毫米的小支氣管,由于少量的痰液就會造成阻塞,可服用一些有利于稀釋痰液的藥物,促使病原菌排泄。尤其是一些藥理機制較為明確的祛痰藥,其中一些具有修護纖毛作用,如桃金娘油;還有一些具有促進表面活性物質(zhì)釋放的作用,如氧溴索;甚至還有些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如乙酰半胱氨酸。這些祛痰藥物可以更好地維持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道衛(wèi)生。
目前治療咳嗽有痰的藥物主要有以下4種:
1.刺激性、惡心性祛痰藥物。前者如安息香酊等,將其放入沸水中,沸騰出的蒸汽會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腺體分泌,使痰液被稀釋,容易被咳出。后者如遠志、桔梗等,在服用后會刺激到胃黏膜,促進呼吸道液體的分泌,稀釋痰液,從而使患者易咳出。但需注意的是,部分服用者可能出現(xiàn)輕微惡心的癥狀。
2.黏液溶解劑。如乙烯半胱氨酸等,可分解痰液黏性成分如黏多糖和黏蛋白,使痰液液化,黏度降低而易于咳出。
3.黏液調(diào)節(jié)劑。如溴已新、氨溴索等,主要作用于氣管和支氣管的黏液分泌細胞,促其分泌黏性低的分泌物,使痰液由黏稠變稀薄,易于咳出。
4.黏液促排劑。如β2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于黏液纖毛清除系統(tǒng),促進痰液排出。
以上藥物中,對于慢阻肺疾病的治療,刺激性的祛痰藥和黏液溶解藥效果更為顯著。
總體而言,針對有咳痰、慢性咳嗽癥狀的慢阻肺患者,為確保呼吸道通暢,可長期服用祛痰藥物,同時還能預(yù)防急性發(fā)作,以及降低急性發(fā)作程度與發(fā)生率,減少由于病情惡化對抗生素的需求,緩解因咳痰和咳嗽而導(dǎo)致的健康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