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雪 金冬
【摘 要】通過對閩南客家土樓的元素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設計的審美價值,對閩南客家土樓文化以及其中的各個文化元素與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設計產品的關系,著重加強在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產品中對于閩南客家土樓文化單元的延伸和轉化。同時,要與區(qū)域特色產品相結合,達到對閩南客家文化以及客家土樓文化元素的傳播,從而提高具有典型中國地域特色文化的產品體系質量的宗旨。
【關鍵詞】地域特色;客家土樓;文創(chuàng)設計;交互設計
中圖分類號:G124?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186-05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當今文創(chuàng)產品作為文化的衍生物,已經成為把握時下最新潮流和時尚趨勢的重要產業(yè)之一。而今,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是國家近年來重要的戰(zhàn)略部署之一,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繁榮的建設性意見和綱要。這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優(yōu)秀的政策支持。[1]而在如今的文創(chuàng)產品市場上,越來越多購買者的需求逐漸從“功能決定形式”的產品,到“市場決定形式”的產品,最后到“激情決定形式”的產品 。[2]隨著體驗經濟的時代到來,人們作為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僅限于初步的外觀和產品本身的功能。用戶們更多開始關注產品與自身的交互關系,以及產品所蘊含的文化特色,其所承載的情感附加值。
客家土樓是人們熟知的閩南標志性文化,但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獨具特色的閩南代表文化鮮有了解。本課題通過設計擁有土樓文化內涵的交互文創(chuàng)產品,增加游客的購買力,加強對客家土樓的宣傳與保護,使土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土樓文化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研發(fā)立足于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深度挖掘,通過設計與研究彰顯其文化的特征與內涵,有助于未來文創(chuàng)產品研發(fā),增進產品的多元化、產品功能的多樣化、設計元素的底蘊化,通過這樣來達到加強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以及提高當?shù)氐牡赜蛭幕瘜τ谌藗儩撘颇挠绊懥?,同時傳承和創(chuàng)造全新的產業(yè)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地域特色文創(chuàng)設計的內涵
產品持有的文化性質來源必將追溯產品所關聯(lián)的誕生位置。不同地域必然會存在不同的生活習慣。人們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依照自身的生活習慣不斷創(chuàng)造事物,并與習俗、規(guī)范、情 感及社會關系共同構成 “人文環(huán)境”。[3]人文環(huán)境的多樣性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前提條件,綜觀下來,優(yōu)秀的設計總是能體現(xiàn)著相應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及地域民族精神,平衡產品視覺上的外觀需求、體驗上的互動需求、使用上的便捷需求等。
地域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首先要滿足的是消費者的需求,想要讓產品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和熱愛,最先要了解的便是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偏好和影響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因素。從對消費者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影響消費者購買文創(chuàng)產品的因素大致分為兩部分:消費者的自身因素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標準。消費者自身因素是客觀的,包括性別、年齡等,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標準是主觀的,比如年輕人喜歡娛樂類的文創(chuàng)產品、中年人喜歡居家用品類的文創(chuàng)產品。[4]所以在設計產品時要充分考慮各類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產品,才能達到解決用戶根本痛點的作用。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產品通過各種方式來達到吸引消費者,并且讓其能夠產生消費欲望的目的,如:有效的營銷途徑、恰當?shù)男袖N手段以及具有龐大數(shù)據的平臺,等等。在一個產品的行銷當中,品牌奠基經典的三個階段為試用、試用、忠誠。[5]然而在使用者通過對于產品不斷使用、反復欣賞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該產品在達到了其基本功能的同時,也比市場上其余同類型的產品在功能、造型、寓意等方面更勝一籌??墒菫槭裁丛S多市面上類似的產品無法使用戶對于其產生“忠誠度”?恰恰是因為該產品的設計無法使使用者對其產生歸屬感,而歸屬感正是使用戶形成忠誠度的重要因素。
唐納德在其著作《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到過情感的反思層可能給用戶體驗帶來反轉式的影響。用戶對一件產品思考過后,這些產品給用戶的印象就不只停留在表面上了。[6]現(xiàn)代筆記本之父莫格里奇不斷提醒我們:“我們是在設計互動,而不是在設計名詞?!?當我們在用戶體驗旅程中,設計出多個接觸點時,我們其實正在構建一系列在時間上發(fā)生相互關聯(lián)的事件。[7]在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中,懂得恰當運用當?shù)氐赜蛱厣匀划a生的文化,使其附著于產品之上,并且讓使用者能夠和該產品中所蘊含的文化產生交互,而在交互的過程中傾入使用者的情感,給使用者留下獨特的印象,如此便能夠加劇用戶對于產品的依賴感。
三、客家土樓文化與土樓文創(chuàng)產品
土樓,仿照以前繁榮的官邸院落模式,土樓的建造材料十分特別,它的主材料是當?shù)氐募t土和礫石,再運用糯米粉、紅糖和蛋清作為粘合劑,將其混合而成。客家人民的傳統(tǒng)習俗、智慧以及他們信仰的文化也融合與此。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土樓能夠經歷風風雨雨在這延綿山巒間矗立不到,成為閩南文化的代表之一。
福建閩南客家土樓年湮代遠,氣勢宏偉,而土樓外形結構獨特的同時也具有十分完善的功能,土樓在獨特造型的基礎上還衍生了各式各樣的樣式,并具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文化。土樓在使用功能上也十分出色,它作為當?shù)厝碎L期聚居的場所,不但有著冬暖夏涼的優(yōu)勢,還能防風防震,這對于靠近地震帶的閩南地區(qū)是十分重要的。土樓的文化內涵又廣又深,是一部散落在各領域之間的百科全書。
歷史記載,早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中原古人就將“鋁土礦板技術”使用在了當時的各個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中。這個技術一直到北魏以后,則轉變?yōu)榱耸褂么u混結構,于是土樓的建筑技術逐漸衰落。到了明朝年間,人們開始利用磚墻來建造居所。于是層高高于兩層的土樓便越來越少了,最后逐漸消失殆盡。
同時,隨著中國許多地區(qū)民居在時代的變遷過程中逐漸衰落,福建永定縣有了突如其來的進步和發(fā)展。而當?shù)氐目图胰艘沧屗麄兊奶厣窬恿鱾髁讼聛?,并且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經過了幾千年來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的千錘百煉,得到了如今的中華建筑文化瑰寶——土樓。
因此,閩南客家土樓是如今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中的活化石。客家人根據當?shù)貤l件,根據他們的需求,以各種方式建造了各種各樣的土樓。永定有三十多個客家土樓。
和諧土樓:人倫之美。閩南客家人長期受到儒家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教育影響,儒家思想可以說是一條貫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主線,進一步而言,漢代以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一部“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史”。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的引導是全方位、深層次的,無論其利弊,沒有哪個思潮能對中國社會的精神——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有如此深遠的影響[8],故客家人素來有著團結一致、和睦共處的文化氛圍,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一樓內、建筑物之間和村莊之間的情況就是如此。一樓有一些急需幫助的東西,村外同一棟樓的村民們會站出來幫忙。
客家土樓不僅是一個大家庭,同時其也代表了一個小社會。而在這個小社會里人們最注重的傳統(tǒng)便是尊祖睦宗、尊老愛幼。舊時土樓客家人有在祠堂墻壁上懸掛大量祖先遺物供祭祀的習俗。在陰歷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村里的長輩和婦人都會進行燒香和祭拜,以此來表示他們對祖先的尊敬和緬懷。新年的第一天,父王帶領整座建筑的男女老少敬拜祖先。土樓的客家人認為贍養(yǎng)老年人是每個年輕一代的義務。在老人失去工作能力后,會得到了孩子的全力支持和服務,讓老人度過晚年,享受最后的美好生活。
文化土樓:精神之美。閩南客家土樓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同時也展現(xiàn)了客家人民在他們南遷的過程中,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下所創(chuàng)作和衍生出的文化特色。所以閩南客家土樓有著不同于其他古宅建筑的特色風光。
客家土樓不但坐落于山巒間,有著美麗風光和獨特視野,而且其本身的建筑結構也十分別具一格。土樓有著明確的中軸線,而樓中的殿、門、主體建筑都合理分布在中軸線的上方,土樓的兩端則是附屬建筑等,整體造型嚴格遵守對稱的原則,具有古中央建筑風格。所屬民居、宮殿等均以祠堂為核心,建筑內設有廳堂,以正廳(祠堂)為中心。土樓在分布上是以中間的庭院作為整個建筑的中心點,以水平建筑物與附屬建筑作為延伸,對其進行組合,從而達到建筑的整體風格十分統(tǒng)一,建筑與建筑外的景觀也能夠互相協(xié)調融合的效果。其中部分土樓的大廳內利用福建當?shù)氐奶厣幕褡鳛榱褐揎棌d內,使人進入土樓時能感受到典雅大氣的風格特點;二樓的內廊則是四方通達,更是完美展現(xiàn)了客家人獨特傳統(tǒng)文化與建筑的恰當融合。
閩南客家土樓有著十分豐碩的文化內涵,有的土樓更是有著許多銘文,它們所要傳達的則是中華文化中忠、孝、仁、義的傳統(tǒng)精神。
四、交互在文創(chuàng)產品中的應用
隨著當代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進程,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與交互的結合可以向更加精密、更加獨特、更加具有唯一性的目標努力。利用時下信息互動設計的辦法,借助信息技術與數(shù)字媒體在當下對文創(chuàng)產品所進行的互動設計,這種設計是將如今科技的進步以及當下文化產業(yè)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作為輔助其展開的一種創(chuàng)新力。在這個創(chuàng)新引領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這種具有交互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新力與傳統(tǒng)的文創(chuàng)產品相較,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第一,互動增進經驗的參與。通過對過去大多數(shù)文創(chuàng)產品的研究和總結可知,過去的產品形式都較為單一,主要以觀賞為其主要價值,這種類型的文創(chuàng)產品更多是作為收藏品或是欣賞品存在于市場上的??墒钱斎缃窨萍疾粩喟l(fā)展,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通過各種技術將嶄新的活力以及獨特的產品概念的互動體驗加入到其中,這種加入使得使用者在體驗產品的過程中,其身心都能夠完全沉浸于該產品所要表達的內容上,同時能夠參與產品本身。
第二,獨特性以及有個人特色的交互設計。在當下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精神需求。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喜好,這也就造就了每個人對于產品會有不一樣的需求,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交互設計便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偏好,達到個性化定制的目的。同時,也正是因為人們有著不一樣的產品使用體驗,所以雖然是同樣的產品,每個個體也會有著個性化的使用過程。這樣的差異化恰恰是滿足現(xiàn)代人們追求獨特的心理欲求,這也正是交互文創(chuàng)產品的競爭力所在。
第三,在信息交互設計中的信息內容特征包括了信息交互設計的驅動技術以及產品的創(chuàng)新與用戶服務的競爭力,用戶體驗的方法。研究產品目標受眾群體在設定特征下所產生的認知以及互動行為,根據人們產生的行為特色來設計制定用戶的產品體驗方式,同時借由信息技術設備來達到將文化內涵從抽象轉變?yōu)榫唧w的數(shù)字化互動表達來給用戶體驗,更具有吸引力。讓年輕一代更加愿意關注非物質文化,更有利于社會文化價值觀在新一代人中的傳承。
五、國內外基于地域特色的交互文創(chuàng)產品案例分析
(一)將交互融入地域特色——《大元帝師》數(shù)字交互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這個產品是以蒙古族元宗教文化作為主題創(chuàng)作,以數(shù)字化AR作為表達媒介的互動文創(chuàng)設計產品。其內容是將遠代的高僧所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品運用數(shù)字化的表現(xiàn)形式傳達出來。產品旨在利用實現(xiàn)前沿的互動體驗模式,將新的技術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讓人們通過全新的視角體驗蒙古元文化。其利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使體驗者更加深入其境,更能夠完整真切地體驗產品所要表達的文化。同時,更多的人將被吸引來了解內蒙古,也增加了內蒙古文化旅游的可能性。
(二)將地域特色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故宮主題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這一系列產品深刻挖掘了明清帝國文化的豐富元素,企圖尋找到一種契合現(xiàn)代人們審美的時尚表達方式來作為該文化表達的載體,用以承載故宮的建筑、文化、歷史故事。產品具有故宮文化特色和文化,同時又有著當時獨有的時代特色,符合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以及深受故宮文化愛好者熱愛和追捧的紫禁城文化元素。
(三)實體交互與文創(chuàng)產品的結合——Orbit音樂控件。Orbit是歐洲設計師Senna Graulus研發(fā)的一種可觸控的音樂管理產品。該產品使用戶能夠在現(xiàn)實中與他們喜愛的音樂產生交互關系。
該產品運用的是物理用戶界面(TUI),該技術是使使用者利用現(xiàn)實的物理環(huán)境與數(shù)字信息進行互動。原來的名稱是可理解的用戶界面,不再使用。該技術開發(fā)的目的則是使用戶能夠將無形的數(shù)字信息通過可觸摸的體驗形式來加強合作、學習以及設計的能力,從而達到充分挖掘人類掌握技術能力的目標。
該產品的設計重心在于音樂流媒體服務的主要功能——個人定制播放列表。該產品使用戶可以隨時“滾動”他們喜愛的音樂播放排列,也可以尋找到相似的歌曲。此外,該產品還提供了將很多基本操作實體化的功能,如音量控制和歌曲跳躍等。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隨著文創(chuàng)設計的不斷進步,現(xiàn)代文創(chuàng)在滿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外觀造型裝飾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具有的交互性,以及產品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及創(chuàng)意特色。如何讓用戶進一步與產品的內在文化產生互動,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大的設計空間。因此,本課題決定從參與體驗與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設計一款能與用戶之間產生互動,使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了解和學習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文創(chuàng)產品,同時能讓用戶在操作產品時,帶來更加智能、更加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體驗。
六、閩南土樓文化交互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一)土樓文化元素的符號化。文化元素是一個民族經久流傳的精神生活形式,它主要包括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審美情趣、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它不僅可以通過內在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借助外在形式進行文化間的交流和溝通。[9]土樓在外觀上十分具有標志性和特點,同時在土樓的建筑細節(jié)上也有著許多能夠體現(xiàn)閩南特色的建筑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是土樓獨特造型的精髓,同時也是展現(xiàn)著千百年來當?shù)厝嗣袢宋娘L俗最典型的產物,所以要讓產品本身具有土樓特色,最關鍵的要素便是使產品的外觀造型上結合土樓建筑特色的元素。
土樓最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其中的“圓樓”。圓樓的造型元素是以它的“圓”為主,一般是以一個圓心出發(fā),根據不同的半徑,由內而外重疊,就像是水面上激起的漣漪,層層錯落。
在產品的外形及結構設計上便可以運用土樓的這種如漣漪般由內而外層疊相重合的造型元素,將土樓的獨特特征最大化展現(xiàn)出來。
(二)歷史文化的展現(xiàn)。土樓作為客家人千百年來的避風港,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文化。在設計地域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時,最重要的也是該產品設計的宗旨,是能夠通過產品向人們傳達當?shù)匚幕木韬吞厣?,使地域文化歷史能夠被更多人了解和熱愛,從而達到傳承文化的作用。所以設計產品時不能僅限于產品本身的功能性,要使產品和當?shù)氐奈幕嘟Y合。如今將地域文化公式化地套在產品上的例子屢見不鮮,要使文化和產品能夠融合,就要更加注重產品中的地域文化與用戶之間的交互關系。通過智能的、科技的表現(xiàn)形式,使產品內容與使用者產生交互關系,才能更加自然地呈現(xiàn)出其想要傳遞的內容。
(三)呼應地域特色的結構與材質。想要產品更好地詮釋地域特色,產品的結構和材質是關鍵。產品設計的美與構成它的材質、形態(tài)密切相關,不同的材料賦予產品以不同的質感美,不同的形態(tài)又賦予產品不同的造型美,只有把握材質帶給用戶的感性特征和形態(tài)意象特征,將二者完美結合,才能設計出符合大眾情感需求的優(yōu)秀產品。[10]土樓的結構對稱、造型有序,同時不乏生命力,圓潤敦實的形態(tài)穩(wěn)重大氣。這極具標志性的造型和結構十分適合應用在文創(chuàng)產品上,能夠使產品更加具有美感,同時也能夠給予人視覺與心靈完滿、恬靜、和諧之感。
(四)產品的交互性。通過“提出問題——問題求解——得出結論”這三個過程得出所需要設計的產品的需求和要點。使設計師有針對性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方案,若提出的概念存在偏差及不當,則會進入下一個情況再進行思考,并且一次次進行推導,在最后得出最優(yōu)的設計方案。該方法側重于參考產品使用者在各個情況下所遇到的情境及所產生的情緒和需求,以便于設計者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并且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設計出解決用戶痛點的交互產品。
七、結語
未來學家Nesbitt曾經說過,我們社會擁有的技術越多,變革就越快。我們越想創(chuàng)造一個高度情緒化的環(huán)境,我們就越能平衡產品或技術的硬面和軟面[11]。一方面在產品中深入了解用戶需求,與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碰撞,另一方面則是在產品中融入獨特的人文特色和獨特的地域文化。人們已經迎來了設計關注交互的時代,設計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這也是科學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源泉?;诘赜蛱厣慕换ノ膭?chuàng)產品應滿足人們對于交互的需求,同時了解到人類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使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廣泛流傳,被人們銘記于心。
參考文獻:
[1]趙悅利,劉遵月.基于博物館文化的文創(chuàng)產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為例[J].藝術評鑒,2017(03).
[2]鄭伯森.產品設計中的美學標準的轉移——功能與形式的契合[J].大藝術,2005,(2):48-49.
[3]張偉明,王松華,許威波.地域文化式設計的藝術的靈魂[J].裝飾,2008(10).
[4]劉俊哲,王 倩,劉彥.江蘇地區(qū)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調查與消費者偏好因子分析[J].家具,2018,39(6).
[5]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98-99.
[6](美)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M].付秋芳,程進三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7]師曄蘭,郁舒蘭,薩興聯(lián).產品設計中的“時間”思考[J].設計,2016(17).
[8]王瑋,韓鵬,蘇靜.南京夫子廟景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現(xiàn)狀分析與研究[J].創(chuàng)意設計源,2018(01).
[9]楊藝.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融入文化元素的研究分析[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3,(2):75-78.
[10]陳楊威,郁舒蘭,李策,夏巍恒.產品材料與形態(tài)設計相契合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6(07).
[11]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