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偉,趙 躍,譚周婷,楊立功
(1.安徽省交通勘察設(shè)計院有限公司, 合肥 230011; 2.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xué)研究所 港口水工建筑技術(shù)國家工程實驗室,天津 300456; 3.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武漢), 武漢 430074)
在引江濟淮工程所在菜巢分水嶺和江淮分水嶺地段,河道邊坡類型主要為膨脹土邊坡和巖、土混合邊坡。明挖河道大部分挖方深度較大,開挖深度大于30 m的河段約4.5 km,開挖深度大于40 m的河段約1.6 km,最大開挖深度46 m。河道深開挖本身就會引起邊坡的穩(wěn)定性下降,同時伴有膨脹土特殊性質(zhì)的影響,從而引起引江濟淮分水嶺段邊坡垮塌的危險。膨脹土是在自然地質(zhì)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顯著脹縮性且裂隙發(fā)育的地質(zhì)體。由于膨脹土吸水膨脹,膨脹土邊坡也很容易出現(xiàn)滑坡現(xiàn)象。湖北鄂北崗地膨脹土地區(qū)主要灌溉渠道937條,出現(xiàn)滑坡55處,長達15.5 km[1]。安徽淠史杭灌區(qū)干渠工程中涉及膨脹土渠段的滑坡多達195處,總長約16 km[2]。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中沙河段、南陽段膨脹巖(土)渠坡在開挖過程中的破壞現(xiàn)象非常普遍[3]。十天高速西略段運營期膨脹土邊坡出現(xiàn)了多種滑坡現(xiàn)象,并造成嚴(yán)重經(jīng)濟損失[4]。
膨脹土邊坡在降雨條件下很容易出現(xiàn)滑坡現(xiàn)象,抗滑樁是對膨脹土邊坡治理的一個有效措施[5-8],由于抗滑樁具有較大的剛度,能夠承擔(dān)較大水平荷載并阻止膨脹土邊坡的大變形,從而大大降低膨脹土邊坡的滑坡風(fēng)險。
本文以溫度場等效濕度場,根據(jù)試驗所得膨脹土熱、力學(xué)指標(biāo)參數(shù),然后通過數(shù)值模擬方法分析膨脹土邊坡滑動機理、抗滑樁對膨脹土邊坡的防滑機理及抗滑樁布置的最佳位置。
由于膨脹土的水土特征曲線測定比較復(fù)雜,因此也可以通過溫度場來替代濕度場進行分析。降雨條件下膨脹土邊坡變形主要是由邊坡內(nèi)土體含水率變化引起,因此,進行膨脹土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首先要分析邊坡土體含水率變化及分布情況。溫度場控制方程與滲流場、濕度場控制方程具有相似性,溫度場變化會引起土體體積變化,同樣,濕度場變化也會引起土體體積變化。因此,將土體含水率變化看作溫度變化,將溫度場與濕度場之間建立等價轉(zhuǎn)換關(guān)系,通過溫度場來模擬濕度場,從而實現(xiàn)膨脹土邊坡穩(wěn)定性的模擬[9]。
熱傳導(dǎo)控制方程
(1)
非飽和土滲流控制方程
(2)
式中:λ為熱傳導(dǎo)系數(shù);k為滲透系數(shù);ρ為土體密度;Cv為比熱;Cw為比水容。
熱傳導(dǎo)控制方程與非飽和土滲流控制方程有著相同的形式,其數(shù)值求解方法、未知量的表達形式也具有相似性,因此,通過一定條件的等價轉(zhuǎn)化[9],可以利用熱傳導(dǎo)方程求解非飽和土滲流方程,進而也可以通過溫度場來模擬非飽和土滲流場(濕度場)。
土體以Mohr-Coulomb本構(gòu)模型為基礎(chǔ),溫度產(chǎn)生的應(yīng)變疊加到Mohr-Coulomb應(yīng)力應(yīng)變方程中[10]
(3)
式中:αij為溫度膨脹系數(shù);其他各參數(shù)與Mohr-Coulomb本構(gòu)模型相同。
為了獲得膨脹土溫度場計算的相關(guān)參數(shù),共進行三種不同狀態(tài)的室內(nèi)試驗:初始含水率15%、干密度1.45 g/cm3;初始含水率17.5%、干密度1.53 g/cm3;初始含水率20%、干密度1.60 g/cm3。不同狀態(tài)條件下,測試土體密度、彈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內(nèi)摩擦角、熱傳導(dǎo)系數(shù)、熱膨脹系數(shù)、比熱容。土體熱傳導(dǎo)系數(shù)與熱膨脹系數(shù)一般隨溫度變化較小,因此,對于一種初始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的土體,不考慮其隨溫度的變化。土體Mohr-Coulomb模型及熱膨脹模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土體模型參數(shù)
Tab.1Themodelparametersofthesoils
膨脹土邊坡土體分為三層:上層22 m厚膨脹土、中層厚25 m砂土、底層厚6 m基巖。對膨脹土采用上述熱-固耦合模型進行模擬,對砂土和基巖均采用線彈性本構(gòu)模型,彈性模量分別為60 MPa、100 MPa,密度分別為2.0 g/cm3、2.4 g/cm3,為方便建模,對砂土和基巖也采用熱-固耦合模型進行模擬,但其膨脹系數(shù)遠(yuǎn)低于膨脹土。邊坡分四級,每級邊坡寬18 m,坡比1:3,邊坡含3個馬道,每個馬道寬4.5 m。
對于初始含水率15%的膨脹土邊坡,模型中膨脹土初始溫度15℃(相當(dāng)于初始含水率15%),邊坡表面最終溫度131.33℃(相當(dāng)于最終邊坡表面含水率100%);對于初始含水率17.5%的膨脹土邊坡,模型中膨脹土初始溫度17.5℃(相當(dāng)于初始含水率17.5%),邊坡表面最終溫度80.47℃(相當(dāng)于最終邊坡表面含水率100%);對于初始含水率20%的膨脹土邊坡,模型中膨脹土初始溫度20℃(相當(dāng)于初始含水率20%),邊坡表面最終溫度65.12℃(相當(dāng)于最終邊坡表面含水率100%)。模型采用熱-固耦合方式進行計算,邊坡表面向邊坡內(nèi)部熱傳導(dǎo)過程實際上是邊坡吸濕過程,伴隨吸濕,邊坡土體膨脹而且強度也隨之降低。
為找出膨脹土邊坡抗滑樁布置最佳位置(達到最佳抗滑效果),分別在距坡頂20 m、30 m、40 m、50 m位置處布置等長、等直徑及等間距的抗滑樁??够瑯哆M入砂土層(未到達基巖),抗滑樁與邊坡土體之間采用硬接觸,抗滑樁與膨脹土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取值0.2,抗滑樁與砂土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取值0.24。
土體塑性區(qū)域開展如圖1所示,降雨時間較短時(小于3 d,模擬中考慮土體表面連續(xù)入滲、不考慮蒸發(fā)情況,即假定持續(xù)降雨過程中雨水也能持續(xù)入滲到土體中,直至土體飽和),土體會發(fā)生淺層流滑,深度約2 m范圍以內(nèi),而且坡腳部分的膨脹土體塑性區(qū)域的開展較快。隨降雨時間增長,大量雨水入滲到土體內(nèi)部,邊坡從淺層流滑演變?yōu)樯顚踊瑒樱履_膨脹土體很可能形成一個滑舌,在距離坡腳線1/4~1/3倍邊坡寬度范圍內(nèi)容易形成滑坡斷裂帶。降雨持續(xù)增長(大于10 d),邊坡容易發(fā)生深層滑動,發(fā)生深層滑動時,邊坡從頂部到底部形成一個圓弧行貫通滑動面,這與非膨脹土邊坡滑坡時所形成的滑動面類似。
1-a 降雨3 d 1-b 降雨6 d
1-c 降雨10 d 1-d 降雨11 d圖1 膨脹土邊坡土體塑性區(qū)域開展Fig.1 Plastic zone development of the expansive soil slope
不同時期邊坡土體水平位移、豎向位移如圖2、圖3所示(圖中U1表示水平位移,負(fù)值表示位移指向坡腳;U3表示豎向位移,正值表示豎向向上,后續(xù)結(jié)果分析中位移表述與此相同)。降雨時間較短時(3 d左右),整個膨脹土邊坡水平位移較小,邊坡上土體塑性流動也較小,邊坡坡面水平位移相差不大。隨著降雨時間增長,邊坡在自重、膨脹及強度降低的綜合作用下,邊坡土體產(chǎn)生逐漸增大的滑動,上部土體擠壓下部土體,邊坡中下部土體變形速率最大。當(dāng)邊坡出現(xiàn)深層滑動時,膨脹土邊坡下部土體產(chǎn)生很大程度的滑動、擠出。
前期土體吸濕膨脹,邊坡豎向位移均向上,而且相對比較均勻。隨著降雨時間增長,邊坡中下部土體水平位移大幅度增加,邊坡中上部土體下陷、產(chǎn)生豎向向下位移,邊坡中下部土體堆積隆起、產(chǎn)生豎向向上位移。
2-a 降雨3 d2-b 降雨6 d
2-c 降雨10 d2-d 降雨11 d圖2 膨脹土邊坡土體水平位移Fig.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expansive soil slope
3-a 降雨3 d3-b 降雨6 d
3-c 降雨10 d3-d 降雨11 d圖3 膨脹土邊坡土體豎向位移Fig.3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expansive soil slope
降雨持時分別為3 d、6 d、11 d條件下,不同土質(zhì)條件的膨脹土邊坡最大塑性變形、水平及豎向位移如表2所示(由于最大位移的位置隨時間變化,此處只是給出整個邊坡土體位移最大值)。隨著降雨時間增長,邊坡土體變形均在增長,但適當(dāng)提高土體初始含水率、增大土體干密度,邊坡土體變形將迅速降低。實際上,適當(dāng)提高土體初始含水率,土體膨脹性降低、其強度隨含水率增加而衰減速率降低;適當(dāng)提高土體干密度,土體密實程度增大,降雨條件下,雨水難以深入土體內(nèi)部,相同時間內(nèi),土體濕度變化小。
圖4 膨脹土邊坡抗滑樁布置Fig.4 Layout of the anti-slide pile on the expansive soil slope
分別在距坡頂20 m、30 m、40 m、50 m的a、b、c、d四點布置抗滑樁,如圖4所示。
無抗滑樁及有抗滑樁(樁徑1.2 m、樁長25 m、間距3.6 m)距離坡頂20 m(邊坡上部)、40 m(邊坡中部)條件下,邊坡塑性變形及水平位移如圖5和圖6所示。無抗滑樁條件下,降雨時(11 d)邊坡很容易形成貫通滑動面,而且滑坡時邊坡塑性變形很大,最大達0.54。有抗滑樁條件下,降雨11 d時,邊坡塑性變形大大減小,而且不易在整個邊坡上形成貫通滑動面。當(dāng)抗滑樁距離坡頂20 m時,抗滑樁下側(cè)邊坡土體易形成局部貫通滑動面,但滑動面不會發(fā)展到抗滑樁上側(cè)邊坡土體。當(dāng)抗滑樁距離坡頂40 m時,邊坡塑性變形進一步減小,抗滑樁上側(cè)、下側(cè)邊坡土體均不會形成整體貫通滑動面,而且上、下側(cè)土體也不易分別形成局部貫通滑動面,長時間降雨條件下,邊坡滑坡可能性大大降低。
表2 不同土質(zhì)條件下膨脹土邊坡變形特性Tab.2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ve soil slope under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有抗滑樁時,邊坡土體水平位移也會大大降低,而且抗滑樁距坡頂40 m條件下,邊坡水平位移最小。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20 m時,抗滑樁下側(cè)邊坡土體會逐漸形成一個局部滑動面,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40 m時,抗滑樁上側(cè)、下側(cè)邊坡土體也會分別形成一個局部滑動面,但邊坡變形量相對抗滑樁距坡頂20 m時的邊坡變形量會大大減小。
5-a 無抗滑樁5-b 抗滑樁距坡頂20 m5-c 抗滑樁距坡頂40 m圖5 不同條件下邊坡塑性變形Fig.5 Plastic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under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6-a 無抗滑樁6-b 抗滑樁距坡頂20 m6-c 抗滑樁距坡頂40 m圖6 不同條件下邊坡水平位移Fig.6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under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圖7 邊坡上部土體水平位移Fig.7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upper slope
在邊坡上分別取距坡頂20 m、40 m、60 m的A、B、C三點進行分析,各點的水平位移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無抗滑樁時,邊坡很容易發(fā)生滑坡,位移-時間曲線拐點所對應(yīng)的時間為T,降雨時間在T/2以內(nèi)時,純膨脹土邊坡、有抗滑樁邊坡的變形相差很小,基本一致,而且抗滑樁在邊坡上的位置對邊坡變形影響也不明顯。當(dāng)降雨持時大于T/2后,抗滑樁的作用開始體現(xiàn),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40 m時,邊坡變形最小,抗滑樁距坡頂20 m時,邊坡變形稍大。在T時刻,抗滑樁距坡頂40 m時,A點位移量約10 cm;抗滑樁距坡頂20 m時,A點位移量約15 cm;無抗滑樁時,A點位移量約20 cm。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30 m、50 m時,A點水平位移約12 cm。
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40 m,即A點位置有抗滑樁時,邊坡位移量小于抗滑樁距坡頂20 m、30 m、50 m時的A點位移量。幾種工況條件下,抗滑樁的樁長、樁徑及樁間距都一樣,產(chǎn)生不同結(jié)果的一方面原因是,樁長一樣,抗滑樁布置在A點所在的位置時,其進入砂土層的長度短,抗滑移能力力較小,而抗滑樁布置在距坡頂40 m處時,其進入砂土層長度大大增加,抗滑移能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抗滑樁布置在邊坡中下部時,邊坡上部位移整體增大。因此,抗滑樁的樁長、樁徑及樁間距都一樣時,抗滑樁宜布置在邊坡中部。
幾種工況條件下,邊坡上B點(邊坡中部)的水平位移如圖8所示。幾種工況條件下,仍是純膨脹土邊坡位移發(fā)展最快,抗滑樁距坡頂40 m時(位于B點),其邊坡位移發(fā)展最慢。
相對于A點,抗滑距坡頂40 m的膨脹土邊坡T時刻B點水平位移略有減小,純膨脹土邊坡及抗滑樁距坡頂20 m、30 m、50 m的膨脹土邊坡水平位移均有所增加。當(dāng)抗滑樁距坡頂40 m時,B點所在位置即為抗滑樁布置的位置,此處邊坡水平位移較小。其余幾種工況條件下,B點邊坡土體位移量還受上部土體下滑擠壓影響,其變形量稍大。
從A點到B點,有、無抗滑樁時,邊坡的變形差距也在增大,不同位置的抗滑樁邊坡其變形差距也在增大。有無抗滑樁時,A點的最大位移差距約10 cm,而在B點最大位移差距約16 cm,有抗滑樁時邊坡位移增量有所下降。
邊坡C點位移如圖9所示??傮w上,純膨脹土邊坡變形最大,由于抗滑樁距坡頂50 m時抗滑樁距C點位置較近,抗滑樁阻止了上側(cè)邊坡土體的大部分位移,的此時邊坡位移小于抗滑樁距坡頂20 m、30 m、40 m時的位移。
圖8 邊坡中部土體水平位移Fig.8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middle slope 圖9 邊坡下部土體水平位移Fig.9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lower slope
整體上看,膨脹土邊坡上抗滑樁對邊坡變形影響比較顯著,雖然有抗滑樁后膨脹土邊坡仍會有局部滑坡的可能性,但整體上邊坡變形大大降低,整體大滑坡也不會出現(xiàn)。而且相同條件下,抗滑樁布置在距坡頂50 m時也能起到較好的抗滑效果,但整體上抗滑樁布置在距坡頂40 m時(邊坡中部)邊坡變形量最小,對膨脹土邊坡抗滑效果最明顯。
通過不同土質(zhì)條件下純膨脹土邊坡的數(shù)值模擬及抗滑樁不同布置方式條件下的膨脹土邊坡的數(shù)值模擬,得到以下結(jié)論:
(1)膨脹土初始含水率大,其膨脹變形小,降雨條件下膨脹土邊坡的整體變形較小;膨脹土初始干密度大,土體密實,降雨條件下雨水難以深入土體內(nèi)部,膨脹土邊坡的整體變形也較??;
(2)有抗滑樁時,雖然極限降雨條件下膨脹土邊坡仍會出現(xiàn)局部滑坡現(xiàn)象,但相對于純膨脹土邊坡,抗滑樁能很大程度上減小邊坡變形;
(3)相同樁徑、樁長及樁間距條件下,將抗滑樁布置在膨脹土邊坡中部能夠最大程度起到抗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