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看電影《一代宗師》,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樣一句臺詞:有燈就有人。
燈,在我童年的生活中,曾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那時,農(nóng)村沒有電,晚上家里用來照亮的是煤油燈。這種燈有一個玻璃燈罩,上面有一個蛤蟆嘴形狀的燈頭,燈頭旁邊還有一個可以調整燈芯的旋鈕,可以控制燈的亮度。就是在這樣一盞外表好像細腰大肚葫蘆的煤油燈下,我們一家人說說笑笑吃晚飯。飯后,小飯桌被抹得干干凈凈,母親把燈調得亮一些,我和姐姐坐在燈下寫作業(yè)。屋子里靜悄悄的,除了翻動書頁的聲音,還有母親納鞋底時針線發(fā)出的刺啦聲。
我很喜歡煤油燈溫暖的光,也很珍惜一天到晚忙碌的母親此時坐在我身邊的感覺。于是,常常在寫完作業(yè)后,乖巧地坐在母親身后為她捶背,等到姐姐也寫完作業(yè)時,母親就開始為我們講那些嫦娥奔月之類的古老民間故事了。當然,講故事時,為了節(jié)省煤油,母親會把燈芯調小。
不知從哪天開始,鄰居家的小豆子,也成了聽母親講故事的忠實粉絲。事情還得從母親的一次串門說起。有一天,母親去鄰居家,看到小豆子正趴在桌子上寫作業(yè),可她的頭低得幾乎要趴到本子上。因為她家的煤油燈是用一個墨水瓶做的,在瓶子里倒了煤油,再把一個布條放進去做燈芯。小豆子的父母為了節(jié)省煤油,不到天黑透絕不點燈,就算點著也把燈芯調到最小,小豆子每天就只能伴著這盞昏暗的燈寫作業(yè)。
那個年頭誰家都不富裕,但小豆子家孩子多,負擔更重,母親悄悄在心里嘆著氣,卻不露聲色地建議:“讓小豆子去我家寫作業(yè)吧,她學習好,還能教教我閨女?!毙《棺拥母改嘎犃耍匀皇菢O為贊同的。于是,小豆子每天晚上都來,我們一起寫完作業(yè),還互相挑寫生字、比賽讀課文,然后才一起聽母親講故事。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xù)到小學畢業(yè),我們一起考入小鎮(zhèn)的中學,開始在學校住宿才結束。
多年之后,我和姐姐、小豆子,都成了村子里較早走出來的一批人?,F(xiàn)在,有時小豆子跟我聊天,還會提到童年的往事,說那時她的學習哪有比我好,只是有了母親那句話,她不好意思不努力。那時,母親還常常說“莫偷懶啊,燈常撥才明?!被蛟S,正是因為有了那盞燈的陪伴,有了母親殷切的督促,我們才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實。
時光流逝中,當年的煤油燈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記憶中有它相伴的每個夜晚,卻那么溫馨。有燈就有人,有燈就有希望,回首往事,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心中有燈,就算再泥濘的道路,也能走進期待中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