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合
“故鄉(xiāng)是一杯烈酒,不能一飲而盡”,韓浩月這樣形容自己與故鄉(xiāng)的關(guān)系?!妒篱g的陀螺》是一本以“親人與故鄉(xiāng)”為主題而寫作的書。全書記錄了作者離鄉(xiāng)二十年心理歷程的變化,以及這二十年中,與親人有關(guān)的故事、故鄉(xiāng)的變化。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一生所愛,山河故人”,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對父母、爺爺奶奶、三叔、六叔等至親,進行了溫暖但不失深刻的講述,回憶時間深處的往事,直面親情困境,是一幕幕有關(guān)“愛與黑暗的故事”;第二部分“我已與故鄉(xiāng)握手言和”,記錄了作者從故鄉(xiāng)的“逃離者”到“批判者”再到“回歸者”這三個身份的轉(zhuǎn)換過程,文字間充滿“漂一代”的回憶與向往、惆悵與失落,是一份頗能引起漂泊者心靈共鳴的文本。
故事背后,重在以真情打動人,使人感動的,是文中俯拾皆是的小細節(jié):比如,在《父親去看油菜花去了》中,父親在即將去世之前,想說話卻說不出口,只是用手把一瓣橘子放在兒子嘴里。很多年以后,作者回憶起當時的味道,寫到那是瓣冰涼、苦澀的橘子?!队嘘P(guān)爺爺?shù)膲脑?,正在消失》中,爺爺懶惰,愛發(fā)脾氣,作者在工廠辛苦賺的錢大部分要上繳。爺爺像是這個家的剝削者,卻在兩件事上表現(xiàn)得“深明大義”,一是他慷慨給了作者一千塊買了一輛摩托車,那成為了作者青春期最美好記憶的承載;二是作者跟他要四千塊錢重新進入校園上學,他把這筆巨款拿了出來,改變了作者的命運。因為這一個個細節(jié),該書變得溫暖起來。是這些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是這生命中一點點的溫暖,構(gòu)成了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讓他過濾掉生命中的不少雜質(zhì),變成了如今這樣一個擁有美好品質(zhì)的人。
當然,這本書也不乏描寫了一些黑暗的、讓人覺得悲傷的東西,但愛與溫暖才是這本書的底色。寫黑暗是因為作者想要把一個真實的故鄉(xiāng)呈現(xiàn)給讀者。韓浩月自己也提到:“書中寫到會讓一些讀者覺得是負能量的內(nèi)容,但是我覺得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如果我們只去寫那些光亮,而不寫陰影,故事就不會立體起來。把光亮和陰影都寫進去,反而能更多地獲得光的召引。只有感受到了愛的缺失,才有動力去尋找缺失的源頭?!?/p>
所以,到最后,作者最終回到故鄉(xiāng),與故鄉(xiāng)握手言和,還帶著自己的好友走訪自己的故鄉(xiāng)。我相信,而這也會是很多漂泊在外的人會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