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幸
周口市中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周口466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1],其原因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嚴重痙攣等原因造成的冠脈供血不足,致使心肌缺血,造成心肌壞死,其誘導原因包括勞累、緊張、興奮、飲酒、吸煙、喜食海鮮。AMI急診過程中實行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能提高護理效果,減少急診時間。本探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AMI患者,對其實行個性化護理,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AMI患者84例,電腦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9.69±3.4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60.61±3.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滿足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制定的冠脈痙攣與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知情同意;2.男女不限,確診患者;3.急診患者;4.無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排除標準:1.精神病患者;2.合并腦出血患者;3.癡呆患者;4.視覺、聽覺功能損傷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急診護理:護理值班人員介導急診電話后立即通知醫(yī)生趕到現(xiàn)場,檢查患者全身情況,對患者病情做出正確診斷后,立即實行常規(guī)救治,給氧改善患者吸氧情況,減輕胸痛,建立靜脈通道,注射鎮(zhèn)痛藥物等。觀察組患者接受個性化急診護理:首先在強化急診護理人員急診意識,培訓護理人員能夠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的能力,指導護理人員準確定位,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接到急診電話后,護理人員快速出院,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判斷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使用劑量,一名護理人員詢問家屬或在場人員,判斷患者事前情況,其他護理人員嚴格控制患者心率,縮小心肌梗死范圍,緩解胸痛,建立靜脈通道后快速注入止痛、解痙攣藥物,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制定個性化的轉(zhuǎn)運護理,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要立即進行轉(zhuǎn)運,在轉(zhuǎn)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安慰患者,詢問患者感受,盡可能幫助患者。
1.3 評價指標 護理效果:參考胡利群等[3]標準,顯效,護理診斷正確,急求成功,入院沒有復發(fā)。有效,護理診斷正確,急救過程中病情較穩(wěn)定,安全入院。無效,沒有實現(xiàn)以上目標。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總?cè)藬?shù)×100%。統(tǒng)計兩組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護理糾紛。護理滿意度:參考我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選項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 +滿意)/總?cè)藬?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以P<0.05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出診時間(s) 急救時間(min) 入院時間(h)對照組 42 70.95±10.26 42.96±3.69 3.69±0.29觀察組 42 49.68±10.65 19.84±3.50 2.05±0.36 t 9.321 29.461 22.991 P<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糾紛發(fā)生總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AMI患者病情危急可能出現(xiàn)緊張、煩躁、焦慮的搶救局面[4],家屬過分緊張又可能導致病人恐懼感增加,對病情極為不利。急診特殊性要球護理人員給與耐心、熱情、細致的心理護理,在搶救患者時要正確疏散家屬,安慰患者,采用多種方法開導患者,減輕AMI患者精神壓力[5-9],預防不良刺激對病情的影響,在搶救及入院過程中要讓患者感受有安全感、滿意感,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神病魔信心[10-14]。個性化急診護理實行前提基礎是急診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zhì),能夠?qū)ⅰ耙哉J為本”的護理理念運用到急救中,在短時間內(nèi)能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快速制度個性化急救方案,減少搶救時間,為后續(xù)治療贏得寶貴時間。胡利群等[15]研究認為,個性化護理在轉(zhuǎn)運護理及心理護理過程中能夠較好的考慮患者實際感受,在穩(wěn)定病情的同時能夠使用溫馨、樸實的語言鼓勵患者、安慰患者,緩解其恐懼、焦慮心理,可有效避免護理排斥。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較高,提示個性化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急診護理效果,能明顯改善患者生命體征,促進康復。觀察組患者出診時間、急救時間、入院時間少,這與高守君、任麗娜[8-9]研究結果一致。個性化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能夠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行護理措施,能避免一些無用、無效護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急救時間。轉(zhuǎn)院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jù)病情合理安排轉(zhuǎn)院情況,能減少轉(zhuǎn)院時間。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說明本組患者對個性化護理認可度較好,護患關系融洽。觀察組服務態(tài)度差、操作粗疏、病情觀察不仔細發(fā)生情況較少,提示個性化護理能減少急診護理期間常出現(xiàn)的服務態(tài)度差、操作粗疏、病情觀察不仔細問題,有利于提高急診護理質(zhì)量。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能顯著提高AMI急救效果、護理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轉(zhuǎn)院時間、護患糾紛,可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