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諾蒂·科恩
許多品牌方和廣告機構看中“內容”,他們還加上了“品牌”這個詞。所以就有了“品牌內容”這個說法。“品牌內容”到底是什么?
事實上,我們了解到,大多數消費者只愿意花10%的時間了解他們最喜愛的品牌。但是,如果他們喜歡營銷內容的話,30%的人愿意分享。很多情況下,是那種需要消費者完成的任務讓消費者產生了共鳴,從而提高了對品牌的忠誠度。我們詢問消費者,品牌必須要具備哪些特質才能吸引他們,回答都是:符合我的個性。
因此品牌面臨的挑戰(zhàn),是品牌提出的內容必須和消費者具有相關性。如果從這個出發(fā)點思考,對于營銷人員來說可能有點難。我們知道,衡量品牌經理好壞的標準是銷售額,那消費者衡量品牌價值的標準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品牌與他們的相關性。你的營銷內容不必總是一本正經的,有些時候也要展現幽默感,關鍵是能體現品牌的個性,那就對了。
GAP下屬品牌Old Navy 一直不溫不火。它亟須提高的是品牌相關性,讓消費者覺得它必不可少。然而他們的主題是賣出更多的基礎款T恤,僅此而已。將品牌稱之為“基礎”,這能吸引消費者嗎?
他們從兩方面著手。其一是一個互動項目,叫“可以穿的藝術”,是藝術家保利納·索托發(fā)起的。在發(fā)布會上,保利納·索托創(chuàng)作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案的模板,適于印在4款Old Navy新T恤的任意一款上,供消費者選擇。當然也少不了鼓動消費者在Instagram上發(fā)布以“#絕不平庸#”為標簽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宣傳這個理念,他們還找到了《周六夜現場》(美國一檔于周六深夜時段直播的喜劇小品類綜藝節(jié)目)曾經的演員們,宣傳“基礎款”T恤中包含的原創(chuàng)性。搞怪、幽默的口吻和強大的在線宣傳,確保了該內容具備分享價值。
那么這個廣告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引發(fā)之前未曾有過的討論。
盡管人們對廣告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當人們開始談論基礎款T恤時,廣告就已經成功了。這只是一個主題新奇的傳統廣告嗎?沒那么簡單。它通過把一個概念玩到極致,使內容具有分享價值,允許消費者參與其中,使自身變得與眾不同。
原本營銷人員面對的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 品牌很平凡,產品是基礎款,但是他們提出的直覺感知概念 讓消費者知道做一個有趣的人其實不需要花很多錢,就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失為一針“安慰劑”。
在眾多雞肉類品牌活動中,以“多吃只雞”為主題的活動壽命尤其長。但連鎖品牌Chick-fil-A(美國一家專門銷售雞肉和三明治的快餐連鎖店)推出的年度“致敬奶牛日”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致敬奶?!?,這聽上去很傻,但Chick-fil-A真的這么做了,消費者也很樂于參與這項活動。他們只要把自己打扮成奶牛,就能去店里享受免費的一餐。這些內容很快在社交網絡上傳開了,也消除了人們對活動真實性的懷疑。
沒錯,向奶牛致敬,Chickfil-A是認真的。讓消費者參與其中,收獲快樂才是這個活動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North Face沒有選擇走搞怪路線,而是把自己的品牌融入忠實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中。
他們發(fā)起了一場全球宣傳活動,招募登山運動員和滑雪運動員在內的運動達人分享他們的探險故事。消費者只需登錄一個簡單的網站 neverstopexploring.com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照片,就有機會獲得100美元的獎勵。在這里,網站清楚地傳達了“請購物”的訊息。
盡管 North Face 在網站上兜售自己的產品,但同時也真誠地希望消費者成為品牌的一部分。他們把自己的品牌淡化,把宣傳內容的焦點放在消費者身上。他們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演講,演講人是環(huán)游美國各個城市的旅行者,這些演講也激勵了那些正經歷低谷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產品質量過硬,經得起考驗。他們發(fā)起的參與性活動也傳遞了這一理念。
品牌只要給消費者一些信息和機會,消費者就會開始自動分享。這就是創(chuàng)造具有分享價值的內容的關鍵。消費者是判斷品牌是否“符合個性”的裁判。當你思考內容的時候,把消費者當成你的過濾器,從而過濾出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