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然
“XX二手車直賣網(wǎng),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某二手車交易服務平臺的廣告口號。在交易中,中間商往往是令人痛恨的,因為這個過程會產(chǎn)生額外的費用,增加交易的成本。人們認為如果沒有中間商,交易會更快、更便宜,常常急于把它剔除?;ヂ?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讓買賣雙方能夠直接打交道、做生意,似乎使這個目標得以實現(xiàn)了。但事實上,亞馬遜、Uber(打車軟件)這樣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其實也是中間商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這樣的中間商平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讓雙方盡可能保持誠實。
中間商角色不可或缺
中間商在交易過程中,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在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無法直接聯(lián)系的時候,歷盡艱辛把貨物賣到各個地方,使貨物得以流動;作為中介,為買方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向生產(chǎn)者提供市場的反饋,影響制造商的決策,促成買賣雙方找到匹配的對家。所有這些過程都會產(chǎn)生價值,但也會產(chǎn)生額外的費用,即使是號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也充當著中間商角色,會產(chǎn)生交易成本。只不過這個成本更加隱蔽而已,比如它會向商家收取費用,而商家的費用則會從消費者中收取。所以中間商角色不可或缺,其費用也不可避免。
實際上,我們有必要承認中間商的價值,它并不是只賺利潤而不提供價值的“吸血鬼”。作為中間商,或是承擔著貨物損失的風險,或是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這個過程都會使商品產(chǎn)生價值。商品除了商品價值還會有服務價值,而這服務價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中間商提供的。提供服務,創(chuàng)造價值,獲得相應的報酬,這是理所應當?shù)摹?/p>
增強彼此的信任
如果剔除了中間商,就真的能如人所愿皆大歡喜嗎?恐怕未必。其根本障礙在于人自私的天性,從而彼此懷疑未能充分信任對方。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這方面典型的例子:假設有兩個共同犯罪入獄的人,私下不能相互溝通。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fā)對方,則由于證據(jù)不足,每人都坐牢一年;如果一人揭發(fā),另一人沉默,則揭發(fā)者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入獄十年;如果互相揭發(fā),則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無法充分信任彼此,會傾向于互相揭發(fā),而不是共同沉默。
商場如戰(zhàn)場,親兄弟還明算賬,無論什么樣的親密關系恐怕也難以做到真正的坦誠相待。中間商的存在,或許可以讓雙方盡可能地保持誠實,達到一種相對理想的程度。以社會學家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的所謂“信任游戲”為例。一般有兩個玩家,A玩家可以給B玩家發(fā)錢,給多少完全基于對對方的信任程度,玩家之間彼此信任度越高,他們能夠得到的錢越多。比如,如果A給了B 2美元,那么游戲資金將會變成交易資金的3倍,即6美元?,F(xiàn)在B有6美元,而A什么也沒有。如果B把其中的3美元還給A,那么兩者都會得到比開始更多的錢(各有3美元)。但B也可以濫用A的信任,私吞這6美元。實驗表明,如果加入中間人來觀察這個游戲的話,B玩家返回的會更多,也就是說,中間人的存在會增加交易雙方的信任度。
一方面,中間商盡可能讓雙方信息透明化,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中間商平臺的反饋機制,讓買家和賣家互相評論,也允許其他人看到,為其他人提供參考價值,增強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另一方面,中間商可以建立問責機制,起到監(jiān)督、震懾的作用。有一定的外在監(jiān)督,在知道不法行為會被嚴懲的情況下,人往往不敢太過于放肆。
研究西西里黑手黨的社會學家狄亞哥·甘貝塔,在其著作中曾引用屠夫和牧場主之間的交易來說明西西里黑手黨作為中間商是如何為交易提供擔保的。當屠夫來找牧場主買牲畜的時候,他們彼此都不信任,認為對方會欺騙自己。在這種相互不信任的情況下,交易似乎根本就達不成。于是雙方轉向中間商,向中間商支付一定資金后讓其提供擔保,以達成交易。
如此看來,中間商或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中間商角色的存在有利于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同時起到監(jiān)督作用,讓雙方盡可能地保持誠實。
(摘自《百科新說》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