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占春
此刻我翻閱著鐵梅的詩卷,想著已隱居九華山不再叫“鐵梅”、現(xiàn)在法號為“正文”的女子,讀著她出家前寫下的詩篇:
只有書籍在一頁頁展開
這才是她的水
她的藏身之所
哪一條魚可以在水中
舔到自己的眼淚?(《兩個鐵梅》)
此刻我讀著的,是哪一個鐵梅呢?哪里是她的藏身之所?是這些詩篇,這部一頁頁展開的詩書,還是云霧繚繞的九華山?或許,九華山是她藏身的山石,這些詩篇才是鐵梅的藏身之水,以便可以藏起她的眼淚?
2004年夏天認識鐵梅的時候,她還在新疆話劇團,之后每次去新疆都能夠見到她,和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她是那么快樂、開朗。似乎鐵梅從不會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所有的事物都散發(fā)出福樂智慧,所有的快樂都有事物的比喻,至少不會讓不愉快停留在心中。如果有,她也會用一個比喻輕輕繞過它,而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因為她知道自己“致命的”缺陷:“如果我看到的令我不快/我的身體馬上會感到疼痛”,“他人性中難以察覺的瑕疵/在我看來都大得像宇宙”,她知道,“在意”會帶來對自身的傷害——盡管他人的行為“明明是一種傷害”——她意識到除非放棄“窺視的欲望”和“無條件的占有”欲,放棄“我”本身,“我的自私、貪婪和狹隘”。
我們看到的和我們讀到的真的是“兩個鐵梅”,她有時想給我們一個童話,“有一個天使死了/它的羽毛飄滿天空/結果大地卻白了”,她希望自己就是這個童話里的天使,可她又這樣告訴我們:“何況我還住在一顆有過失的悔恨的心里/我有沉重的軀體/渾濁的眼淚/連夢境也覆蓋著灰塵”(《地上有雪》)。多么真實的鐵梅。可誰沒有這些內心的糾結呢,但我們都能夠繼續(xù)在雪與灰塵之間生活。我以為鐵梅也會這樣。但她不是。
讀著鐵梅的詩,我不再使用批評的眼光,因為鐵梅在乎句子如何寫得更凝練嗎?鐵梅的詩中有著如此豐盈的人性的淚水。
2009年秋天,就聽說鐵梅于九華山出家修行了。從在意到放棄得如此徹底,誰能說得清這個選擇沒有包含著烏魯木齊夏天的痛苦記憶呢?就在她出家之前的一些日子里,她還寫下了《烏魯木齊斷章》組詩。鐵梅對這個事件的感受有著特殊的悲痛之處:“我殺死了我/我歡呼我的死亡”(《哭泣》),她的眼里沒有必須死的敵人,她是這么憂心:“一根手指哭了/另一根在竊喜”,在鐵梅的感知中,人都是天地間的孩子,眾生一體,每個人都是“我”,這是一場自我傷害,“那個買刀的人是我/在刀尖下倒下的人是我/那個手持木棍打了十五棍的女人是我/被打傻并致死的人/也是我/升入天堂的人是我/墜入地獄的人是我/喪失理智的人是我/從此陷入悲觀的人是我/失去頭顱的人是我/向神靈祈禱的人是我”(《我》),此刻誰會比鐵梅更痛苦呢?殺戮不正是緣起于與鐵梅相反的“我”的區(qū)分?她只能告訴人們:
當血液凝固
當火焰熄滅
黑暗說:你們將變成與我
相同的顏色(《黑暗》)
我看見了那個黑色的日子里,鐵梅在流淚。她說“眼淚是我的負擔”(《流星》)。優(yōu)秀而年輕的詩人陳家坪曾經這樣評價鐵梅:“她的詩歌寫作非常卓越,但我們對她的了解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我和她在1998年結識,但我們誰也不能想象她的詩歌作品會發(fā)展出如今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面貌。她具有生龍活虎的男孩性格,直接用拳頭表達憤怒,這憤怒有她豪爽的笑聲,因而她通常是為仗義而憤怒。這樣的一個女漢子形象,在她的詩里我卻讀到了不同的‘眼淚。我想,對于朋友的事,她可以用拳頭,對自己的事只能用‘眼淚。這是一個不易被人覺察到的反差,終歸于命運。顯然,在我們的時代里,她也曾是一個時尚的女孩,也就是說,她并不拼命地要成為先鋒。現(xiàn)在看來,她早已遠離了這一套社會價值,所以我一直強調她作為一個女孩,因為她的詩歌寫作,用一個女孩的心去發(fā)展了自己的童話世界,豐富了人世間的慈悲。它們完全是一個通透的世界,眾生平等,真理的光,啟明智慧。”
鐵梅在《我看見你的滄?!防锩枋隽艘黄痖L大的七個女孩,她們曾經彼此欣賞,放大“每一個個體的美、思想和力量”,但二十年后,有一個被稱為“奢侈、放蕩”,另一個已經死亡,“她是我們之間的一個夢,自始至終/活在夢想中,她就沒有打算過承認現(xiàn)實嗎/現(xiàn)實那么硬,那么冷/她往上面一磕/輕輕的 輕輕的/就碎了/連一點聲音也沒有”,即使她們如同一人,美、思想與力量在現(xiàn)實面前仍然如此脆弱,但鐵梅不是一直在以最柔弱的心磕碰著這塊頑石?面對生活,“她們終于可以游刃有余/不是勝利,而是擁有了耐心”,但是她說,“我的姐妹,我看到了你的滄桑” 。
在鐵梅的心中,在鐵梅的詩中,流溢著一種悲憫,它正是歲月所缺乏的東西,是歲月所毀壞而不是去完成的東西。是不是鐵梅再次感受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我”的那種傷痛?因此,對朋友的事,她也只能用“眼淚”了。生命無法被完成,而且也無法向未來移交這份遺產——
一個人,是他所有的親人留下的遺產
思念和疼痛
是今天無法移交給未來的遺產(《遺產》)
無需出家修行,鐵梅就是一副菩薩心腸,有沒有誰像鐵梅這樣把眾生視為一人,有沒有誰像鐵梅這樣心懷仁慈地看待一切呢?當她去探視病人回來時,她說,“我們要把他的一半疾病帶走/自己的心也只肯帶回一半”(《探望》)。
鐵梅的詩體現(xiàn)出一種柔弱的力量,一種眼淚的力量,一種自我的消解所攜帶著的隱秘的善意。一個善意的主體,他人的傷痛在她心里;一個愛的主體,她的心有一半留在了別處;一個善意的主體在無處不在的苦痛面前是如此脆弱,像善本身;一個愛的主體因為將心放在了別處而自我分離、自我消解了。因此當她這樣寫到“香氣”時,除了是稱頌一種無形的布施之外,是不是也包含著一種自喻:“與她擦肩而過的人/像一個菩薩/在此布施”,對鐵梅來說,布施不是別的,只是自我消解的一種方式,就像她書寫“乞丐”的詩篇中所表達的,施予中包含著自我的消逝,她感到,“……香氣/把我變成一個影子/即將被風吹散/失去重量”(《香無形》)。不是一個堅不可摧的自我,不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主體,“無形”、消解或消逝的主題在鐵梅的詩中有許多表達方式。
什么東西轉瞬即逝
我就去捕捉什么
讓它停留
如果它不
那就讓它將我也帶走(《鼓手》)
青春的氣息、香味、生命、愛,一切轉瞬即逝。一切都只有片刻的停頓。甚至連愛與生命中的滄桑感。仿佛鐵梅還痛苦得不夠,如此悖謬的,她渴望抓住這些短暫的、本性就是彌散狀態(tài)的事物。是不是轉瞬即逝的愛、轉瞬即逝的悔悟、轉瞬即逝的生命一直誘導著鐵梅,走向了九華山?為了擺脫善的脆弱、擺脫眼淚的負擔?鐵梅說——
假如沒有肉體
世界會像天堂一樣
誰說過自由是最好的東西
誰就會同意拋開肉體
和肉體開出的帳單……(《假如沒有肉體》)
是的,假如沒有肉體,“……靈魂可以在其間自由的飛/它的輕盈之美/使一朵花 和一條小蟲/也能忘記自己的肉體”。靈魂與肉體之間的救贖關系,一直是鐵梅所沉思的問題,尤其在她出家前夕的詩作中,成為她反復考量的一個具有宗教意味的主題。
看來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日益感到自身脆弱的善如同一種負擔的鐵梅,我們能聽見她在詩歌中一再發(fā)出的一聲長嘆:“眼淚是我的負擔”。畢竟眼淚出現(xiàn)在靈魂與肉體交錯的地方。當2012年1月9日鐵梅在受戒的九華山寫下《火真美》的時候,就是與淚水的告別,就像是與善的脆弱性的一種告別。這是詩集的最后一首,鐵梅,此后她將被人們稱為“正文”,我不知道受戒伴隨著一場什么樣的火的儀式,但對她來說,這是告別,是完成,是轉身,又是誕生,火之美,在她看來勝過了純潔的眼淚,又恰似“孕育我的眼淚”。
鐵梅,我這里念叨著的鐵梅是誰呢?盡管她說,“明日的那人/你將不能與之相認”,但是,你不是還說過:“只有書籍在一頁頁展開”,才是你的藏身之水?翻閱著這些詩篇,直至此刻,仍然難以將她與九華山想象在一起。幾年前的一個夜晚,我們坐在天山上,天池邊,有人朗誦鐵梅書寫天山“鐵瓦寺”的詩篇,月亮又圓又亮,在天山之上,朋友們懷想起遠在另一座山中的她。而今,我感覺鐵梅依然在西域,自由自在地,書寫著詩篇。受戒修行也是為了抵達一種自由。至少是“兩個鐵梅”中的一個,她把心留在了新疆,她一定偶爾會想起自己書寫的“離家出走的馬”——
干草閃耀金色的光芒
面孔長得像自由一樣(《離家出走的馬》)
附:鐵梅的詩(二首)
鼓 手
什么東西轉瞬即逝
我就去捕捉什么
讓它停留
如果它不
那就讓它將我也帶走
一個聲音
從虛空中來
又回到虛空
在它出現(xiàn)的時候
我抓住了它
在我的手上
這聲音的種子
順著我的耳根
把我擊中
把我收回
從此我成為它的血液
從此,我在它的心中久居
貼著鼓面行走的
時間啊
搭乘一陣陣漠風的駁船
把我的生命一次次地拋向半空
你聽
咚咚
它呼應宇宙深處的心跳
但是記住,一定要看住
你這囚徒
一旦產生釋放它的念頭
它就會從你的心中跳出
寒
大地被寒氣拘禁
寒冷不時從山那邊壓過來
隔一段時間就有寒流侵入
寒流像個慣犯
蹲伏在天山北邊的西伯利亞
被人們防備著
寒流作案幾次后
一個冬天就會在恐懼中結束
但寒冷不僅來自山那邊
它來自我的腳底、腰和后背
來自過去很多個寒冷的日子
很多無眠的夜晚
還來自我童年
親手結束的那些昆蟲的夢醒時分
寒冷來自一個人的謊言
來自時間反面他的背叛
也來自我的懷疑 驚懼
我心中那被黑暗偷竊時間過長的記憶
寒冷 由我精心地用漫長的時光
和很多因緣匯聚而成
寒冷使我被孤立
在一個溫暖的房間
我成為一個陌生的物體
我所體會的溫度
不能被周圍的一切存在所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