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一個家庭的支出、消費,大到一個國家的資源配置、社會財富。因此,本文抓住生活和經濟學的緊密關系,從描述一些有趣的生活現象入手,淺談其背后蘊含的經濟學原理以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經濟學;生活;現象
談到經濟學,人們似乎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的衣食住行,生產資料的分配,各種消費活動等都和經濟有關,陌生的是里面暗含什么經濟學原理。于是本文就將生活和經濟學聯(lián)系起來,感受經濟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生活現象與經濟學原理
(1)家庭教育中的經濟學
不同的家庭會培養(yǎng)出不同的孩子,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我們會發(fā)現一個經常被父母給予贊揚、鼓勵、肯定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自信、優(yōu)秀。因為他們會將父母的這份期望與關懷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努力學習,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相反,那些缺少父母關心和照顧,或者經常被父母忽視冷漠的孩子,會以消極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愿意聽父母的話,不愿意做父母所期望的事情。逐漸地,他們離父母的期望值越來越遠,學習成績逐漸下滑,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壞。這個現象體現的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原理: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這源于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做的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內,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所選班級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后,羅森塔爾教授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其實名單上面的學生并不是測驗結果得出的,而是他隨機挑選的,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但使得校長和老師對這些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期望。8個月后,羅森塔爾再次對學生進行測試,結果發(fā)現名單上的學生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并且性格、求知欲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再后來這些被選中的學生長大后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其實,出現這種奇跡般的現象是因為當老師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之后,對學生產生了期望心里,而這種心理不知不覺從行為中表現出來,有意無意的通過態(tài)度、表情、鼓勵、輔導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收到老師的肯定之后,產生了積極的心理,再一次反饋給老師,這樣循環(huán)往復,學生的成績以及各種表現逐漸向老師的期望值靠攏,最后達到老師預期的效果。
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所以當面對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事情時,哪怕事情再糟糕,都不要放棄對它的期待。只要你充滿期待、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看待它,相信這件事情一定會朝好的方向發(fā)展,那么事情一定會如你所愿。
(2)盜版制品的猖獗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到盜版影碟、盜版資料、盜版書、盜版電影、盜版軟件等盜版制品的影子。盜版制品有著幾個顯著的特點:面世速度“快”,偽裝得“真”,出奇地“便宜”。于是這些“優(yōu)點”便成了我們選擇盜版理由。盜版制品的市場越來越大,慢慢地擠占正版制品的市場,使得一些正版制品企業(yè)因產品賣不出去而紛紛破產,甚至有些企業(yè)也做起了盜版生意。事實上,這種現象體現了經濟學中的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日常生活中,大家不免遇到這樣的情況,每次逛完超市、菜市場等地方,就會收到一些零錢,里面有的破舊也有的嶄新,而我們在下次使用它們的時候,總是喜歡挑選破舊的、弄臟了的紙幣花出去,而把干凈整齊的零錢繼續(xù)放在錢包里,其實這也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一個古老的原理,最早說的是鑄幣流通時代,人們會頻繁的使用實際價值較低的“劣幣”,而實際價值較高的“良幣”漸漸為人們所貯存離開了流通市場。
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優(yōu)秀的必定戰(zhàn)勝普通的,好的必定戰(zhàn)勝壞的。但是通過“劣幣驅逐良幣”原理可以發(fā)現這個道理似乎并不總是成立。比如在婚姻市場中,大多數“剩女”反而是一些學歷高,長相出眾的女孩,而條件一般的女孩卻更容易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在職場中,有些時候埋頭苦干,兢兢業(yè)業(yè)的員工得不到老板的重用,而“高情商”的員工卻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提拔。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社會的“善”似乎被“惡”擠了出去,正義似乎并不總是站在“白”的一邊,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善舉或者美好的事物時,就會感動的熱淚盈眶,心靈有了一下子被觸動的感覺,這些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二、結語
著名的經濟學家茅于軾說過:經濟學知識是每個做大事做小事的人都需要懂得一點兒的一門學問,只有那些準備上荒島去開荒且不與外界社會往來的人,學習經濟學才會成為多余的事。生活離不開經濟學,經濟學就像一種特殊的“常識”,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定。
參考文獻
[1]張星耀.淺談生活中的經濟學[J].中國集體經濟,2018,(7):15-16.
[2]董怡昕.經濟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J].經貿實踐,2018,(1).
作者簡介:萬壯(1998—),男,漢族,河南周口市人,在校大學生,本科生,單位:蘭州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