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山路是老青島留下的影子。如果青島的新區(qū)是世界的,那么以中山路為根基的老城區(qū),就是最青島、最本土的地界。這正如每一座城市,總要有這樣一個游離于浮躁之外的主流道路。在滴水穿石的時間面前,它總是保持最執(zhí)拗的姿態(tài)。
中山路,精神意義與物質價值并存。只要是青島土著,便會有中山路情結。與中山路有關的那些瑣碎而平淡的快樂,清晰地勾勒出了幾代青島人的幸福指數。那種貧瘠時代不多的物質喜悅,那種懵懂中對所謂摩登和潮流的最初啟蒙,那種擁有人生第一件寶貝的幸福感,那種與戀人擁擠在人流中第一次牽手的心動,那種與父母吃青島大包時被賦予了極大的樂趣的童年記憶,至今依舊撞擊著無數青島人心底最本真、最柔軟的地方。這種濃濃的情愫隨著時空流轉不僅沒有沖淡,反倒越來越濃郁。游走中山路,陳年舊事常常跌跌撞撞地浮上心頭,競有欲語還休的惆悵。記憶盡管有些支離破碎,但依舊想壓縮、打包,然后粗枝大葉地保存。
中山路建行門口的石頭廊柱依然保持著昔日青島的摩登與矜持;由老房子改造的時尚小店早已融入了國際元素,但濃郁的懷舊氣息卻成就了頂級的時尚;而在春和樓、海濱小金這樣的青島“老字號”里,依然可以聞到老青島的味道和老百貨傳統(tǒng)的柜臺式銷售。在中山路,處處能夠感受到新與舊的混搭、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織、本土與外來的沖撞。
中山路是有著豐富人文底蘊的百年老街,是有著濃烈現代商業(yè)氣息的時尚前沿,是老城區(qū)歷久彌新的商業(yè)區(qū)域代碼,更是青島人懷舊情結的精神符號。中山路所涵蓋的不僅僅是一條街的概念,它完全濃縮見證了青島市跌宕起伏的都會傳奇。老字號與時尚品牌都有一席之地。
過去的幾十年間,逛中山路曾是每個青島人的固定節(jié)目。那時候,青島人不分層次地位,都會定時定期來中山路逛逛,可以說青島人逛中山路,如同上海人逛南京路,北京人逛王府井,其目的已不在消費,而更在一種精神歸望,充溢著一種做青島人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對中山路的濃濃依戀,已經成為青島人的一種集體情緒,滲透在這座城市的空氣里,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滄桑流變。
那時青島人最多去的地方就是第一百貨、國貨公司、婦女兒童商店、人民商場和前面說的工藝美術商店。那時候,青島市只有中山路主流商業(yè)中心區(qū)域,東到膠州路、西到火車站、南到棧橋、北到大窯溝,統(tǒng)統(tǒng)被人同化為“中山路”。劈柴院、青島飯店、春和樓、谷香村、謙祥益、瑞蚨祥、盛錫福、天真、工藝美術、人民商場、國貨、一百,這些地方閱讀著都市繁華而流行的注腳,紛繁的時尚意念構成了中山路的重要情節(jié)。走進一家家老字號,如同閱讀著一本本城市的創(chuàng)業(yè)史?!耙煌陡蝗?,一店養(yǎng)三代”。這里寸土寸金,不消說一家商場、一個鋪子,哪怕在中山路的一個地下室,都要小草似地頑強地爬出地面,弄個簡易門頭,爭享一縷財富的陽光。
中山路的洋氣,中山路的親切,中山路盡頭直通棧橋的無敵海景,使得這條街在青島人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以中山路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商業(yè)區(qū),被青島人親切地稱做“街里”。“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嫉谝?。”這首用方言吟唱的土著兒歌,成為幾代青島人共享的童年記憶。無論是步履蹣跚的老人,還是腳步低沉的中年人,他們再次踏上中山路的那種欣喜充溢著樸素的幸福:這是在接老街里的地氣和福氣。
如今的青島,有了更多的時尚商業(yè)街區(qū),抽離了中山路原有的熙攘。尤其是東部的大賣場成為一種新格調的時候,中山路有些孤獨了,有的老字號隕落了,如舊夢一般逝去了。偶爾能重溫舊夢的除了孤獨的大教堂、附近街道的幾個別致的小店,剩下的就只有年輕、前衛(wèi)的地下商城。它的浮躁和大膽除了給年輕人一個又一個美輪美奐的許諾外,再也不能激起大眾的激情。
但更多的百年老店依然在守望。因為,這些老店知道,中山路如同老青島的情人。很多年之后的今天,當人們再回望這里的時候,平靜而安然,盡管已經失卻了曾經的激情與悸動,但心底里對它的摯愛和眷戀,不曾改變。寬闊的馬路,干凈的街道,兩邊風格迥異的房子,一切都在陽光和海風下簡單直接,街道兩邊的老建筑和老字號流轉著上世紀的風情,濕潤的空氣氤氳著懷念的味道。
有中山商城,有時尚品牌專賣店,有新式的快餐店。當下的中山路,鏈接為青島歷史與青島未來完美的約會點。但新舊夾雜的街景,似乎更多是在緊追都市繁華夢的所有想像。即使漫無目的的簡單游走,也能感受到置身于歷史時空與繁華摩登的交錯體驗。百年滄桑,讓中山路有了更加雋永的魅力。
不要說中山路上很“拿人”的歷史保護建筑和青島特色的海濱飾品店、工藝美術商店、春和樓,讓青島人驕傲、外地人鐘情,與中山路垂直或者相交的老街,也揉進了青島人對復制老中山路商業(yè)區(qū)“很青島、很摩登”的所有希冀。從南往北,與中山路平行或者交匯的河南路、湖北路、曲阜路、大沽路、海泊路已經被青島民間的摩登女孩,打造成一條條有著青島流行元素的瑞麗街。
中山路經年大氣端莊的姿態(tài),歸功于那些依然筆挺矗立在街道兩邊承載著過往煙云的老建筑,它們清高卻并不傲嬌,允許人們近距離觀看卻始終有一種游離于時代之外的古典氣質。當然,中山路周遭隱著太多有意思的道路,此起彼伏,曲徑通幽,可以觀賞和想像的街景幫襯著中山路制造著經典迷人的氣息。
從繁冗的中山路彎進這些安詳的老街,恍如一腳踏進時空隧道,車水馬龍的聲音瞬間被摒除在外,引入了另一種氣質的青島。如火如荼的浮華一下子就被“往事并不如煙”的市井風景趕走了,你會覺得觸摸到了這座城市的血脈,你會沉迷于她的靜謐之美與市井之趣,一個大眾游記與官方推介之外的地方——
肥城路氣定神閑地依附在天主教堂腳下,許多剛才還在喧囂的中山路上行色匆匆的旅人,一踏上這里的波螺油子,便沉靜悠閑了下來。這種感覺通聯著一種很多城市難有的氣質,既有優(yōu)越感,又有歸屬感。
圣彌厄爾大教堂神圣的雙十字架從南面投射下巨大的影子,讓草根的博山路散發(fā)著特殊的熹光。作為“青島小哥”和青島本土碳烤肉串的發(fā)祥地,有滋有味卻十分廉價的小吃,讓博山路的市井風景余味猶存,通俗并情趣著。
中山路的多元主張,讓攝影者對光影的駕馭,既天馬行空又不知所措。但最震撼的還是看從高空俯瞰所拍攝的中山路,那種驚鴻一瞥的強烈沖擊感,震撼成為最真切的心靈表白。
視野從高處投射下來,中山路以赭紅色的中山路餐廳為重心向四周輻射開來,驚艷大氣的如此淋漓盡致。這棟蟄伏于排骨米飯和烤魷魚之中的老房子,仿佛被鏡頭賦予了某種神奇,以鮮活和重生的代入感,解讀了中山路當下的氣質——任憑風吹雨打,百年老街的滄桑感和時代感依舊是這個城市最濃郁、最生動的底色和最適合閑庭信步的老街。
因為這是中山路,青島的中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