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普及,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集聲、像、圖、文為一體的功能為古詩教學提供了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從而較完美地展示了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刻地領悟古詩的意境美,因此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嘗試的重點。那么,在古詩教學中,怎樣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深入地體會詩歌的意境、體味詩歌的情感呢?
一、借助現(xiàn)代化手段展現(xiàn)古詩意境美
“詩中有畫”是中國歷代詩人、詞人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哪怕是極富哲理的詩,也具有形象性,其思想智慧往往蘊含于形象之中。為此,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在詩歌教學中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詩歌所描繪意境的還原,將學生引入到畫面中去,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才會準確把握作者所要傳達的精神世界。
例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表現(xiàn)邊塞雪景的詩。如果僅從字面上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即使背誦下來,也很難體會到美感。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有二胡伴奏的詩文朗讀,同時用投影儀播放一段表現(xiàn)大漠風雪的美麗圖畫:遠山,近景,無邊無際,天地顯得格外廣闊,大自然與人一對比,人會感到孤寂、肅殺。學生在觀賞壯麗雪景的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能體會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二胡低沉憂郁的音色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一樣,會讓學生一下子理解到身處大漠的詩人的孤寂傷感之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一般說來,送別類詩歌,可搭配憂郁傷感的旋律;寫景類詩歌,宜搭配歡快,悠揚的輕音樂;托物言志類,就應搭配朗誦音頻了。那舒緩、悠揚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物,如臨其境,詩歌的音樂美也自然展現(xiàn)出來。所以,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把古詩中的意境美展示出來,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想象力體會古詩情感美
理解、體會古詩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古代詩歌講究音樂美,合轍押韻,節(jié)奏鮮明。通過朗讀,就能讓學生在朗朗上口中體會古詩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從而把古詩中飽含的情感挖掘出來。而采用形象直觀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合韻悅耳的錄音朗讀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理解古詩的想象力,以此把詩歌的意境展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達到情與景的交融。
例如,朗讀《與朱元思書》這首詩時,可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行“詩畫欣賞”。邊讀邊想象,感受富春江一代美麗迷人的風光,體會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高尚節(jié)操。多讀,帶著感情讀,發(fā)揮想象讀,才能感受到意境之美。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大的感染與震撼,也使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要努力讀好詩歌的強烈愿望。這樣,同學們通過一遍一遍地朗讀不僅把握了詩的節(jié)奏、詩的韻律,而且培養(yǎng)了語感,使他們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朗讀這種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更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加深對古詩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借助語言的錘煉體味語言之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練,一詞一句都經(jīng)過了作者的千錘百煉。一字一句,往往是一首詩的點睛之筆,神韻所在。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滔滔不絕的講解,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詩歌語言的分析來體悟豐富的詩情,這反而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現(xiàn)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行、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義深刻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
例如,古詩《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中,“直”字就用得十分絕妙。但是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課件的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日自然是圓的,煙如何直?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換嗎?”緊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課件,畫面上: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課件展示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tài)畫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一下子增加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濃厚興趣,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畫面中領悟到“直”“圓”字的妙處。《雨說》中:“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的“織”字,一下子讓人感受到春雨的細密、潤澤。將孩子們帶入到江南的春天中,感受到了愛心的澆灌。
總而言之,多媒體的運用無疑給古詩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對學習的內(nèi)驅力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為農(nóng)村初中古詩詞的教學增添無限精彩。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五中學(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