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趙菊梅,魏曉麗,龐秋霞,王明全
(1 延安大學醫(yī)學院,陜西延安716000;2 延安市腫瘤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3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
肝癌是世界上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90%以上為肝細胞癌[1]。目前,肝細胞癌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O-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飾是一種存在于細胞核及細胞質(zhì)的翻譯后修飾方式,可參與細胞的多種應激響應及細胞進程[2]。O-GlcNAc糖基轉(zhuǎn)移酶(OGT)和O-GlcNAc糖苷水解酶(OGA)是O-GlcNAc糖基化修飾過程中最重要的兩種酶。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蛋白質(zhì)O-GlcNAc糖基化可參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3]。血管生成素2(Ang2)是調(diào)節(jié)腫瘤血管生成的關鍵因子[4]。研究發(fā)現(xiàn),在肝細胞癌組織中Ang2表達明顯升高,且其表達與腫瘤惡性程度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5]。本研究探討了肝細胞癌組織O-GlcNAc糖基化水平變化及其與Ang2表達的關系?,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8年5月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初診肝細胞癌患者57例(觀察組)。所有患者入院前未行任何抗腫瘤治療,入院后接受手術治療并經(jīng)術后組織病理檢查明確診斷。排除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不配合治療者以及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齡(51.6±6.7)歲,BMI(23.86±2.60)kg/m2;腫瘤直徑:≤3 cm 27例,>3 cm 30例;組織學分級:Ⅰ級14例,Ⅱ級13例,Ⅲ級30例;BCLC分期:0、A期37例,B、C期20例;有淋巴結轉(zhuǎn)移43例,無淋巴結轉(zhuǎn)移14例。同期選擇接受手術治療的肝臟良性占位性病變患者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2.4±8.1)歲,BMI(24.11±2.74)kg/m2;疾病類型:肝血管瘤28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4例、肝腺瘤性結節(jié)性增生3例、肝局灶性脂肪變3例。兩組性別、年齡、BMI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OGA、OGT、Ang2表達檢測 ①OGA、OGT、Ang2 mRNA表達檢測:采用RT-PCR法。取手術切除的肝細胞癌組織及肝臟良性占位性病變組織,采用TRIzol法提取組織總RNA。取總RNA 1 μg,按High-Capacity RNA-to-cDNATMKit說明逆轉(zhuǎn)錄為cDNA。以cDNA為模板,按2×SYBR Green qPCR Mix說明進行PCR擴增。所有引物由上海彩佑實業(yè)有限公司設計合成。引物序列:OGA上游引物5′-TTCACTGAAGGCTAATGGCTCCCG-3′,下游引物5′-ATGTCACAGGCTCCGACCAAGT-3′;OGT上游引物5′-CATCGAGAATATCAGGCAGGAG-3′,下游引物5′-CCTTCGACACTGGAAGTGTATAG-3′;Ang2上游引物5′-TCCAAGAGCTCGGTTGCTAT-3′,下游引物5′-AGTTGGGGAAGGTCAGTGTG-3′;β-actin上游引物5′-GTGGGGCGCCCCAGGCACCA-3′,下游引物5′-CTCCTTAATGTCACGCACGATTT-3′。PCR反應體系共50 μL:2×SYBR Mixture(with ROX)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DNA 2 μL,RNase-free水補足至50 μL;反應條件:95 ℃ 10 min,95℃ 15 s、60 ℃ 1 min共40個循環(huán)。以β-actin為內(nèi)參,采用2-ΔΔCt法計算目的基因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②OGA、OGT、Ang2蛋白表達檢測:采用Westen blotting法。取手術切除的肝細胞癌組織及肝臟良性占位性病變組織,RIPA裂解液冰上充分裂解,提取組織總蛋白,經(jīng)BCA法蛋白定量合格。加入5×蛋白上樣緩沖液,100 ℃水浴5 min,使蛋白充分變性。取變性蛋白20 μL,SDS-PAGE(8%濃縮膠、5%分離膠)分離蛋白,并將蛋白電泳產(chǎn)物轉(zhuǎn)印至PVDF膜上。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1 h,分別加入OGA、OGT、Ang2、β-actin一抗,4 ℃孵育過夜。次日,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鼠IgG二抗,室溫孵育1 h。ECL發(fā)光,暗室中曝光、顯影。采用Odyssey紅外熒光掃描成像系統(tǒng)掃描各蛋白電泳條帶,Image J軟件分析各蛋白電泳條帶灰度值。以β-actin為內(nèi)參,以目的蛋白電泳條帶灰度值與內(nèi)參蛋白電泳條帶灰度值的比值作為目的蛋白相對表達量。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2.1 兩組OGA、OGT、Ang2 mRNA和蛋白表達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OGA、OGT、Ang2 mRNA和蛋白相對表達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OGA、OGT表達與Ang2表達的關系 相關分析顯示,OGA、OGT mRNA表達與Ang2 mRNA表達均呈正相關關系(r分別為0.59、0.65,P均<0.05),OGA、OGT蛋白表達與Ang2蛋白表達亦呈正相關關系(r分別為0.44、0.57,P均<0.05)。
2.3 肝細胞癌組織OGA、OGT、Ang2蛋白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見表2。
表2 肝細胞癌組織OGA、OGT、Ang2蛋白表達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O-GlcNAc糖基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翻譯后修飾方式。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蛋白質(zhì)O-GlcNAc糖基化可參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3]。OGT可增加p-JNK、p-c-Jun蛋白表達和AP-1激活,從而激活JNK/c-Jun/AP-1級聯(lián)反應,并提高p-IKKα/β、p-p65、p-p50、NF-κB的DNA結合活性,激活NF-κB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生長和轉(zhuǎn)移[6]。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特異性受體能夠通過該蛋白在Ser73上的O-GlcNAc糖基化提高原癌蛋白c-Jun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7]。OGT蛋白還可調(diào)節(jié)E-選擇素基因的啟動子活性、抑制cAMP反應元件、增強AP-1和E-選擇素表達,促進惡性腫瘤浸潤和侵襲[8]。OGA能去除O-GlcNAc糖基化修飾。有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組織OGA活性明顯升高,其活性越高,腫瘤侵襲性越強[9]。以上結果表明,O-GlcNAc糖基化可能在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血管生成是腫瘤形成中的標志性事件。Tie2是內(nèi)皮細胞上特異的酪氨酸激酶型受體,為Ang1和Ang2的共同受體。Ang1作為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夠通過激活并磷酸化Tie2,促進血管成熟并維持血管結構。Ang2作為Ang1的拮抗劑,能夠競爭性抑制Ang1的作用,從而降低血管穩(wěn)定性。腫瘤組織Ang2表達升高,可促進腫瘤生成、侵襲和轉(zhuǎn)移[10]。Chen等[5]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組織Ang2 mRNA表達明顯升高,且其高表達與患者預后不良明顯相關;而使用特異性shRNA抑制Ang2表達,肝癌細胞增殖速率明顯受到抑制。結果表明,Ang2可能在肝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O-GlcNAc糖基化與腫瘤血管生成的關系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果糖-6-磷酸酰胺轉(zhuǎn)移酶1(GFAT1)是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徑(HBP)中的限速酶,控制著O-GlcNAc糖基化修飾過程。GFAT1/HBP是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調(diào)控血管生成的重要通路[11]。前列腺癌PC3-ML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水平下降可導致MMP-2、MMP-9、VEGF表達下調(diào),從而抑制腫瘤侵襲和血管生成[12]。此外,O-GlcNAc糖基化可增強絨毛膜癌JARR細胞黏附能力,促進腫瘤細胞遷移。有研究還發(fā)現(xiàn),SP3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水平增加可導致Ang2啟動子中葡萄糖反應性GC盒結合降低,導致Ang2表達增加[13]。由此推測,O-GlcNAc糖基化與腫瘤血管生成密切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OGA、OGT、Ang2 mRNA和蛋白表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相關分析顯示,OGA、OGT表達與Ang2表達均呈正相關關系;肝細胞癌組織OGA、OGT、Ang2蛋白表達均與BCLC分期有關,OGT、Ang2蛋白表達還與淋巴結轉(zhuǎn)移有關。提示三者均參與肝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并且O-GlcNAc糖基化與Ang2具有協(xié)同促進作用。但O-GlcNAc糖基化與Ang2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肝細胞癌組織O-GlcNAc糖基化水平明顯升高;O-GlcNAc糖基化有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Ang2表達促進肝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