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楊
語文教學就是源于生活,老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有效地結合生活,讓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的內涵。在生活化教學中,老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提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一般只注重學生的語文成績和做題的技巧,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著巨大的壓力,逐漸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熱愛,甚至會有厭倦的心理,嚴重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诖?,在新課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有效地融入語文教學中,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同時可以更好地參悟生活,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不僅富含豐富的工具材料、民間習俗、傳統(tǒng)文化,還包括了很多生物資源、情感資源等。這些都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很大的素材輔助。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開發(fā)課外學習資源”“與生活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展開學習活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與地域特色,對實際生活中的工具材料、人文情感、地域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以此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探索與發(fā)現(xiàn)。如在對《玩出了名堂》一文教學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師將課前準備的中間厚、四周薄的放大鏡鏡片拿出來,將學生分為6 人一組,每組分配2 塊鏡片,讓學生在互動游戲、合作交流中重現(xiàn)當時文章主人翁“玩”的場景,并激勵學生想象:“不同的玩的方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趣味?”“為什么主人翁能玩出這么大的名堂?”“還有誰是在玩中取得了成就?”課下,教師還鼓勵學生自主準備生活化工具素材,有肥皂泡、水、橡皮泥等,玩出自己的理解,并布置作業(yè)“我玩……發(fā)現(xiàn)了……”。通過提供給學生生活化的工具素材,讓學生重現(xiàn)“玩”的過程,在實踐探索中理解玩的意義與樂趣,在實踐動手中感知知識奧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在生活化教學素材的輔助下,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姿多彩,不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的闡述和主旨的解釋,而是學生能夠通過親身動手實踐、趣味互動。
單純的說教式語文教學已經不再滿足現(xiàn)階段的教學需求。新課改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科學主導、有效預設,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互動、探索實踐,在教師的因材施教下,學生在親身感悟與探索中收獲知識與方法,強化能力與素質。由此,為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探索,并服務于生活實踐,成就生活能力??梢赃x取模擬生活情境、表演生活畫面、辯論生活話題、欣賞生活美文、演講生活內容、動手描繪生活這些形式,豐富語文教學形式,優(yōu)化語文教學質量。如《媽媽的賬單》一文教學時,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教師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課程開始前,教師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向學生家長收集“媽媽與孩子”的點點滴滴的相關照片,并做成幻燈片,課上配合著感人的音樂播放出來,學生看到自己與媽媽的照片都很驚訝,開始回憶媽媽對自己的點滴照顧與關愛。之后,教師提示:“媽媽的愛是偉大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讓你感動的瞬間,回憶最值得珍惜的片段是和同桌一起表演出來?!痹诮處煹奶崾鞠拢瑢W生開始回憶感人的場景,并分角色扮演出一對對母子間的小故事。一番感人的表演后,教師給學生機會鍛煉自己的口才,設計了以“媽媽的賬單”為演講主題的活動,希望學生能通過簡單而真摯的話語,演講出偉大的母愛與父愛。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文作業(yè),一般以書寫形式為主,部分是觀察作業(yè)、參與作業(yè)、動手作業(yè)等。但是識記、書寫類作業(yè)依然是主導,很多時候讓學生喘不過氣來。對于二、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年紀還較小,出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也正是挖掘學生潛力、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關鍵階段?;诖?,可以實施多樣化、生活化的作業(yè)設計,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完成,有效激勵學生探索體驗。如《難忘的潑水節(jié)》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交流類作業(yè),作業(yè)形式為“與家長交流,了解本地特殊的節(jié)日文化,并以簡單的圖畫畫下來”。這種作業(yè)形式,與一般的書寫作業(yè)不同,它既需要家長的參與,促進了家長與學生的感情,也可以讓家長親身感受孩子的成長,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愛好。
構建有效課堂成為我們教學工作者的共同教學目標,面臨課程改革給小學語文教育帶來的壓力,我們當前需要做的就是順應教學改革趨勢,合理應用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筆者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容易忽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和生活實踐脫離,基于這一問題,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就需要促進學科教學和學生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例如在文章《水》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應用小組競賽方式讓學生說出水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并逐步認識自身在水利用上的不足之處。教師也可以應用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熟悉的物理知識原理體現(xiàn)水的性質和用途,深化學生對水的認識,如折射的物理小實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應用,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更加顯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必然發(fā)展趨勢,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它給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課堂帶來了教學的創(chuàng)新。老師應該重視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選擇,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