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科
(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武穴長江公路大橋主橋采用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橋跨布置為(80+290+808+75+75+75)m,全長1 403 m。南索塔樁基礎為36根直徑3.0 m、長59 m的嵌巖樁,啞鈴型布置;承臺為矩形(61.8 m×22.8 m×7 m),承臺底標高+31.0 m。主墩平面見圖1。
(1)16#主塔基礎所處位置地質不穩(wěn)定。地質層自上而下為當?shù)厮槭庸鰲壛隙逊e層,層厚5~16 m;強風化砂巖夾頁巖厚30~40 m;中風化砂巖夾頁巖。碎石堆積層松散、不穩(wěn)定,與強風化層間有一條滑動面,滑動趨勢為向下(長江方向)。樁基施工時的機械振動、設備荷載,承臺澆筑時的砼荷載都會對滑動面產(chǎn)生擾動,存在沉降、滑塌隱患,安全風險高(見圖2)。
圖2 地質構造斷面
(2)橋基礎所處位置地形復雜。16#主塔基礎60%位于岸邊陡坡上,陡坡坡度>45°,現(xiàn)場高差較大。樁基施工需要填高修筑施工場地或下挖修筑施工場地,且工程量大;原地面標高比承臺底設計標高高11.3 m,承臺施工需要開挖深基坑,安全風險高。
(3)橋基礎所處位置場地狹小。16#主塔承臺小里程側瀕臨長江,大里程南邊跨側29 m處為設計富池二級路(標高+46.5),主塔施工場地狹小,施工受限。尤其在樁基施工時,考慮將大里程側作為施工進出場道路和機械設備臨時停放、材料臨時堆放場地,泥漿池只能布置在線路左右兩側,泥漿循環(huán)距離長、清渣效果差。
基礎施工主要難點是大斜坡的邊坡穩(wěn)定,原邊坡角度為36°。根據(jù)《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碎石層邊坡穩(wěn)定計算,取碎石層沿強風化層滑動面[1]。
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
其中邊坡角度θ=36°,碎石為稍密~中密,根據(jù)參考值取內(nèi)摩擦角φ=36°,碎石黏聚力為0。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KS=1,邊坡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
根據(jù)《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1],邊坡采用平面滑動法計算時,最低穩(wěn)定系數(shù)按三級邊坡取值為KS=1.25,原邊坡不滿足穩(wěn)定要求,且在樁基及承臺施工時,因承臺第一層混凝土荷載,邊坡下滑力KS,邊坡穩(wěn)定系數(shù)遠不能滿足要求[2]。
因此,在基礎施工時,為滿足邊坡穩(wěn)定要求,需增設邊坡處理措施。
針對主塔施工場地狹小受限、地形地質復雜等工程特點,從加固與清除兩個角度考慮,基礎施工提出了三個施工方案:鋼管抗滑+注漿加固方案、清除+鋼平臺方案、清除+擋墻回填方案。綜合考慮樁基鋼筋籠深入承臺錨固長度,三個方案的樁基施工平臺標高均定為+34.0 m。
首先開挖施工平臺,插打φ108×6 mm鋼花管,入強風化基巖5 m;然后利用鋼花管進行注漿,將碎石層與強風化基巖、鋼管固結成整體,起到抗滑加固作用,防止碎石層滑塌[3-5]。
從現(xiàn)有地面標高+42.5 m開挖至樁基施工平臺+34.0 m,對承臺范圍內(nèi)強風化基巖部分采取先開挖至+31.0 m,然后再利用碎石回填至+34.0 m,減少成樁后承臺基坑開裂對樁身混凝土質量影響。
承臺范圍采用潛孔鉆鉆孔,深入強風化層5 m,打入鋼花管;同時采用人工挖孔法施工樁基,鋼護筒跟進,入巖>5 m,利用鋼花管注漿。注漿前應先進行現(xiàn)場注漿試驗,注漿參數(shù)應通過現(xiàn)場試驗按實際情況確定。注漿后將碎石堆積層固結,鋼管將碎石層與強風化基巖穿插成整體,鋼管參與抗剪,抵抗碎石堆積體整體滑塌趨勢。施工方案流程見表 1[6-7]。
表1 鋼管抗滑+注漿加固方案流程
續(xù)表1
對承臺坐落在碎石層部分,利用搭設平臺進行鉆孔樁和承臺施工,施工時施工荷載直接傳遞至鋼護筒上,不對碎石層產(chǎn)生受力影響。鋼護筒采用人工挖孔壓進的方法,鋼護筒跟進至強風化層5 m后,在鋼護筒上焊接牛腿,搭設鉆孔平臺,鉆孔平臺標高+34.0。鉆孔施工完成后,切除牛腿下放鋼平臺至標高 +31.0,進行承臺施工[8-9]。
先將碎石層開挖至+29.3 m,然后進行人工挖孔,跟進鋼護筒,搭設鉆孔樁平臺;插打門吊走道鋼管樁,進行鋼管錨固樁施工;拼裝門吊,沖擊鉆成孔;下放平臺,搭設承臺施工平臺,最后施工承臺。施工流程見表2。
表2 清除+平臺方案施工流程
續(xù)表2
施工場地按照1∶1坡率放坡開挖防護,由現(xiàn)有地面+42.5 m標高向下開挖,臨江側承臺范圍內(nèi)在開挖至+34.0 m標高后,繼續(xù)開挖清除碎石堆積體至強風化基巖面,根據(jù)設置擋土墻的需要開挖至標高+17.6 m。強風化基巖做反向臺階開挖處理,臺階寬4.5 m、高2.5 m,向內(nèi)有4%坡度,利于后期回填碎石土整體穩(wěn)定[10-12]。
在開挖完成后,分層施工13.4 m(按詳勘地質資料估算)高衡重式C20砼擋土墻,在擋墻施工過程中分層回填碎石土碾壓夯實處理,并逐節(jié)埋設鋼護筒,根據(jù)回填情況逐節(jié)接高。鋼護筒為一次性永久結構。
承臺范圍繼續(xù)填筑3 m至標高+34.0形成施工平臺進行鉆孔樁施工。樁基施工完成后,開挖基坑進行承臺施工。施工流程見表3。
表3 清除+擋墻回填方案施工流程
續(xù)表3
表4為各處理方案的施工難易性及施工安全性對比。對比可以看到各處理方案都具有可操作性,各有優(yōu)缺點。相對而言,方案二安全風險較大。
表4 各處理方案施工難易程度及安全性對比
表5為各處理方案工期的對比,從表中分析得到清除+搭設鋼平臺方案工期最短,但三個方案工期相差不大,方案二工期優(yōu)勢不明顯。
表5 各處理方案工期比選分析
續(xù)表5
各邊坡處理方案經(jīng)濟性對比見表6,從表中可以看出清除+擋墻回填方案最經(jīng)濟,最節(jié)省成本。
表6 各處理方案經(jīng)濟性對比
通過對三個方案的施工難易性、安全性、工期、經(jīng)濟性對比可得出結論:三個方案技術上都可行,工期相差不大,但方案三,即清除+擋墻回填方案所用成本最少,最為節(jié)省。因此,綜合施工從安全、經(jīng)濟合理、岸坡防護、永臨結合等角度考慮,武穴長江大橋南索塔基礎邊坡處理采取清除+擋墻回填方案最為經(jīng)濟、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