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 266590)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其在教書育人職業(y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技能等的綜合品質,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這一職業(yè)對其從業(yè)者內在的、特有的要求和規(guī)范的反映。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隊”的筑夢人,肩負著大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重任。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和專業(yè)素質是構成其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因此,探尋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路徑應該以此為基本內容展開。
政治信仰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觀念、態(tài)度和信仰在思想和言行中的具體體現。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政治操守有著直接和深刻的影響,它不僅關乎個人,也關乎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堅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首要的基本的素質,是其職業(yè)素養(yǎng)的核心。
理想信念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精神上的“鈣”,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它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提高人生的前進動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茖W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課教師堅定政治信仰的方向盤??茖W的理想信念不但可以激勵思政課教師為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不斷努力,而且也可以為他們更好地培養(yǎng)時代新人、播種未來指明正確方向。思政課教師要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形式堅持不懈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特別是全面學習、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要主動投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中,為科學理想信念的樹立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反映著我國的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方向,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它對公民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和精神導引作用。思政課教師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不僅體現著自身的政治素質,而且對大學生科學價值觀的形成發(fā)揮著重要的模范引領作用,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和標桿。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意識,意識到自己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者和示范者。其次要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認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內在的價值遵循和精神力量并形成強大的教育能力。再次要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力量,通過對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實踐對大學生起到教育和引領作用。
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和獨有的社會現象,既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又是一種具有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實踐精神。教育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德性實踐,“教師的職業(yè)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師從教,立德為先。思政課教師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也是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影響者和教育者。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內化于心的高尚師德師風和外現于行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仁愛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思政課教師要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厚植熾熱的教育仁愛之心,使學生因為“親其師”而“信其道”。教育仁愛“要求學校的教師以仁義慈愛之心善待每一個學生,既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真誠地同情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關愛學生,又重視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對學生施以充滿教育理智的教育之愛”。因此,首先要培養(yǎng)教育之愛,要關心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關心學生成長變化和學業(yè)狀況,使他們感受到教育之愛。其次要培養(yǎng)德性之愛,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要尊重學生的法律人格、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要在看到學生差異、發(fā)現學生長處的基礎上為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要用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再次要培養(yǎng)智慧之愛,嚴慈相濟,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嚴中有愛,愛中有嚴,讓學生感受到智慧之愛。
高尚的師德體現著教師深厚的知識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內容。高尚的師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和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道德保障力量。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力量,加強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首先要加強學習和培訓。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參與師德教育與培訓,樹立高尚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其次要自覺涵養(yǎng)高尚師德。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師德認知水平、強化師德認同情感,增強師德踐行動力,在知行合一中踐行師德標準提升師德修養(yǎng)。最后要注重機制建設。要建立和完善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教育培訓機制、評價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監(jiān)督機制和長效機制,使教育與培訓、考核與評價、監(jiān)督與賞罰互動聯(lián)通。
思政課教師是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的主體力量。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專業(yè)素質才能使思政課教學具備先進的“配方”、精湛的“工藝”和時尚的“包裝”,才能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的課程。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就在于提高專業(yè)素質。
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儲備和嚴謹的研究闡釋能力是提高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前提和基礎,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工匠精神”,實現知識儲備銳度、廣度和厚度的統(tǒng)一。扎實的理論基礎不是自然的生成之物,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交流和創(chuàng)新來獲得。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夯實理論基礎改進教學內容。首先要進一步夯實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培養(yǎng)敏銳的問題意識,要理清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將理論知識與社會思潮相聯(lián)系。其次,要廣泛涉獵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的知識,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采取多學科對比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增強理論性和說服力。最后,要加強學術交流提高科研能力,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書匠觀念,增強教學科研意識,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活動,通過交流和分享提升科研能力,夯實理論基礎。
教學有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思政課的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決定了思政課教師要提升教學能力必須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最終使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進學生頭腦”,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科學的思想理論基礎。首先要參與集體大備課。通過同行之間的分享與示范,在直接與間接的教學實踐中自覺地探索課堂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要創(chuàng)新教學話語模式。一方面要實現從教材體系到教學體系的轉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構建起更易學生接受的交流式的、生活式的和網絡式的教學話語體系和話語模式,使思政課教學更接地氣、更具親和力和說服力。最后要提升教學能力。要將課堂教學同步實踐、校園社團社會實踐和假期綜合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來促進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要提高網絡教學能力,通過線上與線下跨時空的互動聯(lián)通來延伸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