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楊晶晶 王延光
摘 要:科研試飛指揮引導是飛行試驗的重要組成之一,其指揮控制過程除遵守軍民航飛行器飛行條例以外,更結合試飛試驗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其研究的重點是對參試飛行器空中相對態(tài)勢的構建與調整?;诳蒲泻驮囷w特點的指揮引導調整方法種類繁多,其中改變轉彎點的調整放法應用廣泛、操作簡便、高效安全,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和研究價值。
關鍵詞:指揮引導 調整方法
中圖分類號:F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b)-0021-02
1 應用背景
通常,科研試飛活動飛行器的高度和速度在單批飛行中相對固定或有所要求,無法或不宜進行調整,因此,為達成科研試飛需求的空中態(tài)勢,需對飛行器的飛行距離和飛行時間進行控制和調整。由于速度固定時距離和時間成正比關系,只要能夠準確判定預達時刻是否提早或推遲,計算相應的時刻誤差,就能通過改變飛行器飛行路徑來延長或縮短飛行距離,從而達到調整的目的。
通常,飛行器根據計劃和要求在空域中均是按折線飛行。如圖1,在準確判定早到或晚到以及時刻誤差之后,可通過改變折線中轉彎點的位置,延長或縮短飛行器飛行距離,從而準時到達預定點,以達到調整的目標。
2 分類及應用
2.1 改變轉彎點前航向不變
如圖2,通過在檢查點D點的判定,以原轉彎點A點為基準,保持航向不變在原航線或其延長線上,提前或者推后適當距離,確定新的轉彎點B點或C點,使飛行器經新轉彎點到達目標點E點的時間符合原定計劃或需求。
實踐中,新轉彎點的具體選取,可采用解三角形精確計算,也可通過指揮引導作圖法進行工程計算,具體應用應根據實際需求和情況靈活掌握。
此方法特點是到達轉彎點前不改變飛行器當前的飛行航向,但改變了進入目標點的航向,是在原航線或其延長線上截取合適距離的新轉彎點,因此也叫延截航線法。此方法適用于當前飛行條件下飛行航向無法改變,對進入目標的方法無特殊要求等條件下的指揮引導調整。
2.2 改變轉彎點后航向不變
如圖3,通過在檢查點D點的判定,以原轉彎點A點為基準,保持進入目標E的航向不變,在進入目標E的原航線或其延長線上,推后或提前適當距離,確定新的轉彎點B點或C點,使飛行器經新轉彎點到達目標點E點的時間符合原定計劃或需求。
實踐中,新轉彎點的具體選取,可采用解三角形精確計算,也可通過指揮引導作圖法進行工程計算,具體應用應根據實際需求和情況靈活掌握。
此方法特點是檢查點判定后就改變了飛行航向,而飛行器經轉彎點轉彎后飛行航向保持原來不變,調整后飛行航線相比原航線偏出了一定的角度,因此也叫偏出航線法。此方法適用于當前飛行條件下飛行航向可以調整,對進入目標的方法有所要求等條件下的指揮引導調整。
2.3 改變轉彎點前后航向均發(fā)生變化
如圖1,當不考慮航向保持等相關要求或對飛行航向沒有特別要求時,可以更為靈活地選取新的轉彎點,只要滿足調整目的即可。比起前兩種方法,這是更為普遍的情況,它是前兩種方法的綜合和疊加,適用于更為廣泛的指揮引導實踐。
此方法的應用過程是解算三角形的過程,因此也叫三角調整法。選點的任意性直接影響著三角形解算的復雜程度,因此這種方法一般較少用于短時間或精確度高的指揮引導,通常會與其他調整方法穿插組合起來使用。
3 注意事項
3.1 準確判斷時刻誤差
在每個檢查點能否準確判斷時刻誤差,直接影響后續(xù)調整的正確性和準確性,這是指揮引導過程中調整操作的重點和基礎。
3.2 準確航行
準確航行是達成飛行目標的前提,也是能否準確達到引導調整目的的前提。
3.3 持續(xù)控制,留有余地
由于飛行活動的突發(fā)不可控性和逐步積累的誤差性,指揮調整往往無法保證一次達到預定目標,所以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做好持續(xù)或多次進行調整的準備,同時加強指揮經驗積累,學會變通留有余地,以適應各類空中情況。
3.4 靈活運用各類方法
飛行情況瞬息萬變,必須善于分析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或結合使用各種指揮引導調整方法。
4 結語
改變轉彎點的調整方法是科研試飛條件下指揮引導的重要實踐方法,其應用過程不受飛行器編隊大小和方式的影響,不改變飛行器飛行速度,既能消磨多余時間也能補償不足時間,組合性良好易與其他調整方法靈活配合,能夠簡單高效地完成指揮引導調整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鵬華.M型號民用飛機試飛項目的進度計劃和控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7.
[2] 李峰,王瑾,戴蘇榕.指揮引導模型的自動生成[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7(1):108-110.
[3] 張玉彤,劉剛,張源原.對塔臺領航人員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J].科技資訊,2011(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