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223001)
東夷有一支位處淮河流域的強大支系——淮夷,曾創(chuàng)造過燦爛輝煌的黑陶文化。中國最早的典籍《尚書》《詩經(jīng)》都有關(guān)于淮夷的記載。一路走過夏商周、延續(xù)1600年的古徐國,在淮河流域建構(gòu)起讓孔子“欲居九夷”(《論語》)的理想的“仁”文化,即淮楚文化,是現(xiàn)今淮安文化的直接始祖。教育文化是淮楚文化的組成部分。如果說巠脈文化是淮水文化的源流,那么教育文脈則是淮安從遠古走來賴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基礎與支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區(qū)域文化教育,形成了鄒魯、三晉、燕齊、荊楚?;窗伯攲偾G楚的“楚”?;窗材酥两K,由于并非中華主流文化的發(fā)源地,儒家文化對其滲化較之中原為淺。所以,在教育上相對于齊魯?shù)?,并未出現(xiàn)過赫赫有名的的大教育家如孔子,但淮安在古代教育史上有自己的足跡、印痕。在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文化體驗游成為人們追求的旅游時尚,很多人是沖著淮安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來。很多古代教育者以自己的奉獻培養(yǎng)出了諸如韓信、枚乘枚皋父子、張耒、羅振玉、吳承恩、周恩來等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人物。成才是需要教育的。這背后的教育背景應該是很雄厚的,值得深入探討。
古代幾千年教育史上,淮安教育教學文化取得了重要成就,從教育思想、教學業(yè)績、教育成果等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是淮安贏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也是淮安文化史上的重要資源。
淮安的教育始于古徐國的孝道和誠信教育。漢初楚人陸賈以《新語》忠告漢高祖劉邦“鄉(xiāng)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漢代著名辭賦家枚乘以《七發(fā)》借吳客規(guī)勸楚太子要以前人的學說中悟出真理,方能根治疾病。枚乘與其子枚皋皆成為漢賦大家。
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乃楚州淮陰人,為熙寧進士。他17歲于山陽學宮就學,后去陳州拜謁“二蘇”。晚年居陳州立館講學就學者爭先恐后、門庭若市,史載“耒獨存,士人就學者眾?!彼陶d弟子學文必先明理,提出文章是“寓理”之工具,此“理”即思想,便是作者所察明的自然和社會規(guī)律。他課子甚嚴,子張秬、張秸、張和皆中進士。“一門四進士”至今還被淮陰人傳為美談。
淮安是一個尊學重教之地?;窗哺畬W便是佐證。封建社會里官辦的儒學一般分為縣學、府(州、路)學和京城的太學三級。淮安故稱山陽縣,自然有山陽縣儒學。同時,淮安又是歷代郡、州、路、府的治所,所以淮安城內(nèi)同時又有府級儒學。就目前所存文獻看,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痘瓷揭扪配洝酚涊d自明代萬歷40年起至清光緒30年,淮安府學及山陽縣學歷次錄取的生員。這是淮安特有的文獻。
明代山陽人著名小說家《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就出自淮安府學。他官場失意后,來到湖北蘄州的荊王府當紀善。負責掌管王府的禮儀教育,做小王子的老師。兩年以后離王府歸淮,將姐姐吳承嘉的孫子邱度帶在身邊,親自教導。邱度沒有辜負舅祖的期望,于萬歷4年(1576)中了舉,第二年又考中了進士,做了官。這是吳承恩晚年一大快事。這前后吳承恩則全力修改完善一百回本《西游記》,將中國通俗小說創(chuàng)作推向了顛峰。
明代中后期著名的經(jīng)學家、文學家丁晏,出生于淮安城內(nèi)一個儒生家庭。其一生研究經(jīng)學、著書考古。先后主講于阜寧觀海書院,鹽城表海書院,淮安淮關(guān)、文津、麗正書院,以惠澤后學。他課子甚嚴,其子丁壽昌、丁壽祺先后中了進士,步入仕途。丁晏治學嚴謹,生前就有“江淮經(jīng)師”之譽。身后留下著作極富,達47種、136卷,如《周易述傳》《孝經(jīng)述注》《尚書余論》《熙志齋叢書》等等。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及第的汪廷珍,初為祭酒,后擢升侍講學士,成為太子屬官。過了七年任督安徽學政,立《學約》五則(辨涂、端本、敬業(yè)、裁偽、自立)以訓士。《學約》體現(xiàn)其教育思想。后任江西、浙江學政,對士子循循善誘如父兄教誨自己的子弟,一時人才濟濟。后升禮部侍郎、道光皇帝的老師。
在淮安教育史上還有眾多的名人,如乾隆間進士任提督湖南學政,講學于家鄉(xiāng)山陽麗正書院、魁文書院的經(jīng)學家阮學浩;嘉慶六年廷試第二(榜眼)及第官禮部尚書的李宗昉;道光八年揭榜解元任觀海書院講席后成為著名詩論家的潘德輿;晚清立館授業(yè)的近代詩文家段朝端;等等。
淮安在數(shù)千年的教育興起與發(fā)展史上,留下學人的遺存很多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淮安文學教育的一大亮點是巾幗不讓須眉,出現(xiàn)了兩位彈詞女作家。清代的三大彈詞女性作家(陶貞懷《天雨花》、陳端生《再生緣》)之一的邱心如,出生在淮陰,嫁清河張姓儒生。家境破敗之際,毅然回到娘家,開館授業(yè),靠教書養(yǎng)活自己。在艱難中繼續(xù)完成120萬字的《筆生花》彈詞小說。自稱“都梁女史”的盱眙人汪藕裳,一生困頓。晚年投奔任青浦縣知縣侄兒汪瑞尊。被延請為家庭教師。在一生的艱難窘迫中完成了她的150萬字的長篇彈詞《子虛記》。她們的彈詞創(chuàng)作把中國的彈詞小說推向了頂峰。這些眾多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研究、學術(shù)積累、文學創(chuàng)作等對當下的社會都有著顯在或潛在的價值。這是地方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一部分是物態(tài)化的遺遺產(chǎn),包括學人的故里、故居、遺跡等。茲舉一、二。
明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坐落于河下古鎮(zhèn)打銅巷南端。整個建筑群由63間房屋和亭臺軒閣、假山水塘組成的明代風格的私家園林。故居前一部分為生活起居區(qū),內(nèi)有吳承恩書房兩間,自己住房三間,父母住房即吳承恩誕生地。為弘揚西游記文化,由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六小齡童先生捐建的猴王世家藝術(shù)館位于吳承恩故居東側(cè),成為故居內(nèi)一處新亮點。故居西側(cè)為吳承恩生平陳列廳。
我國近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國學大師羅振玉,同治五年(1866)生于淮安府山陽城南門羅家巷更樓東寓廬。原故居很大,因為曾祖留下萬貫家財,故羅氏是個大家族。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羅振玉自小勤奮苦讀,不為嬉戲。至晚年始終手不釋卷,筆不停書。終成大業(yè)。他集甲骨金石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農(nóng)學家、出版家、收藏家、版本目錄學家、敦煌學家、歷史檔案學家、書法家及書法史家于一身,是中國近現(xiàn)代四大顯學“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和清代內(nèi)閣大庫檔案”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一生著述甚豐,有《殷墟契考釋》《流沙墜簡》《三代吉金文存》等等。
歷史上眾多的學人創(chuàng)造了豐富燦爛遺存(產(chǎn))作為重要文化資源是淮安人引以為自豪的。這些文化資源借助于文化資本的轉(zhuǎn)換可以為淮安的旅游文化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倡導全域旅游、“文化+”、“旅游+”戰(zhàn)略前提下,特別是“‘文化+’借助‘+’的端口,讓文化要素更自覺深入地向經(jīng)濟社會各領(lǐng)域融合滲透。1”進而重新認識文化在經(jīng)濟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文化產(chǎn)業(yè)依托的是文化、教育、創(chuàng)意等軟資源。研究這些資源,挖掘這些資源,就是從一個特定的窗口向世人特別是向游人展示淮安文化底蘊的豐厚,游人來淮旅游,當看到一些教育名人故里、故居,這則是看,激發(fā)他思考的是為何在這塊土地上誕生“這一個”人物,他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取得什么樣的學術(shù)成就。這樣的成就對他來說有無啟發(fā),能夠給他的人生帶來什么影響。這是當下體驗游、文化游的關(guān)鍵。比如游人走在淮安的枚乘路、枚皋路,則會想到辭賦家的“創(chuàng)建;走在柯山路上則會想到張耒在宋代不僅是文學家的建樹,更在于作為教育家的軌跡與教學思想。這樣則會激發(fā)他去“看”這些名人的遺存-----故里、故居,比如邱心如、汪藕裳的彈詞創(chuàng)作,設館課業(yè)讓他們“看”到作品、“看”到故里,又能想到在那樣的現(xiàn)實條件下,這樣的女性如何有很強的女性意識、女性思想,等等。如此“看”“想”結(jié)合,互為聯(lián)系,讓游客大飽眼福的同時也飽了思維。這正是文化體驗游吸引游客的“抓手”。
以上的分析告訴我們,淮安的過去雖然遠離主流文化,但由“仁義”奠定的社會價值觀一直強調(diào)教育對開化子民的重要性,所以淮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一代一代先賢鄉(xiāng)哲為教育文化走出屬于這塊古老的土地印記的深深足跡。作為區(qū)域文化資源,這是祖先留給后人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后人很好地去保護并加以利用。
注釋:
1.吳延生.正視差距不為恥 正確引領(lǐng)方得法——淮安文化資源與旅游產(chǎn)業(yè)耦合的問題及思路梳理[J].大眾文藝,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