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琈
[摘要] 目的 探討視頻眼震電圖在BPPV復位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方便選取2018年4—10月期間在該院眩暈門診就診經視頻眼震電圖檢查確診為BPPV的176例患者當作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的眼震圖形特點,確定受累半規(guī)管,在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對不同類型的BPPV患者實施相應的手法復位治療。觀察并比較不同類型BPPV患者的復位效果。 結果 176例BPPV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為97.16%。其中,后半規(guī)管受累90例患者中總有效率100.00%;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63例患者中總有效率92.06%;嵴帽受累17例患者中總有效率100.00%;前半規(guī)管受累6例患者中總有效率100.00%。 結論 視頻眼震電圖可有效提高BPPV患者的手法復位治療效果,可作為BPPV的臨床首選診斷方法。
[關鍵詞] 視頻眼震電圖;BPPV;復位
[中圖分類號] R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4(b)-00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ideo nystagmus in BPPV reset. Methods A total of 176 patients with BPPV diagnosed by video nystagmus in our vertigo clinic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nystagmus, determine the affected semicircular canal, and perform corresponding manual reduction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PPV patients under video nystagmus monitoring.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reduc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PPV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176 patients with BPPV was 97.16%. Among them,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in 90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06% in 63 patients with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0% in 17 patients with sacral cap involvement; The efficiency was 100.00% in 6 cases with former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Conclusion ?Video nystagmu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manual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BPPV, and it can be used as the clinically preferred diagnostic method for BPPV.
[Key words] Video nystagmus; BPPV; Reset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也被稱為變位性眩暈、耳石性眩暈,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眩暈癥,指的是頭部迅速運動至某個或者是多個特定頭位的時候,發(fā)生陣發(fā)性、短暫的眼震、眩暈癥狀。BPPV的發(fā)病率較高,約占所有周圍性眩暈的20%~40%[1]。視頻眼震電圖(VNG,Vedionystagmography),是一種基于視頻采集的眼震圖記錄方法,是目前最先進的前庭功能檢查儀器,相比較于傳統(tǒng)眼震電圖,視頻眼震電圖直接記錄眼動,再由電子計算機自動分析處理;而眼震電圖則是通過電極記錄角膜-視網膜電位(CRP)改變間接測量眼震。視頻眼震電圖的操作更簡便,圖形更清晰,檢查結果更精確。特別是對于旋轉性眼震的記錄,因眼球僅在原位轉動,并未發(fā)生上下和左右向的位移,所以其CRP沒有發(fā)生改變,傳統(tǒng)的眼震電圖也就無法記錄,只有通過視頻眼震電圖進行錄像記錄。在2018年4—10月期間對在該院眩暈門診就診經視頻眼震電圖檢查確診為BPPV的176例患者行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的手法復位治療,取得理想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經視頻眼震電圖檢查確診為BPPV的176例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和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2]中關于BPPV的診斷標準。經各項檢查排除中樞神經眩暈、鼓膜穿孔、腦血管病變、腦部占位性病變患者。176例BPPV患者的一般資料:女105例,男71例;年齡12~85歲,平均(56.13±14.24)歲;病程2~6 d,平均(4.52±0.54)d。
1.2 ?方法
患者就診時,仔細詢問病史,包括既往出現(xiàn)癥狀,如耳科疾病病史、有無外傷等,家族史以及眩暈發(fā)作情況,完善耳科檢查以及基礎神經內科檢查。使用丹麥爾聽美公司CHARTR ENG/VNG眼震電圖分析儀進行視頻眼震電圖檢查,開展變位試驗、滾轉試驗。①變位試驗。先行仰臥體位轉頭試驗,患者坐在檢查床上,醫(yī)師站在患者后方,雙手扶著患者的頭部,向患側轉45°,并立刻將患者變換為仰臥體位,使患者頭部向后懸于床沿外,與水平面保持30°,詢問患者是否有眩暈感、同時觀察是否出現(xiàn)眼震以及眼震的大小、方向、持續(xù)時間。患者眼震癥狀消失或者是持續(xù)1 min后,讓患者坐起,觀察患者的眼震情況,使用同樣方法觀察健側[3];②滾轉試驗?;颊咛稍跈z查床上,呈仰臥體位,頭端斜墊木板,使患者上身與水平面呈30°角,醫(yī)師站在患者上方,雙手扶著患者的頭部,向一側轉動90°,然后轉正至正中位,并向另一側轉動90°。詢問患者在這3個體位時是否出現(xiàn)眩暈、眼震。采取裸眼檢查法對患者眼震的各種特征進行觀察、分析,間隔30 min之后,應用視頻眼震電圖分析儀對患者的眼震情況進行復查[4]。
根據(jù)眼震各種特征,判斷受累半規(guī)管。①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的眼震特征為:患者頭向患側轉45°后盡快臥倒,使頭懸至床沿,與水平面保持30°夾角,患耳朝向地面的時候出現(xiàn)眼球上的垂直扭轉性眼震,患者回到坐位的時候眼震方向逆轉,持續(xù)時間在1 min以下則為管結石癥眼震,持續(xù)時間在1 min及以上為嵴帽結石癥眼震;②前半規(guī)管受累BPPV的眼震特征與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的眼震特征相同;③外半規(guī)管受累BPPV的眼震特征為:雙側變位檢查中管結石癥可誘發(fā)背地性水平眼震或向地性水平眼震,且眼震持續(xù)時間在1 min以下;雙側變位檢查中嵴帽結石癥眼震可誘發(fā)背地性水平眼震或向地性水平眼震,且眼震持續(xù)時間在1 min及以上。
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對患者實施手法復位治療,記錄眼震電圖,并收集、保存相應數(shù)據(jù)。①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前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行Epley復位法:患者平坐于檢查床,醫(yī)師站在患者后方,雙手扶著患者的頭部,向患側轉45°,并快速讓患者后仰,使患者頭部向后懸于床沿外,與水平面保持10°~30°角;患者眼震、眩暈癥狀消失后,再向健側轉30°,使耳石轉移到總腳旁;然后使患者頭部連同身體向健側翻轉,使患者呈側臥體位,面部朝地,頭部與水平面呈135°,患者若是出現(xiàn)眩暈,則等眩暈消失后,再讓患者坐起,頭前傾20°,使耳石滑落至前庭。復位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出現(xiàn)的眼震特征,以判斷該手法是否有效,每一體位需保持30 s~1 min,眼震和眩暈癥狀消失后方可開展下一體位~;②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行Barbecue復位法:患者平坐于檢查床,向患側轉90°,快速讓患者后仰、平臥,眼震、眩暈癥狀消失后,頭轉為仰臥體位,然后頭向健側轉90°,眼震、眩暈癥狀消失后,頭再轉90°,使患者的鼻尖朝向地面,然后向患側翻轉,側臥于患側,最后讓患者坐起。這樣使患者連續(xù)翻轉360°,可以使水平半規(guī)管的耳石轉移到前庭。每一體位下待患者眼震、眩暈癥狀消失后,需要再保持該體位1 min。
復位治療1周后,患者到院復診,應用視頻眼震電圖進行檢查,根據(jù)視頻眼震電圖檢查結果以及患者自覺癥狀,判斷療效。電話隨訪3個月,詢問是否復發(fā)。
1.3 ?療效評估標準
①位置性眼震、眩暈完全消失,3個月隨訪無復發(fā),則為痊愈;②位置性眼震、眩暈癥狀明顯減輕,但未完全消失,則為有效;③位置性眼震、眩暈癥狀無改變甚至加劇,轉化為其他類型BPPV,則為無效??傆行?[(痊愈數(shù)+有效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2 ?結果
176例BPPV患者中,痊愈156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7.16%。其中,后半規(guī)管受累90例患者中,痊愈85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100.00%;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63例患者中,痊愈51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06%;嵴帽受累17例患者中,痊愈14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100.00%;前半規(guī)管受累6例患者中,痊愈5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100.00%。見表1。
3 ?討論
BPPV主要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眩暈,多在頭位改變時出現(xiàn),病因、病機尚未明確,普遍認為與活動減少、運動不足以及內耳缺血等因素有關,多為單側發(fā)病,中老年人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青壯年,女性發(fā)病率約為男性的1.6~2.0倍[5]。BPPV患者多主訴不敢翻身、低頭、仰頭、彎腰、躺下睡覺,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除了比較嚴重的眩暈癥狀之外,BPPV患者無其他明顯癥狀,且只在特定頭位運動下才會發(fā)生眩暈,臨床診斷BPPV,主要采取變位性眼震試驗,包括變位試驗、滾轉試驗,前者可以確診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前半規(guī)管受累BPPV,后者可以確診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BPPV。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BPPV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手法復位技術也得到了改進與完善,針對不同類型的BPPV,建立了對應的手法復位治療方法。后半規(guī)管BPPV復位法主要有Epley復位法、Semon復位法,水平半規(guī)管BPPV復位法主要有Babecue復位法、Gufoni 復位法,上半規(guī)管/垂直半規(guī)管BPPV復位課采取深懸頭位法[6]。臨床上典型的BPPV患者,在明確受累半規(guī)管、發(fā)病側別后,采取對應的手法復位治療方法,便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由此可見,手法復位治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是否可以準確判斷BPPV的受累半規(guī)管。若想準確判斷BPPV的受累半規(guī)管,便需要明確掌握BPPV的眼震特征。由于BPPV患者的眼震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因此方向辨別的難度相對較大,傳統(tǒng)裸眼檢查方法往往無法準確鑒別雙側受累BPPV或者是混合型BPPV,需要使用一種更為準確有效的檢查方法準確診斷BPPV。
視頻眼震電圖是近年來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其可以更加方便、更加客觀地判斷眼震方向,為BPPV眼震方向的準確鑒別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BPPV患者使用視頻眼震電圖進行檢查,通過紅外攝像頭可以將眼震情況記錄下來,有利于提高眼震的檢出率,還可以準確判別BPPV的受累半規(guī)管。旋轉性眼震是BPPV眼震主要表現(xiàn),以視頻眼震電圖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為根據(jù),便可以準確定位受累半規(guī)管[7]。明確BPPV受累半規(guī)管之后,便可以在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行對應的手法復位治療方法,以視頻眼震電圖的變化情況為根據(jù),觀察耳石的運動方向,使耳石正確轉移到前庭,避免轉移進其他半規(guī)管,達到理想的復位效果。
該研究中,經視頻眼震電圖檢查確診為BPPV的176例患者,對患者的眼震圖形特點進行分析,確定其受累半規(guī)管,結果發(fā)現(xiàn),后半規(guī)管受累90例,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63例,嵴帽受累17例,前半規(guī)管受累6例。在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對不同類型的BPPV患者實施不同的手法復位治療方法,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前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采取Epley復位法進行治療,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采取Barbecue復位法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后半規(guī)管受累90例患者中,痊愈85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100.00%;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63例患者中,痊愈51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06%;嵴帽受累17例患者中,痊愈14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100%;前半規(guī)管受累6例患者中,痊愈5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100.00%。176例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16%。該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中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如宋桂蘭等人[8]的研究中,對123例BPPV患者在視頻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實施手法復位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82例后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00%,40例水平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0%,2例前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00%,1例混合型半規(guī)管受累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00%,123例BPPV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4.40%。
綜上所述,視頻眼震電圖可有效提高BPPV患者的手法復位治療效果,可作為BPPV的臨床首選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忠波,劉瑩瑩,王明華,等.視頻眼震電圖在中樞性眩暈和外周性眩暈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10):73-74.
[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C]//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眩暈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學術大會暨河南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眩暈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三次學術大會暨眩暈高峰論壇論文匯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
[3] ?羅偉國,李琴,韓麗,等.視頻眼震電圖儀診斷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患者眼震特征及定位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3):250-253.
[4] ?秦迎春,徐麗萍,徐玉華.視頻眼震電圖在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2,35(6):108.
[5] ?宋桂蘭,韓鷹鵬,宋成君.視頻眼震電圖檢查在中樞性眩暈和外周性眩暈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 10(28):96-97.
[6] ?韓鷹鵬,宋桂蘭,姜洪杰,等.視頻眼震電圖檢查在頭位變動相關性眩暈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6):74-75.
[7] ?張曉惠,孫紅霞,孫曉萍,等.眼震電圖監(jiān)視下改良手法復位在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31(1):18-20.
[8] ?宋桂蘭,韓鷹鵬,韓春艷.視頻眼震電圖在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5):277-278.
(收稿日期: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