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醫(yī)療聯合體服務中心,山東 濟寧 272029; 2.濟寧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當前,超重和肥胖因患病人數巨大及其對健康的廣泛影響,已經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最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2],慢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也成為我國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而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和基礎代謝率等指標能夠較好的評價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為了解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的健康狀況,更好的提高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的健康水平,我們收集了濟寧市2013至2017年社區(qū)居民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基礎代謝五項健康相關指標,結果分析如下。
2013至2017年,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相關健康指標(如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和基礎代謝),樣本量共計14729份,有效樣本量共計13412份,樣本有效率為91.06%。
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根據地區(qū)特征和醫(yī)院性質從市區(qū)、周邊和郊區(qū)共抽取8所居民社區(qū)(市直機關社區(qū)、電力社區(qū)、眾和社區(qū)、婦女兒童醫(yī)院社區(qū)、南張街道社區(qū)、長溝鎮(zhèn)社區(qū)、接莊社區(qū)、石橋鎮(zhèn)社區(qū)),收集濟寧市社區(qū)居民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基礎代謝五項指標的相關資料。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的錄入、整理、核查,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相關分析計算。
2.1.1不同性別居民健康指標狀況 將社區(qū)人口的五項指標按照性別進行分層,男性樣本量為5883,女性樣本量為7529,總樣本量共計13412。通過分析顯示,男性體脂率低于女性,但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以及基礎代謝均高于女性,通過t檢驗顯示,5個指標性別之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1。
表1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相關健康指標統(tǒng)計量
2.1.2不同年齡、性別居民健康指標狀況
2.1.2.1體脂率 通過分析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體脂含量均呈現增高趨勢,各個年齡段女性的體脂率均高于男性,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男性=5.079,F女性=148.096,P均小于0.001),結果見表2。
2.1.2.2骨骼肌率通過分析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骨骼肌率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各個年齡段男性的骨骼肌率均高于女性,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男性=206.285,F女性=103.813,P均小于0.001),結果見表3。
表2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不同年齡、性別人口體脂率狀況
表3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不同年齡、性別人口骨骼肌率狀況
2.1.2.3體質指數 通過分析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體質指數呈現下降趨勢,女性體質指數呈現上升趨勢,各個年齡段男性的體質指數均高于女性,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男性=24.575,F女性=83.906,P均小于0.001),結果見表4。
表4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不同年齡、性別人口體質指數狀況
2.1.2.4骨量 通過分析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骨量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各個年齡段男性的骨量均高于女性,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男性=173.266,F女性=27.121,P均小于0.001),結果見表5。
表5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不同年齡、性別人口骨量狀況
2.1.2.5基礎代謝通過分析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基礎代謝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各個年齡段男性的基礎代謝均高于女性,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男性=206.524,F女性=130.126,P均小于0.001),結果見表6。
表6 濟寧市社區(qū)居民不同年齡、性別人口基礎代謝狀況
通過連續(xù)3年的動態(tài)分析結果顯示,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和基礎代謝均呈現出降低的趨勢,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顯示,5個指標在3年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性別、年齡和年份之間無交互因素的影響,結果詳見表7和表8。
表8 2014至2016年濟寧市社區(qū)人口相關健康指標分析結果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男性體脂率正常值約在7%至25%之間,女性體脂率正常值約在13%至30%之間。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男性體脂率均值為22.209%,在正常值范圍內;女性體脂率均值為31.270%,高于正常值范圍,總體水平偏肥胖。體脂率高表明運動不足、營養(yǎng)過剩或有某種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而且常會并發(fā)高血壓、高血脂癥、動脈硬化等病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營養(yǎng)過剩,高脂肪食物的過量攝入均可導致居民的體脂率增加,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教育,提倡居民合理膳食,同時居民應加強有氧運動。
體質指數(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其判斷標準采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WGOC)制定的判斷標準[3]:低體重BMI<18.5 kg/m2,正常體重18.5 kg/m2≤BMI<24 kg/m2,超重24 kg/m2≤BMI<28 kg/m2,肥胖BMI≥28 kg/m2。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男性體質指數均值為25.0285 kg/m2,女性體質指數均值為24.6806 kg/m2,男性和女性的體質指數均超過正常值,總體屬于超重,此外,濟寧市社區(qū)男性居民的體質指數總體比女性高,并且同性別不同年齡之間體質指數存在差異。通常體質指數越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幾率越高。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變化的突出特點是動物性食物的過度攝入導致的脂肪攝入量顯著增加[4-5],并且膳食脂肪過度攝入與體質指數增加具有顯著正相關性[6-8]。濟寧市社區(qū)居民應該合理膳食,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谷類的攝入,同時還應加強鍛煉。
骨量可用來代表骨骼的健康狀況,指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骨礦物質(鈣、磷等)和骨基質(骨膠原、蛋白質、無機鹽等)]含量,不同年齡、性別人體骨量是不同的。本研究顯示濟寧市社區(qū)居民相同性別不同年齡的骨量是不同的,男性在30歲之前,骨量總體呈增長趨勢,30歲之后呈下降趨勢;女性在30歲之前,骨量呈增長趨勢,30至40歲,骨量相對穩(wěn)定,40歲之后,骨量呈下降趨勢。兒童生長期、青少年期鈣的供應足量,各項生理功能處于不斷完善階段,骨量會呈增長趨勢,當人到中老年時,由于體內組織器官功能減退,各種激素分泌量逐年減少,骨代謝紊亂等,造成人體吸收的鈣不能補償排泄的鈣,體內處于負鈣平衡狀態(tài),此時,為了保證相關生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主管鈣代謝的系統(tǒng)會動用骨庫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平衡。此外,絕經被認為是女性骨量下降發(fā)生的一個最重要危險因素,研究結果[9-11]表明,絕經后早期骨量會快速丟失,這一過程約持續(xù)10~15年,隨著絕經時間的延長,骨量下降趨于緩慢。骨量減少,如果不加以干預,有可能發(fā)展為骨質疏松,濟寧市社區(qū)居民在40歲之后可能會面臨患有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所以應該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抽煙,不飲酒以及碳酸飲料,同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男性正常值范圍在1400至1700 kcal,女性正常值范圍在1200至1400 kcal。很多因素可影響基礎代謝的值,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肌肉活動、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環(huán)境溫度、內分泌活動等。濟寧市社區(qū)男性居民基礎代謝稍微偏高,且超出正常值的年齡為18至30歲,女性基礎代謝在正常值范圍內。濟寧市社區(qū)男性居民可適當調整飲食熱量,多喝水,不熬夜,若基礎代謝仍然偏高,應去醫(yī)院進一步檢查。
對于體脂率、骨骼肌率、體質指數、骨量以及基礎代謝,每項指標在2014至2016年3年內無變化,表明近年濟寧市社區(qū)居民健康相關因素的干預效果不顯著。提示相關部門應該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選擇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健康社區(q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