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四大名著中的敘事功能研究"/>
⊙楊書睿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天津 西青 300387]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文學史上,“吃”始終是文學作品中不能脫離的一環(huán)。早在《詩經(jīng)·七月》中便有:“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币杂涗涋r(nóng)民的宴會情況。經(jīng)歷漫長的文學發(fā)展,明清時期,小說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之一,“吃”依舊作為重要敘事情節(jié)而存在。薩孟武《紅樓夢記事不忘吃飯》 一文中,便通過對歷史上因為吃飯問題發(fā)生的多次農(nóng)民起義的敘述,來說明小說不能脫離飲食而存在這一觀點。
學界在四大名著飲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情小說《紅樓夢》上,對其他三部作品關(guān)注較少,但盡管其他三部作品中的“吃”的敘事并非主要內(nèi)容,卻依舊不可忽視。而對《紅樓夢》飲食方面的探討,也多停留在對飲食文化特征的探討,如吳斧平的《精美 和諧 典雅——論〈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特征》以及表現(xiàn)宴飲情節(jié)的文化意蘊和意義,如梅新林的《“旋轉(zhuǎn)舞臺”的神奇效應——〈紅樓夢〉的宴會描寫及其文化蘊義》,缺乏對除宴會外占據(jù)大量作者筆墨的“吃”的敘事的解讀。這些關(guān)于“吃”的敘事,不僅僅作為描寫情節(jié)而書寫,還具有重要的敘事功能,因此本文一是將四大名著中所出現(xiàn)的“吃”的情節(jié)進行分類,解讀每一部作品“吃”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二是著重選取每部作品中最為突出的“吃”的情節(jié),結(jié)合文本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和選材,從作品本身出發(fā),對其“吃”的敘事功能進行考察并總結(jié);最后簡要說明“吃”在四大名著中的敘事功能及其研究意義。
《紅樓夢》中的“吃”,除日常飲食習慣下的正餐,還包括小酌、茶點、賞賜、祭祀,宴會,其中宴會又包括宴請、生日、年節(jié)、喪禮等。小酌如第一回中甄士隱聽得賈雨村的對聯(lián),便“想尊兄旅寄僧房,不無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茶點則是作為點心呈上,如第八回中賈寶玉自薛姨媽處吃酒回來,喝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這會子怎么又沏了這個來’”;賞賜則是宮中主上或府內(nèi)主子的賞賜,如第十九回中寶玉要出府去看襲人,“才要去時,忽又有賈妃賜出糖蒸酥酪來”,又如第十一回中,鳳姐前往寧國府看望秦可卿,可卿道:“昨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祭祀則是祭拜祖先所用,如五十三回中賈府眾人祭祖“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王夫人傳于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而宴會如第三十八回中史湘云做東請賈母等人吃秋蟹、賞桂花,之后便是海棠社起社吟詠菊花,再如第六十三回中怡紅院眾丫鬟為賈寶玉備了酒菜,“那四十個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窯的,不過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過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國,或干或鮮,或水或陸,天下所有的酒饌果菜”,連同賈府眾姐妹夜晚齊聚怡紅院為賈寶玉慶生等情節(jié)。
《紅樓夢》的敘述文本中,“吃”的篇幅所占比例約為三分之一,正餐共計二十八次,小酌、茶點、賞賜、祭祀、宴會在內(nèi)共計六十次,均勻地分布在各回之中,與小說的整體敘事融為一體,“其特點,可以用‘精美‘和諧’‘典雅’來加以概括”。
作為神怪小說代表作的《西游記》、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作的《三國演義》和英雄傳奇小說代表作的《水滸傳》,在關(guān)于“吃”的情節(jié)描寫方面,無論是內(nèi)容種類還是細節(jié)刻畫都遠不及世情小說代表作的《紅樓夢》豐富仔細,但每一部中都有其獨特的“吃”的描寫情節(jié),且具有鮮明的代表性。
《西游記》中的“吃”的描寫更具實物化,最為鮮明的便是蟠桃、金丹、人參果、唐僧肉四樣?!绑刺摇背霈F(xiàn)在第五回中,孫悟空奉命看管蟠桃園,因問土地共有多少蟠桃樹,土地說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人吃了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贝撕髮O悟空便設(shè)法偷桃,盡他享用;“金丹”出現(xiàn)在同一回中,孫悟空醉酒行至兜率宮,見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桶涯呛J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叭藚⒐背霈F(xiàn)在第二十四回中,唐三藏一行人行至五莊觀,孫悟空因問土地這人參果樹出處,土地道:“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敝髮O悟空推倒人參果樹,前往蓬萊仙境求助,三星道:“那果子聞一聞,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活四萬七千年;叫作‘萬壽草還丹’”?!疤粕狻背霈F(xiàn)在第二十七回中,唐三藏一行人離了五莊觀,孫悟空為唐三藏奔南山摘桃之時,白骨精出現(xiàn),“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除這四樣之外,還有第五回中孫悟空連同蟠桃金丹一同偷喝的御酒,第五十三回中唐僧八戒二人口渴而吃子母河中的水和為消胎而吃“破兒洞落胎泉”中的水等情節(jié)。
《西游記》中“吃”相關(guān)描寫不多,但是所“吃”的每一樣東西不僅有形,且頗有來歷,其功用多為長生長壽、救命活人,但是無論是道家的“金丹”還是“地仙之祖鎮(zhèn)元子”的人參果,其“吃”的文化特征中最突出的便是神怪小說中特有的宗教和神話色彩。
《水滸傳》中“吃”的描寫最突出的便是“吃酒”,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日常吃酒,一是宴飲吃酒。日常吃酒占據(jù)吃酒情節(jié)的主要部分,只第四回中,便三次出現(xiàn)魯智深“吃酒”情節(jié):一是魯智深于五臺山寺待了數(shù)月,遇一漢子因寺中戒規(guī)不肯賣酒與他,他便搶過扁擔,“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旋子,開了桶蓋,只顧舀冷酒吃。無移時,兩桶酒吃了一桶”。二是魯智深出鐵匠家后,連遇三五家酒家都不肯賣酒與他,心中苦悶。三是魯智深謊稱自己是行路僧人,終向一店家買來酒肉,“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第十七回中,楊志等幾人護送生辰綱入京,途中渴熱難耐,便買了漢子一桶酒?!氨娷姖h一發(fā)上,那桶酒登時吃盡了。楊志見眾人吃了無視,自本不吃,一者天氣甚熱,二乃口渴難熬,拿起來,只吃了一半”,卻中了晁蓋等人的計,丟失了生辰綱。第二十三回,武松至陽谷縣“三碗不過岡”,逼迫店家篩酒,“前后共吃了十五碗”,又不聽店家勸阻,綽了梢棒便上岡而去。宴飲吃酒與日常吃酒情節(jié)相比所占篇幅較小,主要包括朋友小聚和大型宴會兩種情況,前者如第三回中,魯達將通身銀錢盡與了金老父女,與史進、李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和第二十四回中“且說西門慶自在房里,便斟酒來勸那婦人,卻把袖子在桌上一拂,把那雙箸拂落地下”;后者如第七十一回,宋江等人安排梁山泊眾人座次及忠義堂事宜后,“宋江當日大設(shè)筵宴,親捧兵符印信,頒布號令……當日歃血盟誓,盡醉方散”。
而在“吃酒”之外,《水滸傳》中“吃”的描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吃人肉”這一情節(jié)。第四十一回中,梁山好漢劫法場之時捉住黃文炳,晁蓋便要“取把尖刀來,就討盆炭火來,細細地割這廝”,李逵便“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lǐng)做醒酒湯”。面對這般奸險文人,梁山好漢“吃人肉”的行為是對兄弟義氣的維護,更是對黃文炳背后奸惡勢力的強烈反擊,因此不僅不使人震驚恐怖,反令讀者有“大快人心”、酣暢舒適之感。
《水滸傳》中的相關(guān)描寫和《西游記》的實物化不同,《水滸傳》更著重于對“吃”這一行為發(fā)出者的敘述,通過行為發(fā)出者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來突出作為被執(zhí)行動作“吃”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英雄傳奇小說中的所表現(xiàn)的“豪爽俠氣、疾惡如仇”。
《三國演義》中“吃”的情節(jié)和《水滸傳》相似,以“吃酒”為主,可分為宴飲吃酒和日常吃酒。宴飲吃酒占相關(guān)情節(jié)的主要部分,如在第一回中,劉關(guān)張三人桃園結(jié)義,“拜玄德為兄,關(guān)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shè)酒,聚鄉(xiāng)中勇士,得三百馀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第八回中,司徒王允設(shè)宴邀請董卓,“進酒作樂,允極其致敬。天晚酒酣,允請卓入后堂”;第二十一回,曹操設(shè)宴請劉備,“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第六十六回,孫權(quán)欲要荊州,魯肅設(shè)宴,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敘禮畢,入席飲酒,舉杯相勸,不敢仰視。云長談笑自若”。日常吃酒占據(jù)文本內(nèi)容較少,且多與個人相關(guān),如第五回中,華雄引鐵騎下關(guān),陣前叫戰(zhàn),關(guān)羽出戰(zhàn),“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guān)公飲了上馬。關(guān)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渚粕袦亍!背コ跃魄楣?jié),《三國演義》仍有相關(guān)“吃”的描寫,如第七十二回,曹操正為戰(zhàn)事煩憂,庖廚進獻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又如第九十一回,孔明平孟獲回朝,至瀘水時狂風暴雨攔住大軍前路,孔明不忍殺人為祭,遂“喚行廚宰殺牛馬;和面為劑,塑成人頭,內(nèi)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
《三國演義》在相關(guān)的敘事內(nèi)容上與《水滸傳》相似,但在所表現(xiàn)的文化特征上大有不同?!度龂萘x》借不同的飲食和“吃”的行為發(fā)出者,表現(xiàn)的是歷史變遷下的諸雄爭霸,無論是“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是“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其所突出的文化特征也是歷史演義小說所突出的“亂世出英杰”。
通過上文的對四大名著中的“吃”的情節(jié)的總體情況概述,我們不難看出“吃”在四大名著中占據(jù)有相當部分的篇幅,并且各自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柏灤┯谖覈糯鷶⑹滤枷胧冀K的一條中心線,是對于‘通俗性’的高度重視”,所以盡管四大名著分屬不同類型的小說,卻無法忽視“吃”這一敘事內(nèi)容在體現(xiàn)文本通俗性上的作用。“吃”作為敘事內(nèi)容在文本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所體現(xiàn)的敘事功能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以下分別作論述。
四大名著中“吃”的敘事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情節(jié)、人物、主題三個部分。
和宴飲對于組接、貫通情節(jié)的廣泛性和普遍性相比,“日常飲饌更多是在局部細節(jié)上發(fā)揮作用,以增加生活的厚度和意蘊的深度”。“吃”在情節(jié)上的引發(fā)和收尾往往沒有具體的描寫,只作為某一情節(jié)的引發(fā)和收尾,如《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借王夫人午間擺了酒席邀請薛姨媽母女飲宴,引出了后來晴雯跌了扇子和寶玉大吵的情節(jié);《紅樓夢》第二十一回中,借有人來請哥兒姐兒吃飯,來止住了寶玉、黛玉、湘云、寶釵四人的嬉笑打鬧?!靶≌f家的敘事要從敘事內(nèi)容與對象的特點出發(fā),其次應根據(jù)敘事接受者的心理要求而變”,“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以“吃”來引發(fā)和收尾情節(jié),不僅符合讀者(敘事接受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需求,同樣的也為整個情節(jié)的敘事留下引人遐想的空間。
以不同的“吃”的描寫來暗示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小說人物的命運,是“吃”在情節(jié)的暗示作用上的獨特的功能?!度龂萘x》第六十六回中魯肅設(shè)宴,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敘禮畢,入席飲酒,舉杯相勸,不敢仰視。云長談笑自若”,這一場合中寥寥幾句,卻將宴席之上人物之態(tài)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以眾人的“不敢仰視”同關(guān)羽的“談笑自若”做對比。泱泱吳國,人才濟濟竟無一人敢與關(guān)羽對視,預示了此次談判關(guān)羽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無獨有偶,《紅樓夢》中也存在類似情節(jié)?!安萆呋揖€,伏脈千里”是曹雪芹最常用的敘事手段,在《紅樓夢》第六十回中,蟬姐兒不肯給芳官糕吃,廚房柳家的便端上一盤與芳官,芳官便拿著糕“問到蟬姐兒臉上說:‘稀罕吃你那糕,這個不是糕不成?我不過說著頑罷了,你給我磕個頭,我也不吃?!敝睂⑾s姐兒氣得怔怔的。芳官這一行為只是管中窺豹,如此張揚的做派早已犯了大觀園內(nèi)丫頭婆子的眾怒,而當抄檢大觀園的風雨一來,芳官便被喚作“狐貍精”趕出園去了。當年的小姐做派,或許正是芳官不幸結(jié)局的罪魁禍首。
而在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上,“吃”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段饔斡洝返诙幕刂恋诙氐墓适拢闶菄@著“人參果”進行的。唐三藏一行人行至五莊觀,道童清風、明月拿出兩只人參果招待,唐僧不吃,不曾想被八戒瞧了去,徒弟三人合計由孫悟空去偷取。孫悟空不知人參果“遇土則入”,有一只落入土中不見了蹤影,只得另取三只。道童見少了人參果,不肯放走唐僧一行人,孫悟空一怒之下一棍打倒人參果樹,強行離開。鎮(zhèn)元子歸來后,定要懲戒唐僧一行人,行者多次逃走而不得,立下誓言,以三天為期救活人參果樹。遍尋無法,孫悟空只得求至觀音菩薩座下,幸得菩薩以楊枝甘露救活人參果樹,孫悟空鎮(zhèn)元子二人亦結(jié)拜為兄弟,唐僧師徒遂離了五莊觀繼續(xù)前行。“人參果”是“吃”的實物化,既是這三回中敘事情節(jié)的起因,同時貫穿首尾,通達三回?!叭藚⒐笔沁@三回情節(jié)線上的轉(zhuǎn)折點,點點相連,形成縱向的“偷吃人參果—打倒人參果樹—救活人參果樹”的情節(jié)線,明朗清晰,使得三個回目成為有機融合的整體。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都可以成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吃”作為敘事內(nèi)容,可以從人物本身的“吃”的動作行為來正面塑造人物形象,也可以借助“吃”的實物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側(cè)面展現(xiàn)。
《水滸傳》第三回中,魯達聽了金老父女的遭遇,便將自己所帶的銀錢盡與了他們,又向史進、李忠要了些銀兩,讓金老父女趕快離開。之后自己又與史進、李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這段描寫雖然細小,卻十分動人,金老父女與魯達素不相識他卻傾囊相助,將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之氣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西游記》第五回中,孫悟空奉命看守蟠桃園,然而他卻將園中蟠桃盡數(shù)吃了,得知自己并未被邀請參加蟠桃宴后,便自行前往宴會之上,偷喝了御酒還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這一回是以橫向的空間順序“蟠桃園—御宴—兜率宮”來對大圣的“吃”進行敘述,孫悟空犯下如此過錯,但卻并不畏懼,如此威嚴莊重的天宮,他也以孩童心態(tài)視之,仙家至寶“金丹”也被他當“炒豆”一般吃了,這樣強烈的反差凸顯了孫悟空的不畏權(quán)威和赤子之心。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和賈寶玉從賈母處要來了一塊新鮮鹿肉,連同著賈府眾姐妹一起在蘆雪庵聯(lián)詩,這一段雖然沒有具體“吃”的場景,但卻活靈活現(xiàn)地重現(xiàn)了史湘云的神態(tài):“是真名士自風流,像你假清高最可厭了。我們這會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了?!边@樣一個干干凈凈的帶金麒麟的姐兒,卻絲毫沒有大戶小姐的忸怩之態(tài),這段描寫將史湘云的霽月光風、疏闊豪邁之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以“吃”來側(cè)面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當屬《三國演義》第五回中“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情節(jié)。華雄引鐵騎下關(guān),陣前叫戰(zhàn),袁紹陣營中無人敢應戰(zhàn),關(guān)羽主動請纓,“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guān)公飲了上馬。關(guān)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渚粕袦亍!边@并不是通過對“吃”的行為發(fā)出者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顯然這杯酒關(guān)羽喝沒喝并不重要,作者沒有選擇正面描寫戰(zhàn)場的廝殺慘烈,而是從側(cè)面巧妙地通過一杯酒的溫熱來突出關(guān)羽戰(zhàn)勝敵人的神速,突出了關(guān)羽的武藝高強,神勇非凡。
四大名著中有大量以“吃”來正面或側(cè)面塑造人物形象的筆法,通過人物的外在言行和內(nèi)在心理,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將所有內(nèi)容寄托在“吃”的過程中,從而塑造出類型各異、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一部文學作品的主題,一定離不開這部作品的敘事客體,“敘事客體是一部敘事作品中的題材、主題與情感思想等所必屬于的一定的生活背景和客觀世界”。四大名著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其所表現(xiàn)的主題尚未蓋棺定論,要探討其主題我們就要回歸作品所屬于的歷史背景和環(huán)境,“吃”因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然行為,是歷史演變過程中所不曾消逝的客觀存在,故其成為文學作品中難以分割的元素,并不以時間流逝為轉(zhuǎn)移,依舊能夠準確地展現(xiàn)故事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情況,因此“吃”在表現(xiàn)作品主題上有獨特的功能。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中,賈府眾人團聚過元宵節(jié),三更天時賈母將眾人聚攏在一起行令玩笑,到鳳姐之時,她一連講了兩個“散了”的笑話,一是“底下就團團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二是“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而當聽得第一個笑話時,賈府眾人的表現(xiàn)是“都怔怔的還等下話,直覺冰冷無味”,一直到第二個笑話說破才“復又笑將起來”。這般描寫是通過宴會的物質(zhì)化將“盛筵必散”這一沉痛主題揭示出來,縱使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盛景,也終將走向“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結(jié)局。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中關(guān)于“吃”的描寫中,均存在“吃人肉”這一情節(jié)?!度龂萘x》第十九回中,劉備逃難途中到一獵戶劉安處投宿,“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也為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水滸傳》第二十七回中,武松遇著賣人肉的菜園子張青夫婦,張青道:“只得依舊來此間蓋些草屋,賣酒為生。實是只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將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眱刹孔髌肪蓵诿鞔@種“吃人肉”情節(jié)的,雖然和《三國演義》所借助的漢末三國亂世的歷史題材以及《水滸傳》所描寫的梁山好漢的人物性格相關(guān),但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情況,即明代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通過“吃人肉”這一情節(jié)所表達的也不僅限于塑造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寄托了對清平社會政治的向往和對海晏河清的希冀。
作為我國古典小說巔峰的四大名著,其中的“吃”的描寫,不僅僅是作為敘事文本的補充,其在情節(jié)方面的引發(fā)收尾、暗示、推動功能,在人物方面的塑造人物形象功能和在主題方面的表現(xiàn)主題功能都使得整部作品有著更高的審美價值和更深的文化蘊義。這也充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對于“吃”的敘事功能的探討,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寫作課程的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將目光返回今天,四大名著的研究不僅應當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也要開拓全新的研究領(lǐng)域,而非局限在一家一言上?!俺浴钡臄⑹鹿δ苎芯恐皇瞧渲幸豁棧俏覀円艹浞掷盟拇竺@一類寶藏式的文學作品,回歸中國本土的傳統(tǒng)文化,“知來處,明去處”,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與解讀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
(指導教師: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周寶東)
① 吳斧平:《精美 和諧 典雅——論《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特征》,《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7月,第57頁。
②④⑤ 徐岱:《小說敘事學》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46頁,第122頁,第82頁。
③ 上官文坤:《紅樓夢》宴飲描寫的文學功能研究述評》,《紅樓夢學刊》2016年第3輯,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