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強
廣東西江入???,磨刀門水道東岸的中山市神灣鎮(zhèn),以菠蘿聞名一方。神灣鎮(zhèn)海拔不過三四百米的丫髻山,是最重要的菠蘿種植場,從山腳到山頂,種滿了菠蘿。登山望遠,遼闊的南海在天際線下,隱約可見,海里來的風,到這里,腥氣已減,變得清涼可人。腳下的土地,色質(zhì)泛黃,看似粗糲貧乏,但這里長出來的菠蘿卻甜美無比。
菠蘿又叫鳳梨,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的巴西,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的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后引進到廣東各地,后在廣西、福建、臺灣等省栽種,經(jīng)過長期的選育,陸續(xù)生產(chǎn)了許多品種。菠蘿在中國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
盛產(chǎn)于中山市神灣鎮(zhèn)的菠蘿,名之為神灣菠蘿,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神灣鎮(zhèn)的人們就開始種植菠蘿,神灣菠蘿種植最盛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栽種。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zhì)檢總局批準對“神灣菠蘿”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神灣菠蘿何以能獲此殊榮?
初一看,神灣的菠蘿很平凡,個頭很小,不到普通菠蘿的三分之一,平均重量只有一斤左右。
但是神灣菠蘿的“神奇”之處在于,這種菠蘿削開即吃,不需要泡鹽水,卻味道清甜。一只神灣菠蘿吃下去,滿心甜美,夏天的炎熱帶來的躁動,頓時消減。
丫髻山下,有好幾個村莊。每個村子,都以種植菠蘿為生。家家戶戶都有果園。那些果園或在屋前屋后,或在半山腰,或在山谷里。神灣菠蘿這個品種是什么時候培植出來的?村里的人很多都不甚明了。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說,自打她出生,村里就家家戶戶種植這種小個頭菠蘿了。而另一位老農(nóng)則回答說,神灣菠蘿是民國時期一位當?shù)厝A僑從南洋帶回來的新品種,因神灣鎮(zhèn)靠山面海、土壤黃紅相雜、土質(zhì)酸堿度等因素,剛好非常適合這個品種。于是這種小個頭菠蘿迅速在神灣推廣開來。久而久之,神灣菠蘿以其獨特的風味,終于成為菠蘿中最特別的一個品種。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物,據(jù)說鄰近的地區(qū),也曾有人試圖引進神灣菠蘿種植,但總是不能成功。所以說神灣菠蘿成為地理標志產(chǎn)品,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