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英
新課程的改革十分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這對小學音樂、體育等學科的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高質量的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毅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可以在音樂之中產(chǎn)生共鳴,在音樂中找尋自己的世界,對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在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竭盡所能地采取各種措施來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本文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元評價激勵學生、留出學生交流空間以及利用音樂凈化心靈這4個方面來分析如何實現(xiàn)小學音樂的高效教學。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對新事物特別感興趣,所以小學音樂的教學可以從這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是音樂教學的終極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出來,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根據(jù)具體情況,將音樂課的教學內容與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充分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教學情境,開展趣味游戲活動,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歌唱比賽,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能夠感受音樂的美妙,為音樂著迷,從而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的“您好!大自然”一課中,由于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觀察自然界。對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就可以先介紹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以及對大自然印象最為深刻的小動物等,然后再教導學生學唱《田野在召喚》《鈴兒響叮當》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美麗的大自然和這些歌聯(lián)想在一起,在唱歌時就能想起美麗的大自然,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對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有極大的幫助。
在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只有學習興趣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予以鼓勵,也即教師應該對學生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己的音樂水平的行為從多元的方向給予評價并加以鼓勵。在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應該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鞏固好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切不可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必須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和對自己不足之處的反思中逐漸地樹立強大的信心,幫助學生在各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就。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主題的認識,還能夠樹立起孩子們的信心,讓他們敢于在以后的課堂中積極發(fā)言。
在教學時,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一定的交流空間,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去相互評價,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這對學生持續(xù)地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有極大的幫助。交流空間是學生們開展自主學習和交流的重要一步,教師絕不可以為了快速地結束課程而忽視這一步。一旦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評價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歌曲很快就會被遺忘,進而導致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大幅地降低,這對音樂教學的開展是極為致命的。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交流空間予以高度重視和關注,無論課時多么緊迫,都不能輕視這一過程的重要意義。例如,在人音版六年級上冊“芬芳茉莉”一課中,教師在教學生學唱《茉莉花》這首歌曲以后,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5人,然后留出半節(ji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心得,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不但能進一步增強對祖國的認識,還能將自己歌唱這首歌的經(jīng)驗和其他同學交流,共同提高音樂水平。
音樂的重要作用其實就在于凈化人們的心靈,無論人的心靈是多么的繁亂和嘈雜,一旦聽到音樂,人們煩亂的情緒就能得到舒緩,能將人們引入一個安靜優(yōu)雅的空間之中,讓人們的心靈在這個空間中得以凈化。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還要注重用音樂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毅力,凈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從小就能形成正確的三觀。
總之,在實踐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一定的交流空間,心靈的凈化都同等重要,應該把這四項內容充分地融入小學的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真正地領略音樂的強大魅力,體會音樂的樂趣所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