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麗,紅 英,張姍姍,格桑平措,趙 凡,王 朔,李 青,李媛蓉,2
(1.西藏自治區(qū)農(nóng)牧科學(xué)院蔬菜研究所/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青藏高原果樹科學(xué)觀測實驗站,西藏拉薩 850032;
2.西藏農(nóng)牧學(xué)院,西藏 林芝 860000)
光核桃(Prunusmira Koehne)主要分布于西藏的40多個縣,為屬薔薇科桃屬李亞屬落葉果樹,因種子表面光滑、核紋少或無的主要特征區(qū)別于其他野生桃或栽培桃。一般認(rèn)為光核桃屬于原始類型,但對光核桃資源的種核特征除周淑香[1]等對3個特征進(jìn)行過分析外未見其他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對光核桃種核的7個表型進(jìn)行了較大樣本的測試分析,為光核桃種質(zhì)資源的種子特征或新品種選育提供依據(jù)。
供試材料光核桃種子分別采自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林芝市。于果實成熟期的9-11月采樣,取樹冠外圍中部成熟果10~30個,貼好標(biāo)簽后裝袋,每日采樣結(jié)束后去掉果肉并將果核清洗干凈晾曬備用。另采集2個地點3棵樹的大樣本(300個果實的種子)進(jìn)行自然狀態(tài)下種子特征的測試分析。
分別觀測光核桃新鮮種子的核重、核長、核寬、核厚、核尖長、核面光滑度以及核紋多少等指標(biāo)。參考王力榮等2005年方法[2]對光核桃種子的形態(tài)特征、特性進(jìn)行分析和評價。
核重:果實成熟時,將果核上的果肉完全去除后的果核重量(g)。
核長:從桃核最底部到最頂段的距離(cm)。核寬:桃核最寬部位的寬度(cm)。
核厚:桃核的厚薄程度,指桃核最厚部位的厚度(cm)。
核尖長:桃核頂部細(xì)尖的長度(cm)。
核面光滑度:桃核表面的光滑程度,分為光滑、較粗糙、粗糙3類。
核紋多少:桃核表面的紋理多少。包括點紋和溝紋。分為少、中、多3類。
利用EXCEL對所測定的數(shù)據(jù)進(jìn)行統(tǒng)計分析。
共分析了145個樣本的新鮮核重,平均單核重1.43 g,最大核重2.30 g,最小核重僅0.13 g(圖1)??梢姽夂颂业暮酥卦谝吧抑袑儆跇O小級別而且差異很大。如果是直接利用種子,需要篩選單核重比較大出仁率高的類型(初步分析表明5 kg種核可出2 kg種仁,出仁率為40%)。
共分析了184個樣本,平均單核長2.03 cm,最大核長3.87 cm,最小核長僅1.57 cm。按種核長的評價指標(biāo),只有3個樣本核長2.5~3.0(1.62%)屬于比較短的種核,其余均小于2.5 cm,占98.38%屬于極短(圖2)。
隨機采集了林芝紅衛(wèi)林場1個和米尼鄉(xiāng)2個樣本,每個樣本各收集300個桃果實,分析了此3個大樣本的核長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圖3),3個樣本之間的核長平均數(shù)分別為1.99、1.89和1.95 cm,樣本之間差異不明顯。最大核長分別為2.31、2.20和2.30 cm;最小核長分別為0.94、1.47和1.47 cm;樣本之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異明顯。
圖1 西藏光核桃單核重的變化Fig.1 Changes of nuclear weight of Prunusmira Koehne
圖2 西藏光核桃核長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nuclear length of Prunusmira Koehne
圖3 西藏光核桃核長的自然變異Fig.3 Natural variation of nuclear length of Prunusmira Koehne
共分析了184個樣本,平均核寬1.54 cm,最大核寬2.08 cm,最小核寬1.17 cm,結(jié)果表明光核桃都屬于窄的種核。核長/核寬=1.91 cm,表明光核桃種核總體為橢圓形居多(圖4)。
隨機采集了林芝紅衛(wèi)林場1個、米尼2個樣本,每個樣本各收集300個桃果實,分析了此3個大樣本的核寬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圖5),3個樣本的核長平均數(shù)分別為1.99、1.89和1.95 cm,樣本之間的平均值差異不明顯。最大核寬分別為1.81、1.57和1.65 cm;最小核寬分別為1.17、1.08和1.03 cm;樣本之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異明顯。
圖4 西藏光核桃核寬的變化Fig.4 Changes of nuclear width of Prunusmira Koehne
圖5 西藏光核桃核寬的自然變異Fig.5 Natural variation of Nuclear width of Prunusmira Koehne
圖6 西藏光核桃核厚的變化Fig.6 Changes of nuclear thickness of Prunusmira Koehne
共分析了184個樣本,平均單核寬1.06 cm,最大核寬1.53 cm,最小核寬0.73 cm,表明光核桃的核厚度總體屬薄或極?。▓D6)。
對隨機采集的3個大樣本(同上,各300個)的核厚變化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圖7),3個樣本的核厚平均數(shù)分別為0.95、0.88和0.88 cm,樣本之間的平均值差異也不明顯。最大核厚分別為1.05、1.01和1.18 cm;最小核厚分別為0.84、0.75和0.74 cm;樣本之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異不明顯。
西藏光核桃核尖總體不長,多數(shù)比較鈍,或者有核尖但無法量出長度,個別核尖長約5 mm。
比較而言,光核桃的表面光滑。由于對此性狀沒有詳細(xì)的量化指標(biāo),對光核桃群體的研究還有待于深入細(xì)致的研究工作。
西藏光核桃核紋包括了點紋、溝紋以及之間的過渡類型。對西藏光核桃桃核的研究未見過報道,也無依據(jù)可參考,但只依靠描述性的統(tǒng)計還無法做出其變異和進(jìn)化方面的結(jié)論。在進(jìn)行野外工作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核面比較粗糙的桃核,而且從分布來看有明顯的地理分界線,由于只靠核、花、果實等外部指標(biāo)我們無法確定其是否也是屬于光核桃類型,因此在研究中只做了一般性的觀測記載,需要把分子水平的研究和形態(tài)指標(biāo)的測試分析結(jié)合起來進(jìn)行鑒定或分類。而對典型光核桃桃核本身的研究我們還需要結(jié)合其他古老材料的研究方法開展詳細(xì)的測試與分析。
圖7 西藏光核桃核厚的自然變異Fig.7 Natural variation of nuclear thickness of Prunusmira Koehne
西藏野生光核桃總體上屬于單核重比較輕,種核比較短、窄、薄的類型,其核尖一般比較鈍、核面光滑、核紋少的群體。對光核桃桃核的長、寬、厚和單核重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屬于種核較小的原始類型。近年來由于藥材、美容業(yè)和砧木對光核桃桃核的需求增長很快,如何從如此巨大的光核桃種群中篩選和培育出結(jié)實率高,核大、出仁率高的優(yōu)異材料將是如何發(fā)掘利用西藏野生光核桃桃核資源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一般核大果實也較大,因此,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對桃核的表型性狀進(jìn)行觀測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