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現(xiàn)歷史上對托克維爾的評價,托克維爾是一個璀璨的明珠,是一個敏銳而勤奮的觀察者,一個獨立實踐者和思想家,才產(chǎn)生了如此眾多的不人云亦云的思想結(jié)晶,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
關(guān)鍵詞:托克維爾;民主;自由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托克維爾是一顆燦爛的明珠。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約瑟夫·艾普斯坦認為:“托克維爾作為民主論的集大成者,始終無人能夠超越。沒有人能比他更全面地論述民主的優(yōu)缺點;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民主政府的能耐。托克維爾是偉大的,他堅持獨立的、自由的思考;他同樣是敏銳的,遇見了民主必將席卷全球。他的書是從現(xiàn)實到理論,而不是從理論在到理論。而一旦他所注意到的現(xiàn)實是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或者是現(xiàn)實中新的事實時,屬于他個人的真知灼見便誕生了,他的創(chuàng)造力便顯現(xiàn)了。
一、托克維爾的生平、政治生涯及作為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政治家,社會學(xué)(政治社會學(xué))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世家,經(jīng)歷過五個“朝代”(法蘭西第一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1805年7月29日,托克維爾出生于法國巴黎的一個古老貴族家庭,早年在梅斯就學(xué),后赴巴黎法學(xué)院學(xué)習(xí)。1827年,在取得法律的學(xué)位后,托克維爾獲得任命為凡爾賽法庭的實習(xí)文官。1831年4月2日,與檢察官古斯塔夫·德·博蒙(Gustave de Beaumont)一同到美國考察美國的刑法和監(jiān)獄制度,1832年2月20日,返回勒阿弗爾。1835年,發(fā)表《論美國的民主》。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39年3月2日,當選了芒什省的議員。1841年,年僅36歲的托克維爾當選為法蘭西語文學(xué)院院士,成為該學(xué)院最年輕的院士。1841年和1846年,托克維爾兩次前往阿爾及利亞,幫助政府制定殖民政策。1842年當選為芒什省的總參事。1848年二月革命后當選國民議會的議員并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6月至10月,擔(dān)任法國外交部的部長。1851年12月2日拿破侖三世政變成功并下令解散國民議會。托克維爾與其他議會代表對抗政變,被拿破侖以“叛國罪”為名逮捕。短暫的關(guān)押后,他便完全脫離仕途,安心著書立說,表達他的思想。1859年4月16日,托克維爾因病逝于法國戛納。
二、對托克維爾的評論
托克維爾的著作有《論美國的刑事制度及其對法國的應(yīng)用》、《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回憶錄》、《美國游記》。這里只以《論美國的民主》和《舊制度與大革命》為主要材料對其思想進行分析。
1.托克維爾是一個敏銳而勤奮的觀察者
1831年4月2日,與檢察官古斯塔夫·德·博蒙一同到美國考察美國的刑法和監(jiān)獄制度,1832年2月20日,返回勒阿弗爾。1833年,古斯塔夫·德·博蒙合著《論美國的刑事制度及其對法國的應(yīng)用》。1835年,發(fā)表《論美國的民主》。這兩本書都來源于他的美國之行,而《論美國的民主》則是意外的收獲。在美國長達九個月的考察,托克維爾將所見所聞都完整記錄在自己的著作《論美國的民主》中。他收集了大量美國資料,并請教權(quán)威人士,訪問了美國很多地方。利用他在社會學(xué)中首創(chuàng)的“訪問法”,加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才寫出了著名的《美國的民主》該書上卷主要講述了美國的政治制度、地理情況和美國民主的起源以及民主對美國社會、政治的深刻影響。下卷主要講述了民主對美國智力、情感、民情和社會的影響。文筆之間,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橫溢的才華。他斷言,貴族制度的消亡是必然的,民主的浪潮必然席卷全球。而且,與一般對民主的盲目吹捧不同,他經(jīng)過獨立思考后敏銳的指出了美國民主的不足。一是存在“多數(shù)人對少數(shù)人的暴政”;二是民主社會里的個人可能對多數(shù)會產(chǎn)生不自覺的盲從心理;三是在公共輿論中的個人可,為了尋找道德的權(quán)威而依賴大眾。這些都會影響到個人,進而威脅到思想的自由,對少數(shù)人進行損害,多數(shù)或公共輿論對個人思想自由的威脅始終存在。
為了能夠獲得真實可信的觀點,他利用自身職務(wù)的便利,得以查閱大量的資料,一本薄薄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歷時數(shù)年,耗盡了他巨大的心血。“我試圖深入到舊制度的心臟......我不僅重讀了18世紀的名著,而且研究了許多不大知名而且不值得知名得著作......仔細閱讀所有的公共文告......特別研究了1789年三個等級起草的陳情書”,為了這本書,可以看到他做了超乎想象的準備。
在書中很多地方我們都能感受到托克維爾敏銳的觀察力?!敖嚯x不如遠距離更能準確的判斷歷史事件......時機已經(jīng)到來,今天我們所處的確切地位正好使我們能更好的觀察和判斷這個偉大的事物。我們離大革命已相當遠,使我們只能輕微地感受那種令革命參與者目眩的激情;同時我們離大革命仍相當近,使我們能夠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中去加以理解....人們很難做到這點了...革命一旦成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本身變得不可理解了?!边@樣的論斷是聞所未聞的,然而卻又是確實存在的,它刺痛了我們每一個讀者,提醒我們自己的愚蠢,而佩服作者對現(xiàn)象的揭示與敏銳的觀察力。
他敏銳而勤奮。1841年,憑借《美國的民主》中顯露的才華,年僅36歲的托克維爾當選為法蘭西語文學(xué)院院士,并且是當時該文學(xué)院中最年輕的。
2.托克維爾是一個獨立的實踐者和思想家
托克維爾的作品很好的詮釋了從現(xiàn)實到理論的方法。理論的正確與否要與現(xiàn)實對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勝于雄辯。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托克維爾顛覆了我們有關(guān)革命的認識。一般認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只有當?shù)讓尤嗣竦纳铍y以為繼的時候,革命才會開始,歷史進程中也確實擁有無數(shù)相關(guān)例證。但是托克維爾認為,由于壓迫的減輕和條件的改善造成了法國革命爆發(fā),在這一點上顛覆了我們的認識。
托克維爾能夠辯證地看待歷史的問題。當世人斷言大革命是歷史的斷裂之際,托克維爾卻能看到舊制度在大革命歷史中的合理延續(xù);當人民以為通過革命,便會獲得人民渴求的自由和民主時,他指出,相較于革命之前,人民反而更加不自由,不民主了;貴族的消失使得更加集權(quán),更加專制。
他不僅在文章中表明了自己對民主和自由的欣賞,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是這么做的。在政府任職期間,由于堅持自由民主,反對專制,托克維爾與其他議會代表一同在巴黎聚集以對抗政變,被拿破侖三世以“叛國罪”為名逮捕。在遭拘禁幾個月后,后托克維爾獲得釋放,接著他退出了政壇,著書立說。面對強權(quán),敢于堅持自己的認識,這是難能可貴的。
不人云亦云,獨立觀察,獨立思考,這些都是作者留心生活,獨立自主,一邊實踐,一邊思考的結(jié)果。
三、結(jié)束語
“我的目的是要繪制一幅極其精確、同時又能起教育作用的圖畫。因此,每當我在先輩身上看到某些我們幾乎已經(jīng)喪失然而又極為必要的剛強品德——真正的獨立精神、對偉大事物的愛好、對我們自身和事業(yè)的信仰——時,我便把他們突出出來......當自由受歡迎時,我表示了我對自由的贊賞;當自由造拋棄時,我仍堅持不渝,對此人們不會不以為然”??梢哉f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從事實出發(fā),充分占有各種材料,敏銳勤奮是托克維爾能夠發(fā)出自己聲音的重要品質(zhì),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
參考文獻:
[1]托克維爾著,馮棠譯,桂裕芳、張芝聯(lián)?!杜f制度與大革命》[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4
[2]托克維爾著,董果良譯,《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3]百度詞條.托克維爾
作者簡介:
楊?。?991--)男,漢族,湖北麻城人,國防大學(xué)政治學(xué)院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政治學(xu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