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材中的每個文本都會隱藏著獨特的語言表達秘妙之處,教師應(yīng)當聚焦其標點、修辭、段落以及特殊文體等,發(fā)掘文本中獨特的“語用”價值的內(nèi)容,讓學生很好地進行言語活動的實踐,從而使其語文素養(yǎng)得到應(yīng)有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語用實踐 ?特殊標點 ?經(jīng)典修辭 ?典型段落 ?特殊文體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表述強調(diào)了語文課程的學習應(yīng)著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就要求教者要關(guān)注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挖掘并找準“語用”教學點,喚醒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情和激情,使其逐步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奧秘,形成“言語運用”的表達技能。
小學是語言學習的基礎(chǔ)階段,如何依托“教材這個例子”(葉圣陶語),讓學生很好地進行言語活動的實踐,從而使其語文素養(yǎng)得到應(yīng)有的發(fā)展呢?
課標中對不同年段學生的語言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同一篇課文,同一個語言訓練點,不同年級的教學定位也不同。找準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語文知識、經(jīng)驗的起點研制語言文字訓練點,舉要刪蕪,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語用的訓練。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幫助人們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和理解書面語言。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三四年級學生的標點符號的掌握提出這樣的要求:“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迸涮椎娜哪昙壗滩囊捕嗵幊霈F(xiàn)對話式片段,讓學生在不斷接觸中熟悉冒號、引號等。但要正確地使用這幾種標點,還需要學生特別地關(guān)注和反復地練習運用。因此,結(jié)合教材,因勢利導,設(shè)計相關(guān)的標點符號的語用練習,必不可少。
蘇教版第八冊教材《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的對話描寫頗具語用價值,引導學生關(guān)注對話,品析對話,進而創(chuàng)設(shè)言語情境實踐對話,教者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1.讀一讀這段對話的提示語,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揭示:提示語的位置會發(fā)生變化,緊跟其后的標點也會變化)
師補充小結(jié):用好提示語也是一門小學問?。∫院蟮淖魑闹幸嗉恿粢馀?!
2.從媽媽的話語中,年幼的薩沙受到了啟迪,他輕輕地把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那些被他保護的薔薇花們,如果也有思想,也有感情,此時也許還會在雨衣下竊竊私語呢!
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一組(或一段)薔薇花們的對話,注意恰當?shù)厥褂锰崾菊Z。
【交流評議】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讓學生在文本語境中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這是一種指向于“言語運用”的訓練。這樣的訓練不僅沒有破壞課文的情境,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促進了對文本主旨的感受和體驗,真正做到了在理解中運用,在運用中理解。
在小學階段,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本中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它的潤色下,原本普通的語言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和鮮明。學生對這樣的語言都很感興趣,這些經(jīng)典的修辭也更能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蘇教版第六冊語文教材《石榴》中描寫石榴花的美,石榴果的豐收時,多處運用了擬人手法,為了讓學生在感知石榴美的同時,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教者進行了這樣的設(shè)計:
1.指名讀描寫石榴外皮的句子。
2.比較句子:
第一組:
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選自課文《石榴》)
熟透了的石榴裂開了,露出了滿滿的子兒。
(1)老師這里也有一句寫石榴熟透的句子,仔細看看文中的句子和老師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呢?(這些都是誰的動作啊?這里作者把石榴當作人來寫,將成熟后的石榴寫得有趣,惹人喜愛)
(3)指導朗讀:你看作者一連用了三個“笑”,很好地寫出了自己對石榴的喜愛,遣詞造句多準確?。≌l來讀一讀。
第二組:
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朝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選自課文《石榴》)
這些石榴從綠黃色的葉子中長了出來。
(1)第二組呢?有什么不同?(這里也把石榴當成人來寫了,讓石榴有了人的心情,還能張望著報告喜訊,語言多美呀)
(2)我們也學著作者的寫法想象一下:石榴娃娃急切向人們報告喜訊,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練一練:作者在寫石榴果時,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石榴當成人來寫,使得石榴果無比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我們都可以把它當成人來寫,讓它哭、讓它笑、讓它跳舞、讓它唱歌……下面,我們也來學學這種方法,來改寫幾個句子吧!
①太陽出來了。
②蝴蝶在花叢中飛。
③小鳥在枝頭叫。
[交流評議]在句子的比較中,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擬人的妙處,石榴成熟的樣子在作者筆下顯得生動活潑,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因此提供“練一練”的舞臺,使他們也有機會用一用擬人修辭手法。學生們的熱烈反應(yīng)和奇思妙句都在告訴老師:合適的情境,有效的方式,語言的實踐訓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課文在謀篇布局、段落安排、構(gòu)段方式上有鮮明的特點,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獨運,教學時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可以使課堂生成別樣的精彩。課文《廣玉蘭》一文在描寫廣玉蘭花開時的各種形態(tài)時,采用了“總—分—總”的構(gòu)段方式及打比方的寫法,使得整段文字表述清晰又不失靈動。這樣一個典型段落的語用訓練范例,值得揣摩和模仿。在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語言的妙處后,教者設(shè)計以“公園的噴泉”為語用訓練對象,指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寫一寫噴泉的各種姿態(tài)。學有樣本,練有范例,學生筆下的噴泉也獨具魅力:“噴泉變幻莫測、形態(tài)萬千。有的突然直沖云霄,像一根通天柱閃著銀光;有的像哪吒腳下的風火輪,輕盈向前滾去;有的左右搖擺,在空中畫出柔美的曲線;還有的在半空散開,真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蓮花。無論哪一種形狀,都吸引了我?!?/p>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言形式,在練說仿寫中調(diào)動語言積累,展開思維活動,進行語言實踐,這是語言吸納運用,這是情感領(lǐng)會傾吐。學生說得自由自在,練得興趣盎然,把這些噴泉寫得非常生動。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既“得意”又“得言”,“總—分—總”式的段落表達形式已經(jīng)在學生的心中生了根,習作難關(guān)不攻自破。
翻閱我們的語文教材,有一類文體的教學地位不容小覷——科普說明文??破照f明文有別于說明文的最大區(qū)別就是語言生動形象,精妙的詞語和打比方手法的運用,使這類說明文更易于理解,適合小學生閱讀,所以,它更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載體。
課文《地球的兩頂“白帽子”》一文中,為了說明兩頂“白帽子”的共同點是“冷”,圍繞中心句“它們最大的共同點是冷”,作者舉了一個生動的“熱水結(jié)成冰”的例子。教者在設(shè)計教學時,先讓學生通過多元朗讀,想象畫面,感受“熱水瞬間結(jié)成冰”的不可思議和“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響,像放鞭炮一樣”的神奇有趣,進而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白帽子”的“冷”這一特點寫具體寫生動的。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也來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寫生動,來寫一寫:
“這里的冬天真冷?。?”再將學生筆下的冬天的冷和課文中“白帽子”的冷比較,發(fā)現(xiàn)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更進一步感受到了作者所選取的例子的別具匠心。
[交流評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者鼓勵學生試著仿照作者打比方的寫法將語言寫生動,將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的語言實踐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既有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有效融合。
每個文本都會隱藏著獨特的語言表達秘妙之處,教師應(yīng)當沉下心來走進教材,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chǔ)上選擇獨特的“語用”價值內(nèi)容,設(shè)計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在語言遷移的練習中,幫助學生從“消極語言”走向“積極語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要讓“語用”這朵鮮花在課堂綻放得爛漫多姿,唯有教者守得初心,著力于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訓練,呵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熱情,方能使學生熟練駕馭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工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