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美妙如同一支溪流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不僅在影響風格上受到多人喜愛,關注于電影本體,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說的理論支撐下,該電影的人物內心形象能夠被最大程度的挖掘,本論文致力于闡述在精神分析下,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人物的夢境的病態(tài)化表現(xiàn)以及潛意識與性心理的隱意經驗和觀眾在偷窺視角下的視覺快感。
關鍵詞:精神分析;性;夢境;視覺
一、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與電影
精神分析在開始階段來源于病理學,主要運用與患有精神疾病的癥候人群,精神患者的致幻經驗潛意識通過治療轉化為正常意識而結束。隨著電影藝術的迅速發(fā)展與電影符號學的廣泛運用,精神分析作為一個學說嫁接到電影藝術上。
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復雜和隱藏起來的畫卷,有人善于表現(xiàn)同時有人善于遮蔽,電影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往往將人物的心理被表象覆蓋,進而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慢慢將心理畫像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精神分析充當一個尋找并釋義人物細節(jié)的工具,通過對人物精神生活潛意識、夢境、心理、行為符號來判斷人物精神形象以及深層度的性格血脈,這種分析的方式不僅體現(xiàn)在病理學上,如今在文學、心理學、哲學,人類學等都產生一定程度的方法論和影響。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述的是意大利二戰(zhàn)時期,13歲的雷納多迷戀上了美麗的少婦瑪琳娜,她的容貌遭到了當?shù)厝说募刀屎团懦?,少年幻想著和她的浪漫片段,這部電影大篇幅的通過性幻想和夢境描述了雷納多的內心世界,在抒情的音樂及浪漫的影像中隱藏著的是人的精神病態(tài)癥候的轉化過程和人作為高級動物的前提下,欲望作為本源的無意識的渴望與暴露。
二、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創(chuàng)傷經驗
潛意識是人類心理意識被壓抑或者被隱藏的部分,然而這種意識往往能影響人類日常行為動作的因素,佛洛依德把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并用形象的“門廳”作為例子易于理解,潛意識的心理作為一個引導作用將行為的目的聯(lián)系起來,所謂“創(chuàng)傷經驗”旨在圍繞人在過去發(fā)生的“執(zhí)念”與目前的欲望結合在一起,向欲望開展動作成為潛意識的驅使對象。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雷納多處在一個青春期的萌發(fā)時期,在這種特殊的時期迷戀上一個美麗的少婦,心理上的巨大沖擊讓追尋瑪琳娜的行為成為一種“潛意識”,在村莊人議論瑪琳娜的私生活與雷納多年紀小不能穿所謂的“長褲”兩種矛盾沖突的結合下,在雷納多心理形成一種“創(chuàng)傷”,在創(chuàng)傷的擴散中,雷納多的潛意識心理過程將瑪琳娜的人物形象無限放大,轉化成一種性沖動的原始欲望,就像嬰兒對母乳的吸食一樣,是嬰兒對于性的雛形,在成長到三歲到八歲的時候能夠意識到將情感里的“性”隱藏起來,這種嬰兒對性的發(fā)展是人的“原欲”,同饑餓一樣,是力量,也是本能,所以雷納多對瑪琳娜的性幻想是一種潛意識,也是一種創(chuàng)傷后的本能,源于精神上原欲的索求。
三、“母親”的缺席在場與精神焦慮
雷納多的母親形象在電影中是容易被忽略的角色,該家庭是有著嚴重男權主義傾向的家庭,母親的形象在父親的控制下顯得十分渺小,這種“母親”形象的在場缺席影響雷納多關于性心理的發(fā)展,上面說道嬰兒在很小的時候便有了性沖動,而母親形象就是嬰兒性沖動的第一個對象,通過對母親乳房的索求,嬰兒開始有了對性的第一層概念,只不過停留在模糊的印象,雷納多家庭中,一方面母親形象的所指的“缺席”,另一方面父親形象的兇猛塑造,對年幼的雷納多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在選擇性的時候,開始慢慢走向病態(tài)的發(fā)展道路。
“焦慮”常被用于感知危險而引發(fā)的主觀狀態(tài),同樣是精神癥候的一個表現(xiàn)特征,雷納多在嚴重父權傾向的家庭中生活,加上雷納多正處于青春期的躁動階段,母親形象的缺席帶給他嚴重的焦慮狀態(tài),熒幕中所展現(xiàn)的環(huán)境也是炎熱的夏季,土黃色的電影色調帶給觀眾燥熱的視覺體驗,人物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的焦慮狀態(tài)正是符合性心理的萌發(fā)情境,這種精神焦慮影響人的主觀判斷力,引起渴望,而雷納多對性的渴望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這種精神性焦慮以及長時間周圍及家庭的壓迫,在壓迫中原欲不能夠被滿足。
四、夢境的隱意與顯意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雷納多多次夢到或者說是幻想瑪琳娜裸露的身軀的部分器官,這是青春期的正常行為,而在這行為背后的“隱意”部分就是雷納多對性的渴望和原欲的蘇醒漸漸強大,將雷納多的潛意識里面對瑪琳娜的執(zhí)著導入到意識里面從而形成一段固定的思維。
隨著雷納多的欲望增強而周圍的阻礙增多,雷納多幻想和瑪琳娜乘坐在一輛車上,后面有騎馬的仇人在后面開搶追趕,雷納多一邊拿著強回擊,一邊親吻安慰著瑪琳娜。這個幻境在一方面由于外界的壓力過大,自己年齡問題以及瑪琳娜處在小鎮(zhèn)輿論的中心位置,事態(tài)的發(fā)展讓雷納多感到無能為力,但是在這種無力感的背后潛意識卻形成了一個保護瑪琳娜的意識,這種意識就體現(xiàn)在他的幻境之中。另一個幻境是雷納多是一個羅馬的戰(zhàn)士,他拿著一把長槍此向了躺在地下的人的胸膛,這個幻境的側面同樣是暗示著想要變強大的雷納多,這種潛意識變成了意識進入到雷納多的大腦里。
在電影中,夢境單純的作為一個表現(xiàn)工具來描繪出人物在環(huán)境中的潛意識,以便讓觀眾更容易去探索銀幕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雖然夢境是虛無縹緲又不可控制的,在電影藝術中,一般是以一個物件從而進行放大,變成一個單獨的潛意識含義,《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每一個夢境或幻境都是存在一個明顯的潛意識,去引導觀眾形成一個理解銀幕中人物的具體意識。
五、結語
精神分析在電影藝術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電影畫面中的某個細節(jié)或某段記憶來描繪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透視整個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我們更容易去掌控一個角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充斥著大量的性、夢境,心理變化等精神上的細節(jié),雷納多對瑪琳娜的原欲執(zhí)著,瑪琳娜對小鎮(zhèn)居民的抗爭和悲劇性妥協(xié),“父親”對雷納多的暴力與最后的理解,“母親”形象的缺席的在場等等每個人物在精神分析下形成一幅幅復雜又明確的畫卷。
參考文獻: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朱賽貝·托納多雷.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CD].臺北:臺灣第一影業(yè)公司,2001-04-07.
作者簡介:張心如(1998-)女,山東棗莊人,廣西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