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羽衣甘藍屬十字花科二年草本植物,又名葉牡丹,是結球甘藍(卷心菜)的變種,因其具有色彩鮮艷,耐寒性強,易于種植等特點,近年來,引種面積不斷擴大,被廣泛用于觀葉植物栽培,本文通過對觀賞型羽衣甘藍的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等方面論述了羽衣甘藍的栽培技術及日常管理方法和病蟲害防治。
關鍵詞:觀賞型;羽衣甘藍;栽培
一、羽衣甘藍形態(tài)特征和生態(tài)習性
1.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總狀花序頂生,蟲媒花,果實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花期4-5月,主要觀賞期為冬季,莖短縮,密生葉片,葉片肥厚,倒卵形,被有蠟粉,株叢整齊,葉形變化豐富,葉片色彩斑斕,花形猶如一朵盛開的牡丹。園藝品種形態(tài)多樣,按葉的形態(tài)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顏色邊緣葉有翠綠色、深綠色、灰綠色、黃綠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玫瑰紅、紫紅等品種。
2.生態(tài)習性
喜冷涼氣候,耐寒,不耐澇,可忍受多次短暫霜凍,耐熱性強,生長勢強,喜陽光,耐鹽堿,喜肥沃土壤,要想獲得高品質羽衣甘藍,為其創(chuàng)造適于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溫、光、水、土、肥等環(huán)境條件,才能達到預期的栽培效果。
溫度。喜冷涼,溫和氣候,耐寒性較強,成株在北方冬季露地栽培能經(jīng)受短期15-20次霜凍而不枯,但不能長期忍受連續(xù)嚴寒。
光照。喜陽光,耐熱性強,較耐陰,但充足光照下葉片生長快,品質好。
水分。需水量較大,干旱缺水時葉片生長緩慢,但不耐澇。
土肥 耐鹽堿,喜腐殖質豐富,肥沃的壤土,在水肥充足和冷涼氣候下生長迅速,產(chǎn)量高,品質好。栽培中泥炭土占75%,速效肥或腐熱廄肥占5-10%,施入0.1-0.2的過磷酸鈣復合肥,加入10%-20%過篩爐灰,提高土壤通透性。
二、栽培管理
1.播種育苗
播種繁殖是羽衣甘藍的主要繁殖方法,播種時間一般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期為8月中下旬。控制好播種時間是栽培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若播種過早,生長后期老葉即開始出現(xiàn)黃化,不僅加大了管理難度,而且管理期延長。播種過晚,生長后期因受露地溫度影響,出圃時葉叢冠徑達不到所需規(guī)格。
一般羽衣甘藍播種可在露地進行,播種前搭好拱棚架,旁邊預備塑料薄膜,大雨來臨前及時覆蓋,以免雨水沖刷降低出苗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整地做苗床后澆足底水,播種后不用再次澆水,一般采用撒播方式播種,下種要均勻,播后覆土厚1cm,播種溫度保持在23-25℃,具有2-3片真葉時分苗一次,幼苗期保持床土濕潤,移栽前土壤見濕見干。
2.適時定植及管理
播種40天左右,當幼苗長出4-6片葉時,可定植于盆中,定植前可用20%克百威顆粒拌勻到基質中進行消毒和殺蟲處理,在上盆時,一定不能將幼苗的心葉埋住。羽衣甘藍耐瘠耐肥,在瘠薄土壤能生長,但品質差,易老化,所以,要獲得優(yōu)質產(chǎn)品宜選擇腐殖質豐富,疏松肥沃的壤土,定植前一天種植,床內(nèi)澆一次透水,使定植時基質保持濕潤,定植深度5cm,密度25株/㎡,在定植后的7-10天,要保持土壤濕潤,若缺水將導致根系發(fā)育不良,影響高度,降低等級。
澆水。定植初期特別需要控制水分, 濕度要保持在70%左右,太干不利于小苗根部吸收水分和滿足植株的水分需求,生長中、后期也應供給充足的水分,澆水時把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以利于植株根系的伸展,澆水過多會造成漚根并易生真菌性病害,過干則會導致底部的成熟葉片黃化脫落。
土肥。羽衣甘藍生長迅速,幼苗需肥量大,要及時供應充足的肥分,定植后每七天施肥一次,當羽衣甘藍葉叢冠徑長至20cm時,改為半月施一次肥,此時由于高氮肥影響葉片變色的速度和程度,應少施尿素,多施復合肥,追肥以磷,鉀肥為主,少施氮肥。
三、病蟲害防治
1.病害。羽衣甘藍的病害較少,主要有軟腐病和霜霉病兩種。(1)軟腐病。在發(fā)病初期,及時噴撒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相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2)霜霉病。發(fā)病的初級階段,需要及時噴施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等,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蟲害。(1)蚜蟲。具有很強的繁殖力,蚜蟲在羽衣甘藍葉上以及嫩莖上大量群聚刺吸汁夜,形成褪色斑點,使葉片變黃,卷縮變形,植株矮小,使花梗扭曲變形。此外,蚜蟲可傳播多種病毒病,造成極大的危害。一般在初發(fā)階段,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10%的一遍凈3000-4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2)卷葉蛾。即卷葉蟲,幼蟲常將葉片用絲卷起,躲藏其中進行取食。具體防治方法如下:冬季通過集中燒毀周圍枯草以及落葉來有效消滅越冬蟲體。及時摘除或直接捏死發(fā)現(xiàn)的卷葉蟲蟲苞。大量發(fā)生卷葉蟲蟲害情況下,可以用50%的殺螟松、50%的辛硫磷1000-1500倍液進行噴殺。(3)菜青蟲。成蟲白天活動,在葉背產(chǎn)卵,幼蟲群居取食葉肉。3齡后,分散危害,早晚于葉背、葉面或嫩梢處取食,受害葉片呈缺刻狀。防治措施有人工捕捉幼蟲;當其數(shù)量較多時,需要及時用辛硫磷或殺螟松1000-1500倍液進行噴殺。
參考文獻:
[1]黃凌暉 《觀賞型羽衣甘藍栽培技術》 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2.3).
[2]焦延魁 《華北地區(qū)羽衣甘藍栽培技術》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11).
[3]楊小梅 《觀賞蔬菜羽衣甘藍盆栽栽培技術》 新農(nóng)村:黑龍江(2013.18).
[4]何永梅《羽衣甘藍新品種及栽培技術要點》 北京農(nóng)業(yè)(2007.2).
作者簡介:太建虹(1974―)女,漢語,甘肅天水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綠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