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嶺
寫作的素材從哪里來?當(dāng)然要從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那么,我們在用文字進行寫作的時候,應(yīng)該如何行文、謀篇布局呢?答案是唯一的:用自己的話作文。
【向名家致敬】
用自己的話作文(節(jié)選)
趙麗宏
小時候,喜歡讀書。不管什么書,拿到就讀。書讀得多,見識自然就廣,寫起作文來也就得心應(yīng)手。
那還是在讀小學(xué)的時候,語文老師見我愛讀書,便在班上表揚我。我至今還記得他的話:“要想寫好作文,就要像趙麗宏那樣,多讀課外讀物?!痹谧魑恼n上,老師常常將我的作文念出來。私下里,老師還對我提出一個要求,他要我準備幾個小本子,在讀書的時候,要注意書中精彩的描寫,不管是寫景的,寫物的,還是寫人物神態(tài)和心理的,都要留意,見到好的詞句或者段落,就把它們抄到小本子上。老師的話,我當(dāng)然老老實實地照辦。于是讀書時,就把小本子放在旁邊,經(jīng)常往上面抄一些詞句。很快,小本子上就抄得密密麻麻,而且抄滿了好幾本。
這樣的小本子,開始時確實對我的作文有幫助,我經(jīng)??梢詮闹姓浺恍┯玫阶约旱淖魑睦?。然而時隔不久,我就逐漸討厭這些小本子了。為什么?因為,每次從小本子上往作文本上抄詞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這不是在抄別人的文章嗎?這樣問得多了以后,我終于開始懷疑這種作法是不是對頭。我想,如果是寫日出,別人這樣寫,我為什么要和他寫的一樣?他能用自己的眼睛觀察日出,并且用自己的話把他看到的日出寫出來,我為什么不能呢?
盡管我還不敢跟老師說,但我的疑惑和厭煩越來越強烈,終于強烈到再也不愿意往小本子上抄任何書上的詞句了。然而小本子不能丟掉,因為老師要經(jīng)常查看它們。怎么辦?寫自己的東西。于是我開始在小本子上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觀察下雨前天空中發(fā)生的變化,觀察雨中的街道和花樹,也觀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態(tài)和動作。到晚上,就把它們一一詳盡地寫到我的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個極胖的女人或者一個行動詭秘的人,我會跟在他們身邊身后走一陣,仔細地看他們的表情,看他們的一舉一動,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們“畫”下來,當(dāng)然,這“畫”,不是用畫筆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畫”白天的見聞時,我要求自己盡可能地寫得生動,寫得和我以前在書中見到的類似情景不一樣。這樣,小本子上的詞句,就都是我自己的語言了。到寫作文時,我從中尋找需要用的詞語心里就感到很坦然,很放心。盡管我的語言常常不如那些文學(xué)名著中的語言精彩,但這是我自己的!
【思路延伸】
讀完文章,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寫作的方法:先是“多讀課外讀物”,接著摘錄“好的詞句或者段落”,然后是自己寫作時可以從摘抄本上“摘錄一些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最后“用自己的話來寫”,這樣才會寫作。
【相關(guān)話題】
習(xí)作、模仿、創(chuàng)作、妙筆生花、字斟句酌、一氣呵成、下筆如有神……
【話題點撥】
我們的周圍每天發(fā)生著很多事情,如果把它記錄下來,首先要選取自己熟悉的去觀察、寫作。因為真實的人,真實的事,真實的思想,真實的感受,才會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再者,寫作時用詞造句要樸實、恰如其分。只要不違背生活的真實,不違背自己的感情,就能用“準確、實在”的、“恰如其分”的話打動人們的心。
【延伸閱讀】
作者:【法】伊夫·格勒韋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2月
內(nèi)容介紹:男孩埃爾萬的法語老師某一天給同學(xué)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yè):要求全班25位同學(xué)在早上9點到10點半這一段時間里,到所在小鎮(zhèn)的各個角落去仔細觀察、體會,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寫下來。誰料就在這個時間段里,小鎮(zhèn)里居然發(fā)生了一起謀殺案!更令人驚奇的是,同學(xué)們創(chuàng)作的25篇作文最終讓25位同學(xué)化身為偵探。這普通的學(xué)生作業(yè)里,究竟暗藏著什么樣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