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勇
中圖分類號:U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185-02
摘 要 目前,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的發(fā)展,軟土地基問題直接影響到公路的質量,因此,若要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水平,就必須重視軟土地基的相關處理。進行軟土地基處理時要結合具體施工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采取施工方式。本文主要介紹了軟土地基處理的重要性及特點,分析了軟土地基易出現(xiàn)的問題,并闡述了在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的具體處理技術。
關鍵詞 公路工程 軟土地基 處理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公路工程建設項目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而在時間的不斷推移之下,我國公路工程施工項目建設數(shù)量也隨之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人們對于公路工程建設的質量更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于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而言,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不僅在整個公路工程施工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其施工質量的好壞對我國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最后的質量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在極大的程度上避免因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造成的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達不到相關的標準,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人們出行的安全,相關人員就需要加大對公路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研究。針對公路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保障措施及處理技術研究,本文首先將針對軟土地基處理的重要問題進行相關的闡述,其次再對軟土地基常見的處理技術進行相關的研究,以供參考。
一、軟土地基處理的重要性
從整體角度來看,我國具有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其中占據(jù)較大比例的就是軟土地基。由于軟土地基承載力弱,因此,在進行公路施工的過程中,施工單位要以提高公路路基堅固性為目標,重視軟土地基問題,根據(jù)具體的施工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采取正確的施工方式,進而保證公路工程的質量,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無論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公路建設都不是一項小的工程,而是關乎國家經濟聯(lián)系和區(qū)域溝通的重要工程。若是公路出現(xiàn)了問題,不僅會導致車輛不能正常運行,給交通帶來較大的影響,還會帶來巨大的維修經濟損失。在此情況下,軟土地基問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一旦忽視此類問題,處理方式不恰當,很容易導致路面的沉降,降低公路的質量,給人們的出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施工單位要致力于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滿足施工標準,采取合適的軟土地基處理措施,提高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方法
(一)強夯法
強夯法可分為強夯擠密法和強夯置換法兩種,這兩種施工方法在加固原理以及應用范圍方面存在有明顯的區(qū)別。1.強夯擠密法:利用重錘夯擊等方式提高地基密實性,主要在加固砂石、素填土、濕陷性黃土等施工區(qū)域有著非常廣泛應用。強夯擠密法的缺點是施工中需要較長施工時間,施工成本高,同時僅能對地基表面進行有效處理,無法實現(xiàn)對深層地基質量和性能的改善,因此,在地基處理方面的應用受到限制。2.強夯置換法:利用重錘高落差產生的高沖擊能將碎石、片石、礦渣等性能較好的材料強力擠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個一個的粒料墩,墩與墩間土形成復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沉降。強夯置換法在強夯置換過程中,破壞了原有土體結構,使地基土體產生超孔隙水壓力,隨著時間的增加,土體結構強度會恢復。以上兩種施工方式最早出現(xiàn)在法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引入我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強夯法應用越來越少。
(二)置換法
置換法與上面提到的換填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公路施工的過程中,對軟土地基進行置換,也就是將地基位置的軟土挖出,然后用碎石等材料進行回填并夯實,使這些材料與周圍的土壤融合,形成新的地基,以新的地基作為公路工程的施工地基,從而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和質量。置換法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單向和雙向的振動沖頭,對軟土地基進行高壓水流沖擊,形成孔隙,然后向孔隙中填埋碎石和其他施工材料,以形成復合地基。這種復合地基在應用的過程中就能夠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和承載力,還能夠利用軟土地基的黏性土,使碎石等材料與地基融合,提高軟土地基整體質量。
(三)碎石樁加固技術和排水法處理技術
碎石樁加固技術主要是結合外部沖擊力和振動的方式,對軟土地基覆蓋地區(qū)進行集中的打孔操作,然后再土層中采取相應的土壤填充措施,通過提升填充物的強度,提升材料的密實度。此類技術可以提升軟土地基的抗壓能力,有效的防止土壤變形的問題。在碎石樁加固技術應用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將此類技術在密實度比較差的黏土中使用。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差的問題,有些地區(qū)的地下水位比較低,針對此類情況,應該結合排水法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結合有效的排水技術,可以將軟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提升軟土地基的穩(wěn)定性。在排水法應用環(huán)節(jié)中,應該結合公路工程的實際情況,在盲溝中使用吸水性較好的材料,將多余的水分吸收。
(四)沉降處理技術
一般來說,公路工程施工人員要在路段的沉降程度趨于穩(wěn)定后進行軟土地基的處理。但是影響沉降技術的因素有很多,往往會使公路地基沉降度很難得到緩解,所以,公路工程施工單位都會采取一些技術措施進行處理,技術措施主要有三種:石灰土填筑路基中部技術、減少路堤荷載技術以及工后修補技術,其中,石灰土填筑路基中部技術主要是提高地基的質量強度,減少路堤荷載技術則是采用更加輕便的材料來進行路堤的澆筑工作,而后修補技術強調的是對設計工作和施工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
(五)預壓法
預壓法有很多種類,常見的由堆載預壓法和排水固結預壓法兩種,施工中也有將排水固結預壓法作為單獨的處理方式。1.堆載預壓法:堆載預壓法就是簡單的在地基上長時間堆放一定重量的荷載,使得地基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該辦法通常用于厚度小于4m的淤泥黏土地基。2.排水固結預壓法:利用地基排水的特點,通過施加頂壓,使得受到荷載作用,地基孔隙會有明顯減少,孔隙中逐漸排出水分,隨著孔隙中水壓力的減少,有效應力會有明顯增大,達到提高地基強度目的。該辦法在在重填土以及淤泥質土等飽和粘性土類地基中有著非常廣泛應用。排水固結預壓法在實際應用中首先進行路堤的填筑,利用路堤荷載對軟土地基進行預壓處理,使路基結構出現(xiàn)一定的沉降,軟土地基沉降穩(wěn)定后,進行路堤的開挖,完成通道和涵洞修建。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結合鋪筑砂土墊層、排水板、砂樁等技術,預壓效果有明顯提升,可以使軟土地基更加快速沉降,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預壓。如果涵洞出現(xiàn)過大沉降量,還需要適當調整預拱度,涵洞以及通道預壓法的應用能夠使軟土地基不均勻情況得到消除和緩解,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現(xiàn)駝峰等情況,節(jié)約投資成本。但是這種施工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較長的施工時間,會很大程度上延長工期,同時涵洞施工中需要設置臨時管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公路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軟土地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不對其加以處理,直接應用于公路工程施工中,會給公路工程的施工質量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我國公路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對軟土地基重視,在施工的過程中,針對軟土地基的性質和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增強軟土地基的強度和承載力,使其滿足公路工程的施工要求,以此來保證公路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小波.公路工程施工中強夯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8(34):86-87.
[2] 魏明磊,王林,李曉村.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研究[J].科技風,2018(34):205.
[3] 郭仁興,鄧和平.公路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