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廣俊
摘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必須把紅色文化融入其中。文章在界定紅色文化內(nèi)涵的基礎上,論述了把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正確歷史觀培育的必要性,認為培育大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需要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獨特功能,挖掘紅色文化價值,增強歷史觀教育的有效性;追隨崢嶸紅色足跡,增強歷史觀教育的主動性;紅色精神洗禮心靈,增強歷史觀教育的感染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歷史觀;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5-0128-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新時代推動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不單單指我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也包括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紅色文化”。當前推動紅色文化新發(fā)展,就是要挖掘紅色文化的經(jīng)濟功能和精神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發(fā)揚好紅色傳統(tǒng)、傳承好紅色基因。本文現(xiàn)就利用紅色文化培育大學生正確歷史觀作一探討。
一、紅色文化內(nèi)涵
什么是紅色文化?馬克思說過:“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2]669紅色文化作為真實反映我黨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意識,集中表現(xiàn)了黨帶領人民群眾在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之上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內(nèi)涵,如愛國主義、熱愛和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有馬克思主義追求真理、敢于革命的先進文化。毛澤東曾將紅色文化稱為“中國人民學會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文化”。[3]1514因此,紅色文化就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我們在探討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經(jīng)久不衰時,總是用一個很肯定的答案,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zhì)。紅色文化是與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一脈相承的,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價值觀統(tǒng)一的具體體現(xiàn),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如:從上海興業(yè)路小樓到嘉興南湖時期形成的紅船精神文化,從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到中共七大召開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文化、抗日精神文化、延安精神文化,從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文化,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到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雷鋒精神文化、鐵人精神文化,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邁向?qū)崿F(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形成的航天精神文化、女排精神文化,等等。我黨帶領人民群眾在各個階段都形成了鮮明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紅色文化”。
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正確歷史觀培育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助力“中國夢”,需要紅色文化筑“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祖國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薄盵4]當代青年恰逢建功立業(yè)的好時代,不僅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更是助力者?!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盵1]按照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時間推算,到實現(xiàn)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即建黨一百年時,當代大學生正是步入社會,充滿激情與活力,積累人生經(jīng)驗的階段;到實現(xiàn)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即建國一百年時,當代大學生已經(jīng)步入壯年,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流砥柱。但是,要把當代青年鍛造成我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還需要很長的路走,當代部分青年學生因為身處優(yōu)越的成長和學習環(huán)境中而缺失夢想、斗志、信仰,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墮落的一代、迷失的一代。想要扭轉(zhuǎn)這種社會風氣,我們必須從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筑“夢”功能入手。首先,有針對性的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缺少夢想,我們就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夢想,以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去動員他們,以《可愛的中國》中偉大愛國精神去感染他們;缺少信仰就要為他們建立信仰,以共產(chǎn)黨人李大釗的“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的慷慨激昂去教育他們,以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矢志不渝去鼓舞他們。其次,講好中國故事,帶領青年大學生回看中國近代史,讓他們在紅色歷史文化的熏陶中加強對“中國夢”的認識,了解到中國人從來不缺少民族振興的夢想,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經(jīng)歷了“器物強國夢”“太平天國夢”“西方制度強國夢”“文化強國夢”等,然而這些夢想無一實現(xiàn),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夢”走上了正軌,證明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都救不了彼時的中國。同時讓大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近代中國與此時中國的強烈對比,近代中國任人宰割,毫無主權所言;如今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際話語權分量更重,從而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家自豪感,更加積極主動地把自身夢想的實現(xiàn)與中國夢的實現(xiàn)結合起來。
(二)大學生處于“關鍵期”,需要紅色文化鑄“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盵1]首先,當下社會思潮紛繁復雜,高校“精日”“哈韓”“謳美”等事件層出不窮,其中反映出來的就是缺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需要社會加以正確引導,灌輸社會積極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最為積極,最為純正的正能量則是我國的紅色文化,其包含了我黨各個階段的優(yōu)秀文化精髓,各種催人奮進的偉大時代精神,是對青年進行民族自豪感培育和養(yǎng)成的最為鮮明的本色教材,更加有利于鑄就當代青年大學生一顆純正的“中華魂”。其次,在紅色文化中學生能感受到紅色精神的力量,為鑄就大學生“中華魂”強筋固本。偉大時代造就偉大精神,我們回顧歷史,所有時代英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記——“中華魂”,肩挑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責任,把民族和國家刻在心里。所以只要一個人對祖國愛得越深,他的歷史責任感就越強烈,人生目標就越明確,人生信念就越堅定。在當下青年學生不需要處在艱苦奮斗的環(huán)境去奮斗,國家已經(jīng)為我們描繪了我們未來奮斗的藍圖,所以必須讓青年學子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知道自己所處的是一個開創(chuàng)歷史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但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舞臺,必須把個人發(fā)展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牢記“中華魂”,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tǒng)一起來。
(三)大學生勇做時代“弄潮兒”,需要紅色文化引“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盵5]但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推進,青年面臨的誘惑也日益增多,這無不考驗著青年辨別是非、甄別美丑的定力與能力。特別是網(wǎng)絡多元化的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的快捷性、龐雜性、碎片化和虛假性,給青年大學生正確歷史觀的樹立增加了難度;文化多樣化特征逐漸凸顯,隨之帶來的是西方價值觀對我國主流價值觀的沖擊,如“普世價值”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沖擊,拜金主義對無私奉獻的沖擊,個人主義對集體主義沖擊,歷史虛無主義對“四個自信”沖擊等,如果處理不當極造成學生歷史觀的扭曲,我們必須要引導青年走正確道路。而提高學生辨別歷史是非、甄別美丑的定力與能力最基礎的途徑,就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瑢τ趯W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往往不能單靠學校這個場所,而是要從學校、家庭、社會、國家四個層面相互配合,互相影響,在全社會形成全方位、全領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6]134紅色文化是最直接、最能深層次反映中國共產(chǎn)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的社會意識,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為純正的底色。因此,必須把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nèi)容的重點。
三、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正確歷史觀培育路徑
(一)挖掘紅色文化價值,增強歷史觀教育的有效性
發(fā)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而且對增強紅色文化對歷史觀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帶領人民群眾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既包含了過去崢嶸歲月中的偉大精神,也提供了未來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在新時期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功能,特別是挖掘歷史印證價值功能、文明傳承價值功能、政治教育價值功能,對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是具有重要意義。講好中國故事,用歷史事實反駁歷史虛無主義,提高青年學生歷史辨別能力,紅色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鄧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tài)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tài)就不能改變。”[7]171近些年部分人群在網(wǎng)絡上打著“反思歷史”“理性反思”“重新評價”“告別革命”等幌子,肆意篡改中國歷史,極力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錯誤思想到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吹捧袁世凱、汪精衛(wèi)賣國賊之流到貶低孫中山、毛澤東等民族英雄等,在當代中國社會已經(jīng)形成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青年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的人生關鍵期,是非辨別能力又不強,極易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對于黨史、國史、軍史等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但事實不容改變,幾代共產(chǎn)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經(jīng)歷了“站起來”“富起來”的兩個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跨越,各項改革也朝縱深發(fā)展,經(jīng)濟實力穩(wěn)居世界第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任,帶領中國人民開啟“強起來”新征程。
(二)追隨先輩紅色足跡,增強歷史觀教育的主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是個大課堂。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盵8]63大學生想要更加了解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最為直接的就是實地參觀,他們所看到的每一處革命文化遺產(chǎn)、所觸摸到的每一件珍貴文物都如實的反映了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無不反映其光輝形象,這本身就是一本本鮮活的教材,折射著革命先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銘刻著為民族、為人民甘于奉獻的光芒。新時期紅色資源正在凸顯革命歷史教育的新平臺、新課堂的作用,其感召力是學校和書本無法比擬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一些紅色文化中催人奮進和感天動地的故事,往往不能表現(xiàn)出應有的效果,只有踏上這片土地,進入這個場景才方知歷史的偉大,才能真實地把紅色故事講出來、把紅色傳統(tǒng)的淵源說出來、把紅色文化的底色亮出來,從而使青年大學生把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動人的故事入腦入心,在潤無細無聲中影響其正確歷史觀的樹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9]鮮活的歷史警示著青年,英雄之所以叫英雄,這個稱呼并不是隨便而來,他們把自己一腔熱血全都撒在了這片自己深愛的國家,把自己的豐功偉績建立在對祖國深厚的愛之上,要讓青年大學生深刻銘記“不要忘了來時的路,不能忘了遠去的人”。
(三)紅色精神洗禮心靈,增強歷史觀教育的感染力
鄧小平強調(diào)“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10]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化的成果,其每一方面都體現(xiàn)著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堅定政治立場、以人為民為中心的崇高價值取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深厚群眾基礎、為了黨和人民事業(yè)英勇堅決的奮斗精神等,這不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也為掃清阻礙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立的迷霧提供了理論武器。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紅色文化的領創(chuàng)者,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帶領中國人民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令人催人奮進的戰(zhàn)歌,他們這種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于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向往、對于民族復興的熱切期待,集中表現(xiàn)于紅色文化的精神之中。紅色精神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改革、建設中帶領人民群眾在血與淚中為理想信念而努力奮斗的不朽戰(zhàn)歌,為大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營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圍。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習近平.回信勉勵第三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 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 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EB/OL].(2017-08-15)[2019-03-03].
http://www.gov.cn/xinwen/2017-08/16/content_5217973.htm.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
[10]習近平:以更加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為實現(xiàn)“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提供堅強保證[J].黨史文苑,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