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詹姆斯
當你想到“植物”一詞時,腦中的畫面可能是一朵花、一棵樹,或是一片草地。植物大部分都是從種子生長出來的,它們也產(chǎn)生種子。但也有另外一些種類的植物,其生長根本無須種子。蕨類植物和苔蘚沒有種子和花朵,它們產(chǎn)生孢子。還有一類植物叫水藻,它們生活在水里,沒有孢子或種子,它們靠其他的方式繁殖。
大約3.5億年前,灌木叢般的苔蘚叢林被更加壯觀的樹狀蕨類植物林所取代。昆蟲與蜘蛛樣的動物出沒其間,這些植物給它們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更好的保護。在水中,一些魚類的魚鰭進化成了腿,使它們可以在岸上行走。它們成了原始的兩棲動物,是青蛙、蟾蜍與水螈的祖先。
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一些蕨類植物的孢子進化得更大了,有了一層防水的外皮,內(nèi)部含有大量的淀粉。它們是第一批種子,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種子里儲存的淀粉食物可以給新生植物一個有利的開局。防水外皮可以使種子在干旱、惡劣的地方存活,而孢子在這樣的地方卻沒有存活的機會。
當博物學家達爾文寫《物種起源》時,他在自己肯特郡的家中做了一些實驗,研究不同的種子能在海水中存活多久(大多數(shù)種子喜歡淡水,因此海水可算是惡劣的生存之地了)。以此為基礎(chǔ),他進行了一番計算,得出這些種子在海洋中可能漂流的距離。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達爾文的時代,人們不明白植物何以會在那些荒島上生長,除非它們是特意為那里創(chuàng)造的。達爾文要證明種子可以漂洋過海到達那些島嶼,一旦到達那里,它們會進化成新的物種。
種子的防水外皮不僅能幫助它們在旱地和海洋中存活,而且還能讓它們能夠存活很長時間。2005年,以色列的科學家成功地使一枚2000年前的種子發(fā)芽。
種子的所有這些優(yōu)勢,幫助早期的種子植物在幾百萬年前大獲成功。所以,下一次當你走過一片草地、穿上一件棉襯衫或者吃掉一碗燕麥粥時,請想想這些植物的祖先,想想它們在學會了儲存能量、穿上了防水衣以后,是如何演化出今日地球上這數(shù)以百萬種美麗的、有用的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