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張艷濤
[摘? ?要]中國發(fā)展需要在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未來邏輯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中重新定位?,F代文明新秩序建構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核心是現代秩序建構,進而增強中國在開辟新文明方面的影響力和中國作為現代文明國家的吸引力。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全面提升中國在“現代文明新秩序”建構中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實現中國的現代整體轉型與長治久安,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營造良好的中國形象,為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設良好的內外部條件。
[關鍵詞]現代文明;秩序建構;全球治理;中國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 B0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19)03-0024-05
中國在力量轉移、霸權衰退和平衡轉換的世界格局中應起何種作用?此一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理研究。我們認為,應該從“現代文明新秩序”建構的高度看待中國發(fā)展及其成就。中國發(fā)展是世界歷史性事件,這一世界歷史性事件對內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而且對外已經并正在深刻影響世界力量格局與全球治理格局。經過四十多年快速發(fā)展,中國發(fā)展需要在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未來邏輯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中重新定位。概括起來,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邏輯已轉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這一目標和夢想歸根結底是要在中國建構起“現代文明秩序”。只有在“現代文明秩序”建構中發(fā)揮建設性作用才能真正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從而使中國真正“強起來”。
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定位奠基于中國的歷史邏輯之中,只有深刻把握中國發(fā)展從何處來,才能切實理解中國發(fā)展的世界歷史意義和未來走向。
古代中國屬于“輝煌中國”,曾長期引領世界發(fā)展。近代中國逐漸沉淪沒落,如今,這一歷史邏輯已轉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這是中國人和中華民族重新主宰自己命運的一種體現。“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1](P35-36)此時一定要凝心聚力,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篇大文章。
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構“現代文明新秩序”。所謂“建構現代文明新秩序”就是“要在注重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和當代中國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基于公正的理念、規(guī)則和制度,有組織地、整體有序地推進各項改革”[2](P302)。這就要求我們協(xié)調推進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耙粋€國家的外部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3](P187)一個國家只有在現代文明秩序健全完善的條件下,才可稱其為強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谶@一理解和認識,我們認為,當代中國發(fā)展的關鍵是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建構現代文明秩序,從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和諧、個人充滿自信。
首先,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秩序是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型升級的需要?,F代市場經濟秩序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條件。中國從傳統(tǒng)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的轉型是現代世界經濟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僅改變中國,而且影響世界。我們認為,規(guī)范的市場經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只在經濟領域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不能泛化成“市場社會”;作為一種解放人和開發(fā)人的重要力量,市場經濟有助于人的自主性和主體性的確立與成熟。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尤其是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選擇是一場“偉大的變革”,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治理機制。當前,立足新時代,我們亟待積極地揚棄現代資本主義文明,自覺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建立和完善現代經濟市場秩序,其關鍵是在統(tǒng)籌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基礎上,“建構既有活力又具和諧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機制、平衡機制和治理機制”[4]。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
其次,建立現代國家治理秩序是解決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qū)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帶領民眾集中力量辦大事,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隨著發(fā)展的深化,政府主導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現。當前要以更大決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通過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的簡政放權,根本上是由現代化的“一般規(guī)律”所要求的,因為現代化的主旋律就是“領域分離”。中國追尋現代化的目的就是建構“現代文明新秩序”?!爸袊藢τ凇袊缆返奶剿?,其根本宗旨也許正在于為人類的未來探索一種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國現代性之上的‘中國經驗,極有可能開辟‘一種新的現代性文明形態(tài)?!盵5]
最后,建立現代心靈秩序是豐富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關注中國人精神世界是時代的呼聲,也是實現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中國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當我們?yōu)閲腋粡姾兔褡鍙团d而奮起追趕先進的物質文明、努力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真切地感到了一些人原有的精神家園正在逐漸荒蕪,一些人精神追求出現混亂和迷惘,一些人出現價值迷失和認同危機,一些人出現精神懈怠、精神空虛甚至精神迷失。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由大國邁向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高度關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必須努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當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后而整體上進入小康生活水平時,必然要提出重視和改善精神生活的訴求。如何基于需求和供給的分析框架“精準”滿足這些訴求就成為中國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梢?,建構現代心靈秩序是豐富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現實需要。
總之,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發(fā)展要合理把握世界歷史力量轉移趨向,在此過程中需求中國的“強國之道”,同時中國發(fā)展要給世界創(chuàng)造機遇,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中國發(fā)展不僅決定中國命運,而且深刻影響世界格局。
中國發(fā)展的現實邏輯肇始于加速實現現代化尤其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整體轉型升級,這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偉大變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加速了中國的整體轉型升級,反過來,中國的整體轉型升級也為世界提供了新機遇。
第一,中國快速發(fā)展離不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國提出第五個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其本質和核心是增強國家、社會與個人的現代特質。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問題,有助于對內提升國家與社會、國家與個人、社會與個人的和諧度,對外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中國發(fā)展的近期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期目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遠期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了實現這些重要目標,當前要處理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從而為中國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
第二,中國快速發(fā)展為世界創(chuàng)造新機遇?!白鳛橐粋€經濟和人口大國,中國也要承擔與自身地位相適應的責任,這種責任體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就是發(fā)展經濟,擺脫貧困,改善民生,增進福祉,讓國民享受到改革發(fā)展與現代化的成果,這也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個巨大貢獻?!盵6](P8)當前,中國發(fā)展和世界發(fā)展都在轉型升級途中,發(fā)展中的問題和難題會層出不窮。中國為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提供了豐富的發(fā)展經驗,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中國發(fā)展既堅持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目標,又注重發(fā)展的引領性和超越性目標。過去“欠發(fā)展”時期的“三步走”戰(zhàn)略——“溫飽”—“小康”—“基本現代化”,今天“發(fā)展起來”時期的“兩步走”戰(zhàn)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現代化強國”均體現了這一特征。當然,不能把階段性特征絕對化,而要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
第三,中國快速發(fā)展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優(yōu)質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當代中國發(fā)展不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而且還為世界提供更多優(yōu)質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當前,中國人的發(fā)展從“生存性需求”走向“發(fā)展性需求”的途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改革發(fā)展既要注重公平正義,也要注重大國責任。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如何為亞洲乃至為世界和平發(fā)展作出新貢獻,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承擔更多責任,值得深入研究。問題是現有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在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公共產品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針對這一情況,中國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輸出中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幫助“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促進亞洲區(qū)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21世紀,問題和挑戰(zhàn)倒逼中國“整體轉型升級”,而中國“整體轉型升級”必須借助于高質量發(fā)展才能實現。因此,中國發(fā)展要增強發(fā)展的包容性與內生動力,減少發(fā)展的盲目性和代價陣痛。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發(fā)展要把握世界大勢和抓住世界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發(fā)展的關鍵在于抓住世界機遇,乘上了經濟全球化的快車,使中國快速崛起。從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但發(fā)展面臨“時空壓縮”的問題。可以說,中國用四十年的時間,基本走完了西方現代化國家兩三百年時間所走過的發(fā)展歷程,中國發(fā)展的這種“時空壓縮”效應使我國“整體轉型升級”的任務更為復雜和艱巨。
總之,當代中國面臨“整體轉型升級”的嚴峻挑戰(zhàn),但具有“整體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只有有效應對這些嚴峻挑戰(zhàn),精準把握這些歷史機遇,才能順利實現中國的“整體轉型升級”。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種“整體轉型升級”帶有總體性、結構性和整體性特征,這是此前中國發(fā)展所不具有的新特征。
中國發(fā)展的未來邏輯奠基于中國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之中,只有深刻把握中國發(fā)展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才能真正把握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未來走向。
現代化的實質和核心是秩序建構。如今,世界秩序建構走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舊秩序處于松動和崩解過程之中,新秩序尚未建立和確立,這為中國發(fā)揮建設性作用提供了新契機。如今,在世界力量轉移加速期,中國要走參與式全球治理之路。我們認為,只有靠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靠對人民需求的精準滿足,才能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圍繞世界秩序構建和全球治理規(guī)則的制定,各國斗爭與合作并存。構建世界秩序要有兩個支點:一是價值和原則,二是權力和利益。一種肯定個人尊嚴和參與式治理、遵照一致同意的規(guī)則開展國際合作的世界秩序不失為一條出路,也是激勵我們的動力[7](P487)。雖然我們關注經濟因素,但文化因素在更深遠的范圍和程度上發(fā)揮核心作用。從文化上講,美國可能會從自由主義的價值觀中退縮。美國試圖用雙邊協(xié)議取代多邊協(xié)議,逐漸走向保護主義,仔細分析美國政策方向變化背后的總體意圖是“美國優(yōu)先”,試圖為美國公民帶來更好的結果。一句話,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好處?”
實際上,秩序也可以理解為治理體系,就此而論,“世界秩序”可以理解為“國際治理體系”。從這個角度看,世界是有一定秩序的,具體表現在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整套架構上。如今,中國積極推動世界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比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就是各國平等協(xié)商、通力合作,積極商討全球治理的方案;共建,就是參與治理的各國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各盡所能,為實現全球治理目標而努力;共享,就是各參與方平等地享有全球治理的成果。共商共建共享是實現全球治理,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是全球治理中的“中國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構建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既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我國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努力走出一條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新路,強調堅持和積極踐行正確的義利觀。關鍵是“妥善處理中國作為‘現秩序維護者和‘新秩序推動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8]。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它給我們思考和探索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約束力的2020年后氣候變化協(xié)議,其中“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既表達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又從實際出發(fā),照顧到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現實處境。可見,“在實踐創(chuàng)新中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而且要作出中國貢獻;不僅要宣示中國理念,而且要拿出中國方案;不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行感人”[9]。
中國積極參與世界治理,目的是獲得與自身貢獻和能力相匹配的權力。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要轉變角色,由過去的接受者、融入者轉變?yōu)橹贫鹊慕ㄔO者、治理的參與者。如今,建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新秩序成為現實任務?!霸趪H經濟治理中增強話語權,實現從國際規(guī)則的適應者和遵循者向制定者和引領者的角色轉換?!盵10]當然,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不應局限于宏觀上的經濟、政治領域,中國應該同時注重中觀、微觀層面規(guī)則、制度的制定。網絡治理、深海治理、極地治理、空天治理等將成為中國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的新領域。中國在創(chuàng)新全球治理模式方面不斷探索,力圖使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巴ㄟ^內外兼修而構建起既能引領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能有效適應和成功引領全球治理變局的中國治理體系,發(fā)展出真正‘治國、平天下的能力,既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必要條件,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11]
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秩序既是人類文明整體進步的必要條件,也是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當前全球治理中的規(guī)則、機制和制度大都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下制定的,因此發(fā)達國家在全球治理中擁有主導權。今后在全球治理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參與國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利益,促進決策程序、過程及目標的民主化,使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符合公平、公正與合理的要求。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系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盵12](P547)這表明,中國的發(fā)展將為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在21世紀,中國應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道,為全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為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世界新秩序而貢獻力量。
綜上,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核心是對內建構現代文明秩序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外提升中國在開辟新文明方面的影響力和中國作為現代文明國家的吸引力,這是中國結合本國國情,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得出的結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韓慶祥,張 健,張艷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鄭永年.中國改革三步走[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4]韓慶祥,張 健.破解難題—建構秩序—唱響中國——簡析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脈絡與方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2).
[5]張艷濤.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中國現代性”建構[J].哲學研究,2015,(6).
[6]金燦榮,等.和平發(fā)展:大國的責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7][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8]王鴻剛.中國的“國際秩序觀”是什么[J].世界知識,2015,(18).
[9]孟祥青,王 嘯.在參與全球治理中提升國際話語權[N].人民日報,2015-10-15.
[10]甄炳禧,李曉玉.未來五年外部經濟環(huán)境與中國對外開放新思路[J].國際問題研究,2015,(3).
[11]歐陽康.全球治理變局與中國治理能力的時代性提升[N].光明日報,2015-12-09.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楊 俊
Abstract: Chinese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repositioned in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historical logic, realistic logic and future logic.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co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order, thus enhancing China's influence in opening up new civilizations and China's attractiveness as a modern civilized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historical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and powerful nation, it will not only realize China's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lasting peace and stability by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its capabilities and lev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t can also enhance China's voice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create a good Chinese image, thus creating good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Modern Civilization,Order Construction, Global Governance,Chinese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