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玲 白建偉
(1.蘭州市第十六中學,甘肅 蘭州 730020;2.蘭州市第十一中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師:中國人的茶文化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很重要的文化軟實力,茶文化作為其中的一環(huán)被介紹到世界各地,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喝茶離不開茶壺,今天,老師也帶了一只精美的器物(出示倒流壺),與一般茶壺從壺頂注水不同,此壺雖然有“蓋”,但壺蓋與壺身設(shè)計制作為一體,根本無法打開。那怎么往里注水呢?看!壺底有一個梅花孔,將水順著梅花孔注入壺內(nèi),水并沒有從壺嘴流出來。將壺身正過來以后,水也并沒有從壺底的梅花孔泄露出來,將壺身輕輕傾斜,水反而能從壺嘴正常的流出。真是一只“魔壺”??!(邊講邊演示,在學生驚疑的注視下,將倒流壺中的水倒入功夫杯中)。
生:水從壺底注入,怎么倒過來后水流不出來呢?太不可思議了!
師:其實,老師今天帶來的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現(xiàn)藏于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當然,是仿品了(笑)。同學們一定想知道這樣神奇的一只茶壺,有什么樣的歷史故事吧?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國寶檔案》。
(視頻播放《國寶檔案之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壺》)
師:據(jù)史料記載,倒流壺在我國的唐宋時期就已出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被做成具有多個內(nèi)膽的,即可以從一只壺內(nèi)倒出不同液體的形式。當然,這就要求陶瓷工匠必須掌握先進技術(shù)。根據(jù)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窯的燒窯溫度就已經(jīng)達到了1310℃。
師:為什么明明底部有孔,水卻流不出來,在這只神秘的壺中到底藏有什么樣“暗道機關(guān)”呢?
人們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魔壺進行了X光“透視”。(出示倒流壺剖面圖)可以看到,壺里面有兩個導管,以此可以判斷出,魔壺實際上是一只倒流壺。倒流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并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
原來,倒流壺運用了物理原理,即“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什么是連通器呢?
我們說: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展示實物U型管)
連通器的特點是:當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圖片展示并在U型管中倒入清水,以不同方向放置U型管)
師:倒流壺應(yīng)用了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那么,這個原理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yīng)用呢?(學生交流討論)
生:鍋爐水位計、水塔、回水管。(同時教師出示圖片)
師:大家說的很好,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那你知道最大的連通器是什么嗎?(學生交流討論)
師:是的,是船閘。船閘又是怎樣應(yīng)用連通器原理的呢?請兩位同學在講臺上演示。
生:(兩人配合演示手動船閘模型。講述船閘的構(gòu)造,介紹船閘的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將船閘工作過程進行拆分,并對其逐步進行分析、解釋。)
1.打開上游閥門,使上游和閘室形成連通器,閘室內(nèi)水位上升;
2.閘室內(nèi)水位與上游水位等高時,開啟上游閘門,關(guān)閉上游閥門,船駛?cè)腴l室內(nèi),關(guān)閉上游閘門;
3.打開下游閥門,使下游和閘室形成連通器,閘室內(nèi)水位下降;
4.閘室內(nèi)水位與下游水位等高時,開啟下游閘門,關(guān)閉下游閥門,船駛出閘室,通過船閘。
1.打開下游閥門,使下游和閘室形成連通器,閘室內(nèi)水位下降;
2.閘室內(nèi)水位與下游水位等高時,開啟下游閘門,關(guān)閉下游閥門,船駛?cè)腴l室內(nèi),關(guān)閉下游閘門;
3.打開上游閥門,使上游和閘室形成連通器,閘室內(nèi)水位上升;
4.閘室內(nèi)水位與上游水位等高時,開啟上游閘門,關(guān)閉上游閥門,船駛出閘室,通過船閘。
師:解釋的非常清楚,下面,就請同學們觀看《三峽船閘》記錄短片。(播放《三峽船閘》視頻)
師:可見很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們就已經(jīng)了解和會運用這個液面等高的原理了。(笑)
設(shè)計意圖:看到令人迷惑不解的現(xiàn)象,隨之想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從而揭示謎底,符合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設(shè)置懸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抓好時機,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建構(gòu)知識的興趣。觀看記錄短片,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生:為什么連通器各部分的液面是相平的?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借助數(shù)學工具和物理方法,我們引出一個假想模型:假想液片。
對假想液片進行受力分析,并進行推導
F1 = F2
p1 S = p2 S
ρg h1 S =ρg h2 S
h1 = h2
由此可以從理論上得出,當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設(shè)計意圖:數(shù)學是物理學習的基礎(chǔ),離開數(shù)學,物理無法進行論證和研究。學生必須學會用數(shù)學工具研究物理。因此,應(yīng)用假想液片法,解釋連通器的原理。從理論上加深對原理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對解釋身邊物理學現(xiàn)象的欲望。
師:看到古人做出的精美的倒流壺,同學們有沒有想要自己制作一個倒流壺的意愿呢?今天,我們就應(yīng)用陶泥來制作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倒流壺吧!
這是為同學們準備好的各色陶泥、制陶工具、烤箱、粗吸管等材料,請同學們根據(jù)陶泥老師的要求按步驟制作吧!
主要步驟:
1.取一塊黃色粘土,搓揉成圓球,在頂部捏個圓形扁平的壺蓋兒,捏出長壺嘴,壺嘴高度與壺蓋兒齊平;
2.在壺嘴末端與壺蓋中心按壓出淺淺的凹孔,在水壺兩側(cè)偏上靠近壺蓋處添加兩塊圓兒片,圓片與壺嘴成一條線,在兩片圓片上各捏三個鉚釘;
3.搓出長條形的把手將把手安裝上茶壺;
4.將粗吸管周圍纏繞上一層薄泥胚,慢慢抽出吸管,制成中空的陶泥管子;
5.茶壺底部掏空,輕輕安好陶泥空管;
6.給茶壺做上你喜歡的裝飾;
7.將茶壺放入烤箱,高火十分鐘后取出,屬于你的倒流壺做好了!
師:倒流壺的現(xiàn)代叫法有好幾種,實際上它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倒流壺在利用了一個科學原理制成后,同時還說明了一個生活哲理。這就是:倒既正,正是倒,倒的終點為正,正的終點為倒。這樣一個看起來匪夷所思的道理,其實就是告訴眾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要超越限度。
設(shè)計意圖:在剛剛學完倒流壺的科學原理后,能親手制作一只倒流壺是學生非常期待的。做軟陶手工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可提高學生對事物色彩的認識和搭配能力,培養(yǎng)其耐心、細心的性格,學生在制作中體會自己動手的樂趣,體驗成就感。軟陶制作其中又蘊含了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chuàng)造等多種教育契機。最后的人生啟迪將科學課堂上升到哲學高度,意欲告訴學生,自然世界,“道”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