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晨曦
寧波博物館是寧波市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是寧波城市文化的核心與窗口。博物館由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獲獎者王澍設計,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征、傳統(tǒng)建筑元素與現(xiàn)代建筑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以民間收集的明清磚瓦組成的瓦爿墻和毛竹鑄成的混凝土墻作裝飾,造型簡約而靈動,外觀嚴謹而頗具創(chuàng)意,充分體現(xiàn)了博物館本身也是一件“藏品”的理念。
基本陳列——演繹寧波上下七千年
東方“神舟”——寧波歷史陳列。由“遠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確立”“國際港口”“海定波寧”“東南都會”“開埠通商”七部分組成,以寧波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為基礎(chǔ),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展示了寧波自河姆渡文化開始七千年的文明史。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繹,有於越人拓地三江的豐富遺存,有越窯青瓷的系列發(fā)現(xiàn),有明州港城的奠基與發(fā)展;這里是東西方文明對話的“海上絲綢之路”核心港口,是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港城。上下七千年,寧波人形成了敬鄉(xiāng)重土、耕讀傳家、引領(lǐng)風氣、善于經(jīng)營的文化理念;縱橫八萬里,培育了寧波人面向海洋、心胸廣闊、堅韌不拔的性格特征。歷史在這里變得鮮活,文化在這里得到詮釋。
“阿拉”老寧波——寧波民俗風物展?!鞍⒗崩蠈幉ㄊ菍幉v史的片段與文化的符號,是地域文化經(jīng)過歷史風雨洗禮后留下來的不熄薪火,是寧波先人饋贈給后世的禮物。走進“阿拉”老寧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樸實凝重的老房子里流連,在靈秀生韻的骨木鑲嵌前駐足?!鞍⒗崩蠈幉ǖ拿袼罪L物陳列十分生動有趣,清代平嵌骨狩獵歸來龍舟競賽圖花梨木圈交椅方桌、清末民初耗費近1萬工時制成的“萬工轎”、民國時期朱金木雕人物故事紋千工撥步床……走在復原的老寧波街巷中,仿佛穿越到20世紀的寧波街頭。而隨著斗轉(zhuǎn)星移,古老的寧波則在視界中漸漸遠去。
竹刻藝術(shù)——秦秉年捐贈明清竹刻珍品展。竹刻起源于戰(zhàn)國,西漢時已出現(xiàn)頗具裝飾意味的紋樣,經(jīng)唐宋元的發(fā)展,技藝日趨成熟。明中后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導和推崇下,竹刻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書、畫、印融為一體,演繹成獨具特色的高雅藝術(shù)。明清是竹刻藝術(shù)的繁榮時期,它被文人雅士作為抒情遣懷、審美意趣的載體和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征。晚清至民國時期,伴隨著近代社會的變革和金石學的勃興,眾多的書畫家、篆刻家參與刻竹,盛極一時的名家扇骨便是這一時期竹刻藝術(shù)的重要形式。這里陳列的大多為著名竹刻鑒藏家、篆刻家秦康祥先生的舊藏。館藏的名家竹刻孤品,成為詮釋相關(guān)文獻資料、展示竹刻家藝術(shù)風格特點的重要實物例證,包含一些先前尚未被確認的著名書畫家的竹刻和部分字號未見著錄的名家竹刻,具有重要的補史、佐史、證史作用。
特別展覽——傳遞多樣古今奇文化
“瓷彩·中國白”——福建德化陶瓷藝術(shù)精品展。共展出德化陶瓷藝術(shù)精品180多件,均出自德化當?shù)氐膰壹壓褪〖壧沾伤囆g(shù)大師之手。展出作品題材廣泛,造型風格各異,獨具特色,有的注重傳承古法,有的著意開拓創(chuàng)新,充分融入當代審美,具有鮮明的表現(xiàn)性和藝術(shù)性,無不展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靈敏的創(chuàng)作思維、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和高超的制瓷技藝,體現(xiàn)了德化陶瓷藝術(shù)家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彰顯了德化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蘊,更進一步展現(xiàn)出當下德化陶瓷藝術(shù)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該展覽精心遴選100件(套)古埃及珍貴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紙張——紙莎草紙、多個完整及局部的木乃伊、古埃及最為有名的“荷魯斯之眼”飾品……所展出的文物大部分與古埃及人的喪葬儀式以及信仰相關(guān);所敘述的不僅是古埃及人如何面對死亡,也有他們的生活、想法與人生追求,它們承載著古埃及人對生命的敬畏、對神靈的尊崇、對死亡的無懼和對來世永生的渴望。在絢麗燈光的映襯下,靜靜沿著古埃及人的足跡,仿佛在經(jīng)歷一場探索生死奧秘的旅程,一步一移間領(lǐng)略著古埃及人所譜寫的生命樂章。
寧波博物館外觀似一座歷經(jīng)風霜的古城堡,從容而沉靜。舊磚瓦和獨特的竹?;炷帘砻鏈喨灰惑w。整個建筑更像是一個隱喻:用歷史的碎磚殘瓦重塑一個當代的中國精神。寧波博物館很安靜,她的安靜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帶著一種敬意去仰視。歷史在這里變得鮮活。穿越時空,歷史的長河以故事的形式在這里得到精彩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