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汀
馬東說為了讓《樂隊的夏天》更好地呈現出中國樂隊現狀,節(jié)目組陪著幾支樂隊走南闖北跟拍了幾個月。結果拍出這些樂隊成員的真實一面:窮。國內樂隊門類其實挺齊全,從金屬核到民謠,方言搖滾到雷鬼,應有盡有,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商業(yè)化。
許多像夏花一樣的樂隊絢爛過就解散了,也有一些堅持到現在,在音樂浪潮的變換中艱難前行。即使是頂尖樂隊生存方式也無外乎:音樂節(jié)演出、樂隊巡演和拼盤演出,但普通觀眾的消費通常關注不到樂隊群體上。上了《樂隊的夏天》,老一輩基本唱的是老歌,新一代九連真人一戰(zhàn)成名的《凡人歌》是改編自李宗盛的作品。
當年唱著《花房姑娘》的崔健、魔巖三杰以及唐朝、黑豹創(chuàng)造的中國搖滾黃金年代,換成現在的眼光看個個是頂級流量。其實樂隊在中國依然保持著元氣,就像老牌樂隊面孔出現在舞臺上時,所有樂隊歌手都恨不得熱淚盈眶。痛仰、新褲子、反光鏡們是聽著面孔、唐朝、黑豹們長大的,刺猬、旅行團等后起之秀又受到痛仰們影響。當老中青三代樂隊站在舞臺上時,玩硬核搖滾的不會看不起民謠,年輕人也不會嘲笑“老炮”過時。
互聯(lián)網可能讓人們對現場需求度變低,但也增加了一夜成名的機會。流行化和商業(yè)化是擺在全球音樂行業(yè)的難題,不光是樂隊。真正的樂隊演出是充滿生命力的,那是一種極致的正能量生命體驗。能指望抖音歌手、偶像練習生創(chuàng)造出這種音樂體驗嗎?這無關音樂高低,但術業(yè)有專攻,這活他們干不了,還得樂隊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