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青少年時代讀“有字之書”下了很多的功夫。讀“無字之書”也下了很多的功夫。
什么叫讀 “無字之書”呢?就是深入社會實際、深入自然界、深入到萬事萬物中去觀察、考察、認識、了解真實的社會實際和真實的自然界,認識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下真功夫調(diào)查、研究、把握自然界之實際,社會萬事萬物之實際,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成為革命者繪制革命、斗爭、建設、發(fā)展之藍圖,制定革命、斗爭、建設、發(fā)展之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方針、政策、實施方案等的重要基礎和重要依據(jù)。
這個讀“無字之書”的過程,就是接觸實際、認識實際、研究實際、把握實際的過程。這種讀書觀念,在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的頭腦里就已經(jīng)萌生。
1913 年,他在湖南第四師范讀書時整理的課堂筆記《講堂錄》中,寫下這樣一段話:“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 (廣泛的很遠很多的實際——筆者注),遍游四宇尚已?!?/p>
1917 年夏,他邀同學蕭子昇,利用暑假,以游學方式,游歷了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益陽、沅江、安鄉(xiāng)五縣農(nóng)村,廣泛了解農(nóng)村農(nóng)民生活。
1918 年夏,他又和蔡和森到湖南益陽、沅江、岳陽、漢壽等縣進行了半個多月的社會考察。
毛澤東沒有走出國門、壯游世界,但當許多人都在國外住洋房、吃面包時,他卻走向了中國的窮鄉(xiāng)僻壤,走向了社會的最底層,住茅屋、吃南瓜。通過調(diào)查了解中國社會問題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從讀 “無字之書”中獲得了豐富的社會歷史知識。
1920 年,毛澤東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后,他更加注意經(jīng)常走向社會,深入實際,走進工農(nóng)群眾之中。他把社會實際和奇妙無限的自然界作為學無止境的人生大課堂。
后來,他還在許多講話和談話中,聯(lián)系古今中外的歷史事實,反復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光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學習實際的知識。
他認為這是最豐富最生動最有用,人生永遠學不完的知識。
縱觀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讀書實踐,就是讀 “有字之書”和讀“無字之書”的有機結(jié)合。讀 “有字之書”,毛澤東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寫下了大量的讀書批注,讀 “有字之書”達數(shù)萬卷(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毛澤東生前中南海住地的存書就近十萬冊)。
讀 “無字之書”,毛澤東也留下了很多的感想、感言和逸聞、佳話,寫下了很多具有真知灼見的高水平的調(diào)查研究文稿。
幾十年里,他把讀 “有字之書”之外的時間用來讀“天下”、“國家”、“萬事萬物”這部天大的“無字之書”,一生下功夫,一生不倦,留下了很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讀 “有字之書”,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讀“無字之書”,毛澤東也堪稱全體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楷模。
(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