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家聲音”:民國廣播與國語運動

        2019-06-26 03:02:27馬瑞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國民政府廣播

        馬瑞

        摘 要 國語運動是指從清末到民國年間制定和推行漢語標準語的一場社會文化運動,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國語統(tǒng)一”兩大口號。國語運動貫穿整個民國時期,由政府民間互動,共同推進。除書面教材、課堂講授等傳統(tǒng)教育方法之外,廣播這一新媒介的出現(xiàn)使聲音突破了時空限制,成為推廣民眾教育和國語宣傳的利器,為當時人所注意。1927年國民黨建政后,力圖實現(xiàn)全國政治統(tǒng)一、“黨國聲音”一元化,進而實現(xiàn)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建構。國語運動旨在統(tǒng)一全國語言,國民政府也極為重視,用廣播推行和普及國語使這一運動達到高潮,這一推行方式也是這一時期國語運動的一個顯著特征,作為國民黨喉舌的中央廣播電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整體來看,由于當時播音水準及收音率較低,以廣播推行國語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關鍵詞 國語運動,廣播,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

        中圖分類號 K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9)12-0041-09

        近代意義的國語是一國國民通用語言的標準語,是民族共同體的象征,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產生而出現(xiàn)。其概念既與國內各種方言相對,又與外國語相對,其推行有助于統(tǒng)一國家民族共同體的構建,是為走向現(xiàn)代國家所必須,就其聲音層面而言可稱之為“國家聲音”。中國的國語運動自清末開始,是一場統(tǒng)一漢語標準的社會文化運動,包括漢字書寫與讀音兩個方面。相對于書寫的同一和改化,文字讀音通常較難統(tǒng)一,必須通過書面注音來實現(xiàn),普通大眾理解有一定困難。統(tǒng)一“國音”需要聲音的傳播,在通常情況下聲音傳播范圍有限,而廣播產生后使聲音傳播擺脫了特定的時空限制,得以“無遠弗屆”。民國肇始,中央政府謀求推進國語運動,適時出現(xiàn)的廣播電臺為當時人所看重,逐漸成為推行和普及國語的利器。

        1927年, 國民黨建政南京,中央政府的建立要求全國政令、思想統(tǒng)一,而這首先即要語言統(tǒng)一,之前成效不佳的國語運動因能收統(tǒng)一全國語言之效而漸為國民政府所注意。次年,中央廣播電臺①(以下簡稱中央電臺)建立。作為當時國內影響最大的廣播電臺,中央電臺成為國民黨中央謀求國語推行的重要推手,其實際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其日常性節(jié)目,通過播音員發(fā)音來示范國語,形成中央標準化的“國音”,營造“整齊劃一”的語言氛圍;二是舉辦專門性的國語教育節(jié)目,聘請專家學者大力宣傳和普及,提升其影響力。中央電臺一開始就以黨國喉舌和官方傳媒姿態(tài)出現(xiàn),其所發(fā)聲音自然也代表了國家對于語言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又隱喻國民黨政權在全國的合法性認同,背后則代表著象征國家統(tǒng)一體的聲音形式,是民國建立以來追求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實現(xiàn)國家認同的自然延伸。

        關于民國廣播的研究,學界已有諸多論述,②但從廣播角度來論述國語運動的研究尚比較缺乏。①本文力圖通過民國時期的廣播,尤其是中央電臺來考察廣播在國語推行與普及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此對國語運動的影響,進而揭示其在現(xiàn)代國族建構中所起的作用。

        (一)“言文一致”:清末切音字運動

        中國自秦始皇“書同文”后實現(xiàn)了書寫語言的統(tǒng)一,但是各地方言不同,交流不暢,言文分離,語不統(tǒng)一。近代以來,國家民族危機嚴重,在“智民救國”思潮下,統(tǒng)一全國語言成為中央政府和知識分子的共識。國語運動萌芽于甲午戰(zhàn)爭前后,第一時期為“切音字運動”,旨在統(tǒng)一字體讀音實現(xiàn)“言文一致”。盧戇章可以算作開展“切音字運動”第一人,他選定五十個記號,制成一套羅馬式的字母,定名為“中國第一塊切音新字”。②這一時期,民間切音字運動大為開展,“查創(chuàng)新法切音者,除盧戇章之外,更有力捷三、沈學、王炳耀、蔡錫勇等人,各有簡明字學刊行于世。其法均遵欽定《康熙字典》切音,參以西法,而善其變通?;蛞宰中蝿?,或以音義勝,或以拼法勝,大旨以音求字,字即成文”。③同時,時人也關注到“語言統(tǒng)一”。吳汝綸在1902年上書管學大臣張百熙,提議統(tǒng)一國語:“此音盡是京城聲口,尤可使天下語音一律,今教育名家,率謂一國之民,不可使語言參差不通?!雹芮迥┱沧⒁獾竭@一問題,1906 年,提學使黃紹箕、吳慶坻、葉會佑等到日本考察教育,向其教育會咨詢語言統(tǒng)一的問題,教育會回文,語言統(tǒng)一包含字形、字義、字音,建議以北京官話為標準,達到 “語言統(tǒng)一”。⑤清末的切音字運動是中國近代漢語語音統(tǒng)一的第一次嘗試,以字形為本,由形生音,被視為近代國語運動的發(fā)軔。

        切音字運動沿襲音韻舊學,還局限于知識分子自身的探索層面。而隨著民族國家建構、政治統(tǒng)一、社會現(xiàn)代化訴求的不斷加深,旨在實現(xiàn)語言統(tǒng)一的國語運動逐漸走向前臺。

        (二)“語言統(tǒng)一”:國語推行與普及

        民國建立,國語運動由民間走向官方。1913年2月,教育部成立讀音統(tǒng)一會,延請吳稚暉為主任,各省代表先后到會者80余人,制定《國音母韻暨介音表》,由于代表們意見紛呈,未達成統(tǒng)一意見,方案沒有公布。⑥1918年,教育部令北平、武昌、奉天、南京、廣東、成都六個國立師范學校附設國語講習科,傳習注音字母和國音以培養(yǎng)各省的國語教員,同年11月,公布注音字母令全國人民傳習推行。⑦1920年1月,教育部以正式公文通令全體國民學校一律改國文為國語,首先教授注音字母,并于12月公布《國音字典》。由于當時全國政治不統(tǒng)一,加之各地語言習慣紛雜,推行并不如意,“教育部頒行國民學校改國文科為國語科,自民國九年秋季一律實行之令,迄今已兩年有半,實際未能辦到,即試行者亦無成效之可言”。⑧即便文教向來發(fā)達的江蘇省也屢遭困境,該省教育會總結:

        學生對于國語之少興味,學生之家族反對國語……且學生之在校即未能時時通用國語;一至家庭,則無所用其國語……

        坊間所出國語教科書互有優(yōu)劣,究因采用何種為合宜請賜教……

        學生易記方言將國音忘卻或誤會,但能讀課文不能應用。①

        國語注音的字符、教材、字典等書面媒介之外,伴有聲音體驗的國語教學是民國時期推行國語的主要方式。國語教學的普及推行作用頗大,但受眾面有限,需要大量師資作為支撐。許多學校教學方法傳統(tǒng)落后,“國語本來就是口語,字母或漢字不過記載語音的一種符號……教國音用從前教漢字的方法,一個一個字和土語去翻譯,這是不懂國語原理的緣故”,②大多數課堂“教的固然枯燥無味,學的更提不起興趣來”。③而且?guī)熧Y普遍缺乏,“從前各地要找個國語教員,常常要從幾千里外請去,并且一個人在那兒教,同是只能有很少數的人聽他”。④語言學習需要語境,這是課堂教學難以解決的,時人也認為“推行國語第一步唯一的方法,在造成國語環(huán)境”。⑤統(tǒng)一各地語言需要制定一種“標準音”,由形到音,一種人們可以親身感知的聲音往往是教育民眾最好的素材。當時就有人提出,比起不能說標準語的國語教師,還是讓國語留聲機或無線電收音機教好。⑥

        (三)廣播:聲音的新載體

        廣播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傳播工具。1923年,美國人E.G.奧斯邦在中國境內開設的第一座廣播電臺開始播音,此后中國出現(xiàn)一系列商業(yè)廣播電臺,尤其集中于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上海。廣播傳播的特點是“點對面”,“ 一個人講的時候,不限一處可聽,不限一人可聽,什么地方都可以聽,什么人都可以聽,并且不論遠近,只消有相當的收音機都可以聽到”。⑦聲音成為一種文化傳遞的獨特載體,是書面符號所無法比擬的。當時人列出播音員所要具備的一系列條件,其中第一條就是“國語要純正”,進而指出“在中國的播音方面,一定要用國語,因為國語比較清晰、易懂,讀音、吐字都是比較任何語言較強”。⑧時人充分明白廣播對于推行國語的作用和影響,它具備傳統(tǒng)語言學習所沒有的優(yōu)勢,提供了新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中國推行國語教育,已有十余年之歷史,然而至今未見有若何之成績,其原因無非是為了少聽少說之故。國語注音符號的作用,只能使人發(fā)準確的音,而不能使人說純熟的,所以每一個小學教師雖能懂得每個字的發(fā)音,而結果仍不能說一口純熟的國語,我覺得無線電話(廣播)是推行國語教育的利器,每一個播音臺該負起這個普及國語的責任來。除了學術講演等節(jié)目外,其余如時事報告,廣告,及各個節(jié)目的介紹詞等,統(tǒng)統(tǒng)須用國語播音,若能特別多設國語節(jié)目,那就更好了。⑨

        語言學家劉學浚也認為無線電廣播作用巨大。⑩1928年,華商自辦的第一家廣播電臺——上海新新公司廣播電臺,“播音教授國語,故該會于日前已裝置一完備之無線電話收音機,借以舉辦無線電國語傳習會,每逢星期三六晚八時開放,以供會員學習國語之用”。1930年代初,上海市教育局利用無線電播音開展國語教育,“本局為推行社會教育、普及識字,特舉辦無線電播音補習班,教授公民,國語”。

        依上可見,廣播的出現(xiàn)對于國語傳播帶來了積極影響,1920年代開始出現(xiàn)的廣播電臺,為國語的示范和傳播開辟了新篇章。雖然在當時多少有些無心插柳的意味,但正如時人所言,每日播音“周而復始,俾聽文耳熟而習之”。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開始訓政,加強思想意識的宣傳和控制,實現(xiàn)全國政治統(tǒng)一和黨國聲音“一元化”。國民黨不但力圖構建新的政治話語,還希望以改革語言文字來重塑國家,借此實現(xiàn)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建構。國語統(tǒng)一方言,對內象征中央權威消除地方勢力,對外則象征國家統(tǒng)一。首都國語注音符號講習所所長彭林仙向蔣介石上書時即指出,國語統(tǒng)一“其于民族團結精神上亦有極大之裨益,國家統(tǒng)一前途由是可以促進”。①國民黨中央也認識到“現(xiàn)在中央執(zhí)行委員第八十八次常務會議議決推行國語注音符號,全國黨部職員和黨員,應該一律研習,以便使用,增加黨義宣傳的效率”。②為此,中央黨部還專門成立了注音符號指導員訓練所,各省市黨部也依次設置。政府的強力介入使之前頗為困頓的國語運動迎來一個高潮。1930年,國民黨中央通令全國推廣注音符號,采用國語教學,③力圖依仗國家政權力量推行,并決定三項辦法:“一、令行各級黨部使黨部人員一體采用(國語注音符號,下同),以增宣傳黨義上之便利。二、知照國民政府令行各機關人員應一律熟記,籍以周察失學民眾疾痛之助。三、敕教育部令行各級教育機關師生皆應傳習,協(xié)力以助民眾補習教育容易進行。”④并將公私所有印刷品都附上注音符號讀法、拼法表,以便知識界和一般民眾都隨時隨地有看見與習讀的機會。⑤其后,各地紛紛開展國語教育運動,制定推行方案。1935年,教育部成立國語推動委員會(后改為國語推行委員會),專為推行國語之機構。

        國民政府建立,強力中央政權重現(xiàn),國語運動也由“蟄伏”期進入生機勃勃的“龍飛”期,借以廣播開展宣傳教育成為這一時期國語運動的一大特色,“國家聲音”真正具有了實質意義。

        (一)“國家聲音”象征化的國語

        國民政府成立后,加強了對無線電廣播的管理。1928年7月,《中華民國無線電臺管理條例》公布,廣播電臺設立需到交通部登記并規(guī)定其功率、頻率等,1936年又規(guī)定“各廣播電臺除娛樂節(jié)目外,對于教育演講及新聞節(jié)目應以國語播送為原則,暫時兼用當地方言者,應另加授國語節(jié)目”。⑥1936年,國民黨中央成立廣播事業(yè)指導委員會,開始統(tǒng)制國內廣播事業(yè),“(廣播)節(jié)目應加統(tǒng)制,并規(guī)定轉播中央電臺節(jié)目之時間、廣播節(jié)目及其內容”,⑦除規(guī)定各地電臺定時轉播中央電臺節(jié)目外,還要審查所播節(jié)目內容。

        1928年8月,中央廣播電臺在南京成立并開始播音,成為國民黨創(chuàng)辦的全國性廣播電臺。其設立之意即為國民黨宣傳之用,到1932年,擴建成為75萬千瓦功率的大電臺,一度號稱“東亞第一,世界第三”,⑧這在民國廣播界是絕無僅有的。這一強力廣播電臺成為國民黨政治宣傳的利器,建臺伊始宣傳部即致函各部門“貴部如有通告、訓令、通令等請隨時送至該臺發(fā)音室以便公布”。⑨除政治功用外,國民黨也注意到其民眾宣傳和教育作用,“廣播電臺于一國文化之改進,收效之速,較任何其他方法為宏遠”。⑩1936年,國民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播音教育,“推廣播音教育,教部自本年度起,舉辦播音教育尚見成效,茲應盡先設法使全國中等學校及民眾教育館之未能購裝收音機者,盡下年內裝竣,其經費缺乏及邊遠省份之校館,由中央補助機價,俾一律限期完成”。其后教育部相繼頒布一系列法令,令各地裝設收音機,推行教育播音,實現(xiàn)廣播社會效益最大化。中央電臺成為國民政府開展播音教育最重要的推手。1936年7月,教育部聯(lián)合中央電臺成立播音教育委員會,謀求將播音教育形成定制,中央電臺的播音教育節(jié)目實際在前一年就已經開始(筆者按:1935年10月10日開始,每日下午5點至5點30分播出),國民政府規(guī)定“各省市已設廣播電臺者,應按時轉播中央電臺教育節(jié)目并自設教育節(jié)目”。①

        隨著中央電臺廣播教育的開展,國民政府對用其推行國語也極為重視。作為國民政府意志的中央電臺,其聲音對于語言統(tǒng)一具有特殊含義:既有對政治同一化的促進,也適應播音客觀規(guī)律的要求。中央電臺國語廣播的聲音具有國家象征性和權威性,國語的聲音示范也更具有影響力和深入人心。這種聲音媒介與之前的政府文書、民間教化等形式的國家政令層級傳達不同,它使民眾與中央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國語的“聲音”直接由中央傳達給民眾,代替之前教學式的口耳相傳。鑒于此,聽眾要求中央電臺多多進行國語播音。一位小學老師來信道:“標準國語留聲片,亦請日間多多播出,俾兒童得親聆準確之國音?!雹诹硪晃宦牨妱t認為:“國語為統(tǒng)一語言,普及教育之工具,仍希繼續(xù)播音,以資提倡?!雹?/p>

        1920年代,上海產生第一批商業(yè)廣播電臺,相比于民營廣播電臺在“技術方面,則多因陋就簡,調幅既非良好,波長又不穩(wěn)定,互相干擾之結果,其放散于空間之語言,每失其原音,伊唔之聲,不堪入耳”,④中央電臺無論從播音語言到廣播節(jié)目都規(guī)范了很多,實力也較為雄厚,成為當時廣播界的標桿。當時中央電臺“(播音員)說報告或講述一種稿件,都得要用標準國音,再不然至少也要相當標準化”。⑤同時,中央電臺對播音員的招考也較為嚴格,以此保證節(jié)目質量,選拔首要條件即需要是國民黨員,具有大學文憑,要求“國語或英語擅有特長……口齒伶俐,發(fā)音純正,報告之語調又能抑揚疾徐,使得其當”。⑥考試不但有筆試,還有國語演說。公開招聘的男女播音員,無論國語、英語的播講,都堪稱上乘水平。尤其值得提及的是,1933年,在北平兩三千名考生中選取的劉俊英、張潔蓮、吳祥祜三位女學生,是該臺第一批女播音員,以特有的播音韻味使聽眾耳目一新。⑦播音員之外,“擔任本處各種演講節(jié)目之演講人,有由本處自向外間邀請者,有由各院部會指派者,大都操普通話”,⑧即便中央電臺所播廣告也要“辭句以國語為主”,⑨聽眾反饋:“貴臺(中央電臺)諸先生廣播時,國語流暢,尤其演話劇的時候,國語純熟,對白流利,真是難能可貴。”⑩

        中央電臺較為標準的國語播音為聽眾學習國語提供了天然的語境,趙元任在該臺演講時說道:

        在各種促進統(tǒng)一國語的工具當中以無線電廣播的影響為最廣,再加上了現(xiàn)在各地轉播中央電臺的幫助,這個影響當然一定是很大的。今天我講這個意思,一方面就是希望各位把這種轉播的節(jié)目當做一種學習國語的好機會……現(xiàn)在這些轉播節(jié)目里所有的國語材料,比正式練習的國語節(jié)目還更有價值,因為正式國語練習因基本訓練的必要,不能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少數的音頻跟少數的字上,而現(xiàn)在這些節(jié)目是不限于任何種題目,任何種詞類的。所以聽這些廣播,就可以聽到很豐富的國語辭類跟辭的用法,如果隨時注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國語辭類增加起來。

        中央電臺為大眾學習國語提供了良好的聲音教材和語言環(huán)境,加之其所具有的官方身份,成為全國國語播音的一個樣板?!皣Z不就是一門功課,上完了可以丟開的,也不單是為語言不通地方的人偶然碰見了談一兩句話用的,單是學校課堂里的國語不過是花瓶里的花,它是沒有根的,不能夠繁殖的。常常有學生離開了課堂說國語,他就被同學好笑……現(xiàn)在這些廣播跟轉播的節(jié)目就要給全國的人一個國語化的大庭廣眾,在全國造成一個國語化的環(huán)境……這樣子,國語就成了我們民族的整個生活的一部分”。①國語播音也成為聽眾們的共識,甚至上?!澳Φ鞘颗畮子蟹菄Z播音不聽之慨”。②一位中央電臺的聽眾寫道:“(廣播劇)飾災民老婦一角,聆其聲如出谷黃鶯,且操流利國語,似非海洲災民老婦之口吻,若能將此點改善,則全劇至于盡美地步了?!雹劭梢姀V播中國語的聲音形象已經深入其內心。

        (二)廣播中的國語宣傳和教育

        除了以自身播音示范國語外,中央電臺也成為全國國語宣傳和講授的喉舌。1930年5月,“教育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駐京辦事處,與中央廣播無線電臺合辦之國語注音符號無線電化傳習會” 演講注音符號,宣傳國語。④1936年,國語推行委員會提議教育部“請于中央電臺規(guī)定每日播音,先朗讀注音符號一遍,并唱注音符號歌”。⑤為推行國語,1935年,中央電臺聘請專家開設講座,趙元任做了十期國語知識的講座,⑥且頻度較高,“隔一天廣播一次,星期日不算,時間是半點鐘,總在下午六點三十分至七點。內容大概是注音符號聲母韻母,和結合韻母以及拼音四聲等等”。⑦黎錦熙在中央電臺播講《注音符號與簡體字》,講解注音符號的來源、制定、公布以及它對國語推行的作用,“總而言之,注音符號,是掃除文盲的利器,它的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能夠和漢字合作,一個漢字的左旁右旁,上頭底下,都可以把注音符號來注音”。⑧中央電臺的國語講授和宣傳也頗受聽眾們關注,揚州聽眾史必六寫信給中央電臺即說:“貴臺近來請趙元任先生講授國音,真是聽眾們的福音,現(xiàn)在略有管見數點貢獻如下:請將趙元任先生播講之‘國語訓練廣播大綱分刊貴周報中,以便聽眾按期對報收聽……”⑨另一位聽眾則提議,“請將十二點四十分至十三點之西樂或歐美歌舞改為國語留聲片,以供學習國語者加以練習”。⑩

        1935年2月,全國國語教育促進會聯(lián)合各地廣播電臺(筆者按:主要是國民政府官辦廣播電臺)舉行國語宣傳,由教育長官、國語專家、國語推行人員在全國各地無線電臺演講。茲將日期,時間,演講人員及地點,列于表1(見下頁)。

        以上可見,中央電臺之外各省的國語廣播宣傳也開始推進。其范圍不僅局限于國民政府控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華北、華南及西南地區(qū)也有開展,中央及各省的教育長官、文化名人參與其中,體現(xiàn)了以廣播宣傳國語在當時社會中的廣泛認可度。1935年,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聯(lián)合河北廣播電臺進行國語播音教育,“本會為推廣國語教育,輔助識字運動起見,跟河北廣播電臺商定:每星期二四六上午九時零五分至九時二十五分,廣播國語。先由本會常委汪怡報告廣播國語的宗旨,以后按日派員播送,教材用《注音符號無師自通》(和平門外文化學社出版),并補充會話及故事教材,每次講授綱目先期在各報公布”。甘肅省教育廳“自本年度(1936年)七月十五日起,至同年三十一日止對民眾方面之播音項目為國語訓練,特檢發(fā)該部國語訓練廣播大綱及國音注音符號表,作為播音時之教本,令教育廳遵照立即轉飭所屬民眾教育館及其他社教機關,一律知照……請省政府令各縣轉飭準照云”。連偏居華南,方言繁多復雜,粵語流行的廣東也開始用廣播來普及國語,“查本市市立國語講習所畢業(yè)同學會,自去歲在本市市府播音臺辦國語教授后,本市裝有播音機之店戶,多依時收播,練習咸稱便利,成績頗佳”。①

        猜你喜歡
        國民政府廣播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都市生命統(tǒng)計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4:54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國民政府的直接稅改革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2:18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廣播發(fā)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電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淺談廣播五要、五不要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3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實踐——以湖北為例
        網上廣播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
        新聞傳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網絡在現(xiàn)代廣播中的應用
        亚洲熟妇久久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国产三级在线看完整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桃蜜| 国产成人自拍高清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dvd|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女同性恋在线播放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高清|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 丝袜欧美视频首页在线| 日韩乱码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日本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天堂中文а√在线|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91孕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成AV人片在一线观看| 国成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 色两性网欧美| 一区二区亚洲 av免费| 免费观看人妻av网站|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美利坚|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国产免费无码9191精品| 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特区|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