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平
摘要:長征是一次艱難的歷程,它塑造了一代新人。毛澤東身歷其間,見證血與火的洗禮,感受靈與肉的搏擊,用詩人兼戰(zhàn)略家的視野,以詩詞記錄長征。長征詩詞所蘊含的堅定、豪邁、樂觀的精神,定格國人心中。
關鍵詞:毛澤東 長征詩詞 精神蘊涵
江澤民同志在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時指出:“偉大的長征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绷暯酵驹诩o念長征勝利80周年時指出:“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遍L征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其蘊涵的精神力量一直鼓勵著國人奮進。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認為長征是一部“史詩”,其歷史意義在人類活動史上是無可比擬的。毛澤東在長征中,共創(chuàng)作了七首詩詞,用詩詞記錄了長征的點滴或全部,展示著長征的革命特質,也彰顯著他詩人兼戰(zhàn)略家的氣質?,F(xiàn)就這七首長征詩詞的主題內容、形式特征以及審美蘊涵進行解析。
一、內容涵蓋
(一)時間界限。長征歷時兩年,長達數(shù)萬里。此間,毛澤東共創(chuàng)作了七首詩詞,具體如下:《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2月)、《十六字令·山》(1934年到1935年)、《七律·長征》(1935年10月)《念奴嬌·昆侖》(1935年10月)、《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1935年10月)《沁園春·雪》(1936年2月)。其中,以1935年10月為最,有四首之多,純屬“得意”之作。此四首詩詞,純然“率志委和”,展示毛澤東的詩詞大家風范。記錄長征,記憶長征,當以《七律·長征》為典范,可謂長征的歷史寫照和現(xiàn)實觀瞻。
(二)歌詠對象。贊人、敘事和詠物皆有。一首贊人,贊許彭德懷;一首敘事,高度概括長征歷史與經(jīng)歷;五首詠物,分別為山和雪,其中三首詠山,為婁山關、六盤山和行軍所經(jīng)山脈;兩首詠雪,為昆侖和雪,昆侖雖為山名,實則寫雪。
二、體式表達
(一)或詩或詞。詩詞是最精粹的語言,詩詞可觀照生活。毛澤東用詩詞記錄下了長征的風貌,艱苦與浪漫兼具,痛苦與快意共在。兩首詩和五首詞,刻畫長征歷程。其中,兩首詩,一絕句一律詩,絕句為《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律詩為《七律·長征》。五首詞,一小令四雙調,小令為《十六字令·山》,其他雙調。
(二)詩精詞妙。毛澤東用詩詞記錄長征,采用了詩詞中的極品方式來呈現(xiàn),絕句采六言,小令用十六字令。六言絕句精品為《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六言絕句,宋代葉真推祟其“事偶尤精”,以精煉著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形神交融,言簡意遠?!罢l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高度贊揚了彭德懷的卓越軍事才能和無畏的作戰(zhàn)精神。十六字令妙品為《十六字令·山》三首。十六字令,篇幅短窄,難于施展,流傳篇目極少,三首皆詠山,從描寫時間上看,分別為黃昏、雨前和雨后,從描寫手法上看,采取了夸張、比喻和摹狀,從描寫對象上看,分別是山的高峻、磅礴和雄壯。
三、精神蘊涵
長征中,毛澤東在“馬背上哼成的”幾首詩詞,始終弘揚著革命理性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時代主義精神,洋溢著偉人風采。
(一)革命理想主義。習近平同志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遍L征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其間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始終耀亮全程。以《七律·長征》為代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泵珴蓶|七律記事,有三首屬佳,《長征》《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和《到韶山》分別記述了長征、解放戰(zhàn)爭以及回鄉(xiāng)場景,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毛澤東依然從容且樂觀,以詩人情懷浪漫遐想,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疤烊粲星樘煲嗬稀?,感傷間存昂揚;“敢叫日月?lián)Q新天”,慷慨中顯雄心?!叭f里長征,千折百回,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泵珴蓶|曾如此談長征,卻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用《七律-長征》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萬里長征的歷史壯舉?!叭f水千山只等閑”,“萬水千山”極言長征所遇險阻之多,顯“難”,“只等閑”簡言心態(tài)豁達,示“易”?!凹t軍不怕遠征難”,“不怕”二字,顯示了毛澤東“在戰(zhàn)略上藐視困難”的信心,與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調同出一轍,信心滿滿,斗志昂揚。長征,其行程之遠、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中國歷史上空前,世界歷史上少有。毛澤東將鐵與血的殘酷現(xiàn)實,凝結成情與志的浪漫詩篇。蘇聯(lián)作家艾德林曾這樣評價毛澤東的詩:“這是一個詩人兼思想家寫下的詩篇。”浪漫詩篇,蘊含革命理想,理想是光,能耀亮前行的路。像紅二、紅六軍團順利渡過金沙江,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興奮之余,欣然命筆,賦詩《北過金沙江》,長征雖艱苦,但亦興奮,長征成為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源泉。理想是光,能驅散黑暗。紅軍穿過三道封鎖線后,蔣介石指派何鍵為“追剿總司令”,并空投親筆信望全力督剿,且附嚴武的《軍城早秋》相勉勵:“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可謂“眼中形勢胸中策”,好一派統(tǒng)帥本色:剛毅果敢的胸魄、勝利在望的神情和勢如破竹的氣勢。蔣介石認為紅軍屬逃竄,陷困境,必敗無疑。毛澤東同志卻以千古少有的豪邁氣概,蔑視長征的艱難困苦,用輕快的筆調寫出勝利的喜悅:“三軍過后盡開顏”,并豪言:“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也藝術性地體現(xiàn)了“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的歷史進程。
(二)革命樂觀主義。斯諾描繪長征:“這是一次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遠征……”紅軍長征,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以達勝利。長征中,具備視死的決心、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情志。
一是“男兒到死心如鐵”的決心。典型者為《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壯語驚人?!安坏介L城非好漢”,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扒感谐潭f”,與“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有異曲之妙,只不過,一在空間,一在時間,皆是將時空濃縮為一瞬間,有“包孕的片刻”(萊辛《拉奧孔》),在“屈指”和“彈指”的不經(jīng)意間,顯露著詩人一份“滿滿”的自信和“杠杠”的信心。視死如歸的決心,體現(xiàn)在方志敏和劉伯堅身上,尤為典型。方志敏,屬長征先遣支隊,先行者,領導紅十軍團北上遭圍被捕,抱定“男兒到死心如鐵”的決心,威武不屈,英勇就義,并在獄中寫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劉伯堅,屬長征留守蘇區(qū)部隊,堅守者,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后,劉伯堅留在中央蘇區(qū)堅持武裝斗爭,任贛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負傷被捕,3月21日在江西大庾就義。劉伯堅寫有《帶鐐行》,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二是“不信東風喚不回”的信念?!伴L征是艱苦的冒險,長征是人類的勇氣與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而紅軍“都是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的人?!保╗德]王安娜:《中國: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長征是信念的考驗,是意志的鍛煉,是毅力的磨礪。信念的堅守,是一份忠誠的無限表現(xiàn)。精練者為《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信念依舊,猛志仍在?!按唐魄嗵臁保泄补づ|不周山之信念,敢于奮斗,勇于拼搏;“鍔未殘”,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志向,剛毅精神感人,不屈理念動人。長征是信念的堅守,也是信念的勝利。戎馬倥傯間,詞人還有“閑情逸致”去欣賞山容、贊美山魂,可見毛澤東具有非凡的氣魄和堅定的勝利信心。狀山容,抒豪情,高山與詩人同體一氣,從崇高、雄偉、險峻的山中,可以體現(xiàn)己身的豪邁、剛健、堅強。誠然,“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山,可以成為毛澤東生活的代言人,山是毛澤東信念的化身。毛澤東已將“山”精神化和人格化。毛澤東一生與山密切相關,出生在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求學在岳麓山,“看萬山紅遍”,戰(zhàn)斗在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運籌在寶塔山,“百萬雄師過大江”,風云在廬山,“暮色蒼茫看勁松”。信念堅定,無論是對長征途中的人,還是未進行長征的共產(chǎn)黨人,都是一份忠誠的堅守?!笆善埔玻豢蓨Z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堅定信念,艱難奮爭。像陳毅,于1936年冬在梅嶺被圍困危難之際,寫下了《梅嶺三章》,堅定信念,誠摯感人。
三是“直掛云帆濟滄?!钡那橹?。毛澤東善于化危險為契機,以艱難為資歷,變困苦為享受,達觀心態(tài)與豁然情懷縈繞周身。行軍途中,毛澤東讓戰(zhàn)士猜謎“慢慢走”指誰?結果被紅四方面軍警衛(wèi)員猜到是他們的總指揮徐向前,足見毛澤東在困難面前,永遠屬于樂天派,代表作為《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豪情萬丈,雄渾無端。這是毛澤東復出后的第一首詞,也是毛澤東一生中寫得最好的詞之一。此詞既是寫婁山關戰(zhàn)斗的勝利,也概括了長征中戰(zhàn)勝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勝利?!岸襁~步從頭越”,情致高漲,信心滿滿,期望未來。婁山關,中央紅軍兩次越過,此詞應是在1935年2月所為,中央紅軍取桐梓、占婁山關和再奪遵義,毛澤東即興填詞?!岸襁~步從頭越”,確屬即興感言,剛閉幕的遵義會議是毛澤東政治生命的轉折點,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的轉折點。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的轉折以及革命上的發(fā)展,既需“仰望星空”的豪情,也要“腳踏實地”的干勁,可謂既信心十足又難以預料,非豪情滿懷者無以言詩。毛澤東是詩人兼英雄,此際存魏武之風,魏武曹操亦是毛澤東最崇拜的詩人、英雄;詞雖豪,卻多悲涼慷慨之氣。“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悲涼,更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缐选C珴蓶|高度自信,豪情滿懷,堅持“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堅定“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三)革命英雄主義。毛澤東,既是詩人,也是英雄,文武兼?zhèn)洹T娙速澯⑿?,英雄出詩篇《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頌吾將軍,揚吾軍威,也是彭德懷一生最簡潔又最鮮明生動的寫照。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首贈給手下將領、贊許手下將領的詩作。此詩出現(xiàn)了“兩贈”和“一改”情況?!皟少洝狈謩e在1935年和1947年,第一次贈為中央紅軍達到吳起鎮(zhèn)的“切尾巴”戰(zhàn)役勝利后,毛澤東寫給彭德懷的祝捷詩,滿腔激動,濡筆而就;第二次贈為彭德懷指揮沙家店戰(zhàn)役勝利后,毛澤東又將此詩寫給彭德懷;“一改”為彭德懷見詩后,將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并將原詩還給毛澤東?!扒Ы鹨椎?,一將難求”,毛澤東贊賞彭德懷可謂妙到。彭德懷確實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戰(zhàn)略家,是“挽狂瀾于既倒”的戰(zhàn)術家,是“與士兵同滋味而共安?!钡拇髮④姡彩且晃弧靶刂凶杂行郾偃f”的英雄,指揮若定,英勇無比?!白灾哂?,自勝者雄?!泵珴蓶|于彭德懷的贊賞真乃妙絕。彭德懷也是一位唯一參加過國內戰(zhàn)爭(土地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國外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元帥。英雄惜英雄,英雄勢無窮。此詩塑造了彭大將軍的颯爽英姿和恢宏雄心,“山高路遠坑深”包孕著“青海長云暗雪山”的荒涼和“大漠風塵日色昏”的艱辛,“唯我彭大將軍”暗含著“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的堅強意志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雄志氣。
(四)時代主義?!叭耸掠写x,往來成古今”,歷史滾滾,時代前行,毛澤東傲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風騷?;诋敃r時代環(huán)境和革命形勢,1936年2月,紅一方面軍以“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名義進行東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如何進行?毛澤東領時代先河,用兩首詞來作答:主要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反對帝國主義代表作為《念奴嬌·昆侖》,反封建主義代表作為《沁園春·雪》。其一,反對帝國主義的《念奴嬌·昆侖》詞人自注:“《昆侖》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耙唤剡z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逼鞄悯r明地反對帝國主義,誓將共產(chǎn)主義理想傳遍全世界?!疤绞澜?,環(huán)球同此涼熱?!睂⒊绺呃硐肴谌胄燮婢跋螅故玖斯伯a(chǎn)黨人的志向與夢想:打到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讓全世界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幸福生活。其二,反封建主義的《沁園春·雪》,詞人自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兩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痹~人上片橫覽“江山”,下片縱論“英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作為封建帝王的代表,詩人對他們進行點評,其實是批判其局限性,感嘆舊時代和歷史上的英雄們一去不返?!熬阃印?,三字猶如一把鐵掃帚,一揮清掃萬古?!敖饺绱硕鄫伞保慌少p景者怡然自得作風,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依傍?!皵?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氣魄雄豪、胸襟廣闊、信心滿溢,橫掃千古,往事已矣,面對新潮,如何應對,還看今朝?!斑€(音hai,副詞,還是)看今朝”,“還”與“只(識)”相照應,翻檢過去,從歷史視閾肯定當下的革命;“還(音huan,同環(huán),周遭)看今朝”,環(huán)視周遭,從現(xiàn)實視閾贊賞共產(chǎn)黨人的作為;“還(音xuan,同旋,馬上)看今朝”,意味深長,從未來視閾期冀革命的成功。毛澤東高瞻遠矚,藐視過去,展望未來,氣度非凡。柳亞子于1945年作跋評論此詞,說“毛潤之《沁園春》一闋,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有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