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珊
2019年上半年,抖音加速了對電商領域的探索,推出“好物聯(lián)盟”招募計劃,將電商小程序與自有生態(tài)打通,提升用戶購物體驗。從“兩微”到“兩微一抖”,抖音在社交層面的優(yōu)勢有目共睹,而從社交到電商,抖音正遭遇商業(yè)化變現難題。
根據抖音發(fā)布的《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數超過2.5億,國內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抖音已經成為僅次于微信的另一大移動社交流量平臺。
巨大的用戶流量,為抖音打造自有電商生態(tài)體系提供助力。自2018年以來,抖音推出一系列措施,加速電商領域布局。
2018年3月,抖音與淘寶打通合作,多個百萬級以上的抖音號中出現了購物車按鈕,點擊后出現商品推薦信息,該信息直接鏈接淘寶;5月,抖音為部分達人開通了商品櫥窗鏈接,用戶可進入達人的個人店鋪購物;12月11日,抖音正式放開購物車功能。
億邦動力網作者張立認為,抖音電商有四大優(yōu)勢:一是豎版視頻更適合移動端;二是抖音的用戶群體更年輕;三是抖音的進入門檻更低;四是抖音電商的供應鏈體系已經完善。
抖音雖然沒有自己的貨源,但其后臺已引入大量產品供應商。海量抖音用戶成為“經銷商”,賣出產品獲得分成,無須承擔進貨、發(fā)貨及售后成本。
抖音好物榜目前涵蓋精品女裝、潮流男裝、美妝個護、食品飲料、母嬰用品和3C數碼6個品類,抖音內容生態(tài)有足夠的容量承載更多元的商品類型。這些商品的定價多在200元以內,部分美妝產品和數碼產品價格略高。
雖然抖音在電商領域有頗多嘗試,不少品牌商對抖音仍持觀望態(tài)度。對此,品途商業(yè)評論作者何璽認為,頭條系進軍電商有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商業(yè)化步伐太快,導致用戶體驗下降;二是過度商業(yè)化,導致部分內容作者冒險造假;三是用戶習慣尚未養(yǎng)成,還需引導;四是頭條系電商基礎設施尚不完善。
在經歷了前期的爆發(fā)式增長后,抖音現已進入瓶頸期。許多用戶都在“吐槽”——抖音因急于向“帶貨”模式發(fā)展,正呈現出太強的“功利化”趨勢。抖音平臺的商業(yè)化步伐邁得越來越大,部分內容作者日益將盈利視作主要目標,在此背景下,一些人開始鋌而走險,利用抖音平臺推銷假冒偽劣產品。
與淘寶、天貓等傳統(tǒng)電商思路不同,頭條系想走一條內容電商的路。它的邏輯是,通過今日頭條、抖音的內容刺激,激發(fā)用戶潛在的購物需求。何璽認為,這種用戶習慣實際很難養(yǎng)成。“帶貨”商或許可以通過爆款單品流行一時短期獲益,但卻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后者才是撐起電商的關鍵。通過布局商業(yè)化平臺,抖音打通了廣告主、內容方、MCN(多頻道網絡)、營銷服務商等各方的合作通道,建立起自己的短視頻營銷生態(tài)。但是,頭條系電商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頭條系目前只能依賴第三方物流,用戶常用的支付方式是微信和支付寶,而這兩家都是頭條系的競爭對手。僅這兩塊,都將對頭條系的電商發(fā)展形成不小阻礙。
抖音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薦機制也飽受質疑?;鹦菭I銷研究院分析認為,抖音智能分發(fā)推薦的產品邏輯,決定了粉絲黏性并不會太高,粉絲量并不完全決定賬號的帶貨能力,因此,可以嘗試多賬號運營,通過多點觸達,鏈接給不同的消費者。至于平臺上出現的假貨,抖音方面稱,目前已提升AI識別技術,采用AI技術+人工審核的方式打擊平臺售假賬號。
不只抖音,快手也積極布局,探索電商變現路徑。
2018年6月,快手與有贊達成合作,推出“短視頻電商導購”解決方法;12月20日,發(fā)布“麥田計劃”,宣布對“快手小店”升級改版的同時,面對平臺用戶推出全新“電商服務市場”。截至目前,快手電商已接入淘寶、天貓、有贊和無敵掌柜等多個第三方電商平臺。
Tech星球作者何濤認為,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相繼發(fā)布電商小程序,平臺流量變現焦慮是內因,外因則是消費層面的轉變。從數據上看,幾家平臺的主要用戶群為90后與95后,他們更熱衷社交媒體購物,在直播、視頻等社交平臺消費。
各家短視頻平臺對電商的探索不僅是平臺商業(yè)化的探索,也是提升平臺作者內容創(chuàng)作熱情的重要手段?!叭绻@些作者能夠在平臺獲得經濟收益,他們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熱情才能得到維系?!?/p>
何濤認為,“內容+電商”模式能否成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IP引導的用戶購物轉化率;二是平臺對電商服務流程的完善,“‘內容+電商的未來發(fā)展還需要時間檢驗?!?/p>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短視頻平臺嫁接電商功能,本質就像前幾年網紅直播電商的升級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將流量變現,同時增加用戶黏性,滿足用戶邊看邊買的需求,增加平臺的盈利模式,構建閉環(huán),提升競爭力。
曹磊對短視頻電商的前景表示肯定,但他同時提到,短視頻電商要想成為淘寶、京東的競爭對手,目前可行性不大?!半娚淌莻€大工程,做電商并非簡單搭建好平臺,平臺還需要跟進治理體系、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金融、支付、物流以及監(jiān)管體系的建設。”
互聯(lián)網江湖主編劉志剛認為,當前的短視頻電商主要建立在兩種經濟基礎上:一是基于個人IP的粉絲經濟;二是基于內容營銷原理的沉浸式機制的建立。在他看來,只有回歸人、貨、場,重塑新零售時代的供應鏈、渠道、物流、大數據等關鍵要素,才算真正建立起穩(wěn)健可持續(xù)的電商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