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學院體育學院 施鮮麗
當前體育消費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是我國體育消費的重要群體之一,其體育消費行為和特征將直接或間接影響體育消費的整體走向[1]。由于地區(qū)經濟水平發(fā)展的差異性,當前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研究呈現區(qū)域特征,目前海南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研究尚處于空白。本文通過對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進行研究,了解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動機、水平和結構以及影響因素,對引導三亞市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消費理念,促進理性消費,擴大體育消費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三亞市五所高校(三亞學院、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三亞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三亞城市職業(yè)學院)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考察三亞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體育消費動機、體育消費結構、體育消費水平、體育消費滿意度以及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查閱了近十年來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相關文獻,為本文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了“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問卷”,對三亞市五所高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425份,回收問卷400份,有效問卷400份,問卷能基本掌握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情況。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通過對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是否值得”進行調查顯示:三亞市大學生認為體育消費非常值得的占25.5%,值得的占40.75%,持一般態(tài)度的占21.75%,不值得的占12%,三亞市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價值持積極態(tài)度的占66.25%,說明三亞市大學生對體育消費有著較為積極的認識,具備潛在的體育消費意識。
體育消費動機是指大學生針對體育消費目標而產生的內驅力,以滿足自我對體育消費的一種需要[1]。調查顯示: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是實物需求的有288人次,占調查總人數的72%,強身健體的有262人次,占調查總人數的65.5%,消遣娛樂的有256人次,占調查總人數的64%;將審美動機、從眾心理、社會交往、追求時尚、體育成就感及炫耀作為體育消費動機的分別占調查總人數的49.25%、35.5%、58%、51.5%、43.5%、33%。結果表明: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集中體現在實物需求、強身健體、消遣娛樂方面。實物性體育消費屬于基礎性消費,可滿足大學生最基本的體育消費需求。隨著全民健身和陽光體育的蓬勃開展,各項體育運動越來越普及,大學生的鍛煉意識和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體育消費動機。但當前三亞大學生消費動機存在異化現象,33%的大學生存在炫耀性體育消費,有研究表明近年炫耀性消費風行體育消費領域[2],訪談發(fā)現部分大學生攀比購買名牌籃球鞋、健身裝備等,這種現象需要引導和遏制。
體育消費水平是高校學生購買體育實物消費和體育服務消費的總體消費數量[3],體育消費金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反映出體育消費水平[4]。調查顯示,三亞市大學生用于體育消費月平均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8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6.5%;月平均支出在50~100元之間的有11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9.25%;月平均支出在100~200元之間的人數為7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8.25%;月平均支出在200元以上有2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結果表明: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目前處于中低水平。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而三亞市的物價水平相對于全國來說居高不下,學生在滿足基本學習和生活消費之后,僅剩下很少的資金去進行體育消費。
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是指各種消費品在大學生體育總消費中的比例和相互關系,可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勞務型體育消費[5]。由表1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可見: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失衡,以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體育實物性消費遠遠高于服務性體育消費。通過訪談來看,三亞大學生體育消費首先是滿足上體育課和鍛煉的需要。目前三亞市舉辦的大型比賽如自行車賽、帆船賽,這些都是小眾項目,對大學生沒有吸引力,平時觀看比賽通過網絡直播來觀看,僅花費流量費??上驳氖请S著健身意識的提高,大學生開始辦健身卡和參加各類體育培訓的越來越多,可以預計在未來服務性消費的比例將會逐步提高。
表1 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表
調查顯示:三亞市大學生對自己的體育消費現狀表示非常滿意的人數為4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2%,滿意的有170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2.5%,表示一般的人數有12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1.25%,表示不滿意的有5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4.25%。結果表明:三亞市大學生在體育消費滿意度總體上來看是滿意的,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實物性消費領域,由于三亞市運動專賣店和體育器材店新款產品很少,很多衣服鞋子都是淘汰的舊款,很多同學都是放假回家買好了帶過來,所以對本地的體育產業(yè)發(fā)展貢獻不足。
表2 三亞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
三亞市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制約因素主要是:經濟條件限制(占比49%),物價水平高(占比40.75%),課程太緊張、閑暇時間少(占比38%),這與全國同類研究比較一致[6~7]。三亞市物價水平在全國一直排在前列,大多數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很多學生即使有體育消費意向,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嚴重影響其體育消費行為,如表2所示。
三亞市大學生有著積極的體育消費價值觀;體育消費動機主要體現為實物需求、強身健體與消遣娛樂,出現的炫耀性體育消費動機需要引導;體育消費結構以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主要體現在購買運動服裝、運動飲品、體育運動器材等方面;體育消費水平目前還處于中低水平。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經濟條件的限制,物價水平高,課程太緊張、閑暇時間少。
加強對大學生體育消費觀念、消費意識的引導與培養(yǎng),鼓勵大學生從自己的經濟條件出發(fā),在滿足學習生活需要的同時,進行適當的體育消費。關注大學生的炫耀性體育消費動機,引導學生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反對攀比消費不正之風,促進合理的體育消費。優(yōu)化體育消費供給,擴大體育消費需求:提高體育用品專賣店產品質量和種類、完善體育場地和設施、創(chuàng)新體育旅游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