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礦產實驗研究所 烏魯木齊 830000)
巖石中碳酸鹽種類較多,一般以碳酸鈣為主。在特定容器中,一定量的巖石與過量的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容器內的壓力隨之升高;樣品中碳酸鹽含量越多,容器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壓力越大,通過測定壓力得出樣品中碳酸鹽含量。
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1)碳酸鈣(優(yōu)級純或標準物質)
(2)10%的鹽酸(優(yōu)級純)
(1)巖石碳酸鹽含量測定儀;型號:GMY-3A。
(2)溫度計:量程在0℃-50℃。
(3)分析天平:能夠精確至0.0001g。
(4)定量加液器。
(1)按碳酸鹽含量測定儀的操作要求接通電源,并預熱30min。保持室內溫度恒定。
(2)根據反應瓶的含量和壓力傳感器的量程,在0.050g-0.400g之間選定并稱取定量碳酸鈣,置于樣品杯中待測。
(3)反應瓶中加入一定量的10%鹽酸。
(4)向碳酸鹽含量測定儀中安放上樣品杯,在擰緊反應瓶,此時應避免碳酸鈣與鹽酸接觸。
(5)關閉測量管路與大氣連通的閥門,搖動反應瓶,使碳酸鈣與鹽酸溶液在反應瓶中充分反應,觀察測量壓力示值。
(6)測量壓力示值穩(wěn)定2min-5min后,應達到儀器規(guī)定的標定的壓力范圍,并記錄其數值。
(7)重復2-6的操作,兩次測得的壓力示值相對偏差應小于1%,并以兩次測得的壓力平均值作為計算標準。
(8)記錄實驗溫度。
稱取0.2000g-1.0000g(精確至0.0001g)試樣,放入樣品杯,將盛有待測樣品的樣品杯置于盛有一定量的鹽酸溶液的反應瓶中,此時應避免樣品與鹽酸溶液的接觸。關閉測量管路與大氣連通的閥門,搖動反應瓶,使樣品與鹽酸溶液在反應瓶中充分反應,觀察測量壓力示值。測量壓力示值穩(wěn)定2min-5min后,應達到儀器規(guī)定的標定的壓力范圍,并記錄其數值。放空測量管路內的氣體,取下反應瓶,并清洗干凈。
壓力法測定巖石中碳酸鹽含量按公式計算:
C——巖石中碳酸鹽含量,用百分數表示質量分數;
C1——標準碳酸鈣含量,用百分數表示質量分數;
P2——碳酸鹽與鹽酸反應釋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力,單位為帕(Pa);
m1——標準碳酸鈣的質量,單位為克(g);
p2——標準碳酸鈣與鹽酸反應釋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力,單位為帕(Pa);
m2——碳酸鹽巖石樣品的質量,單位為克(g)。
選擇不同的稱樣量,經過重復試驗所得結果如下:
表1 各標準物質測量值(%)
根據以上實驗數據稱取0.2000g、0.5000g、1.0000g所得的結論,稱樣量越低結果偏低,稱取1.0000g所得的實驗數據偏差最小,大于1.0000g時超過了稱樣的傘形器容積,并且稱樣量越大與固定的1:1的15ml鹽酸不能充分反應,產生的壓力不完全。
表2 精密度及準確度測試數據及結果評價表
表3 檢出限回歸計算
根據多次實驗結果,當溫度超過22℃時,壓力增大,測試結果偏高;當溫度小于15℃時,壓力偏低,所得測試結果偏低;溫度控制在20℃左右時所得結果穩(wěn)定,所以在儀器間安放空調。
用國家?guī)r石標準物質GBW07104、GBW07106、GBW07108、GBW07120、GBW07105 、GBW07107 、GBW07121按樣品分析程序進行7次測定,分別統計計算本方法的精密度及準確度列于表2。
取7個國家標準物質平行測定7次,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偏差Si,并進行回歸計算 Si=S0+kXi,求得 S0,按3S0作為檢出限,10S0作為定量限。分析結果如下表3。
本課題經過實驗研究,完成了碳酸鹽巖石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分析,采用壓力法對碳酸鹽含量進行分析。各項測試指標均達到DZ0130-2006《地質礦產實驗測試分析方法的檢查和質量要求》中的技術指標,滿足了碳酸鹽含量的分析要求。本方法測定碳酸鹽巖石中高含量的碳酸鹽二氧化碳時,測定結果較好,而當二氧化碳含量小于約0.30%時,測定結果不好,含量較低的樣品建議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