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鄭潔
黃平縣野洞河鎮(zhèn)萬豐村,得益于國家扶貧好政策和黃平縣委組織部真情幫扶,昔日田地雜草瘋長的貧困村,轉變?yōu)槿缃癞a業(yè)興旺、生活富裕的“萬豐”村。
萬豐村是黃平縣野洞河鎮(zhèn)的一個貧困村,由萬豐村、白倉村、章卞村合并而成。2016年以來,得益于國家扶貧好政策和黃平縣委組織部真情幫扶,萬豐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田地雜草瘋長的貧困村,轉變?yōu)槿缃癞a業(yè)興旺、生活富裕的“萬豐”村,227戶貧困戶實現(xiàn)持續(xù)穩(wěn)定脫貧,逐步邁進全面小康。
“我們始終把幫助萬豐村建強支部班子作為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駐村工作隊,切實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力?!秉S平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向新華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6年,萬豐村黨總支部面臨換屆選舉,面對群眾的新期盼,縣委組織部和野洞河鎮(zhèn)黨委經過多次調研,發(fā)現(xiàn)村里32歲的袁金華是大學畢業(yè)生,文化水平高,視野開闊,頭腦靈活,群眾基礎好,是村里致富帶頭人,還是村級后備力量,在換屆中,袁金華被群眾一致推選為黨支部書記。
“個人富了不算富,帶領鄉(xiāng)親們都走上致富路才是一個黨員干部應該做的?!痹鹑A擔任萬豐村黨支部書記后,積極開展黨建“五個一”活動,每周開展一次走訪、每月上一次黨課、召開一次工作座談會、為群眾辦1—2件實事、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促使萬豐村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作用日漸增強。
此外,袁金華還創(chuàng)辦了金華科技種養(yǎng)殖園,年收入近430萬元,帶動112戶貧困戶增收受益,年解決當地貧困戶就業(yè)3500人次,并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500余戶群眾發(fā)展產業(yè),與貧困群眾攜手同步脫貧致富。
“過去各村民小組連條水泥路都沒有,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群眾出行特別不方便。”提及萬豐村的致貧原因,老支書袁開林首先想到的是交通不便。
如今的萬豐村,不僅有通往集鎮(zhèn)的水泥路,更有經其他行政村通往州府凱里市的水泥路。除了村主干道路暢通外,村內19個村民組實現(xiàn)組組通硬化路,645戶實現(xiàn)連戶路全覆蓋。
據了解,黃平縣委組織部在幫扶中累計協(xié)調資金1200萬元,分期分批硬化通村公路17.8公里,通組公路23公里,寨道、連戶路15公里,切實解決影響村里發(fā)展的首要問題,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
除了道路,4年來,黃平縣委組織部累計投入628.31萬元,先后完成篆水河河道治理、安全飲水工程、電網改造、美麗鄉(xiāng)村、農民文化樂園、村衛(wèi)生室、寬帶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設文化宣傳欄40米、花壇300米、休閑涼亭5個、休閑長廊28米、活動場壩3個共3547平方米、消防池8口、安全護欄700米、太陽能路燈586盞。全村農田水利、公共服務、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萬豐村小羊組114戶村民全是 家人,卻沒有一個像樣的活動場所。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多渠道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秉S平縣委組織部下派的網格員簡永忠來到村里后,通過走訪了解到村民對修建民族活動場壩的愿望很強烈,于是便積極向縣民宗局申請項目資金,建設活動場壩。
在簡永忠的努力下,40萬元項目資金很快到位了,1600多平方米的民族活動場壩給家人提供了一個鍛煉身體、休閑娛樂的場所。此外,他還向縣文廣局申請到了一套體育配套設施,每逢晚飯后寨子上的村民都會到場壩跳 舞、唱 歌。
“非常感謝小簡同志,為小羊組搭建了生活舞臺,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毙⊙蚪M組長楊正發(fā)有感而發(fā)。
活動場所有了,黃平縣委組織部在萬豐村不定期組織村民召開院壩會,覆蓋全村19個村民組。在院壩會上,幫扶干部、駐村工作組成員及村支“兩委”與群眾面對面促膝而談,手拉手深入交心,把脫貧攻堅政策講深講透,讓群眾一聽就懂、一看就知,干部群眾感情更加密切。
另外,黃平縣委組織部還優(yōu)化幫扶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扶貧信息二維碼管理系統(tǒng),將全村243戶貧困戶家庭信息、貧困狀況、收支情況、幫扶措施等內容全部納入大數據管理系統(tǒng),通過建立貧困戶電子檔案,生成二維碼名片,張貼在貧困戶家門前,名片涵蓋幫扶干部姓名、單位職務、聯(lián)系電話。
萬豐村在推行鄉(xiāng)風文明中評選的“文明衛(wèi)生戶”。(黃平縣委宣傳部供圖)
“群眾掃一掃,便能了解扶貧政策,查看享受的幫扶措施?!秉S平縣委組織部下派網格員王軍說,建立貧困戶“電子名片”可以更直觀地掌握貧困戶基本信息。目前,所有貧困戶電子名片全部制作張貼完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便可以及時找到人,十分方便。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產業(yè)支柱。”這是黃平縣委組織部2016年以來對口幫扶萬豐村制定的幫扶思路——由物資幫扶轉為產業(yè)扶貧。
期間,黃平縣委組織部先后為萬豐村協(xié)調馬鈴薯42250斤、魔芋15240斤、稻田養(yǎng)魚7850斤、綠殼蛋雞苗5000羽、高效復合肥1068包,讓每戶貧困戶都有2至3個產業(yè)。同時,指導成立村集體經濟公司和專業(yè)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進蘆笙妹公司落戶萬豐村,發(fā)展魔芋產業(yè),讓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得租金、參與勞動得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等渠道實現(xiàn)多種增收。
此外,黃平縣委組織部還選派6名干部脫產到萬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其中1名正科級常務副部長擔任包村領導,1名干部擔任駐村干部、4名干部任網格員,23名干部結對幫扶萬豐村貧困戶227戶,累計入戶走訪5500多人次,通過常態(tài)化遍訪貧困群眾,建立幫扶臺賬,強化幫扶措施,助推群眾脫貧致富。